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序號NO0297</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玉兔辭舊歲 金龍啟新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二生肖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國畫《納福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龍行龘龘 前程朤朤</span></p><p class="ql-block"> 2024年是甲辰龍年,龍年祝福語:龍行龘龘,前程朤朤。這么高級的字,八個字里四個字的讀音和含義待解。</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了解得知,《2024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主題就是“龍行龘龘,欣欣家園”。從“龍行龘龘”中的疊字,應(yīng)運而生這個特別的龍年祝福語“龍行龘龘,前程朤朤。”那么“龍行龘龘,前程朤朤。”該怎么讀,又指啥意思呢?</p><p class="ql-block"> 【1】“龘”是由三個“龍”的繁體字組成,其讀音是“dá”。“龘”字的含義描寫群龍騰飛,翱翔九天的蓬勃畫面。</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古籍《康熙字典》記載,“龘”這個字最早出現(xiàn)在楷書字典《玉篇》中,它的讀音與“沓”相同。龍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自古以來龍就是中華民族的代表圖騰和象征。我們以龍為傲,每一個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p><p class="ql-block"> 故而2024年春晚主題以“龘”為題眼,也是希望全國人民十四億同胞,每個人都似一條騰飛的龍,以“龘龘”之姿,一起邁入一個生機盎然、充滿希望的甲辰龍年。</p><p class="ql-block"> “龍行龘龘”,當(dāng)我們用到這個詞語時,腦海中喚起的是一條條威武的神龍青云直上,于萬里長空風(fēng)馳電掣的壯麗畫面。表達人們的美好祝福:2024龍年里,你我如龍一樣奮發(fā)有為,用滿滿的激情和力量,在九天之上自由翱翔,大展宏圖,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p><p class="ql-block"> 【2】“朤”字由四個“月”字組成,其讀音是“l(fā)ǎng”,<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朤”</span>字的含義是光明、明亮。</p><p class="ql-block"> 古籍《康熙字典》的《字匯補》記載,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朤”字</span>的讀音與“朗”字相同。最早出現(xiàn)在古代一篇文學(xué)作品《西江賦》里。月字人們很熟悉,明明如月,月色皎潔,灑落人間一片清輝,帶給人們溫柔和寧靜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前程朤朤”,當(dāng)我們用到這個詞語時,就會自然聯(lián)想到前行的路上一輪明月相照,一路光明璀璨。表達人們的深情祝福:2024年前路一片光明,未來一片明朗。以滿懷的自信和堅定的步伐,朝著未來不懈努力,相信所行必坦途,前景必輝煌!</p><p class="ql-block"> 【3】“龍行龘龘,前程朤朤”這八個字令人感慨,中國漢字精彩紛呈,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它展示我們對龍的崇拜和敬畏,也激勵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龍的精神,勤奮創(chuàng)新,團結(jié)奮斗,同時也寄寓了對中華兒女的贊美和祝福。</p><p class="ql-block"> 2024年已然開啟,在農(nóng)歷龍年到來之際,祝福每一位朋友們:龍行龘龘,前程朤朤。祝福中華巨龍,如旭日東升,騰飛在世界的碧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兔歲千般皆如愿 龍年萬事定稱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國畫《龍的傳人》</p> <p class="ql-block">壓歲紅包祝福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溪:新年快樂;小菊:恭喜發(fā)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超:心想事成;米羅:闔家歡樂;</p><p class="ql-block"> 老秀: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春佳節(jié)團圓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主廚:米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團圓家宴菜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團圓家宴主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年賀歲蛋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春如意果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生活小知識:龍年賀歲金銀幣趣味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 2024年賀歲金銀紀念幣已經(jīng)正式發(fā)行,該套紀念幣開啟了新一輪五年賀歲系列。