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棲霞山地處南京市東北郊,三面環(huán)山,北臨長(zhǎng)江,風(fēng)景區(qū)總面積860公頃。棲霞山古稱攝山,又名傘山,南朝時(shí)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棲霞山素有“六朝勝跡”,“金陵第一明秀山”之稱,在明代被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譽(yù)。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臨棲霞山,其中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棲霞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棲霞紅葉</p><p class="ql-block"> 自明代以來(lái)就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shuō),“棲霞丹楓”為新金陵四十景之一,山西側(cè)的楓嶺有成片的楓樹(shù),是棲霞山吸引游人的主要景致,為中國(guó)四大賞楓勝地之一。棲霞紅葉種類很多,尤以楓香為主,包括紅楓、雞爪槭、三角楓、羽毛楓、櫸樹(shù)、黃連木等,每到深秋,山中漫山紅遍,猶如晚霞棲落,蔚為壯觀。</p><p class="ql-block"> 見(jiàn)過(guò)很多地方的楓葉,到了棲霞山還是被震驚到了,這里的楓葉紅烈似火,濃艷欲滴,甚至讓人覺(jué)得紅的不真實(sh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棲霞寺</p><p class="ql-block"> 棲霞山古跡遍布,山景優(yōu)美,文化底蘊(yùn)深厚,歷史古跡遺址80多處,薈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綠色文化、名人明俗文化、地質(zhì)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千年古剎、佛學(xué)“三論宗”祖庭、佛教“四大叢林”之一的古棲霞寺就座落在棲霞山西麓。</p><p class="ql-block"> 棲霞寺內(nèi)多為銀杏樹(shù),滿樹(shù)的金光與火紅的楓葉對(duì)比強(qiáng)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彩虹明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明鏡湖位于棲霞寺大門(mén)西面,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間興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橋與岸相連,造型精巧,景點(diǎn)名“彩虹明鏡”,有《彩虹明鏡》碑立于湖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佛巖</p><p class="ql-block"> 千佛巖在鳳翔峰西南麓,南朝齊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紹之子與智度禪師合作開(kāi)鑿三圣像以紀(jì)念明僧紹。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kāi)鑿,連南朝在內(nèi),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shù)丈,小者僅盈尺。其中“大佛閣”為開(kāi)鑿時(shí)間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鑿于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無(wú)量壽佛坐像高達(dá)12米。東飛天石雕像就在中102號(hào)佛龕中,這個(gè)洞龕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頂?shù)膬山M飛天為橙色,線條清晰可辨,中間佛像頭頂?shù)幕鹧骐[約可見(jià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紅葉滿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新县|
汝州市|
蓝田县|
平果县|
宜丰县|
萨迦县|
诸暨市|
平阴县|
白朗县|
留坝县|
高雄市|
惠东县|
平武县|
噶尔县|
胶州市|
当阳市|
孝感市|
东安县|
十堰市|
吉安县|
五家渠市|
呼图壁县|
韶山市|
富平县|
北海市|
成武县|
东山县|
寿阳县|
吉林市|
华池县|
铜梁县|
莱芜市|
盱眙县|
阿瓦提县|
光泽县|
玛沁县|
旺苍县|
台南市|
会昌县|
马尔康县|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