<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爸爸媽媽在世時,我們不知道珍惜,對他們的了解很少,當他們離我遠去時,留下了終身遺憾,多么希望時間能夠倒流。如今看到有關爸爸媽媽的資料和點點滴滴我都會收藏起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海軍高級專科學校政治部副主任南映森1965年離休,回到家鄉山西榆次干休所安了家。他的兒子南秋陽在《熱血白刃格斗英雄連首任指導員南映森》一書中有一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院門外響起了汽車的剎車聲,一輛海軍車牌的北京吉普停在了門口,從車上下來一位穿著海軍軍裝的首長。南映森上前仔細一看,驚喜萬分,來者原來是煙臺海軍高專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的老上級張正德,他們熱情的握過手后,倆人在葡萄架下坐定。 多年未見,自然有說不完的話。南義洋見是張副政委來了, 問過張叔叔好后,便非常麻利的給他沏上了茶,便招乎司機去了。沒一會,劉瑩回來了,當她發現是張副政委來了時,很是驚喜。“原來是張副政委呀,你好啊,10年沒見了,你身體還是那么好!“她一邊和張副政委握手,一邊笑著說,“是來山西出差嗎,愛人和孩子們都好吧?中午在這吃飯,不許走啊”!“劉瑩同志,她們都好。我這次是帶隊來大寨參觀的。老邊(張副政委的愛人)專門囑咐讓我來榆次看看你們”,張副政委笑呵呵的回答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參觀大寨時的鏡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劉瑩進屋放下學習筆記,趕緊忙著摘葡萄、洗蘋果招待客人。“老南,你日子過得很滋潤啊,瞧瞧這滿樹的蘋果,滿架子的葡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張副政委四處打量著院子,品嘗著南映森親手栽的葡萄,很羨慕的說,“海軍高專已于1974 年9月遷往遼寧錦西,改稱海軍第二炮兵學院了。我去江西工作了一個時期,后又回到錦西海軍第二炮兵學院工作”。張副政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感覺很苦還很辣,他放下茶杯微微的皺了一下眉頭,把口中的茶水咽了下去,繼續說“我昨天在太原的海軍電子學校住了一晚上,今天來看看你們,順便帶了點東北大米”。他招呼司機和南義洋把滿滿一麻袋大米從車上抬了下來。看著南義洋不太強壯的身體,他關心的問道:“義洋,這些年還不錯吧,入黨了嗎”?“張叔叔,我還是光桿司令一個,黨員、團員都沒入”。南義洋不好意思地答道。又坐了半個小時,張副政委起身向南映森、劉瑩道別:“我就不在這吃飯了,回去還有事,有機會還會見面的“。他不顧南映森和劉瑩的再三挽留,坐上車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張副政委走后,南義洋坐在桌旁吃著葡萄,哼著小曲,回憶著小時候和張副政委的孩子張貝力調皮的往事,樂的偷偷直笑。他看到給張叔權沏的茶還剩了不少,倒了有點可惜,就拿過來喝了一口,剛喝進嘴里,還沒等咽下,他就全部吐了出來。“爸爸, 你這茶是什么味啊,怎么又苦叉辣?“他邊呸、呸的吐著發苦的唾液問南映森。南映森問:“你放的是哪個茶葉筒里的茶”?“是茶幾上那個皮包包里的”,南義洋指著那個皮包包說。“壞了,你把煙絲給張副政委當茶葉沏上了!”南映森內疚的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透過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南伯伯、劉瑩阿姨和爸爸坐在小院葡萄架下那親切暢談的情景,我不由自主的流下了淚水,他們的身影歷歷在目,那是爸爸與南伯伯、劉瑩阿姨的最后一次見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伯伯1936年參加革命,是著名“白刃格斗英雄連”首任指導員,1940年11月,八路軍總部授予南伯伯所在的8連“白刃格斗英雄連”榮譽稱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爸爸病逝那天,原南海艦隊副政委南平波叔叔到家中看媽媽,含著淚動情的跟我們說:“你們的爸爸是一個非常正直的好人,雖然長得瘦小,打仗非常勇敢,在朝鮮戰場你爸爸率團在西方山守了七天七夜,保衛了軍部、后勤、醫院……,并榮立了三等功,在戰爭年代團以上干部立功是為數不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戰友和部下對爸爸的評價是“從不整人的政工干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美援朝爸爸任志愿軍第26軍78師233團政委,在38晝夜阻擊戰期間,一天彭德懷總司令把電話打到爸爸所在的團部,當爸爸拿起電話時,彭老總問:“你是誰”?