全新的正面設(shè)計,全新的形制,圖案設(shè)計與工藝都讓人耳目一新。特別是全新的包裝,在形式上突破升級,搭配龍年手辦,可賞、可玩、可藏、可擺、可贈,樂趣無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福+五行 哇塞的文化寶藏</p><p class="ql-block"> 2024年賀歲金銀紀念幣的包裝以龍生肖文化為載體,以五福文化和五行文化為內(nèi)涵,每種顏色代表賦予不同昵稱及寓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懷抱“福”字的小龍人,名叫“佑佑”,有福氣庇佑之意。五行之木,象征順利地生長與順遂的生活,即為福。所以“佑佑”對應(yīng)五行之木,配青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懷抱“祿”字的小龍人,名叫“厚厚”,有高官厚祿之意。五行之火,代表旺盛與熾烈,意為紅紅火火與步步高升,此為祿。所以“厚厚”對應(yīng)五行之火,配紅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懷抱“壽”字的小龍人,名叫“添添”,有添壽延年之意。五行之土,代表穩(wěn)重與平安,是為安康,即為壽。所以“添添”對應(yīng)五行之土,配金黃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懷抱“喜”字的小龍人,名叫“悅悅”,有歡樂喜悅之意。五行之金,代表繁榮與富裕,如此喜樂相隨,即為喜。所以“悅悅”對應(yīng)五行之金,配銀白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懷抱“財”字的小龍人,名叫“旺旺”,有財運旺盛之意。五行之水,代表遇水為財,是為財運滾滾,此為財。所以“旺旺”對應(yīng)五行之水,配黑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特別款“小龍人”的三個與眾不同:</p><p class="ql-block"> 第一,主體顏色為玫瑰金,五行之外專有配色,輕奢高品位;</p><p class="ql-block"> 第二,福字為康熙御筆:涵蓋“多才、多子、多田、多壽、多福”五層涵義;</p><p class="ql-block"> 第三,隨附小金珠(1枚),可作戒飾或手鏈。純金轉(zhuǎn)運珠,好運常相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龍人+紀念幣 開啟新年“龍”重儀式</p><p class="ql-block"> 酷萌龍寶,化身福星,攜伴銀幣,祈福納祥。在精致基臺上的龍寶寶雙目炯炯,靈動活潑。龍寶寶以鋅合金為材質(zhì),質(zhì)感飽滿,色澤自然。菱形的賀歲銀幣裝入高透亞克力盒,再插入基臺凹槽,呈現(xiàn)立體的美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大玩法 收藏樂趣升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玩法一:抽盲盒,測一測你的龍年運氣。</span></p><p class="ql-block"> 選購單枚2024賀歲銀幣,隨機配發(fā)小龍人盲盒一款,打開之前是期待,打開之后是驚喜。<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抽到佑佑:</span>福佑相伴,幸福感滿滿,五行有木,活力十足;<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抽到厚厚:</span>高官厚祿,仕途皆坦途,五行有火,前途似錦;<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抽到添添:</span>添壽加元,福壽又安康,五行有土,安居樂業(yè);<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抽到悅悅:</span>喜樂無邊,開心更快樂,五行有金,富裕昌隆;<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抽到旺旺:</span>財運兩旺,財旺人更旺,五行有水,左右逢源;<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抽到特別款多多:</span>特別好運氣,天賜鴻運,來年好運相伴,吉福相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玩法之二:購買銀套幣,五行五福齊擁有。</span></p><p class="ql-block"> 選購五枚銀幣套裝,即可集齊五個小龍人,五福啥也不少,五行啥也不缺。平常都是做選擇,這次,我要全部都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玩法三:集藏金銀套幣,有金有銀,有料有品。</span></p><p class="ql-block"> 選購金銀幣組合套裝,擁有統(tǒng)一版小金龍。小龍人通體金色,彰顯富貴與祥瑞之意。懷抱一個福字,寓送福相守之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生活小常識: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習(xí)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1、為啥中國人要過臘八</span></p><p class="ql-block">2024年01月18日,農(nóng)歷臘月初八。