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我的民兵往事

吉祥如意正能量

<p class="ql-block">文/張吉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前幾天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篇關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民兵訓練的一篇文章,這一下子勾起了我在大集體時代當民兵的一段經歷。距今雖然已有四十多年的時光了,許多的一些經歷也已經忘卻了,但是零星的記憶總還是抹不掉的,仔細想起來,美好的回憶過去也是一種幸福。人生是本書,翻開要有故事,合上才會有回憶。沒有故事的人生不精彩,沒有回憶的人生沒滋味!民兵是我小時候最崇拜和想往的,每當看著民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肩扛鋼槍喊著嘹亮的口號,雄赳赳、氣昂昂的去參加訓練和打靶,就有一種非常羨慕的感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如今的我,站在時間隧道上,望著天涯般遙遠的歲月,我的心里總是有一個聲音在和零散的往事對望著,經歷過全民皆兵的年代,“當民兵”成為那個年代和歲月許多人共同的記憶。在“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年代,成為一名民兵,是榮光,也是責任。而那段美好回憶也讓我久久不能遺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流年如夢,歲月如梭,時光已逝,但記憶猶新。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農村的大隊部都設有民兵營,民兵營里都有槍,那可是真正的半自動步槍,這應該是那個年代里的人都知道的事。我從網上的評論里看到有人說那個年代農村青年扛槍訓練不可理喻,竟然說是不可能有槍的。這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缺少那段社會經歷。那時,大隊部里有民兵營,不但有槍有子彈,有的大隊還有機槍、炸藥和手榴彈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民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長期革命戰爭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不脫離生產的群眾武裝組織。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助手和后備力量。在歷次革命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民兵制度已成為國家的一項軍事制度。民兵既是國家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又是預備役的基本組織形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國際局勢異常緊張,尤其是我們新疆地處蘇聯百萬大軍壓境的勢態,反修防修是國民的重要職責。尤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大有中蘇大戰一觸即發的樣子。我國也以全民皆兵的態勢迎接挑戰,除了正規軍,全國的武裝民兵也被組織動員起來了。那時的民兵組織對于穩定國內的局勢安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民兵分為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兩類,基干民兵為第一類預備役,普通民兵為第二類預備役。普通民兵言外之意就是一般民兵,年齡身體條件放寬很大,平時很少訓練,也就是掛個名而已。基干民兵就比較嚴格了,要求年輕,身體素質好,政審嚴格,保持經常訓練,在有情況時要拉得出去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世紀80年代初,初中畢業的我就被生產隊選為基干民兵。所在的地方是新疆奇臺縣躍進公社紅色大隊,公社是民兵武裝部一級,下面每一個大隊是一個民兵營或民兵連,再下面每個生產隊是一個民兵排。那時的基干民兵都是發槍的,每個大隊民兵營都有專門存放槍支彈藥的武器庫,槍支集中保管,在訓練時拿出來。