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總結2023,戰友齊心為老部隊做了三件事

向萍

<p class="ql-block">2023年,與首長和戰友們一起為老部隊做了三件事,也讓我重新認識了戰友二字的情誼,認識到戰友同心,齊力斷金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b>2017年清明,駐軍官兵組織為烈士掃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一件事:協助新疆駐軍將老部隊后山7位烈士移墓到了烏魯木齊烈士陵園</b></p> <p class="ql-block"><b>一、第一個求助電話</b></p><p class="ql-block">2023.3.23,接到新疆駐軍王教導員電話,說烏魯木齊退役軍人事務局需要核清部隊后山7位烈士身份信息、尋找烈士家屬親人,將散葬的烈士集中安葬在就近的烈士陵園。希望我能更新之前寫過的一篇有關后山烈士的網文《一支不該忘卻的部隊》,幫著查找文后留言的烈士戰友。</p> <b>老墓碑</b> <p class="ql-block"><b>二、尋找烈士的戰友</b></p><p class="ql-block">接到王教導員的電話求助,我即編寫了網文求助,不過兩日便陸續有空14團和陸5師13團老兵留言提供信息,為了方便聯系兩團老兵,為了及時了解烈士信息,我設法加入到兩團微信戰友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得知2023年清明13團老兵又會去東溝為烈士掃墓的信息,我即刻發信息給駐軍部隊的王教導員讓他留意或可上山蹲守,同時把王教導員的電話號碼留在了13團戰友群,希望為13團老兵和駐軍部隊搭起聯絡的橋梁。</p> <p class="ql-block"><b>2023年清明,陸13團老兵上山為烈士掃墓,與王教導員會合。</b></p> <p class="ql-block">加入兩團戰友群,方知這兩支隊伍在東溝鉆山開洞施工中都流過血、出過力,只是一支施工在先,一支接替在后。陸13師友軍是前支,從1969年底進駐到1972年底調防,施工3年時間。空14團是后支,從1973年接替13團未完的工程,到1980年撤離,施工8年時間。</p> <p class="ql-block"><b>兩團曾為施工付出犧牲的洞庫</b></p> 兩團戰友憑記憶講述著烈士的生事,講述烈士犧牲的悲壯及痛失戰友的悲傷,講述戰友為祭懷烈士一個個感人的片斷。 <p class="ql-block"><b>陸13團戰友群</b></p> <p class="ql-block"><b>1、陸5師13團:</b></p><p class="ql-block">陸13團老兵一直無法忘懷53年前那慘痛且慘烈的塌方事故,無法忘記事故中犧牲的烈士都還是16-17歲的娃娃兵。53年間,全國各地的13團老兵凡有戰友進疆,都會上山看望幾位烈士,祭奠幾位戰友。尤其是在新疆烏魯木齊的老兵,每年清明都會組織上山為烈士掃墓,讓烈士感覺部隊從未走遠,戰友隨時會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尤其感人的是老連長丁巨松,一位70多歲的老人,為祭奠他手下犧牲的兩名小戰士,從山東泰山自費購得泰山石,2017年8月1日刻碑立傳,親自運送到新疆東溝駐軍,為兩位烈士立了碑正了名。</p> <p class="ql-block"><b>老連長為兩位烈士刻的碑,從山東送到了新疆</b></p> <p class="ql-block"><b>2、空九軍14團:</b></p><p class="ql-block">空14團戰友回憶,為筑邊疆之國防,全團官兵長年被分割成多支隊伍奔赴在南疆、北疆一個又一個施工戰場,建起了一個又一個空軍營地,14團長期分散在全疆多個工地,全團從來沒有團聚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團官兵無法忘記長年轉戰千里的疲憊,長途跋涉的寂寞,翻越天山的險阻,冰雪路面的險情,路遇翻車的慌亂,緊急施救的英勇,開山鑿洞的艱辛,塌方事故的搶險,戰友犧牲的壯烈......。</p> <p class="ql-block"><b>空14團戰友群</b></p> <p class="ql-block"><b>三、烈士墓碑的修繕</b></p><p class="ql-block">7位烈士犧牲時鐫刻的墓碑都很簡陋,有的甚至只一塊石板刻上一個名字就立為一個墓碑,沒留下任何烈士生前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著烈士老部隊的撤離,隨著烈士熟悉戰友的退役,他們被撤走的部隊和戰友永遠留在了南山腳下荒漠的山后。