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年元旦,今又元旦。2024年正邁著輕盈的腳步,飛快地向我們奔來……</p><p class="ql-block">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每年一到元旦、春節,各種五顏六色、風格迥異的賀年明信片,就會像雪花似的從天南地北飄來,讓人目不暇接,各種驚喜。</p><p class="ql-block">如今,我們早已進入微信時代。手指一動,問候信息瞬間到達。借助復制粘貼功能,倚馬萬言成小菜一碟。但仍然懷念當年的綠色郵筒,懷念收發室門前等信的日子,懷念“手書”新年祝福的溫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0年元旦。梁風濤,戰友加鄉友。后轉業到北京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1年元旦。吳傳喜,戰友加鄉友。時任部隊保密室保密員,后轉業回家鄉工商局工作。現已成為小有成就的書法家,有書法作品在全國獲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1991年元旦。舒小明,火車上認識的老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2年元旦。胡云平,當年部隊新聞報道組成員。現已走上師職領導干部崗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2年元旦。易利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1993年元旦。易利斌,當年部隊新聞報道組成員。做過媒體人,現為自由職業者。</b></p> <p class="ql-block">在我收藏的500多張明信片里,最早的1990年,最晚的2013年,最多的2000年。因為那是跨世紀之年,是千禧之年。</p><p class="ql-block">后來,隨著明信片上的祝福文字,漸漸由“手書”變成了鉛字,我便不再收藏了。</p><p class="ql-block">給我寄發賀年明信片的,有老師,有同學;有首長,有戰友;有當年的領導,也有曾經的部屬;有我記者生涯里采訪的對象;也有工作中結識的明星大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1993年元旦。寄信人系我上軍校時的班主任鞠立明、副班主任張志安。老師給學生寫信,總是有祝愿,有期望,有叮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2007年春節。歌唱家陳思思。文藝界朋友的明信片,一般專門設計,印有自己的藝術形象。</b></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在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上學時,通過南京《揚子晚報》認識了一位名叫馬敬東的大姐。</p><p class="ql-block">馬大姐的故事并不復雜。1985 年,江蘇海安縣一對農民夫婦外出搞運輸時,不幸遇難,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當時身為江蘇省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干部的馬敬東,從報紙上看到這一消息后,非常同情,便經常以“馬亞麗” 這個名字給孩子寄錢寄物。并先后三次去海安,以母親的名義支撐起這個瀕臨倒塌的家庭。</p><p class="ql-block">感動之余,我決定前去釆訪這位馬大姐,并提前寫信跟她約定時間。很快,馬大姐給我回信,同意了我的請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0年12月。馬敬東大姐的回信。</b></p> <p class="ql-block">馬大姐性格開朗豪爽。采訪那天,沒等我掏出采訪介紹信,胸前那枚“南京政治學院”校徽,早已取得了她的信任。不過,她還是有些好奇:“這些天采訪我的記者有十多個,你是唯一的學生。”我馬上糾正道:“不,我也是記者,一名未來的軍事記者!” </p><p class="ql-block">因事先做了良好的溝通,這次采訪很成功。不久,我據此撰寫的報告文學《神秘的“馬亞麗”》,在《中國社會報》發表。從那之后,我和馬大姐成了朋友。畢業三十多年,一直有書信和電話聯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當年發表在《中國社會報》的報告文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2004年元旦。馬敬東大姐寄給我的賀年明信片。</b></p> <p class="ql-block">賀年明信片的內容,主要是問候、祝福,牽掛、叮囑。文字有長有短,有簡有繁。一般來說,越是領導,越是名人,文字越簡短。在我收到的明信片里,最短的就兩個字:“拜年!” </p><p class="ql-block">這是軍隊新聞界的大腕,一位將軍記者的手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2001年元旦。時任解放軍報社副總編江永紅將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2001年元旦。時任總政宣傳部部長吳昌德將軍。</b></p> <p class="ql-block">但也有例外。我曾經的一位老領導,后來去部隊任職,當了將軍。因為我那時也很忙,加上個人性格的原因,平時很少跟首長聯系。他在發給我的明信片里,用這樣一段文字,婉轉地對我提出了批評:“盡管我已被你遺忘,但每天看到那東升的旭日,我的心里都充滿了陽光。” </p><p class="ql-block">看到這段文字,眼睛頓時像被火灼燒一般,心里充滿了愧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2004年元旦。時任某部政治部主任張西南。</b></p> <p class="ql-block">因為是明信,信的內容除收件人,別人也能看到,不像現在的微信那么私密。所以,信中文字大多是禮節性的客套話。</p><p class="ql-block">但根據每個人熟悉程度、關系親疏的不同,偶爾也能看到直抒胸臆的文字。有時,特別熟悉的同學、朋友,還會使用某種獨特的“密碼”,巧妙地說些“悄悄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2年元旦。