有時候情況特殊,民兵也可以把槍帶回家保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那時的民兵訓練一般都是以大隊民兵營或連的形式集中訓練,公社武裝部一級很少開展集中訓練。集中訓練很簡單,也就是教一些基本軍事知識,進行射擊、投彈、刺殺、爆破等訓練活動,最多的就是隊列訓練,射擊訓練,投彈訓練等等。不過因為投彈存在一定的誤傷危險,普通民兵多以刺殺、實彈射擊為主。而基干民兵一般需要訓練投彈,炸藥包拆裝或爆破,還要訓練利用地形地物的作戰,而不是大大咧咧站著開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大隊的組織機構中有民兵營,各生產隊的組織有民兵排,設有民兵排長。民兵排原則上是三四十人,但也要根據生產隊具體人數來確定。如果生產隊人口較多,四五百口人就可以設民兵連。如果生產隊人口較少,只有一二百人或者幾十人,湊不齊民兵排的數字,也可以只有一二十個民兵。對于較大的生產隊,還不僅僅是編組民兵連、排這么簡單,一般還要編組一個基干民兵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當時的那些基干民兵年齡都比較小,男女比例大多是3:1,就是男民兵占多數,女民兵占少數,其作用主要是作為發生大戰后可能的預備役兵員。當時對于民兵的要求是,每年需要武裝訓練15天,集中訓練一次性完成。由于農民們需要勞動,民兵訓練一般設置在秋收以后和春種前的農閑時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是在1981年秋季參加民兵訓練的,我所在的那個小隊的民兵排長是荊大義,我參加訓練時,他已經是小隊的老民兵排長了,有一天他通知我和許建新,楊傳玉三個人,說我們是被吸收為小隊民兵排的新民兵要參加大隊民兵營的民兵集中訓練活動。隨后我們就被他這個民兵排長帶領到大隊民兵營去報到。在當時,民兵排長是屬于正式的生產隊干部,是小隊五人小組即政治隊長,生產隊長,婦女隊長,會計成員中的隊委會干部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當時的民兵排長,在所有的官職里,其實連芝麻里中的一粒灰都算不上,但他在上世紀六、七十“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反帝防修”的年代,特別在我們與當時蘇聯接壤的新疆邊境地區,那可是真正的前線,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實,民兵排長就是普通公社社員,當然得干活,還得帶頭干苦活、累活。唯一的甜頭,實際也是苦頭,就是兩個隊長一個病了,一個出事了,你就得像部隊編制一樣,不用任命,直接頂上去指揮,當天按節氣該干什么,分配社員每天誰該干什么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們被民兵排長荊大義帶到大隊民兵營,報名后就開始參加集中訓練活動。記得當時大隊的民兵營有一百多人,每個生產隊是一個排,一般隊列訓練都是由各排的排長輪流帶領。記得當時這100多人十幾個排又被分為兩個連。由于人數較多,訓練場地較小,兩個連又是分別進行訓練的。當時我們紅色大隊的民兵營長是高升章,他是復原退伍軍人出身,每天訓練前都是他為大家進行時事政治學習或政治訓話,負責我們那個連具體訓練的民兵干部則是一個叫張萬飛的人,他是一個武威籍的農民干部,也從沒有當過兵,他的武威口音也比較重,聽說當時他前期在民兵訓練時基本功過硬,經各隊民兵排推選便被大隊民兵營提拔為民兵連長。不過后來那個營長高升章升職成了大隊書記后,連長張萬飛也被提拔到大隊當了真正的民兵營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集中訓練的那段時間,我們每天都有民兵排長帶隊到大隊集中再集合,然后進行各項目的訓練,大多數的時候都是由民兵連長張萬飛負責進行操練。隊列訓練就在大隊的那個院子中間的一塊空地上進行,一般排幾列縱隊和橫隊,跟著口令練隊形,隨著口令“向右看齊”,“向左看齊”,“向前看”,“向右轉、向左轉、向后轉”,“稍息”等鍛煉身體姿式,射擊訓練則在大隊坐南向北的一排房子南邊的墻根邊進行,離墻根南面幾百米遠的地方分別插著幾個人形靶牌,訓練的民兵一字排開跟著口令“臥姿裝子彈”開始,拿槍趴在鋪著一層麥草的墻根空地上朝向靶牌,有各自的民兵排長指導練習瞄準和空槍射擊訓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那時候民兵訓練的槍支基本都是拿回家保管,我所在的那個小隊新參加的三個民兵只配發了一桿槍,是那種帶三棱刺刀的半自動步槍,以前我只是在電影里看到過步槍、機槍、沖鋒槍等等,但真正拿到手里玩弄步槍這還是第一次,雖然那只槍有點沉。