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午12.30,飛機降落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我們拖著行李,找到神州租車點,辦完手續,開上車,已是下午2點。2023年12月4日,我們的潮汕梅州之旅從此開始。</p><p class="ql-block"> 潮汕之美美在食,我國四大菜系粵菜的濫觴就在此。那我們就先當一把遠道而來的饕餮客吧。</p><p class="ql-block"> 我們預訂的住店,在潮州沙洲島一條商業街上,出酒店門,街兩邊就是各式餐館排擋美食店,牛肉火鍋,粿汁,燒臘飯,蚵仔煎……不遠處的韓江邊上,還有潮汕菜大品牌店韓上樓。但我們決定還是先到潮州古城逛逛,從那里開始我們的淺嘗潮汕。</p><p class="ql-block"> 與廣濟橋隔一條馬路,就是潮州古城留存的唯一城門廣濟門,進門即是牌坊街,街上排擋茶攤甜水店餐館鱗次櫛比,游人不少。街上的茶攤冷飲店都在標售鴨屎香茶,我們頓生好奇,鴨屎香是何香?跟貓屎咖啡相似?問年輕的店主,他說也搞不清。于是要了一杯嘗嘗~竹筒杯上覆以冰激淋做蓋,杯里是沖泡的鳳凰單叢,喝著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味道。后來查了度娘才知道,產自潮州的鳳凰單叢作為烏龍茶的一種,別名鴨屎香。</p><p class="ql-block"> 牌坊街上的美食店,多的讓人眼花繚亂,許多店家派人在路邊招呼人們進店消費,有牛肉火鍋,有粿條腸粉,有海鮮魚生,有煎蠔蒸蟹,林林總總,令人垂涎欲滴。時間還早,我們走進一家號稱開了三十年的古城老店,要了一盤蠔爽粿條,算是小吃。生蠔嫩而不泯,粿條和菜葉浸入了蠔汁,吃起來鮮香淡爽。</p><p class="ql-block"> 到了飯點,我們就在牌坊街附近找了家魚生店,首先嘗嘗潮汕三大著名美食之一的魚生。這是家網紅店,服務員和廚師都是年輕人。我們叫了一份生魚片,一份白灼墨魚仔,一份炒花螺,一碗魚片粥,一瓶二兩半的“老廣”酒。很快,服務生端菜上來,生魚片薄如蟬翼,以竹簾盛之,沾著店家特制蘸料吃,入口即化,鮮氣盈口,跟日餐刺身比更清爽醇熟但不厚膩。墨魚仔和花螺就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了,魚片粥要比在大連喝過的潮汕魚片粥更實惠。</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晚餐,就去吃了潮汕三大美食之牛肉火鍋。牛肉丸是潮汕特色,沿街有不少專賣牛肉丸的店鋪,也是吃牛肉火鍋的必點。手工鮮打牛肉丸是阿彬牛肉火鍋的主推,此外,我們還點了吊龍伴~手工切鮮牛肉片,以及蔬菜拼牛百葉等。進門前搖獎,中了一款店家自制三寶飲料,也很快端了上來。牛肉丸鮮紅細軟,不能用筷子一個個下到鍋里,必須端起盤子,手捏粽葉墊一角,一齊下到沸騰的鍋里,煮十分八分,撈出食之,彈而不硬,糯而不材,鮮而不膻。吊龍伴也是鮮嫩又有咬頭,卻不塞牙。潮汕火鍋鍋底和蘸料與其他地方的火鍋沒什么區別,特色還就在這當地產的牛肉和制作工藝上。</p><p class="ql-block"> 這次在潮汕吃過的正餐,覺得值得一說的,還有在南澳島的海鮮午餐、離開潮州前的晚餐和饒平的排擋。</p><p class="ql-block"> 南澳島午餐是在環島濱海路邊隨意找的一家海鮮店,有十幾張桌子,就只我們兩位客人。在海鮮池邊點了從沒見過的面包蟹和一條鯛魚,另外要了一盤蒜蓉茼蒿和本店特色紫菜炒飯。面包蟹殼白,背部長著兩個黑點像眼睛。蒸熟后殼白里泛紅且硬,硬度像赤甲紅,肉不多吃起來挺麻煩。清蒸鯛魚還是不錯的,柔嫩不膩,鮮爽盈口。紫菜炒飯雖為特色,但米非東北大米,雖有紫菜與米的混香,但咀嚼感差,遜色不少。一頓飯兩人花了三百多,看來確實是離海越近海鮮越貴呀。</p><p class="ql-block"> 離開潮州前的晚餐和饒平的排擋,都等于是在所謂的蒼蠅館子吃的,就餐環境觀感雖差,菜的味道還是挺潮汕的。晚餐就在我們住的酒店旁,餐館開在住宅樓下,有兩張四人桌,敞口外還擺了兩張炕桌大小的餐桌,24小時營業。一個碗柜隔開了灶間和餐室,菜譜<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手寫在一張泛黃的草紙上,往</span>碗柜上一貼,除了早餐品種,只做六樣炒煲菜。店主五十開外,看上去有六七十歲。晚餐和夜宵由他主理,早午餐是女朋友或侄女等幫忙招呼。他說年輕時走南闖北做潮汕廚師,大連也待過,曾在大連火車站北住過,還能說出不少大連的地方。