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 影:悠悠亦然夫婦 </p><p class="ql-block">撰 稿:悠悠亦然</p><p class="ql-block">時 間:2023年11月</p><p class="ql-block">后 期:Snapseed</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潮州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題記:</p><p class="ql-block"> 我與先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次旅行目的地是港珠澳,也是我們心心念念已久的地方,全程歷時9天。我們是在11月18日早晨8點鐘從上海虹橋火車站乘動車,經過長達9個小時的舟車勞頓,在晚上19點鐘順利抵達潮汕火車站,爾后轉乘了半個小時的大巴,安全到達當天入住的酒店,第二天開啟了港珠澳之行,非常期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潮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潮州古城是廣東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它是歷代郡、州、路、府、縣的所在地,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這里,人文昌盛,文物薈萃,古街巷現存民居代表性歷史建筑百余處,享有“京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美譽。整個古城區就是一個融合了生活居住、旅游觀光、文化展示和商業貿易于一體的城市歷史中心區,是一個開放式的景區。</p> <p class="ql-block"> 閑逛潮州古城,發現這里有個有趣的現象,這里的沿街店鋪賣牛肉丸子的比較多,每間隔幾個店面就會有一個賣牛肉丸子的店鋪。滿大街的手打牛肉丸時刻提醒你,這是美食匠人的手工藝,也是千錘百煉中鍛造而成的,牛肉丸在這既是美味,更是手工藝,而每一口勁道的嚼勁里,都飽含了美食匠人的力道和耐力。</p> <p class="ql-block"> 據我們的導游介紹:由于潮州人制作的牛肉丸,精細考究,故做出的牛肉丸口感爽脆,具有濃郁的牛肉味且嚼勁十足,鮮美無比,吃上一口,唇齒留香。制作不久,很快便盛行整個潮州地區,成為一種最為大眾化的潮州民間小吃。</p><p class="ql-block"> 在清末及民國初期,便有許多客家人挑著擔子,在潮州府城走街串巷,叫賣牛肉丸湯。聰明的潮州人看到客家的牛肉丸很有特色,便將它移植過來,汲取其優點,加以改進。</p> <p class="ql-block"> 在潮州古城,有著名的四大古廟外,還有牌坊街、古城墻、湘子橋、古城公園等景點。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潮州古城內的牌坊街,這里也是潮汕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條古街,這條街主要由韓文公祠、潮州牌坊街、潮州大劇院和潮州美術館四個景點組成。我們主要是游覽牌坊街、開元寺及廣濟橋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 據有關史籍記載,古牌坊是尊榮顯達、彰揚鄉賢的紀念性標志建筑,始于宋而盛于明清。太平路牌坊多達39座,牌坊的種類、數量之多世上罕見,這樣密集的視覺沖擊,讓人印象深刻,故被譽為“牌坊街”。明末清初,具有南洋建筑風格的騎樓建筑引入廣東,太平路、東門街也逐漸改造成騎樓式商業街,與明、清石牌坊共存,構成了國內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p><p class="ql-block"> 經過風雨滄桑,遺憾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眾多牌坊因“妨礙交通”,更是因“文革”的沖擊及人們的愚昧無知,牌坊幾乎全被拆除殆盡。值得欣慰的是歷史上留下了影像資料,有心人保留了少數原始構件,給后來的修復提供了依據和參照。</p> <p class="ql-block"> 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一個故事,一段歷史 ,耐人尋味。比如最著名的狀元坊,為明嘉靖壬辰科狀元林大欽建。附民間趣聞:傳說林大欽原名大茂,啟蒙老師葉臻曾出對:“竹架滿園,豈能成林大茂?”林大欽知他說竹子難成棟梁之材,便以寒梅回對:“梅花魁首,何曾從葉先生。”葉臻知其有大志,又出字聯:“此木為柴山山出”林大欽立即回對:“白水是泉夕夕多”葉臻為贊賞他的才華,便給林大欽把大茂改為大欽,有欽佩之意。</p> <p class="ql-block"> 現在這里儼然成了潮州古城最繁華的路段,雖然到了今天并沒有保留下那么多的牌坊,但是正所謂能夠留下的都是精華,這里一到節假日就游人如織,可見這里有著多大的吸引力。這得益于民國初年,很多潮州人去海外謀生,隨后歸來的時候將帶有濃郁南洋風格的騎樓被引進到潮汕地區,也讓現在的這里變得風韻十足,游客紛至沓來。</p> <p class="ql-block"> 牌坊街位于古城中心,是集中西合璧建筑、牌坊藝術、人文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特色小吃等為一體的文化古街。漫步在充滿歷史厚重、人文薈萃的街道,觀賞牌坊的精湛和承載的文化,欣賞中西融匯的騎樓建筑,品嘗潮汕特色小吃,此行收獲頗豐,愜意無比。