</p><p class="ql-block"> 一碗香甜的臘八粥,承載著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文化和記憶。粥香四溢,我們咀嚼和回味的,不僅是生活的滋味,也是一種源遠流長的精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01、心懷感恩,不負歲月</span></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福粥,能得到佛祖庇佑,擁有一年的福氣和好運。原來臘八和佛教有著不小的淵源。</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釋迦牟尼為了悟道,舍棄王位,出家修行。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麥,身體極度虛弱,最終昏倒在路邊。路過的牧羊女用糯米雜糧熬了一碗稠粥喂他,釋迦牟尼才撿回一條命。后來釋迦牟尼成道,為了感恩牧羊女的救命之恩,每逢臘八日,僧侶便會煮粥供佛,效仿牧羊女,把溫暖和愛分給善男信女。<span style="color:rgb(1, 1, 1);">滴水之恩 當(dāng)思涌泉。</span>某種意義上,臘八就是中國人的感恩節(jié)。</p><p class="ql-block"> 除了佛家的儀式,中國人的臘祭也是如此。臘月初八,天寒地凍,農(nóng)事已休。上到天子,下到萬民,都會用一場隆重的祭祀,感恩天地,祭祀神靈。感恩這一年的好收成,也祈禱來年的風(fēng)調(diào)雨順。人們還會把熬好的臘八粥,送到祖先靈位跟前。祭祀先人,感恩祖先庇佑這一年平安順利。送給左鄰右舍,感恩他們一年的幫襯和照顧。一家人圍坐一起,喝上一大碗七寶五味的臘八粥。感恩歲月平安,感恩生活無恙。</p><p class="ql-block"> 臘八粥,是釋迦牟尼千年的感念,也是普通人感恩生活的莊重儀式。杯水之恩,江河還報。感恩報德,知恩報善,才能善意流轉(zhuǎn),生生不息。臘八節(jié),借著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祝愿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平安幸福,自在安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02、惜物惜福 以勤立身</span></p><p class="ql-block"> 除了佛教之外,臘八的起源還有另一個傳說。元末明初,朱元璋落難,在監(jiān)牢受苦。當(dāng)時正值寒冬,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jiān)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他把這些雜糧一起熬煮,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因為那天正是臘月初八,于是命名為臘八粥。后來他當(dāng)了皇帝,依然對當(dāng)年監(jiān)牢的這碗粥念念不忘,于是把這天定為臘八節(jié)。</p><p class="ql-block"> 臘八粥很復(fù)雜,光原料就不下七八種。大米、小米、紅豆、花生、瓜子、核桃、紅棗。精揀、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小火慢熬。待到第二天清晨,一鍋香氣四溢的臘八粥,才算是熬好了。與其說這是一碗粥,不如說這是一次農(nóng)業(yè)社會里的年終總結(jié)。盤點這一年到底種了多少種糧食,付出了多少辛勞。然后在這一天,好好坐下來,享受一下一年的勞動成果。也激勵自己,來年繼續(xù)努力,不要懈怠。</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臘八的起源里,還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有老倆口辛勞一輩子,攢下來一大筆家業(yè)。但是兒子兒媳卻不爭氣,每日游手好閑,很快就把家業(yè)敗光了。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果仁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xùn)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倆口改掉了惡習(xí),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p><p class="ql-block"> 中國人說: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世間所有的幸福和富足,無一不是腳踏實地、身勤力行的結(jié)果。人生在勤,勤則不匱。臘八節(jié),一碗臘八粥,給自己充充電,新的一年,繼續(xù)努力,砥礪前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03、不畏將來 不戀過去</span></p><p class="ql-block"> 除了臘八粥之外,北方臘八節(jié)還要做臘八蒜。臘月初八一早,將去皮的蒜瓣浸入醋中,裝入小壇封嚴,一直到除夕啟封,臘八蒜就算腌制完成了。</p><p class="ql-block"> 北京民諺里說: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欠債的還錢。蒜和算諧音,所以臘八蒜,又稱之為“臘八算”。臘八這天,人們要開始給自己算賬。