但背在身上還是有點欣喜和小感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其實,我在山區上小學的時候就見到過民兵集中訓練的場景。那時候主要是為了看熱鬧,看著民兵們背著槍或者拿槍認真操練的樣子就非常羨慕,也見過幾次他們實彈射擊的打靶場景,不過那些大人們是不讓我們近距離觀看的,那些外圍負責警戒的民兵把我們看熱鬧的小學生看得死死的不讓近前,我們只能站在打靶場后面的山坡上遠遠的看著他們打靶,聽那種“砰、砰、砰”打靶的震撼槍聲。待民兵實彈射擊結束后,守候在山坡后看熱鬧的小學生便蜂擁而上,跑到前面打靶場去撿拾那些空子彈殼或用手去挖那些射入土墻中的子彈頭,把他們拿回家或裝在書包里當作一種時尚玩具經常拿在手里顯擺把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記得我上小學五年級放暑假期間曾給生產隊放過牛,有一天我看見民兵排長荊大義帶著幾個人背著一桿槍去北洼里說是去打什么野鴿子,我就悄悄尾隨他們去看稀奇,記得那個背半自動步槍的是烏魯木齊八鋼來插隊的知青胡克毅,當走到北洼邊上時,突然從西邊天際飛來了一只大烏鴉落在了一棵松樹頂上的枝椏上。說是遲那時快,就見胡克毅將背在身上的步槍平端在手上,一個馬步蹲急拉槍栓將子彈上彈并立刻瞄準了松樹枝椏上的那只大烏鴉,只聽耳邊“呯”的一聲槍響,那只烏鴉便從松樹頂上栽了下來。當時的情景真的是將我驚的目瞪口呆,我是第一次親眼看到槍的厲害之處,當然,也從心底佩服那個知青大哥哥胡克毅的槍法,認為他簡直就是神槍手出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那時我們也見到過民兵們的投彈訓練,只不過他們訓練用的手榴彈是那種并不會爆炸的教練彈,外觀和手榴彈非常相似,但扔出去的效果就和扔出去了一塊石頭的效果差不多,這個可能主要是鍛煉民兵的臂力或者拋扔手榴彈的技巧和方法。記得那時候他們也用真手榴彈進行過實彈投擲,只不過我沒有親自到場觀看過,聽當時的同學給我講過,說在一次手榴彈實彈投擲中,的確發生過一次險情,這次投彈的地點是在一個小隊的麥場一處土堎子處,有一個很高的土堎坎子,下面就是一條深溝,人在上面投擲手榴彈,那個土堎子能有效的阻擋彈片的擴散,還有就是往溝里扔,投彈的危險系數相對比較小。參加投彈的民兵排著隊站在幾十米外,土堎子邊上還挖了一個一米多深的土坑,可以讓人臥倒藏身以防不測。連長叫到哪個民兵,哪個民兵就來投,連長負責陪練或處置危險動作和排除險情。據說當時輪到一個女民兵來投,在她按照要求將拉環套到無名指上開始助跑,由于用力過猛,舉手后伸準備投出時,身體卻打了個趔趄,手榴彈意外脫手,掉到了身后幾米遠的地方,陪練的連長見狀,眼疾手快立刻將冒著絲絲白煙的手榴彈抓起扔到了溝里排除了一次意外險情。可這時候那個女民兵竟然沒有慌張,她立即來了一個臥倒在坑里的姿勢躲了起來,連長拋出的手榴彈則在溝里未落地前炸響,大家都毫發未傷,避免了一次意外。聽說那個連長后來被武裝部進行過多次表揚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我參加民兵集中訓練時也發生過一件有趣搞笑的事情,一次在大隊的院子里跑步訓練,連長張萬飛領隊喊口令,隊列向西正對著一道黃土打成的夯土院墻,連長喊:“向前跑步走”。大家就奮力向著墻根跑去。到墻根就應該喊“左轉彎”或“右轉彎”了,但是這會兒張連長卻沒有再喊口令,前頭的幾個新民兵就是不拐彎,一直沖著院墻就上去了,那土院墻不高,也就二米左右,有的地方還是豁里瑯琊的,前面的幾個人就開始準備爬墻了!張連長終于忍不住了,大喊“給我彎過來”!還用手比劃著,那幾個人才沒有直接上墻!原來是武威話“前”“墻”不分,那幾個新兵蛋子把張連長喊的“向前跑步走”理解成了“向墻跑步走”才鬧了笑話。不過,那時候對民兵訓練的最基本的要求,其一就是服從命令聽指揮,其二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如果做不到以上兩條,那民兵訓練也就是走走過場罷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集中訓練的最后階段就是大家都盼望的實彈射擊了,我曾參加過二次實彈射擊,記得第一次實彈射擊五發子彈就打了個43環,槍法還是很不錯的。實彈射擊時趴在地上屏住呼吸,閉上一只眼睛,找準槍支標尺缺口和槍頭準心,再瞄準靶牌下沿,使眼睛與槍支標尺、槍頭準心、靶牌中心三點成一線后再扣動扳機,子彈出膛立馬射向靶牌。