后來因沉湎于賭博,窮困潦倒,回到家鄉。現在金盆洗手,開一爿小店維持生活。吃他掌勺的炒牛蛙,確實鮮美。</p><p class="ql-block"> 饒平的排擋有點簡陋,在偏僻的路邊,用塑料編織搭起席棚,圍出一個個餐室,每個餐室有三四張圓桌,燈光昏暗。灶間就在入門的一個席棚里,門口擺著各種海鮮和蔬菜。我們點了燉跳魚、砂鍋魚鰾、白灼章魚和炒時蔬。來吃飯的客人不少,我們那間席棚客滿。結賬時,老板客氣地問吃的怎么樣,我說味道不錯,就是菜量小了點。</p><p class="ql-block"> 在潮汕吃早餐,當然少不了去嘗嘗大名鼎鼎的廣東早茶。到達的第二天,我們就去駐地附近的韓上樓沙洲島店,是朋友推薦了他家的早茶。店面很大,有三層樓高。進門有導引員引上二樓。二樓一個類似宴會廳里,擺滿了餐桌,門口有穿著黑色風衣、臂挎小竹籃的女服務員,把客人帶到餐桌,從籃里拿出餐巾紙并問喝什么茶。我們點了一壺紅茶,要了招牌蝦餃、松茸餃、白灼西生菜、豆豉蒸虎皮鳳爪、腸粉。可能是非休息日,諾大的餐廳,到我們走時,還沒坐滿一半。早茶廳里也不見摞滿小蒸籠的推車穿梭,服務員告訴要用手機掃碼點餐,在你的點餐卡上蓋印或劃挑過程當然也沒有了。食客們也不見有看報刊雜志的,都是邊吃邊看手機。過去廣東早茶那種氛圍,完全變樣了。</p><p class="ql-block"> 其實,幾天里我們在街邊攤吃的早餐小吃,比如豬肝粿條、豬蹄糕、牛肉面、爆汁豆腐、腐乳雞翅、咸水粿等,便宜實惠,料足味正,不輸大館子的早茶。</p><p class="ql-block"> 潮汕的美食品種之多,味道之獨特鮮美,這次不僅親眼所見,而且能在美食之鄉親嘗,雖僅萬一但口福飽矣。</p><p class="ql-block"> 除了美味,潮汕畢竟是有千年歷史的地方,美地美景也不容錯過。我們這次到過的地方略述如下:</p><p class="ql-block">1,開元寺泰佛殿。九十年代由泰國華僑捐建,如去過泰國,這里可忽略。</p><p class="ql-block">2,韓文公祠。唐韓愈被貶潮州,時間不長,但當地人極敬重,將流過潮州的惡溪改稱韓江,其祠堂所在的五指山改稱韓山。值得前往一拜。</p><p class="ql-block">3,廣濟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中國留存至今還在使用的四大古橋之一,始建于南宋,初為浮橋。到明代橋兩端建起石板引橋。后經歷代改擴建,成為現在兩端為廊橋中間為浮橋的模樣。冬季每天下午4.30,有拖船來把浮橋移開,江水暢通無阻。“過河拆橋”由是可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4,廣濟門。與廣濟橋隔一條馬路就是廣濟門,為潮州古城僅存的城門。可登上城門兩側的城墻,觀潮州古城內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5,牌坊街。不用特意安排,去潮州古城就是到牌坊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6,</span>龍湖古寨。離潮州不遠,去往汕頭途中。古寨里有殘留的老建筑,不少標有全國或省級古建保護牌,但里面多仍住人,謝絕參觀。</p><p class="ql-block">7,汕頭古城(小公園)基本是復建的商業設施,專門到訪有些不值。</p><p class="ql-block">8,南澳島。潮汕人文地理景觀多在此地。南澳大橋、總兵府、宋井、雄關鎮、北回歸線都有參觀的興致,唯北回歸線廣場,令人失望。</p><p class="ql-block">9,青嵐石臼國家地質公園。位于饒平境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有生第一次近距離欣賞。特別推薦游覽。</p><p class="ql-block">10,大城所城。為明清兩代邊防哨所,千戶長級別。若想了解那時治海拒倭防賊和當地族群構成,必看。</p><p class="ql-block"> 12月7號,我們告別潮汕,駕著租來的日產·軒逸,向此行的下一個目的地梅州進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粵東北的梅州與東邊的福建永定和北邊的江西贛州,形成了一個客家聚集區。這里的居民,在語言、飲食、民居等方面基本相同。當年,他們的祖先為避戰亂,從中原遷來這崇山峻嶺之中,自認客居于此,形成了特有的客家文化。