</p> <p class="ql-block"> 廣濟樓,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歷代均有不同程度維修,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濟門城樓是一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閣樓,外城門原有“東為萬春”門額。樓置于高大厚實的臺基上,拱門中開,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前后面為木石柱相銜接支撐,并跨出城墻外,成為騎樓。</p> <p class="ql-block"> 一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閣樓,深秋十一月,登樓遠眺,韓江水漲,江面開闊,長橋臥波,煙波浩渺,筆峰如畫,行船如梭,別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內八景有“東樓觀潮”之勝。</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潮州開元寺</p><p class="ql-block"> 潮州開元寺位于潮州老城中心的開元路東段,是中國現存四大開元寺之一。始建于唐代開元二十六年,是以唐玄宗開元盛世時年號“開元”敕名的寺廟,元代稱為“開元萬壽禪寺”,明代起改稱“開元鎮國禪寺”一直沿用至今,民間仍習慣俗稱“開元寺”。</p> <p class="ql-block"> 這座寺廟最大的看點是“大悲殿”前的雕龍石柱,看上去格外氣派,質樸的氣質和精湛的雕刻技藝,使盤在柱上的石龍栩栩如生,仿佛眨眼間便會騰云駕霧而去。潮州開元寺香火旺盛,我們來時看到不斷有虔誠的香客,許愿燒香。</p> <p class="ql-block"> 非遺里的中國,三千年的歷史沉淀,開元寺潮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蘊藏著豐富的文化遺產,潮州著名且古老的佛教寺廟之一~開元寺,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還展示了精美的建筑和寶貴的文物,直觀感受潮州獨特的宗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 潮州開元寺是一組較完整的唐代宮殿式四合院建筑群,為潮汕地區最大的古建筑群,素有“粵東第一古剎”之稱。以地方寬敞、殿閣壯觀、圣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而聞名遐邇,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潮州廣濟橋</p><p class="ql-block"> 潮州有兩句留傳已久的民謠:“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廣濟橋),白白潮州行”。千百年來這座橋都在這里,千百年來這座橋也不停地在變,廣濟橋被南宋的臺風摧毀過,被明朝的洪水沖毀過,被清朝的兵火毀滅過,但一次又一次,這座橋又得以涅槃重生,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以及曾經“一里長橋一里市”的特點鶴立于中國千萬座古橋之中,廣濟橋不僅僅是一座橋,更是一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記號。</p> <p class="ql-block"> 橋頭廣濟亭中有一塊石碑,是《捐資重修廣濟橋樓閣亭屋芳名錄》,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慈善家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真應了那句老話“富則達濟天下”,捐資額竟然高達720萬元,愛心滿滿,真是靈魂深處閃光輝,功德無量啊!他將愛與美好灑向人間,造福千秋萬代,流芳百世,為后人所敬仰!</p> <p class="ql-block"> 廣濟橋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殘破不堪;1958年進行加固維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為三孔鋼架及兩處高樁承臺式橋梁;2003年10月開始進行全面維修,總體按明代風格為修復依據,功能定位為旅游觀光步行橋;2007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 廣濟橋有三大特點:其一、“十八梭船廿四洲”,所謂十八梭船就是指組成浮橋的十八艘木船,而二十四洲則是指二十四個橋墩。廣濟橋的最大特色是梁舟結合,剛柔并濟,有動有靜,起伏多變。中國古橋中,浮橋本不多,而兩邊是梁橋,中間是浮橋的更是稀罕。</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進士鄭蘭枝有詩贊道:</p><p class="ql-block">湘橋春漲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p><p class="ql-block">激石雪飛梁上鷺,驚濤聲徹海門潮。</p><p class="ql-block">鴉洲漲起翻桃浪,鱷渚煙深濯柳條。</p><p class="ql-block">一帶長虹三月好,浮槎幾擬到層霄。</p> <p class="ql-block"> 鉎牛是鉎鐵鑄造成的,它是廣濟橋的標志性雕塑。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張自謙再修廣濟橋時,鑄鉎牛兩只,分別立于東、西兩橋墩之上,意為“鎮橋御水”,以祈求避免洪災。道光二十二年(1842)洪水,沖垮東橋鉎牛所在橋墩,鉎牛也墜入江中,潮州遂有“兩只鉎牛一只溜”的民謠。