算清自己的收支,該清的賬要清,該還的債要還。把過去的留在過去,無債一身輕,清清爽爽地迎接新的一年。除了身上的債,還有心里的債。</p><p class="ql-block"> 書往后翻,人往前走。無論過去經(jīng)歷過什么,新的一年都要學(xué)會翻篇,學(xué)會放下。紹熙三年,陸游閑居山陰。在臘八節(jié)這天,收到了朋友送來的臘八粥。病中的陸游說: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詩人也提振精神,拋卻所有苦悶,因為未來還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臘八這天,人們還有沐浴凈身的傳統(tǒng)。《時文軌范》里講:沐浴之后,諸垢已盡,無復(fù)煩惱之痕。曾經(jīng)發(fā)生的事,無論它是好是壞,再糾結(jié)都沒有意義。未來休錯過,已去莫留連。洗凈塵垢,拋卻過往,該放下的放下,該釋懷的釋懷,才能一身輕松地開啟嶄新的一年。</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臘八,是一年的終幕,也是新春的序曲。臘八之后,年味漸濃,家家戶戶開始殺年豬、打豆腐、腌臘肉、采年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一家一粥一香甜,一年一歲一團圓。心懷感恩,收起過往,砥礪心態(tài)。用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一起迎來新的春天,新的一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過小年 迎大年 吃啥都是年滋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2、小年的由來、起源與歷史變遷</span></p><p class="ql-block"> 從名稱上來說,小年都是相對大年夜而言的,是春節(jié)期間重要性次于大年夜的節(jié)日。從習(xí)俗上來說,小年源自于古代的祭灶節(jié)。部分地區(qū)在名稱上不用小年,在臘月廿三或者臘月廿四也會祭灶。</p><p class="ql-block"> 小年是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但各地的小年的具體日期和習(xí)俗略有不同。北方多在農(nóng)歷臘月廿三過小年,南方多在農(nóng)歷臘月廿四過小年。江浙滬地區(qū)把除夕的前一晚上稱為小年夜。還有部分地區(qū)把正月十五稱為小年。</p><p class="ql-block"> 從名稱上來說,小年都是相對大年夜而言的,是春節(jié)期間重要性僅次于大年夜的節(jié)日。</p><p class="ql-block"> 民間通常認為小年是忙年的開始,到了臘月廿三或者臘月廿四的小年,就要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了。這個意義的小年,也稱“交年節(jié)”、“灶神節(jié)”、“祭灶節(jié)”。</p><p class="ql-block"> 從習(xí)俗上來說,小年源自于古代的祭灶節(jié)。部分地區(qū)在名稱上不用小年,在臘月廿三或者臘月廿四也會祭灶。</p><p class="ql-block"> 東漢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臘明日更新,謂之小歲,進酒尊長,修賀君師。”這是最早出現(xiàn)小年的名稱和民間活動習(xí)俗的文獻。</p><p class="ql-block"> 早期的灶神產(chǎn)生于人們對火的自然崇拜,在秦以前,祭灶是國家祀典的“七祀”之一。《禮記·祭法》稱,“王為群姓立七祀”,在七祀中有一祀就是祀灶。春秋時期,祭灶已經(jīng)很普遍了。《論語·八佾》有:“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的記載。到了漢代,祭灶又被列為大夫“五祀”之一。灶神已經(jīng)被人格化,并被賦予督察人間過錯的功能。《太平御覽》卷一八六引《淮南萬畢術(shù)》就說:“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鄭玄注《禮記·記法》也說:“(灶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也。”這都是說灶神負責(zé)監(jiān)察人的日常過錯,并將這些過錯向天帝報告。東晉的時候,灶神報告的懲罰就很嚴重了。東晉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微旨》記載:“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意思就是,灶神發(fā)現(xiàn)了人的過錯,并上報后,嚴重的過錯要少活三百天,輕微的過錯也要少活三天。自此之后,關(guān)于灶神的傳說故事越來越多。灶神臘月廿四上天向天帝報告人的過失的說法廣為流傳。人們在這一天晚上祭祀灶神,希望灶神上天只說好話,不說壞話,世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p><p class="ql-block"> 祭祀物品中酒和糖是必須的。糖的目的是讓灶神嘴甜,不說自己的壞話。酒是為了讓灶王爺喝醉,忘記那些要說的壞話。</p><p class="ql-block"> 唐代《輦下歲時記》明確記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君)醉酒”。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jīng)、備酒果送神,以酒糟涂灶門之上,謂之醉司命。</p><p class="ql-block"> ”沒有宗教信仰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區(qū)別于其他傳統(tǒng)文化的突出特點,在對灶神的祭祀上也是明顯的世俗化。