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年伊始,很多人都在此刻都有個新年的決心,對自己有個自我的反思與重新的定位,攝影師也是如此。其實人生就像一艘在河里行駛的船只,要不斷地調整方向。不僅關注眼前的水面,而且眼光要放在遠方河道,否則不是擱淺便是撞上橋墩。</p> <p class="ql-block">這十年來周圍的很多華人攝影師,力爭上游,在國際攝影界成績斐然。比如1x的首頁由華人攝影師霸屏十年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今天已經是件司空見慣的事情。究其原因,是我們有一大批攝影師十年如一日不息地追求,整體水平日新月異;然而我們也看到不少攝影師多年來不見進步,十年如一日地原地踏步,常常引起我感慨。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個人興趣轉移的客觀因素。</p><p class="ql-block">一定有人不以為然:我十年來也進步了呀!有一次談及此事,更有人冒了一句:我十年前水平就很高呀,需要嗎?我目瞪口呆之后突然對十年如一日有了更深的領悟。豈不知十年是一個時代,從進大學到拿到博士學位一般也不過十年,更何況這時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花十年時間專心學習任何一件事情,其間的進步對個人而言應當是顛覆性的。</p><p class="ql-block">每一年都是人生舊的十年的結束,新的十年的開始;所以每一年都對今后的十年至關重要。這一年我們要注意哪些事情呢?我這里就不連貫地拋三點新年的自我感慨:</p> <p class="ql-block"><b>1. AI來了,我準備好了嗎?</b></p><p class="ql-block">2023年攝影界最大的震撼便是AI。到了2024年,AI初始的沖擊波過去之后,是每個攝影師都應該了解AI運用的時候了。如果這一年過去之后你對AI還是一無所知的話,很可能有迅速落伍的危險。最終在自己的攝影作品中是否使用AI應該是攝影師刻意的創作選擇,而不是一竅不通盲目排斥的結果。</p><p class="ql-block">關于AI的爭論幾乎是歷史的重演。十年前數碼后期興起之時,為后期的爭論也是紛紛揚揚。但是十年后,當年對后期不求甚解而又持全盤否定態度的攝影師在創作上幾乎還是十年如一日地原地踏步。</p><p class="ql-block">AI在圖片處理上的強大功能,從降噪、銳化、增加像素、到色彩調節,一般攝影師都應該掌握;同時對AI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種種缺陷也要有所了解,AI并不是一鍵后期的神器。至于生成式的AI圖像,則是電子繪畫的一個新的領域,涉足與否完全在于攝影師的自我定位了。AI來了,我們躲是躲不過的!</p><p class="ql-block">AI對我們最大的沖擊恐怕會來自我們的欣賞者。在AI美片充斥媒體的時代,欣賞者觀感的聚焦點已經逐漸地發生變化,我們能給他們帶來什么AI圖像所不具備的感受呢?否則又為什么去攝影?在《攝影范談》的前幾篇文章里我也有所討論,今天就不重復了。</p> <p class="ql-block"><b>2. 今后十年想做什么?</b></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大眾攝影愛好者群體,平均年齡已是六十上下的60后。身體狀況允許的話,可能還有十年高產的創作時光。如果再來一次十年如一日原地踏步的話,還不如今天就放棄,多花點時間去享受天倫之樂,這本來就是人生最高的選擇。</p><p class="ql-block">我們有很多攝影愛好者,從拿起相機,到大片連連,不過數年的光景。但是任何藝術的創作都不在于數量的多少,而在于質量的高低。如果還不能很快完成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的話,可能會抱憾終老了。</p><p class="ql-block">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點。60后的一代人在一個艱苦求生的環境中成長,勤奮、上進、數理基礎扎實、攝影技術上進步神速;但是這一代人最大的缺點是人文的熏陶不夠、審美的感覺單一、藝術的底蘊不足。往往這一代攝影師更多會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與拍攝,缺乏參與者的人文情懷,對一張作品的欣賞也僅僅局限于它表面的美感與拍攝角度的新穎。</p><p class="ql-block">怎樣的作品缺乏質量呢?它也是個與時俱進的標準。今天我們已經不能僅僅用畫質與圖片的美感來衡量一幅作品的質量。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年時代拿起相機的攝影愛好者已經步入老年,而今天的欣賞者卻是當初的青少年了。我們已經看到這兩年大眾的審美觀念靜悄悄地開始了一些變化,美輪美奐而又重復性極高的作品開始失去市場,同質化、套路化的美圖已經逐漸成了粗制濫造的代名詞。當我們在老年群體中天天沉浸在大拇指中的時候,窗外審美水準更高的一代欣賞者卻已經需要更多情感上的深度回饋和余音繞梁的感受。不信我們去看看年輕人都在拍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b>3. 不要在浪費時間的環境中浪費時間</b></p><p class="ql-block">這里談到的幾乎是人生哲學,而不僅僅是攝影了。向上的氛圍會激勵人更加向上。如果你發現你所在的團體絕大多人死氣沉沉,整日里就剩三兩個閑得無聊地自嗨,為出風頭而強出風頭,就真該考慮退出了,否則我敢保證你今后的十年的攝影成就將如一日的過眼云煙。</p><p class="ql-block">六十當是耳順之年,然而我們的社交媒體卻能讓我們人性的陰暗面繼續盡情地發泄而不承擔后果。更有甚者,我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特性又常常讓斗狠成為社交媒體的主旋律。其實爭兇好斗并不是過度自信的自然流露,更多的是來自于嫉妒的自卑。美國有句流行的警言:“在嫉妒的人身邊是危險的。他們把你看作競爭對手,而你把他們看作家人或朋友。” 把自己放在一個積極向上,專心攝影的群體之中恐怕是今后十年最重要的開端。</p><p class="ql-block">人到六十最耗不起的就是時光。但愿我們珍惜每一天的時光,讓未來的十年成為我們攝影創作最為豐富多彩的十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攝影范談》目錄:</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dacxj7d"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攝影范談》專欄目錄</a></p> <p class="ql-block">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早年獲李政道CUSPEA獎學金,旅美三十余載,涉足物理,醫學和攝影等完全不同的領域。是物理學博士,放射醫學專家,美國醫學物理學會院士,同時又是國際頂級在線攝影藝術畫廊1x.com的策展人及中國大使,四光圈攝影創作團隊發起人之一,銳影工作室創始人。作品在國際攝影界屢獲殊榮, 頻繁發表在國內外出版物,在多個國際展覽中展出,并被多家圖片社收藏。他的全部攝影作品收集在其個人網站:</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John Fan Photography 個人網站</a></p> <p class="ql-block">范朝亮著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攝影范談集 - 三周改變你的攝影觀》于2019年出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理性的靈動 - 大自然的攝影語言》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選2017年1月百道好書榜。第二版于2019年出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独山县|
南陵县|
武汉市|
中牟县|
潞西市|
高陵县|
辽阳县|
宝兴县|
和静县|
永登县|
西丰县|
秀山|
襄樊市|
乌拉特后旗|
武冈市|
桐城市|
青阳县|
明溪县|
怀安县|
荣成市|
广灵县|
灵丘县|
綦江县|
托克逊县|
上栗县|
宁乡县|
盖州市|
葫芦岛市|
富川|
兴业县|
开化县|
稻城县|
连山|
平阳县|
同仁县|
安乡县|
沁阳市|
大英县|
定安县|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