在駐軍部隊官兵一代代新老交替中,已無人知道這7位烈士的身份信息,而我則一直把這7位烈士當作了空14團戰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3年9月對墓碑的修繕,是14團一次戰友聚會提議促成的,有人提及14團葬在部隊后山的幾位烈士墳墓已是破爛不堪,希望進行修繕。有人便把戰友提議電話告知了部隊戰友吳政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即得到部隊的高度重視,幾位烈士的墓碑很快得以重修。但重修的墓碑依然無處獲知烈士身份信息,墓碑只能刻為某某某烈士之墓,生前任戰士。</p> <b>2013年9月重修的墓碑</b> <b>四、烈士身份的核實</b><br>那段時間兩團戰友群集體帶我走進了那段為雄鷹鋪天路,為戰機筑巢穴接替修筑東溝部隊的回憶。<div><br>那段時間兩團戰友在回憶中認領著本連、本班、本鄉的烈士,陸13團認領了李有銀、張新生、汪召建3位烈士。</div><div><br>空14團認領了譚明平、張克金、楊軍3位烈士。另有王明生確認為參加施工的民工烈士。</div> <b>6.15駐軍后山起墓</b> <p class="ql-block">在兩團戰友積極配合和駐軍部隊的共同努力下,歷時3個月終于核實了烈士身份。2023年6月15日部隊后山開始起墓,6月21日上午,在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烈士事跡陳列館前,舉行了19位散葬烈士英靈回家,集中遷墓儀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陸13團在烏魯木齊的戰友代表參加了遷墓儀式,空14團張克金烈士的弟弟也千里迢迢駕車從安徽趕到了烏魯木齊,參加了他哥哥的遷墓儀式。</p> <b>6.21遷墓</b> <p class="ql-block">在烏魯木齊的陸13團老兵代表戰友,也代表烈士家人參加了移墓儀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二件事:協助空軍查找飛行英烈照片</b></p> <p class="ql-block"><b>航空博物館新增的英雄電子屏</b></p> <p class="ql-block"><b>一、第二個求助信息</b></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接到孫部長發來協助查找空37師王汝平、高全順、朱耀亮3位烈士及航動團陳東烈士照片的信息。并說明在航空博物館英雄墻中間新增設了電子屏幕,以展示烈士照片及生平簡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航空博物館英烈墻上刻有1811名烈士名錄,其中有我們37師16名烈士以及航運團的幾位烈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把孫部長的信息發到多個戰友群后,戰友們把尋找本部隊烈士照片的事都當成了自己的事都在盡情盡心盡力盡責全力以赴,由此展開一場微信轉微信,戰友托戰友的全國聯動行動,再次彰顯著戰友情分及團隊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首長和戰友近1個月的努力,陸續找齊了缺失的烈士照片。</p> <p class="ql-block"><b>航博物館英雄墻</b></p> <p class="ql-block"><b>陳東烈士(航運團黑鷹飛行員)</b></p><p class="ql-block">照片是《難忘空軍情誼》戰友群,空九軍管理處任榜副處長托航運團謝建中副團長再托梅州籍黑鷹飛行員溫展興去陳東烈士老家翻拍提供的。</p> <b>高全順烈士(37師獨立大隊飛行員)</b><br>照片是《天山雄鷹》戰友群,空37師副參謀長趙文星托烈士同期戰友,原獨立大隊張廣從一張集體合影中截圖提供的。 <p class="ql-block"><b>朱耀亮烈士(37師110中隊長)</b></p><p class="ql-block">照片是《天山雄鷹》戰友群,李民倉政委發動上海戰友多人尋找,最后由原37師政治部宣傳科長俞钖奎戰友從龍華烈士陵園拍到并轉來的烈士照片。</p> <p class="ql-block"><b>王汝平烈士(37師獨立大隊飛行員)</b></p><p class="ql-block">照片是《天山雄鷹》戰友群,《春的故事》主編謝永春在網上寧陽烈士陵園找到并修改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經李民倉政委托曾一直關心幫助烈士家屬的鳳景全司令找到了烈士女兒王艷華,才提供了幾張烈士照片。