</p> <p class="ql-block"> 我們于11月19日來到網紅打卡地廣濟橋游覽,感受一下“過河拆橋”。廣濟橋的浮橋10點開門,在這之前允許游客上橋,浮橋兩邊擠滿了游客,浮橋一搭好,大家蜂擁而至,場面很壯觀!我與先生不著急上浮橋,等人流稍微稀疏點再上也不遲,反正離集合時間還早。</p><p class="ql-block"> 浮橋(梭船)連接時間</p><p class="ql-block">正常(2月1日至10月31日)10:00-17:30冬季(11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10:00-16:30周末及節假日9:00-17:30-注:正常啟閉時間約30至40分鐘;如遇風、雨、霧等劣天氣,則臨時更改。</p> <p class="ql-block"> 浮橋,潮州人稱梭船。廣濟橋于南宋乾道七年始建,初為八十六艘梭船及一個橋墩,以后逐步修筑,至明嘉端九年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墩)”的格局。浮橋開啟時,有通航及泄洪功能;閉合時,則連接東西兩岸,便利通行。</p> <p class="ql-block"> 廣濟橋,寓意“廣濟百粵之民”,民間俗稱湘子橋。廣濟橋以集梁橋、浮橋、拱橋于一體的獨特風格,是我國古橋的孤例,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并稱為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譽為廣濟橋是“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p> <p class="ql-block"> 廣濟橋地處韓江中游,是廣東東部同福建、江西的必由之路,韓江又是粵東交通運輸的動脈,所以,廣濟橋一建成便成了貨物集散和轉運的重要樞紐。橋上商賈云集,游人如織,熱鬧非凡,形成繁華的一里長橋一里市,活脫脫一幅生動的《清明上河圖》。</p> <p class="ql-block"> 廣濟橋上的橋屋可以為橋梁和過往行人提供遮護,使橋身和過往行人少受日曬雨淋。橋屋同時能增加橋身重量,增強橋身的穩定性,提高橋身的抗風御潮功能,延長大橋壽命。廣濟橋的橋屋跟西南的廊橋有很大的不同,西南的廊橋是走廊式,整座橋的橋屋連成一條走廊,比較封閉。廣濟橋的橋屋只建在橋墩上,互不相連,讓人大開眼界。</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 : 閩粵南澳總鎮府</p><p class="ql-block"> 南澳島之行,填補了我對國土、海疆和海防的認知,從閩粵交界的小島上,看到了我們民族從古到今的邊防、海防、守土、固疆的歷史情懷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 從閩粵南澳鎮都督府院內的遺留文物看,600年前,我們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就曾在這個小島上,招兵、屯兵,訓練部隊,護衛著南海邊防,護衛著我國的每寸國土,最后,率水師東征臺灣,成功收復臺灣這片寶島。</p> <p class="ql-block"> 鄭成功招兵樹,榕樹,樹齡400多年,高20余米,主干圍15米。清順治三年(1646年,南明隆武二年)鄭成功背父抗清,擁南明,與陳輝、張進乘二艦入海,收兵南澳。相傳鄭成功多次在這棵榕樹下招兵,后人把這棵榕樹稱為“鄭成功招兵樹”。</p> <p class="ql-block"> 總兵府是明清時代的稱呼,是南澳總兵的衙署,深澳鎮大衙口。最初建于明朝萬歷四年(1576年),是當時的南澳副總兵晏繼芳建造的。明朝萬歷九年,副總兵侯繼高增建總兵府的后樓,成為一個完整的總兵衙署。以后歷經多次修繕。建筑是1983年重新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薩鎮冰(1859年-1952年),字鼎銘,福建侯官(今閩侯)人。出身于著名的福州色目人薩氏家族。英國格林尼治皇家海軍學院畢業。1903年任南澳鎮總兵。遂調任“海圻艦管帶,升廣東水師提督、海軍統制。1917年起任北洋政府海軍總長、福建省長,一度代理國務總理。建國后,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軍委委員等職。薩鎮冰作為一代海軍名將,肩負重振海軍重任。他愛國愛民、為官剛正、從政清廉,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海軍將領。</p> <p class="ql-block"> 由于南澳島地處東南沿海要沖,介于粵東與閩南之間,是軍事要地,封建統治者怕這里擁兵自重,所以一個小小海島竟劃分由廣東和福建共管。中間由雄鎮關作為分界線。明清時海禁很嚴,朝廷限制愈厲害,民間走私活動愈猖獗。加上外有倭寇的侵擾,內有海盜盤踞,朝廷派駐的士兵越來越多,南澳的規格也逐步升級,最后成為管制閩粵臺的重要軍事基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據史料編寫</p><p class="ql-block">謝謝您的關注與閱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广州市|
汶上县|
南昌市|
秦安县|
调兵山市|
白城市|
都江堰市|
靖西县|
康马县|
雅安市|
上犹县|
翼城县|
昌都县|
扎赉特旗|
壶关县|
修水县|
大余县|
洮南市|
高阳县|
临城县|
晋城|
疏勒县|
子长县|
南溪县|
望城县|
台山市|
乳山市|
栾城县|
精河县|
晋宁县|
桂东县|
梁山县|
深水埗区|
九龙县|
上高县|
凉城县|
瑞丽市|
驻马店市|
天门市|
襄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