爸爸說:“我是政委張正德”,彭老總說:“我找團長”,爸爸說:“團長回國學習了”,彭老總說:“好,那你把你們的作戰方案說說”,爸爸向彭老總匯報完后,彭老總說:“好,就按你們的方案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爸爸媽媽一生相濡以沫,從我記事起沒見他們爭吵過,唯一看到的是每次家里來客人,媽媽是不允許孩子上桌的,爸爸卻讓孩子都上桌,在餐桌上還不斷的給孩子夾菜。客人走后媽媽都會怒批爸爸慣孩子,不懂禮貌,媽媽說:“我們小時候在家,家里來客孩子是絕對不允許上桌的,就連客廳都不允許通過”,爸爸從不反駁,再來客人照舊他的做法。爸爸還有一個特點,只要是工作之外的外出總愿帶著孩子,也許是源于爸爸一生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他想用更多的時間來彌補與孩子的陪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爸爸與外孫們開心的下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媽媽唯一抱怨爸爸的是:爸爸讓她當上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家屬。媽媽從小熱愛學習,媽媽常和我們說:她小時候最高興的事,就是穿著藍大褂背著書包上學堂。媽媽的老師對她父親說她聰明伶俐愛讀書,學習成績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就在她未滿十二歲小學快畢業時,七七事變爆發,日寇入侵兵荒馬亂,致學校停課。由于他熱愛學習,回到家中在縣師范教書,具有愛國主義進步思想的三叔邊振生、三嬸徐連川在家繼續給她上課。不久她看到她的表哥逢甲哥和振奎叔、振辰叔(邊拱)等人在宣傳抗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她問:“逢甲哥,可以讓我和你們一起做事嗎?”逢甲哥笑著問她:“你喜歡教人識字嗎?”她說:“喜歡”,逢甲哥他們就安排媽媽去教識字班。經逢甲哥、邊拱叔等共產黨員的教育,年幼的她從開始的教識字很快發展到能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講解抗日救國的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隨著她年齡增長,不斷接受黨的教育,思想也逐漸成熟,為黨做的事情也多起來,她開始公開宣講,發動群眾參加抗日。她每到一處宣講,她的小伙伴們都跟著,她站在高處唱或教抗日歌曲,頌抗日歌謠,小伙伴們便跟著唱,合著頌。人聚的差不多時,她就開始宣講中華民族的危難情勢,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和全國抗日斗爭形勢,講到激昂之時,小伙伴們和圍觀群眾跟著她一起高呼口號。她的小伙伴們在抗戰期間,陸續參政、參軍,跟著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時間久了,她的行動引起漢奸的注意,1944年組織得到情報,漢奸要抓捕她,便派人來接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是夏季的一個上午,在縣師范教書已是中共黨員的三嬸徐連川把消息傳遞給她,她瞞著家人簡單收拾了一個小包袱,傍晚三嬸在接頭處把她介紹給來接她的同志,她跟著來人離開了家。那年,未滿十八歲的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媽媽(左一)與送她參加革命的三嬸(右一)和妹妹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漢奸來抓人時撲了空,氣急敗壞地在院里屋里翻騰了半天,用槍托猛擊她奶奶頭部,奶奶昏倒在地血流如注,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漢奸們抓走了她的大伯父,在據點里吊打,用步槍子彈尖頭沿肋間隙撥挑肋骨,極殘酷地將大量的辣椒水灌入腹中,再用杠子壓,逼他交人。家里變賣家產將她大伯父贖了回來,她大伯父臥床將近一年才能到院子里稍作活動,自那時起家境衰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泰山地委后為保護家人,本姓邊的媽媽改名為李方明。媽媽參加革命一直在中共泰山(今泰安)地委婦聯工作。