客家人喜聚族而居,基本上一村一姓,如初溪的徐姓、紅坑的林姓、虎形的葉姓、聯豐的林姓等。</span></p><p class="ql-block"> 廣東的客家人分為韓江支和東江支,梅州就是韓江支的大本營,今天被劃定的省界隔開的江西贛州福建龍巖的客家人,都屬這一支。</p><p class="ql-block"> 到達梅州當晚,我們就去“老客家”,吃了頓純正的客家飯~鹽焗雞、客家釀豆腐、客家炒豬腸、糟炒苦麥菜,外加一壺客家娘酒。與潮汕菜比起來,客家菜偏咸,而且喜加酸和辣。后來又吃過當地客家具有代表性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梅菜扣肉、老鼠粄、三及第粥、腌面等。</span></p><p class="ql-block"> 次日上午,驅車向東,雖然時間不到兩個小時,但一路穿過了一個又一個隧道,繞過兩條盤山路之后,才看到遠處半山上,逆光映襯下的土樓群~我們的目的地,福建龍巖永定的初溪古村。</p><p class="ql-block"> 初溪的土樓群為世界文化遺產,集土樓之大全,有圓樓也有方樓,甚至有偏樓~因地制宜蓋的土樓。土樓群建在一個山坳的半山坡上,順著坡勢,錯落有致。圓樓過去在福建南靖參觀過,這次就重點看了方樓。方樓跟圓樓一樣,也是兩個相對的進出口,不同的是,方樓上樓的樓梯在四個角。一樓是餐廳和廚房,二樓是儲物間,過去是放糧食等生活用品的,三樓四樓是寢室。</p><p class="ql-block"> 這個村最大的土樓是座圓樓,叫集慶 樓,里面的居民都已遷出,整座樓變成客家史館。我們所在的方樓就在集慶樓旁邊,叫繩慶樓,里面還有不少村民居住。時近中午,我們跟一戶正在做午飯的居民商量,能不能跟他們一起吃。他們爽快地答應了,還特意為我們單做了盤筍干炒肉。</p><p class="ql-block"> 交談中,男主人告訴我們,初溪村都姓徐,是明清時從福州遷來的客家人。更早的祖先是從河南遷福州的。他家原來就住在集慶樓,他媳婦娘家住在這座方的繩慶樓。過去土樓的建設和修繕,都是村民自行解決,現在因為被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就有專門的撥款和專業的修繕隊伍了。現在許多居民都搬到鎮上或縣城居住,村里成為旅游景點后,門票和售賣土特產、當村導游成為村民的主要收入。</p><p class="ql-block"> 我們之間的交談,當然是用普通話,客家話就是潮汕人也聽不懂。據說客家人說的才是真正的中國話~古漢語,如睡覺叫睡目、干什么叫作嘛息。</p><p class="ql-block"> 在洪坑村,我們還見到一座建于1969年的土樓,據當地人說,這是有土樓以來最晚建成的。土樓的建設都是就近取材,隨著客家人下南洋闖世界,新的建筑材料或樣式,被海外的客家人輸送回家鄉,在許多鎮村的土樓旁,建起了洋樓,梅州百侯古鎮就是典型的一處。另外,我們發現,與土樓有別的府邸式客家民居,其院門都是歪門斜開,有一個類似玄關的門樓。進去后都是一個場院,正對的是家廟或祠堂。然后有幾個邊門,通往各個民居,最終形成一個圍子。記得徽州民居有這種歪門斜開的,但那是對商人家的要求。客家人這樣開門,估計是避免外人直接看到院里的情況,類似影壁所起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客家人是為避戰亂,從中原而來,他們不干于在崇山峻嶺中的艱苦生活,他們要走出大山,去開創更美好的世界。有幾條江河匯聚的松口,就成為梅州客家人下南洋闖世界的第一站。位于梅州松口古鎮的松口港,當年輸送了不知多少客家子弟到海外。站在港務所廣場,梅江從眼前流過,由現居海外客家人捐建的中國移民紀念碑,矗立在廣場中央。想見幾百年來,客家子弟陸續來到松口碼頭,登船順江南下潮汕,由那里“過番”,成為享譽世界的“東方猶太人”……客家人自強不息的品格,就濃縮在這山坳的圍樓里、相傳的族史中和勇闖世界的大洋上!</p><p class="ql-block"> 12月11號,南國仍是短衣薄衫,大連卻已雨雪交加。我們對能否按時起飛有點惴惴不安時,廣播已經通知我們準時登機了。