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榮幸在旅途中認識了來自北京的老馬,因為有共同的熱愛,讓我們在自駕川西的路上成為朋友。他是一個風趣幽默妙語連珠的人,超強的社交能力,讓人覺得即一見如故又相見恨晚。9月6日德格縣城的大鵬賓館,吃過早飯,和老馬約著去德格印經院,親眼看看藏版的活字印刷術。導航顯示印經院距我們的住地只有940米,出了賓館的大門,我們沿著茶馬上街慢慢溜達,感受一下這高原小縣城的美麗。</p> <p class="ql-block">德格與石渠、巴塘一樣,都屬于四川境內最西邊的縣城,它東與甘孜縣毗鄰,南與白玉縣相接,西與西藏江達縣隔著金沙江相望,北與石渠縣接壤,地處金沙江和雅礱江上游。是一個以牧業為主的縣,這里有中國三大藏傳佛教印經院之首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格印經院。有號稱川藏第一險海拔6168米的雀兒山,矗立于青藏高原東南部沙魯里山脈北段,藏語叫“絨麥俄扎”意為雄鷹飛不過的山峰。還有格薩爾王故里總面積八萬五千公頃的阿須草原。</p> <p class="ql-block">德格的印經院坐落于德格縣城更慶鎮文化街,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璀璨的文化明珠”和“雪山下的寶庫”的盛名。它始建于1729年,1996年由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作為傳統技藝的雕版印刷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產業代表名錄。</p> <p class="ql-block">走近印經院,這是一座類似于喇嘛廟、典型藏式風格的建筑群。醬紅色的主體,金頂、黑梁、白窗。四種顏色將印經院裝飾的神圣莊嚴。做為一個4A級的旅游景區,它的門票價格是50元,60歲以上老人半價優惠。走進印經院,就能感受到它的雍容華貴,長方形的天井,由下至上四層的結構布局,分別以僧舍、騎樓和殿堂相互映襯。</p> <p class="ql-block">印經院內分藏版庫、紙庫、曬經樓、洗版平臺、裁紙齊書室及佛殿、經堂等。藏版庫大小共6間,其中排列著整齊的版架,書版分門別類地插滿了版架,每一版上都有一個手柄,這是“德格巴爾康”的特色之一。在二樓緊靠天井的印刷間里,我們觀看了經書手工印制的全過程,兩人一組的默契配合操作,一張張經文就由此誕生了。而最令人敬佩的還是刻版師傅的精雕細琢,刀光閃爍之處,精美絕倫的反向藏文密密麻麻的呈現眼前,讓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德格印經院全稱是:“西藏文化寶藏德格印經院大法庫吉祥多門”,又稱“德格吉祥聚慧院”,德格印經院以藏書豐富,門類齊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著稱于世。創始人當地土司丹巴澤仁雖信奉紅教,但他井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經典。這使德格印經院超過其他幾個印經院,形成自己的特色。從1729年開始動工,到1745年印經院竣工,前后兩代人共用了16年時間建成,后經四代土司共27年的不懈努力最終形成現在我們眼中的規模。</p> <p class="ql-block">時光荏苒,290多年過去了,德格印經院在群星璀璨的華夏文明銀河中,閃爍著自己獨特的光芒。它豐厚的文化積淀,讓德格成為康巴標準藏語的發祥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離開德格印經院,老馬與我們分開行動了,由于頭一天從甘孜過來時,他錯過了美麗的丹霞小鎮和玉龍拉措,為了不留遺憾,下定決心由德格返回,再由甘孜前往亞青寺。而我倆將沿著金沙江一路南下去看看著名的噶陀寺。</p> <p class="ql-block">沿著317國道,駛出德格縣城,25公里后就抵達了金沙江畔的崗托隧道前,導航引導不走隧道,而是由右側的老路來到金沙江邊的觀景臺。這里也是著名的網紅打卡地,遙望江對岸的西藏江達縣崗托小鎮,青山下是一片黃燦燦的青稞田,紅色的藏式民居散布在其中,一塊鋪滿了經幡、小山一般碩大的巖石巍然屹立在江邊,巖石上書寫著巨幅的“西藏”兩個紅色大字。國道317在這里將跨過金沙江繼續向西延伸,而南下的215國道則經過白玉縣后在巴塘與318國道交匯。</p> <p class="ql-block">離開317國道,我們沿著215國道繼續前行。平整的柏油路緊隨著金沙江的蜿蜒一路向南。發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金沙江,此時因雨季的到來,而呈現出渾濁的黃紅色,江面寬闊水流平緩。50公里后來到贈曲與金沙江的交匯處,轉入省道前往噶陀寺。