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有一個畫室,名叫金竹園。我有一間書房,名曰知竹堂。這是我心靈的居所,也是我逐夢的搖藍,我在畫室周圍種滿了千姿百態濃郁蒼翠的竹子。</p> <p class="ql-block"> 畫竹是我的個人愛好,也是我的人生歷煉。對于一個年逾半百的人來說,性情越來越像竹子,孱弱而掘強,柔軟而堅勁。在幾十年的舍棄離別之中,我放下過許多,卻從未放下過你。</p><p class="ql-block"> 每當夜深人靜之時,鋪一張紙。在枯濕濃淡中尋找平衡,在疏密錯落中體現變化,在平折虛實中獲取架構,在矛盾沖突中發掘靈感,在重疊飄逸中書寫芳華,在謀篇布局中提升品格。</p><p class="ql-block"> 我喜歡畫竹,也喜歡品竹。通過細心的品去體會竹子的生命形態,通過耐心的品去觀察竹子的不同神韻,通過專注的品去疏解看不見的困惑。然后拎起畫筆,執著于平實與堅韌,瘦長與細密,飄逸與空靈的修禊境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提到竹子,我腦海里便會浮現出一幅幅形態各異的墨竹畫卷,有細雨朦朧嫩葉低垂的雨竹,有微風輕拂似動非動的風竹,有冰雪覆蓋黑白分明的雪竹,有高貴典雅婷婷玉立的紫竹,有盤根錯節細長瘦密的情絲竹……當你面對一片竹林,或發呆,或品茶,或翻書,或與三兩好友聊聊天。甚或走進稀疏濃密的竹林,聽蟬鳴、拾蟬衣,任由搖曳的竹葉輕拂你的衣襟,任由露珠浸濕你的頭發,你會倍感自在愜意,品味出婆娑的溫暖,品味出落葉的芬芳。此情此境浸心如畫,也讓我想起關羽的詩句: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這份對人生際遇的惆悵與牽掛、執念與情感,是借竹抒懷的最高禮贊!</p><p class="ql-block"> 人愛此君節,吾愛此君心。一榻臥山中,靜聽風雨聲。</p><p class="ql-block"> 人這一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在如水涇流之中,總有一些人總有一些事總有一些糾結讓你牽掛讓你無奈讓你難忘。南來北往抬頭低頭是無數個遇見,我們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會陪你走一段路,有無數溫暖幸福,也有許多風雨蹉跎,當我們到了真要說再見的時候,心中會有不舍會有彷徨會有迷茫,也許還有更多的牽掛在心里久久彌漫。但太陽每天總是要升起,下一段路途中還有新的遇見,然后像曾經的久別重逢,陪伴著你繼續走下去。讓我們的心不空著,路不寂寞。</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我住在鄉下,院子后面的山上是漫山遍野的竹子,一叢一叢連綿不絕。每當閑暇之余,我就會獨坐幽篁里,感受那一份清幽那一份寧靜那一份超拔,享受生命中最自然最閑適最美好的時光。看新竹吐絲,看枯葉凋零,看竹筍在狹窄的空間里弱弱地生長。老人說別看它長得濃密,竹子的枝葉在空中交叉的時候,會互相禮讓,都會往空白處延伸,不會因為濃密而長不出枝葉。表面上看似空間很小,其實它的生命力很頑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在早些時候寫過一首打油詩:"我家門前兩籠竹,細長瘦密難見骨。你擠我擠一席地,總有新綠換舊綠。”正是這種生存狀態的寫照。</p><p class="ql-block"> 北宋文同,以畫墨竹聞名于世。其歸于自然,居隱竹林高潔真清境界,從竹林之風姿形態,吮吸自然清淳趣味,品出竹之真味和人生真諦,將千年好風致,喚上筆頭來。正所謂"虛心異眾草,勁節逾凡木"。自古以來,愛竹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人文境界。蘇轍一生愛竹如命,曾經"朝與竹乎為游,暮與竹乎為朋,飲食乎竹間,偃息乎竹陰"。與竹為伴,形影不離。其兄蘇軾更是"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其與文同共創繪畫史上的"湖州竹派"。用飽經滄桑的筆墨語言,繪制出了“孤高不為風霜折,正直只有天地知”的至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 每臨霜雪不凋零,歷經四時葉青青,風中清籟雨中雅,不可一日無此君"。便是對竹子最好的禮遇。每當我吟誦這首詩的時候,思緒總會被牽引到風景如畫的煙雨竹海,今生今世,無論我走到哪里,都走不出這片永不凋零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畫竹,首先要明了竹性,虛心柔韌剛勁是其遺世獨立的秉性,在風雨肆虐冰雪覆蓋中只點頭而不低頭是其不屈的氣節和風骨。正如人的一生,得失過往風輕云淡,你失去青春得到成熟,你化解心結得到快樂,你放下牽掛得到自在,你舍棄去留將會超然物外……生活和工作中別逢人就低頭,旁人終歸是旁人,沒有人會把你的傷口當作自己的痛處。自己選擇的路就堅持往前走,再苦再累也別停下來。清醒時讀讀書,無聊時品品茶,糊涂時走走路,夜深時寫寫字,獨處時畫畫畫。撫琴聽雨,把酒臨風,時間會在你身上刻畫出成長的痕跡和變化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畫竹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修行,就好比我們每天忙碌的工作和行走,只有日積月累的堅持,才會在一點墨一片葉中獲得神韻。齊白石老先生曾經說過:"夫畫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從事于畫”。等我們老了,就住在竹園里,鋪一張素宣,沏一壺清茶,畫幾枝墨竹,讀幾本閑書。蹓蹓彎種種菜,讓時光慢下來,讓浮華靜下來,用最平凡的人間煙火,構筑屬于我們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留一片空白守一片天地,多一份自在少一份寂寞。為詩意駐足,為畫意落墨,為禪意守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神木县|
大港区|
喜德县|
闽侯县|
舟曲县|
香港|
安平县|
丰都县|
清苑县|
筠连县|
固阳县|
龙南县|
赤水市|
苗栗县|
嵊泗县|
雷州市|
班玛县|
临猗县|
泗阳县|
渑池县|
枝江市|
三亚市|
湘西|
武强县|
临潭县|
清远市|
宁德市|
平武县|
武宣县|
西充县|
稻城县|
双桥区|
清新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临潭县|
淄博市|
常州市|
牙克石市|
宣威市|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