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華夏民族,悠悠千年。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無數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節日,并賦予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留存著人們獨特的文化記憶。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無形的文化遺產,是活著的文化,閃耀著中國古老東方文化獨特、優美而神秘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春 節</b></p> <p class="ql-block"> 春節是一年之歲首,也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舉行各種活動慶賀新春,熱鬧喜慶氣氛洋溢。這些活動均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地域特色。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元 宵</b></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即元宵節。傳統民俗以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叫燈節。朱淑真《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清 明</b></p> <p class="ql-block"> 一般在公歷4月5日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清明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既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也是踏青出游的好時節。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端 午</b></p> <p class="ql-block"> 農歷五月初五。傳說屈原在這一天投江,人們在這一天競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后來又把船改為龍形,叫龍舟競渡。唐玄宗《端午》:“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七 夕</b></p> <p class="ql-block"> 農歷七月七日。傳說是牛郎織女相會之夜,人間婦女結彩樓穿七孔針,在庭院中擺設美酒瓜果,向織女星乞求讓自己心靈手巧,稱為“乞巧”。杜牧《七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中 秋</b></p> <p class="ql-block"> 農歷八月十五。人們認為此時的月亮最圓最亮,是賞月和團圓的佳節。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重 陽</b></p> <p class="ql-block"> 農歷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祭神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小 年</b></p> <p class="ql-block">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宋·孫緯《獻壽》:“面臉丹如朱頂鶴,髭髯長似綠毛龜。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間祭灶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除 夕</b></p> <p class="ql-block"> 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是農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后一個晚上,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古就有祭祖、掃除、守歲、貼春聯、掛燈籠等習俗。蘇軾《守歲》詩:“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p> <p class="ql-block"> 節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每個民族都有其傳承的節日,這是民族凝聚力的維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口县|
桐城市|
东兴市|
宣武区|
双流县|
枝江市|
乐至县|
呈贡县|
尉氏县|
四平市|
无锡市|
武义县|
同江市|
肇源县|
河津市|
宽城|
大丰市|
泰来县|
溧水县|
莫力|
通江县|
德清县|
清河县|
长阳|
桐梓县|
临澧县|
铜陵市|
石台县|
武山县|
贡嘎县|
潼南县|
永城市|
额济纳旗|
固原市|
玉林市|
和平区|
拉孜县|
铜山县|
娄底市|
宣化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