與此同時,槍支會在耳朵旁發出砰、啪球、噼毬的聲音,就如小時候小孩子玩木頭槍戰游戲在野地里我們嘴里都會發出砰~啪球~噼毬~的聲音一樣,后來才明白就是這步槍子彈高速出膛的一種射擊聲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每個參加實彈射擊的民兵都很重視自己的射擊成績,這是民兵組織檢驗集中訓練后唯一的個人成果,如果不及格那可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在實彈射擊前,除了靶場的選擇,打靶時的安全警戒,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驗槍試槍,那時候我們民兵訓練時所用的槍支都是部隊上淘汰下來的那種老舊半自動步槍,有些槍支在實彈射擊時彈道就會偏離中心影響射擊成績。驗槍試槍先有民兵營長、連長初試,如果連長營長試槍時出現過多脫靶現象,營長就會選擇老民兵中的那些神槍手再進行復試,以便最終確定考試時的實彈打靶用槍。記得老民兵當中五隊的民兵排長徐發成是一個神槍手,我民兵訓練時的兩次實彈射擊他都參加過試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當年的神槍手徐發成那可是名不虛傳啊!那時他也是我們各隊民兵學習的標兵和榜樣,據說當年他在參加公社以及縣上武裝部舉辦的民兵射擊比賽中多次獲獎,他曾在縣武裝部舉辦的全縣武裝民兵夜間打燈泡比賽中獲得前三名的好成績。為我們紅色大隊民兵營增了光添了彩。另外,他所帶領的那個民兵排的許多民兵在幾次打靶中成績在全大隊民兵營中排列也是名列前矛,記得那時訓練或打靶時他所在的那個五隊民兵排成績突出的有張永宏,徐發忠,焦虎文,宋本林,紀永新,趙玉花等,這與他這個神槍手排長的帶領和指導密不可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在民兵訓練時學到的一些技術和掌握的一些基本功,也在以后的實際生產中發揮了一些作用。1983年,我們這里開始實行包產到戶,我們小隊的集體土地被整合細化分配,長在地埂中間的老樹因妨礙機耕耕作,在老隊長一身令下后,老樹被社員們盡數砍伐,有的被人拿回去鋸成板子做了家俱,有的被劈成柴火燒鍋做飯取暖了,那時我家有塊地中間正好有一個大樹被鋸掉后,碩大的樹根被留在了那里,我和父親挖了幾天樹根,也只砍挖掉了一些樹根的細枝末梢,那個樹根真的是太大了,樹根清理不掉,是直接影響機耕播種的。我那時還是村里的基干民兵,我去找了大隊的民兵營長張萬飛,向他說明了用炸藥炸樹根的想法后,他知道我在民兵訓練時學會了炸藥包的制作和爆破使用方法,就悄悄給了我幾包炸藥和雷管,我回來在樹根下掏了個大洞,把炸藥和雷管放了進去,然后起爆,“轟”的一聲,碩大的樹根被炸得粉碎拋到了半空當中,炸碎后的樹根我用毛驢車子足足拉了好幾車,那個場面,真是太驚險了,那可是我當民兵以后最成功的一次爆破了。多少年后想起,還恍如昨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民兵在過去的歷史階段中,對黨和人民是有極大貢獻的,是一個歷史時期的需要,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今天,全民皆兵的全面戰爭幾乎不可能爆發,毛主席時代的那種嚴密的民兵制度也就廢除了。有人說,時光是人們最大的敵人。時光,會變成皺紋悄悄爬上人們的臉龐。時光,會變成白發悄悄盡染人們的青絲。時光,會變成沙漏悄悄流淌人們的記憶。回顧我四十多年前的民兵訓練生活片段,那一段歲月至今歷歷在目,那時候,每次民兵訓練我都是挺起胸扛起槍認真參加訓練,我覺得那是一件很光榮又值得驕傲的難忘歲月,生產隊的民兵訓練對于今天的許多年輕人來說是個陌生的名稱和詞語了,它記錄著一段歷史的痕跡,也留下了我那個時代許多美好的記憶。也是我青春年華里忘不了的一段回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真誠感謝你的閱讀和關注</b></p> <p class="ql-block">文圖編輯:張吉元</p><p class="ql-block">圖片視頻來源:自拍或網絡</p><p class="ql-block">創作時間:2023年12月24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虞城县| 中西区| 绥宁县| 汉寿县| 靖远县| 江津市| 长子县| 浙江省| 西畴县| 隆德县| 新和县| 文昌市| 玛纳斯县| 易门县| 四平市| 保山市| 调兵山市| 介休市| 普洱| 益阳市| 潮州市| 建湖县| 资溪县| 喜德县| 渭南市| 兴仁县| 土默特左旗| 凤凰县| 湄潭县| 古浪县| 永靖县| 松桃| 银川市| 乌恰县| 庐江县| 林周县| 伊通| 刚察县| 镇康县|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