</b></p> <p class="ql-block">1992年元旦前,軍校時的老同學任志忠,在給我的明信片背面寫道:“新年來了,卻永遠忘不了‘3.13’那個黑色的日子。久未聯系主要是我東奔西跑。歡迎來昆明作客。”</p><p class="ql-block">“3.13”之所以被稱為黑色的日子,是因為兩年前的那天晚上,我倆同時“遭難”——我在去學院禮堂看電影前不慎摔倒,踝關節骨折,被急緊送往南京軍區總醫院救治。他是幫放映員搬電影拷貝時,手指被拷貝擠傷,也去南京軍區總醫院看急診。</p><p class="ql-block">一對“難兄難弟”,從此記住了“3.13”這個特殊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4年元旦。</b></p> <p class="ql-block">兩年后的1994年元旦,任志忠老同學寄來明信片,仍然沿襲了他那獨有的語言風格:“過了‘ S’彎道,前面是兩條亮锃锃的路,一直通到天地相接處……很想你,吹吹家屬如何?我倒是活得累。上次梁子來也是匆匆而走。等有機會會寫信給老兄的。” </p><p class="ql-block">再后來聯系比較少了。聽說他轉業后仕途很順,官至云南省某廳廳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4年元旦。</b></p> <p class="ql-block">楊高歧,軍校上學時同一宿舍床并床的好兄弟。當年我骨折受傷時,曾給過我很多幫助。他在賀年明信片上寫道:“沉甸甸的祝福想換回一句話:伍哥您好嗎?”語言樸實得如同他家鄉西北高原的紅高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2001年元旦。時任解放軍報社駐第二炮兵記者站站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84年記錄的《新聞學員之歌》歌譜。</b></p> <p class="ql-block">畢永軍,40年前北京軍區新聞教導隊同學,也是我們隊歌《新聞學員之歌》的詞作者。所以,他的新年祝福同樣離不開“歌”:“新世紀的春天在你懷中微笑——放歌吧,兄弟!”讓人如沐春風,激情澎湃。</p><p class="ql-block">若干年后,他已成長為一名將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2002年元旦。</b></p> <p class="ql-block">黃松柏,老兄加老鄉。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哲學系畢業,官至團政委,后轉業到懷化日報社任副社長。2002年是馬年,他用“勝似駿馬,馬到成功”八個字,給我鼓勵和祝福,讓我心里熱乎乎的。</p> <p class="ql-block">有時,一張小小的明信片,也會發生傳奇故事。</p><p class="ql-block">1991年5月,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立。這年年底,為了推廣保險業務,該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保險產品——保險明信片。面值5元,具體保額多少已記不太清楚。</p><p class="ql-block">本以為,保險這種事兒跟我八竿子打不著。但沒想到,一連串的巧合發生了。 </p><p class="ql-block">1992年春節前,我回湖南老家休假。不久,我的直接領導陳德春處長,給我寄來一張明信片,就是那種保險明信片。當時并未在意,看完之后隨手扔進了抽屜里。 </p><p class="ql-block">沒想到,僅過三四天,我家居然遭賊了(當時妻子住單位宿舍,用的是簡易門鎖,安全性比較差)。而且這賊膽子特別大,入室偷盜就像回自己家搬家一樣。大到電視機,小到兒子的游戲機,被賊洗劫一空。經派出所核實,損失2500元左右。</p><p class="ql-block">眼看就要過年,家里卻被賊光顧,全家人心情可想而知。基層派出所警力少,一時破不了案。特別是沒了電視機,連春晚都看不了,我和妻子只能長吁短嘆。</p><p class="ql-block">突然,想起處長寄來的那張保險明信片,趕緊把它從抽屜里翻了出來。謝天謝天,它逃過一劫!經仔細閱讀明信片背面的保險條款,我們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0年元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2001年元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2004年元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那個年代 ,書寫賀年明信片既是為了社交的需要,也是展示個人書法水平的絕佳機會。收信人在感受親情、友情的同時,閱讀過程中也能得到藝術的熏陶和享受。</b></p> <p class="ql-block">春節過后回京,我帶著這張明信片和派出所出具的證明,去找保險公司理賠。 </p><p class="ql-block">事情進行得很順利。大約過了七八天時間,我拿到了保險賠付,共兩千多元。 </p><p class="ql-block">那可是上世紀90年代初啊,兩千多元可不是個小數目。尤其對于一個陷入困境的普通家庭來說,真的是雪中送炭。</p><p class="ql-block">這張小小的明信片,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戰友情、深厚的兄弟誼。</p><p class="ql-block">不過,也有點小遺憾。為了理賠,那張明信片被保險公司作為證據收回了。不然真的可以當作文物收藏起來,作為這段溫暖往事的佐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省|
丽水市|
石嘴山市|
宝应县|
胶州市|
黑河市|
眉山市|
尚义县|
腾冲县|
长海县|
澳门|
洛宁县|
隆昌县|
阜新市|
丹凤县|
松溪县|
阿克|
江西省|
阿勒泰市|
阳谷县|
香港|
铁力市|
特克斯县|
岳阳市|
科尔|
五大连池市|
行唐县|
平和县|
田东县|
综艺|
休宁县|
江安县|
西青区|
义马市|
榆林市|
闵行区|
泗洪县|
通州市|
周口市|
红原县|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