祭灶的行為像是在向灶神送禮行賄,讓他掩飾自己的錯誤。</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小年的具體日期,民間流傳:“官三民四船五”。意思是說,官方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小年是臘月二十四,而船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實際上小年不分“官小年”、“民小年”,只是在不同地方小年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同地方的官、民小年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 清代以前,多數(shù)地方祭灶是定在臘月二十四這天。晉周處《風(fēng)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 ”宋范成大《祭灶詞》:“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明代于謙寫《臘月二十四夜口號》。《清嘉錄·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灶。”這都說明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廿四祭灶。從清朝中后期開始,帝王家于臘月廿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jié)省開支”,順便祭祀灶神。這個習(xí)慣也影響了民間,北方地區(qū)多改在臘月廿三祭灶。 </p><p class="ql-block"> 古時不分身份的貴賤、高低,上至皇宮、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對灶神都是畢恭畢敬。據(jù)記載,每年臘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寧宮大祭灶神,同時安設(shè)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禮,以迎新年福禧。祭灶這天,坤寧宮設(shè)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燭供品,殿廷中設(shè)燎爐、拜褥。在灶君臨升天匯報工作前,要用粘糖封住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說八道。祭灶時,宮殿監(jiān)奏請皇帝到坤寧宮神像、灶君前拈香行禮。禮畢,宮殿監(jiān)再奏請皇后依次向灶君等神位行禮。</p><p class="ql-block"> 時至今日,小年的祭祀習(xí)俗已經(jīng)淡化,作為開始過年的標志性意義依然傳承下來。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家庭聚會的節(jié)日,是建立和諧家庭關(guān)系的精神文化紐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3、傳統(tǒng)春節(jié)話年俗</span></p><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是中華文化的濃縮,是中國人抹不去的心結(jié),中國年俗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風(fēng)情。對于每個中國人來說,春節(jié)絕對是一年當(dāng)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p><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大節(jié),在中華文明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中國人過年,過的是辭舊迎新的“時間之年”,更是情深義重的“文化之年”。以春節(jié)為代表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價值觀念,凝結(jié)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積淀著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感。</p><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在古代稱為歲首、元旦等,其產(chǎn)生與古代歷年概念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古人以天文、物候等作為時間變化的重要參照,年的時間周期概念應(yīng)該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已經(jīng)被人們掌握。</p><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以辭舊迎新、祈福團圓為主題,主要由辭別舊年、團年守歲、迎接新年三大環(huán)節(jié)構(gòu)成。其主要節(jié)俗有:送灶神、掃塵、接祖先、備辦年節(jié)食物、剃頭沐浴、春聯(lián)年畫窗花裝飾門庭、新潔衣裳、年夜飯、壓歲錢、除夕守歲、鞭炮迎年、接財神、拜年、人日登高、元宵觀燈、賀新春等。豐富多彩的年節(jié)習(xí)俗充滿了倫理之美、情感之美、藝術(shù)與智慧之美。