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作者:李木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鳳岡瑪瑙山李家灣后頭坡是我的老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離開老家三十多年了,常常在夢里回到我日思夜想的故土,回到魂牽夢縈的老房子里。那里,留下我們全家人曾經的點點滴滴;那里,生長著我們全家的歡聲笑語,那是我始終無法忘懷的牽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我家的老房子,坐落在雷打點山的半腰處,我們寨子共兩排房子,曾經共有十多戶人家。那里山青水繡,空氣清新,風景怡人。每到春天,草木發芽,房前屋后的老杏樹,開滿了淡粉色的花朵,微風輕拂,淡淡的花香撲鼻而來,引來無數蜜蜂嗡嗡地採蜜,樹下孩子們三五成群地在嬉鬧,驚得花瓣紛紛揚揚飄落一地。那些泥墻,青瓦,木門,都掩隱在花海里,伴著裊裊的炊煙,這便是我記憶中李家灣后頭坡那幅迷人的鄉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你會問:“為什么不回家對老房子進行修繕?”。唉,說忙吧!也不至于連回家一趟的時間都沒有!但是人可能就是這樣,寧愿抱著手機,刷別人的故事,都不會輕易記起,自己的曾經!更別說是:去荒草叢生的老宅庭院,念舊回憶過往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元旦放假陪母親回了趟老家,去看了看老房子。搬到城里后老房子就一直空著,如今那里的年輕人都已在長應溝附近修建了小洋房或者到城里購買了房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走進村子,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熟悉的長應溝小溪,熟悉的山路,熟悉的草木。車停在小路口,那條我曾經走了二十多年的小路,長滿了草,路兩旁的地里,到處都是一片片郁郁蔥蔥的小樹,讓人感到有一種無比清爽的自然美。沿著小路來到老房子前,大門外,長滿了野草,潔白的積雪上沒有任何的印記,一把鐵鎖孤獨地守著門。我們沒有進去,站在高處向院子里張望。想起曾經的小院子是那么的干凈溫馨那時院子里有一塊菜地,母親會種上白菜,蘿卜,菠菜等各種蔬菜,還會在邊上種上八瓣梅,指甲花,九月菊等各種花,夏天一片綠油油,秋天五顏六色滿院花香,多么的令人陶醉!而如今的院子里長滿了一人多高的各種雜草,擋的連人也進不去,顯得是那么的蒼老而荒涼。院子上角母親栽的那棵筷子長的小云杉,已經高出房頂許多,雖然多年未修剪,但仍是那么的蒼翠嬌健,枝葉茂盛,樣子如同一座尖頂的塔靜靜地守候著老房子。玻璃窗戶上,風雨沖刷過的痕跡,一條條、一路路、一道道的、像一把刀子,直插我心……我承認在那一刻,我心思沸騰情不自禁了!淚水,在眼眶里打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曾經的廚房,房頂和后墻都已塌了個大洞,似乎大雨隨時都會沖倒,看著讓人有些揪心。母親曾在這間廚房里忙碌勞做了大半輩子。雖然是土房子,但母親總是收拾的干干凈凈,東西永遠擺放的有條不紊,水泥鍋臺擦得油光明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那時候雖然窮,但母親從來沒有讓我們餓過肚子。每天早晨天還沒亮,我們正睡的香,而母親就會悄悄起來去廚房,做我們兄弟四個上學要帶的玉米窩窩或黑面餅子,然后再做一大鍋洋芋面,叫我們起床吃。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看母親做的熱氣騰騰的飯,渾身暖融融的。吃飽了,母親會把烙好的餅子分給我們帶著去上學。我們踏著微亮的晨光哼著歌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那些記憶是多么的清晰,多么的深刻。蒼桑的寒風,拂走一串青春的想念,回首,仍是甜蜜。而那些閑置的籬笆,影子和墻,無言,無語的靜默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圍著老宅子,前后左右的看了又看,心情也隨著換了又換!我不得不承認:我再怎么努力,都已經再也不可能,回到從前!是真的、再也回不到從前……我非常想進去,在門臺上睡上一覺,看能否穿越到,內心深處最最期望的童年!可惜理智告訴我,很有可能,這也只能是:一廂情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坐在大門口院墻根基,突出來的一塊平整石頭上,我點燃一根煙,狠狠的吸了一口,嗆的我咳嗽連連!為什么會放不下?為什么還不走?返回你扎根已經十幾年的新家,還要在此一遍遍、觀望這座快要被記憶塵封的老宅院……一個心聲不住的質問我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要走了,還不舍得離去,站在門前到處張望。門前的地邊上,是我曾經和父親,四弟親手栽的幾棵一尺多高的松樹,如今已是十多米高的大樹了,父親已經不在了,我們也不再年輕,但這些青翠挺拔的松樹,迎著風,迎著雨,頂著雪,如同飽經風霜的老人安詳站在那里守望著家園。我用手機拍了幾張老房子的照片,這些珍貴的照片,不只是存在我的手機里,而是永遠地存在了我的腦海里,讓我感動,讓我思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大家都想在生他養他,陪伴他成人、收納著他童年的喜悅,寄存著他從小到大喜怒哀樂的老宅子里生活?只是現實的殘酷,肩上的責任擔當,不允許他有些許的矯情!更不放任他“感情”用事、任性而為……只能在忙里偷閑的時候,如我今日一樣,一個人悄悄的、回到老宅子里,整理心里無法放下的從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老房子,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永遠的家,永遠的記憶,永遠的牽掛,永遠的想念。首望,心中帶著千萬的不舍離開老房子,我的老房子,再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關注↑公眾號(Limuzi8888Limuzi),閱讀更多李木子的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點擊公眾號圖片→允許→點擊兩下→青年作者李木子→點擊青年作者李木子→閱讀更多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作者簡介:李木子,學者,貴州遵義鳳岡人,自由、安靜的寫作者,文字里的修行者,2023年成立文學創作工作室。現己與《香港大公報》、《澳門》、《光明日報》、《神州大地》等報刊雜志社簽約作者,中國散文協會會員。多篇文章被《人民日報》、《十點讀書》千萬級大號轉載。愿開一間茶館,飲紅塵悲歡。</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胜|
呼图壁县|
阿城市|
长治市|
安塞县|
娱乐|
鄂托克前旗|
丹寨县|
沧州市|
北安市|
庐江县|
修水县|
汝城县|
石河子市|
牙克石市|
临汾市|
白河县|
宿迁市|
上杭县|
邵阳市|
东乌珠穆沁旗|
承德市|
新绛县|
罗源县|
临沧市|
拜城县|
宁陕县|
临沂市|
赤壁市|
湖南省|
平乡县|
句容市|
天水市|
斗六市|
拜城县|
崇义县|
句容市|
三原县|
陆丰市|
金溪县|
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