</p> <p class="ql-block"><b>邵澤林烈士(37師110副參謀長)</b></p><p class="ql-block">照片經師政委李民倉發動上海戰友,由俞钖奎戰友聯系到邵澤林烈士夫人,提供了邵澤林三張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在《天山雄鷹》主編謝永春的期刊平臺及他的美篇中也看到他之前在網上收集的烈士照片。</p> <p class="ql-block"><b>向乾爐烈士(37師109飛行員)</b></p><p class="ql-block">空37師《天山雄鷹》主編謝永春找到了由阿胃灘職工的兒子去馬蘭烈士陵園拍的向乾爐烈士照片。</p> <p class="ql-block"><b>二、第三個求助信息</b></p><p class="ql-block">11月11日空軍節這天,孫部長再次發來信息,37師還缺少一位徐國錄烈士的照片,空軍檔案館沒有徐國錄的檔案,《中華英烈網》也沒有徐國錄的資料,并發來烈士的生平簡歷,希望37師戰友們再幫查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接信息再次行動,收到孫部長信息,戰友們迅速轉發求助,積極提供線索,人托人再次鋪設了尋找的路徑,每一條線索都帶著希望,便會有戰友行動。</p> 1、有人提供有戰友曾在丹東烈士陵園看到過徐國錄烈士照片,因為烈士老家在丹東,烈士妻兒在丹東,尋找的目標便鎖定在了丹東烈士陵園。 鴨綠江畔的丹東,是空37師建師之地,有著堅實的根脈之基。我們請德高望重的李民倉政委再次出面,發動在丹東的戰友幫著查找照片,或提供烈士家屬信息。當年也正是李政委參加處理的徐國錄烈士飛行事故,他記得那段歷史、那次事故以及徐國錄烈士犧牲的壯烈。李政委委托在丹東的老科長陳昌凰前輩幫忙在陵園查找。 陳昌凰前輩,一個83歲的耄耋老人,接到求助就如同戰士接到軍令一般,不顧自己年邁,不怕東北天寒,一連跑了丹東市、縣4個陵園及民政部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仔細查找一個個名錄、一座座墓碑,但烈士名冊中沒有查到徐國錄烈士的名字,讓老科長不無遺憾地報告了李政委,并發出了感人至深的兩句話:事未辦成,望諒解。請指示!<div><br>老科長為沒能找到烈士照片,表現出了一種未能完成任務的自責,一種隨時等待上級指示隨時再戰的待命。</div> 雖然老科長沒能在丹東陵園找到烈士照片,但這位老軍人的一份感情、一份責任讓人敬重,這就是83歲高齡的老兵一生不變的軍人情懷。<div><br>我努力想象著老科長那兩天奔波在一個個陵園之間的艱難,陵園與陵園間距斷定是不會太近,我不知道老科長舟車出行有沒有人相伴,但我知道老科長83了,在寒冷的冬季讓他跑了這么多路,受了這么多累著實讓人于心不忍,更增添了對老科長的愛戴與敬重!</div> <p class="ql-block"><b>徐國錄烈士及妻子</b></p> <p class="ql-block">2、有人提供了烈士家屬姓名、原工作單位,根據這條線索,飛行員女兒初占芳利用在丹東的人脈關系展開了多路尋找。因烈屬當年的國有企業倒閉,未能找到烈屬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一條條線索中斷,一次次陷入絕境的情況下,初占芳不拋棄不放棄,四處托人求人執著地堅持著,最終把獲知的烈士家屬姓名、原工作單位以及烈士犧牲時他兒子的年齡信息發給了孫部長。</p> <p class="ql-block"><b>徐國錄烈士</b></p> <p class="ql-block">孫部長再通過曾經在空軍部隊服役,后轉業到《丹東日報》當記者的刁慶鋒,再通過軍分區、武裝部、退役軍人事務局、公安局等各種關系,終于找到了徐國錄烈士兒子徐慧瑩,才提供了幾張烈士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37師首長和戰友的積極配合下,在孫部長、刁記者等多方努力下,歷時4個月,找到了7位飛行英烈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b>刁慶鋒記者在《丹東日報》刊登了尋找兩位烈士照片的艱辛及兩位烈屬生活的坎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三件事:協助東溝場站收集站史館照片資料</b></p> <p class="ql-block"><b>1、又一個求助電話</b></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24日晚,再次收到駐軍部隊王教導員的電話,說場站準備重新健全站史館,希望收集歷任站長、政委的個人軍裝照及有紀念意義的照片資料,包括各類大會,將軍視察等老照片、建站大事記等老資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并說明2011年前退休、轉業的檔案可能都不在部隊了,已無法從檔案入手查找,希望我們幫忙聯系到各位站長、政委本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后王教導員發來了部隊整理的歷任站長、政委排序名冊。