“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我們可以從春節(jié)禮俗文化中看見溝通天地的自然倫理,拜年慶賀的社會倫理,以及其中蘊含的中國人時間更新意識與期盼豐收和平理念。中國的春節(jié)慶典與年節(jié)禮俗,為向全世界彰顯中華民族豐富的精神底蘊作出了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如何慶賀這個節(jié)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fēng)俗習(xí)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年俗文化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團圓、走親訪友、看望長輩等,愿我們的孩子能將這些飽含濃濃親情和美好心愿的習(xí)俗牢記心中,代代相傳。</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年味,總是伴隨著臘月的腳步接踵而至。進入臘月不久,日漸濃郁的年味便撲鼻迎面而來,耳畔間或聽到小孩們“噼噼啪啪”的放炮聲,空氣中開始蕩來久違的煙花炮竹特殊的香氣,稍一抬頭可以望見有人家在擦窗戶,集市上商場里置辦年貨的人漸次多起來,街上開始拉電線張燈結(jié)彩,寫春聯(lián)的支起了攤子在大紅紙上龍飛鳳舞揮灑金粉……耳之聞,鼻所嗅,目及處,皆是年味,越到年根味越濃。</p><p class="ql-block">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p><p class="ql-block"> 一元復(fù)始,萬象更新。濃濃年味起,人間大團圓。傳承至今的老習(xí)俗更增加了年味和濃濃的親情,人間煙火處,皆是好風(fēng)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4、春節(jié)家家為啥要掛燈籠</span></p><p class="ql-block"> 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高高掛起紅紅的燈籠,自漢代就成為一種民間習(xí)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掛燈籠的習(xí)俗傳說:</span></p><p class="ql-block"> 傳說一:姜子牙封完神后,自已卻沒有什么司職,只有某位神仙出游時給打替班。大年三十眾神都歸位,姜子牙卻沒有地方可去,百姓見他可憐,就在高桿頭點一盞燈,讓他在燈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點燈籠的習(xí)俗。</p><p class="ql-block"> 傳說二: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后來,有一位老人用鞭炮成功把“年”趕走。從此,每當(dāng)除夕之時,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掛紅燈籠也同樣是為了這個目的。</p><p class="ql-block"> 傳說三: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chǎn)通通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一個聰明人想出個法子,讓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3天都在家里張燈結(jié)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天兵已經(jīng)放過火了。后來這個法子果然奏效,從此便流傳下來。</p><p class="ql-block"> 傳說四:清代雍正年間河北省有一個老漢,此人心靈手巧,酷愛民間工藝,有一套做燈籠的手藝。每到年節(jié),他都要做幾對鮮艷奪目的燈籠掛在自家門前,為新春佳節(jié)增添了祥和、喜慶的氣氛,吸引眾街坊鄰居圍觀欣賞。有一年老漢做了幾對燈籠到藁城集上來賣,恰巧被游集散心的縣太爺看見了,便把所有燈籠都買下,掛在府邸整日觀賞。燈籠做工別致,富麗堂皇,縣太爺視為珍品,愛不釋手。這年又到向皇上進貢日期,縣太爺正苦思冥想送什么物品來取悅皇上,有人指點送幾對燈籠試試。縣太爺雖有點舍不得,但為討好皇上只得忍痛割愛。果然,皇上一眼看中,龍顏大悅,后來皇宮內(nèi)外到處掛上了大紅燈籠。河北燈籠被定為貢品取名貢燈,成為皇宮專用品。后來人們把“貢”字換作“宮”字,就成了現(xiàn)在的“宮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掛燈籠的寓意:</span></p><p class="ql-block"> 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后的事,紙燈籠可能是在東漢紙發(fā)明之后,元宵觀燈的習(xí)俗起源于漢朝初年。燈籠,是古時燈具的一種,早在公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相傳唐明皇于元宵節(jié)扎結(jié)花燈,在上陽宮大陳燈影,祈愿“彩龍兆祥,民富國強”。春節(jié)掛燈籠的風(fēng)俗至今廣為流行。</p><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掛燈籠,寓意合家團圓、事業(yè)興旺、紅紅火火、圓滿與富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掛燈籠的禁忌:</span></p><p class="ql-block"> 掛燈籠應(yīng)該什么時候掛,掛在哪些地方,是有很多禁忌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掛雙不掛單。