有潮汕美味的余香,有梅州客家的熱情,老天爺也會眷顧我們,安全送我們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泰佛殿外觀</p> <p class="ql-block">韓文公祠大門</p> <p class="ql-block">廣濟橋南門</p> <p class="ql-block">拖船正在過河拆橋</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廣濟門</p> <p class="ql-block">從廣濟門城墻向外看</p> <p class="ql-block">從廣濟門城墻向內窺</p> <p class="ql-block">進了廣濟門就是牌坊街</p> <p class="ql-block">品鴨屎香茶</p> <p class="ql-block">入潮汕后嘗到的第一款美食</p> <p class="ql-block">魚生店里小酌</p> <p class="ql-block">韓上樓氣派的早茶廳,門口站著穿風衣挎竹籃的服務員在候客</p> <p class="ql-block">在韓上樓用手機點的部分早茶小吃。</p> <p class="ql-block">從潮州去汕頭途中,訪龍湖古寨</p> <p class="ql-block">古寨里的古宅</p> <p class="ql-block">雖然是受保護的國家級古建,但有人居住,謝絕參觀,只能窺探</p> <p class="ql-block">古寨里的古樹</p> <p class="ql-block">汕頭古城里的小公園~中山亭</p> <p class="ql-block">汕頭古城嘗街邊小吃</p> <p class="ql-block">從汕頭回來,到潮州古城里的阿彬牛肉火鍋晚餐。</p> <p class="ql-block">南澳大橋</p> <p class="ql-block">南澳島是南宋末代皇帝的避難地之一,島上不少相關傳說舊址。前面這個類似馬鞍的石頭,傳說是南宋太子坐騎幻化而成</p> <p class="ql-block">宋井~南宋皇帝避難時在海邊挖出的甜水井</p> <p class="ql-block">南澳島總兵府為明清兩代所設。準確名稱為閩粵南澳總鎮府,由閩粵共治,是當時重要的閩粵臺防衛軍事基地。</p> <p class="ql-block">總兵府前有棵600多年古樹,據傳鄭成功曾在此招兵訓練。故稱招兵樹</p> <p class="ql-block">總兵府內還有這么一塊碑,開始以為閩粵兩省在此分界,后了解得知,是為了表明,總兵府由粵閩兩省共治。</p> <p class="ql-block">雄關鎮是粵閩兩省共治南澳的分界處,也是扼南澳島的咽喉</p> <p class="ql-block">站在雄關鎮向島外望去</p> <p class="ql-block">南澳島有個附島,名金銀島。據說當地一度山賊海匪猖獗,賊首吳平把搶來的金銀財寶藏匿于此,并將其妹封為護寶娘娘。吳被剿滅后,其妹也變做一尊雕像,雖有官民不斷來探寶,但都無功而返。這個島因而取名金銀島,現在一座小橋把它與本島連接起來</p> <p class="ql-block">南澳島英姐海鮮館,三菜一湯一飯,花去了三百多,為此行最貴正餐。</p> <p class="ql-block">這個北極廣場是登南澳島之初最想去的地方,在去了之后成最后悔的地方。不但沒找到北回歸線在哪,更了解不到相關的知識,有的只是當地建廣場的豐功偉績宣傳。</p> <p class="ql-block">前往梅州的途中,去了趟德安里。可是,在方圓幾十公里的地方,居然有兩個德安里。一個在普寧,一個在揭西。普寧的是清代廣東水師提督方耀所建,為家族聚居地,如今商業味太濃,在此不表了。</p><p class="ql-block">揭西的為來自福建莆田的林姓人村落。因尚未開發為旅游地,保留了原始風貌。</p> <p class="ql-block">雖然此村離海較遠,但村中最好的位置是一座媽祖廟。當地村民說,他們是明清時期從福建莆田遷來的,媽祖是莆田人,姓林,所以他們就奉媽祖為祖先,建廟祭奠</p> <p class="ql-block">與揭西德安里林姓村民在媽祖廟旁的樹蔭下攀談。</p> <p class="ql-block">順路還去看了揭西黃滿寨瀑布。瀑布屬高山階梯式,由私人開發,門票每人八十,70歲以上才有優惠。</p> <p class="ql-block">離開潮州前的晚餐是在住店附近的蒼蠅館子吃的</p> <p class="ql-block">與蒼蠅館子的老板兼大廚喝酒聊天,老板談起年輕時在大連做潮汕廚師的經歷</p> <p class="ql-block">青嵐石臼國家地質公園因位于青嵐關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公園內這么集中看到各種石臼地貌,對我們來說,還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據公園內的宣傳欄介紹,石臼形成有三種說法,一曰水沖二曰冰川融三曰神造</p> <p class="ql-block">石臼地洞</p> <p class="ql-block">洞內當一把臥佛</p> <p class="ql-block">在青嵐石臼國家地質公園里,有小吃一條街,點了幾樣,權做午餐了。