自從與爸爸相識,部隊幾次調媽媽去部隊工作,媽媽都沒有同意,媽媽舍不得她所熱愛的工作和與她朝夕相處的戰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媽媽和爸爸婚后,1948年去部隊探親,時任中共泰山地委書記的張敬燾伯伯派人送媽媽到部隊。當媽媽休完假準備回地委時才得知送她的同志不但把她送到了部隊,連她的檔案也送到了部隊,媽媽回不去了,1948年媽媽正式從中共泰山地委調入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媽媽與戰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5年,中央軍委決定,全軍裁掉十萬女兵,集體退役。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媽媽和許多阿姨們一樣,脫下了心愛的軍裝。由于當時在海島,無法安置工作,成為了一名家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9年底爸爸調入海軍高級專科學校,媽媽任海軍高級專科學校家屬委員會主任、書記,那時的主任沒有一分收入,就連每月5分錢的黨費還要從爸爸的薪水里扣。媽媽任勞任怨,全身心的為家屬們做好服務,得到了大家的尊重與信任。年輕時忙于委員會的工作和對爸爸的照顧,對兒女的教育,忙碌了大半輩子,晚年閑了下來,越想越委屈,經常抱怨和數落爸爸,就連張敬燾伯伯每次到家中,媽媽都會和張敬燾伯伯抱怨起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中央決定從我國北方派5萬名干部南下,上級決定媽媽到蘇州市下屬一個縣任副縣長,也就在這時媽媽被調到了部隊。原山東省副省長劉眾前夫人張林瑜阿姨、泰安市婦聯主任張秀蓮阿姨、青島市市南區民政局長張紅玉阿姨都是媽媽在泰山地委工作時的親密戰友,媽媽看到她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國家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唯獨她成為了一名家屬,每次見到阿姨們都會傾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媽媽每次到北京都會去看望她的老領導常凱阿姨,常凱阿姨來青島也到家中看媽媽。常凱阿姨1938年參加革命,是新中國首批駐外使節中唯一的女軍官,先后被派往駐匈牙利、保加利亞、法國大使館工作,任一秘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常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常凱阿姨也是媽媽的紅娘,對媽媽格外關心!她認為媽媽年少時就積極投身于革命,并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最終成為一名家屬而感到惋惜,其他阿姨也有同感,為此媽媽更加感到委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終國家沒有忘記這些從戰火中走出為新中國成立而作出貢獻的女兵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家每月為她們發放生活補助(工資),醫療享受同級別軍人待遇,媽媽享受著師職待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爸爸、媽媽晚年一直和兒孫們生活在一起,兒孫們感到無比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此開心的爺孫,當年的小孫子現已成為一名優秀的海軍軍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外孫們在分享外公種植的葡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永遠懷念你們!</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交市|
怀来县|
鹿邑县|
岱山县|
郑州市|
剑阁县|
莎车县|
收藏|
邵阳市|
梁平县|
易门县|
白河县|
井陉县|
磐石市|
万年县|
绍兴市|
寿宁县|
台州市|
平定县|
桐乡市|
澜沧|
泾川县|
莎车县|
凤山县|
舞阳县|
茌平县|
灵石县|
小金县|
上林县|
扶绥县|
三门县|
礼泉县|
茶陵县|
四平市|
瓮安县|
宁陕县|
固镇县|
富平县|
松溪县|
麟游县|
安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