通常我們?nèi)ベI燈籠的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燈籠是成雙成對賣的。但也有一些是可以挑選一個個單賣的,不懂的人可能圖個新鮮,買一兩個掛就行了。其實掛燈籠也是要講究成雙成對的,因為燈籠是一對的,有雙喜臨門、福壽雙全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所以買燈籠的時候,一定要買雙數(shù),無論是兩個、四個還是八個,總之一定要買雙數(shù),不能買單數(shù),而且也不能掛單數(shù)。因為掛的是雙數(shù),既要講究是否平衡對稱,又要講究四平八穩(wěn)。所以,掛燈籠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是有很大學(xué)問在里面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掛高不掛低。通常掛燈籠的時候,都是掛在門口比較高處,而且也不容易觸碰的地方。有一句話叫:大紅燈籠高高掛,福運財運永不差。所以,在掛燈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能掛高就別往低處掛。掛燈籠的位置也是沒有太多限制的,可以掛在門口、陽臺、庭院等位置。</p><p class="ql-block"> 第三:掛燈籠的時間。通常掛燈籠最好是在除夕夜天黑之前掛,也就是年三十。除夕夜是新舊年交換的日子,燈籠掛在高處,人從燈籠底下走,也寓意著新的一年鴻運當(dāng)頭。</p><p class="ql-block"> 第四、掛哪一面比較好。在風(fēng)水上來說,以前建房子都講究坐北朝南。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住的是商品房,并沒有那么好的朝向,可能東、南、西、北四個朝向的房子都有。其實掛燈籠最講究的是掛南不掛北,如果自家房子不朝南的話,也可以往東方向掛,不建議掛在北邊。在中國的傳統(tǒng)習(xí)俗里面,燈籠屬于火,北屬于水,要是掛在北面的話,這樣就會造成水火不相容,也并不能給我們帶來福氣,還會帶來禍殃。</p><p class="ql-block"> 第五、燈籠啥時候取下來。燈籠并不像春聯(lián)貼在門口,等來年才把它取下來,取下燈籠是有規(guī)定時間的。按照過去的傳統(tǒng)習(xí)慣,過完了正月十五,也就真正過完年了,才能把燈籠取下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5、龍年祝福語釋義</span></p><p class="ql-block"> 2024年最流行的祝福語“龍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事業(yè)燚燚!”充分彰顯了漢字的奧妙,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1.龍行龘龘【dá dá】。這個詞組是出自中國古代的一部漢字字典《玉篇》,在該書的龍部第八個字條目里,該成語被解釋為描述群龍騰飛的景象。龘龘這個詞,是描述巨龍騰飛的樣子。指氣勢磅礴、威武雄壯的景象。也指人的氣勢、姿態(tài)或行為強大、威武、雄壯的樣子。</p><p class="ql-block"> 2.前程朤朤【lǎng lǎng】。這個詞組是由多個詞語組合的。“朤”通“朗”字,朗字的含義:朗字的本意為明亮,后來引申為明白,清晰;前程朤朤的含義是前途一片光明。</p><p class="ql-block"> 3.生活??【yè yè】,這個詞語是用來形容生活非常美好、充滿活力和新鮮感的。類似的詞語還有很多,比如“生活欣欣向榮”、“生活蒸蒸日上”、“生活美滿幸福”等等。這些詞語都表達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美好愿景,讓人感到充滿希望和動力。</p><p class="ql-block"> 4.事業(yè)燚燚【yì yì】在漢語中,燚燚有著光彩照亮的意思,而事業(yè)則指一個人的職業(yè)或事業(yè)生涯。因此,事業(yè)燚燚指的是一個人擁有光彩照亮的職業(yè)前途,或是事業(yè)有著極大的潛力與機遇。這種詞語可以用于鼓勵他人追求事業(yè)成功,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事業(yè)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p><p class="ql-block"> 新年祝福語,寓意著對未來的美好祝愿和期許,鼓勵人們勇往直前,不畏艱險,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p><p class="ql-block"> 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龍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事業(yè)燚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辭暮爾爾 煙火年年 朝朝暮暮 歲歲平安</span></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川县|
高唐县|
崇信县|
门源|
通道|
晋中市|
许昌市|
驻马店市|
尉犁县|
义乌市|
定边县|
观塘区|
西乌珠穆沁旗|
保定市|
长宁区|
卫辉市|
玉屏|
惠州市|
稻城县|
美姑县|
奉新县|
富顺县|
安宁市|
鄂州市|
敦化市|
揭东县|
宣恩县|
榆树市|
凉城县|
宜丰县|
柳江县|
岚皋县|
抚宁县|
迭部县|
峡江县|
昔阳县|
德安县|
赣州市|
顺昌县|
福建省|
晋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