跟著導航走沒錯,但是不能過于依賴它,在一個岔路口我們就被它導進了當地人家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藏傳佛教噶陀寺,位于甘孜州白玉縣河坡鄉,在寧瑪派傳承三流,六大金剛道場中,噶陀寺是最著名的一個,堪稱寧瑪派的母寺。它的全稱是“噶陀多吉丹”,“噶陀”藏語意思是:“噶字上面”;“多吉丹”意為“金剛座”。傳說寺址上有一塊巨大光滑的大白石,石上天然形成了一藏文字母,讀音為“噶”,因此而得名。全世界有三大金剛座,一是印度的金剛座,二是噶陀寺,三是在漢地五臺山。在色達有喇榮五明佛學院,而在白玉則有噶陀十明佛學院。</p> <p class="ql-block">它是藏在神山的隱世伽藍,雖然在喇嘛教中聲名顯赫,但普通人卻知者甚少。其地處偏僻,路途艱辛,你需要從3000米上升到4800米,并且發夾彎無數。如不是親眼所見,幾乎很難相信,在這個山高谷深的地方,竟有著如此宏偉壯觀的寺廟。如果你驅車前往,車子隨著盤山道上升的時候可以看到對面山腰紅色崩空式的藏式木屋,附近山坡上都是青稞地,一派非常漂亮的田園風光。</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世間唯一的“十明佛學院”,蓮花生大士道場,世界第二金剛座。在海拔4800米的山脊之上矗立著的天空之城,鮮為人知卻讓人匍匐而至。白玉噶陀寺最初并不是一座寺廟,而是一處蓮花生大師修行過的圣地,寺廟是在1159年由寧瑪派高僧噶當巴德協創建。距今已有840多年,經歷了八十四代主寺,由圣地虹化成就的修行者就有十萬之眾。而我們今天看見的這些小沙彌,保不準會在未來的學習與修行中,出幾個造詣深厚的上師。</p> <p class="ql-block">中午時分,我們抵達了噶陀寺,先找了一個安靜的背風之處,架起爐頭生火做飯。一人一桶泡面吃得既熱乎又舒服,飯后泡上一杯綠茶,坐在低矮的擋墻邊,欣賞著眼前這壯美的建筑群,山谷中不時回蕩著渾厚低沉、綿延不絕的號角聲,而各個經堂里喇嘛們如歌似訴的誦經,從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傳來,如雷貫耳。</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神圣而莊嚴的佛教凈土,盡管海拔在4800米,除了我們有些許喘息,那些生龍活虎的小沙彌,個個都是滿面春風、笑容可掬,清澈的眼神中透露出友愛、善良和好奇,他們非常喜歡我手中的單反相機,甚至嘗試著為我們拍照,那種煥發青春活力的氣質,深刻的影響著我們。</p> <p class="ql-block">走進噶陀寺的經堂或圣殿,感受厚重的藏傳佛教氛圍,首先能讓你驚嘆的是那些色彩斑斕的描梁畫棟,只有在噶陀寺才知道什么是金碧輝煌什么是精致入畫,映入眼簾的紅是色溫純正的赤紅,金是光芒閃爍的金黃。頂棚的布局是方中有圓,圓中帶方,直觀闡釋了什么是天方地圓,什么是中規中矩。而那些端莊置放于神壇之上、佛龕之中的釋迦摩尼、觀音、達摩、上師、活佛等眾多塑像,尊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參觀噶陀寺是件辛苦的事,不僅要開著車山上山下的跑,而且還要爬高上低的跨越許多階梯,因為每個不同的視角下,那種氣勢恢宏就顯得各不相同。色達名聲在外,旅游開發基本不愁客源,我們應該大力宣傳推薦這所位于四川最西邊的白玉噶陀寺,它的魅力是不輸色達五明佛學院的,隨著開發的不斷深入,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相信總會有一天,有旅游巴士開進噶陀寺的停車場。讓更多熱愛川西的人,走近并了解噶陀寺。</p> <p class="ql-block">深藏于川西高原金沙江畔的噶陀寺,是一壇窖藏久遠的佳釀,第一次貿然闖入這個缺氧而不缺信仰的神圣之地,便被它那驚世駭俗的淳香艷美所驚訝陶醉,沿著那魚腸般的狹窄山路,上下求索、左右逢源、開闊視野、洗滌心靈,飽覽藏地密鏡之壯美,體驗流連忘返之心情,希望有更多熱愛川西高原的行者,都能早上日踏足于此,川西圣地噶陀寺,它的自然風光、它的人文故事、它的建筑風格,它的一切一切,是絕不會讓你失望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原市|
通海县|
永修县|
上犹县|
郧西县|
新兴县|
普兰县|
洪江市|
葵青区|
西华县|
共和县|
成都市|
张家川|
五常市|
蕲春县|
石屏县|
宜兰市|
绥中县|
星子县|
盐池县|
遵化市|
延寿县|
观塘区|
普格县|
志丹县|
阜康市|
孟村|
栾城县|
马山县|
泰宁县|
武城县|
新宁县|
宣恩县|
宜兴市|
克东县|
西安市|
南华县|
遂川县|
海伦市|
宁武县|
沙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