</p> <p class="ql-block"><b>2、迅速行動,建立資料收集群</b></p><p class="ql-block">接到電話我再次在《東溝戰友群》、《天山雄鷹》等多個戰友群發出求助信息,并建立了場站站史館資料收集群,希望威望極高、人脈廣積第七任政委靳進社、天山雄鷹《春的故事》主編謝永春等多位首長、戰友幫著廣泛聯系歷任站長和政委,同時我也把場站駐軍的王教導員拉進群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這樣,在靳政委、謝永春等戰友的共同努力下,一任又一任的站長、政委集結于資料收集群,同時謝永春又拉進了現駐軍的雷干事,還利用多年主編儲備積累的資料,重新核準整理了歷任副站長、副政委及各部門的歷任主官名錄,以征各位站長、政委核準,并提供給駐軍,還用專用圖片處理軟件幫著修復一張張模糊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b>場站站史館資料收集群</b></p> <p class="ql-block">進群的各位站長、政委也積極配合自己的老部隊將收藏的珍貴照片發到群中,提供給駐軍部隊的王教導員和雷干事,有些合影老照片因蒙上了年代的痕跡翻拍效果不佳,幾位首長也會按王教導員發來的部隊地址,將照片資料直接寄回老部隊進行專業處理后,再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b>3、老場站人都愿意為站史館的建設盡一份責、出一份力。</b></p><p class="ql-block">經一段時間的努力,各位站長、政委基本將手頭能找到的照片資料都翻拍或寄回老部隊,都希望能為場站站史館的建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盡一份場站人的責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最后總結工作成績</b></p> <p class="ql-block">2023年,在各部門、各領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完成了8個歷史遺留問題項目的辦證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24年,希望各位首長、戰友,各位領導、同事,各位親朋、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健康快樂!</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4ogx0w2o?first_share_to=copy_link&amp;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uid=3719703"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第一個求助網文</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4vxdugui?first_share_to=copy_link&amp;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uid=3719703"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第二個求助網文</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庆县| 宁乡县| 拉萨市| 庆云县| 崇文区| 古交市| 义马市| 化隆| 湘潭县| 大英县| 尚义县| 沅陵县| 镇康县| 汽车| 界首市| 新兴县| 吉木萨尔县| 陆良县| 唐山市| 西丰县| 东乡县| 英德市| 定西市| 江城| 侯马市| 木兰县| 浙江省| 广德县| 拉萨市| 衡东县| 呼玛县| 嘉荫县| 奉新县| 青田县| 长丰县| 西和县| 商水县| 秭归县| 旌德县| 康乐县|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