</p> <p class="ql-block">大城所城是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明清邊防哨所,位于饒平所城鎮</p> <p class="ql-block">所城為方形,現在城墻有三米高吧,每個角過去都建有敵樓。這是站在原敵樓位置看到的墻里墻外</p> <p class="ql-block">城中心十字街。整個城街道橫平豎直,十字街邊立有石柱,我們猜當年是栓馬用的</p> <p class="ql-block">這樣的六孔井據說城里有若干個,現在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城里的建筑基本保持了原貌</p> <p class="ql-block">饒平縣城街邊席棚搭的餐館,觀感雖差,菜味不錯,畢竟是在潮汕地方嘛</p> <p class="ql-block">到梅州已是傍晚,找了家專門做客家菜的館子吃起,與潮汕菜做個比較</p> <p class="ql-block">俯瞰初溪土樓群</p> <p class="ql-block">圓樓與方樓</p> <p class="ql-block">方樓內</p> <p class="ql-block">在方樓內與熱情的居民品茶聊天,得知初溪是徐姓村,村民由河南而福州再到永定初溪。傳說徐姓兩兄弟善打獵,一日追逐三頭鹿到了這個地方,見此地山清水秀,就將族人招來,定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方樓里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在居民家吃午飯</p> <p class="ql-block">廣東境內最大、保持最完整的土樓~花萼樓一隅</p> <p class="ql-block">年久失修的土樓</p> <p class="ql-block">洪坑土樓</p> <p class="ql-block">梅州是葉帥故鄉,走在梅州地界,經常可見宣傳牌上寫著葉帥故里如何如何。這是走進葉帥紀念館大門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拜謁葉帥舊居。因工作人員下班,我們只能瞻仰舊居外觀了</p> <p class="ql-block">葉帥高祖舊居</p> <p class="ql-block">葉家祠堂</p> <p class="ql-block">梅州百侯古鎮是海外客家人回鄉建洋樓的代表性地方。這個樓是楊姓人家所建,一度成為當地村民與海外親人聯絡的郵局</p> <p class="ql-block">后人仍在居住的洋樓和小院</p> <p class="ql-block">在百侯鎮的午餐,老板推薦了客家老鼠粄,一種將米粉條菜肉燉在一起的主食,類似北方的旮瘩湯。之所以叫老鼠粄,是因為米粉條像老鼠的尾巴,粄就是飯。還有一盤算盤珠~用番薯和糯米粉制成一個個小粒,似算盤珠,加肉蔬菜炒制</p> <p class="ql-block">松口古鎮老碼頭。指向各方的路牌標注著世界各地有客家人的地方到這里的距離</p> <p class="ql-block">港務所廣場上舊港務所樓和海外客家人捐建的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在廣場邊上的夢回松口咖啡店小坐,嘬著咖啡,想見當年這里的繁忙景象,品味客家人自強不息的精髓</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前郭尔|
永城市|
灵寿县|
民权县|
东源县|
上思县|
山阳县|
麟游县|
舞钢市|
平定县|
江川县|
旅游|
高雄县|
保山市|
尚志市|
金堂县|
五台县|
永定县|
遵义县|
葵青区|
集安市|
繁昌县|
兰考县|
江油市|
谷城县|
洛阳市|
蕉岭县|
曲松县|
神农架林区|
隆子县|
吉木乃县|
会宁县|
蓬莱市|
盐津县|
上蔡县|
阳信县|
吴川市|
大同县|
都匀市|
左云县|
三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