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成都最冷的一天我隨老頭到了會理。居住在會理古城邊,睜眼就是陽光普照。每日打卡古城發現會理古城韻味十足。會理有二張歷史名片。一張有2000年古城風韻,晨鐘暮鼓度春秋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國家歷史文化名城。</span>一張是紅色的我黨建黨史上濃墨重彩的“會理會議”與“巧渡金沙江”。</p> <p class="ql-block">會理坐落在四面環山之中,在四川最南端,這里是四川省距離省會最遠的縣城之一,到昆明的車程約370公里,到成都的距離卻長達590公里。雖然屬于四川省,但它身上有著濃濃的云南味道。除了距離近,這里的地形、氣候環境,也跟昆明類似,被稱為“小春城”,實為情理之中?!按ǖ徭i鑰”一直是扼川滇明清的軍事要塞。在歷史的煙塵中,刀光劍影和鼓角猙獰曾伴隨著這座小城。據史載,三國諸葛丞相南征 “五月渡瀘,深人不毛”就是從會理的魚鮓渡口渡金沙江人滇,并在會理城郊與孟獲首戰;“衛”古代屯兵之處。明洪武年間,會理由于地處要沖,既有北方的蒙古族,也有湖廣填四川的漢族移民,還有從云南遷徙而來的彝族居民,各土司部落常有沖突。土司月魯帖木兒割據叛亂,明太祖朱元璋派30萬大軍平叛,鎮壓叛軍后,在一片廢墟上修建了一座新的會理城,取其“川原并會,政平頌理”之意得名。自“洪武開滇”后這30萬大軍(除南京人為主夾雜江蘇、江西、安徽……)執行朱元璋“寓兵于農,屯民實邊”的政策,在云南實行“軍屯”“民屯”和“商屯”。鼓勵漢族士兵與當地少數民族通婚,并規定:娶了彝族婦女的士兵,只改族屬不改姓氏。依然保留家鄉特征。秦淮百姓與攀西原住民相結合的后裔,繁衍生息六百多年了。他們的氣血,江南水鄉的柔情與窮山惡水的剽悍相融幾百年。他們的習俗,在園林曲徑的雅致與大江奔騰的粗放之間取舍。會理人有很多自稱屯兵后裔。與周圍少數民族有截然不同文化,民族風俗與特色建筑一覽無余。</p> <p class="ql-block">因與防御為主的衛城。古城布局方正。一天之內可以轉完。僅管會理有漢、彝、傣、傈僳、回、苗、白等29個民族是多民族的雜居縣。但解放前的會理古城原駐民卻以漢族為主。</p> <p class="ql-block">會理古城的四座城門名稱歷史上曾有過兩次命名,兩次命名皆展示了會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明、清兩次的8個城門名稱,融合了方位命名、宣傳教化和祈求福祉的元素。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平定月魯貼木爾叛亂,設會川衛。洪武三十年(1397)建成土城,三十一年(1398)指揮李毅將城墻包砌以磚石并設四門,惟北門建樓,以司更鼓。第一次命名在明崇禎五年(1632年)所題字分別是:東門扶桑,南門南紀,西門洗甲,北門望帝。后城樓損毀,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重建樓,“額其樓,東曰‘來紫’、西曰‘挹爽’、南曰‘引熏’、北曰‘拱極’,此為第二次命名。</p> <p class="ql-block">會理城中心有坐凌霄樓又稱鐘鼓樓。坐落在城關鎮的東、南、西、北3條大街的交叉口。會理鐘鼓樓始建于清雍正12年(公元1734年)由會理知州羅國珠主持修建,至乾隆年間續修完工,咸豐十年1860年l毀于兵燹。同治末年又重修,因層樓凌云,氣勢壯觀,故叉稱凌霄樓。鐘鼓樓臺基呈梯形,用青磚包砌,內填士石,為四面互通式拱形門洞。</p> <p class="ql-block">凌霄樓在藍天白云下猶如玉皇大帝的宮殿般。</p> <p class="ql-block">2011年11月8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將會理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會理就此成為四川省第八個、涼山州第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會理古城凌霄樓(鐘鼓樓)開始每日早 7:30分晚19:30分穿漢代服飾官員開始晨鐘暮鼓之禮。敲鐘擊鼓,早上是先敲鐘后擊鼓,晚上是先擊鼓后敲鐘已堅持10年之久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鎮依然保留明代城墻。</span>現存城墻在元代以前是土墻,到了明朝洪武年間以石塊包砌,造就了獨特的“元骨明風”。明代門樓小鎮四個(北京則九個,如今僅剩一個前門)。東西南北各一個。近80年的歷史。也僅遺留北門城樓。但現將西東門用牌坊站立。南門尚在修建。</p> <p class="ql-block">會理古城的四座城門:東門扶桑,南門南紀,西門洗甲,北門望帝。北門望帝有兩層含義,一是紀念蜀帝杜宇,戰國末年杜宇在蜀稱帝,號望帝,為蜀除水患有功,后禪位,退隱西山,蜀人思之;時適二月,子規(杜鵑)啼鳴,以為魂化子規,故名之為杜宇,號望帝。唐·李善注引《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云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唐杜甫《杜鵑行》:“古時杜宇稱望帝,魂作杜鵑何微細?!彼螚钊f里《和張功父聞子規》:“仲宣久作《登樓賦》,望帝更吟當殿聲?!钡诙雍x是會理地處中國南方邊遠之地,帝都在北,寓指會理官員和百姓,北望帝都,心向朝廷。更多表達地方官員對朝廷的赤誠忠心。城墻修筑十分牢固。當年滿清入關后在這個城被阻很久。清朝石達開攻城失利。</p> <p class="ql-block">從北門城樓拾梯而上,可見高筑城墻口。</p> <p class="ql-block">站在這城墻口想到當年守城官兵與攻城者的硝煙彌漫的戰場……。</p> <p class="ql-block">這是北門城樓二樓的懸匾命名為“拱極樓”,樓名典故出自孔子的《論語》,意思為四方歸向,眾星拱護。北門城樓是會理保存下來歷史最悠久的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8月,北門城樓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有茶樓。這些八仙桌仿佛從遠古明清時期穿越而來,濃濃的古典氣息撲面而來……</p> <p class="ql-block">東門扶桑: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地名。《梁書·諸夷傳·扶桑國》:“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余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边@里是指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左思《吳都賦》:“行乎東極之外,經扶桑之中林?!惫糯鷤髡f以扶桑指寓東方,太陽是被扶桑托起來的。</p> <p class="ql-block">西門洗甲:寓意洗凈甲兵,以便收藏。表示大明王朝初建,戰亂停止,勝利結束戰爭,百姓得享安樂?!端问贰分臼罚骸案灿圻B瀚海,洗甲挽天河。” 清陸以湉《冷廬雜識·疏表杰作》“波澄海國,看王師洗甲而還。”</p> <p class="ql-block">東城巷是會理古城的餐飲一天街。</p> <p class="ql-block">夜間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西成巷,位于會理古城北關西側。明時期是會理的集市貿易市區,蘊含“西邊看日落,秋天賀收成”之意,象征豐收與富裕。西成巷是當年過往客商和手工業者居住的地方。當時,在這里居住的人大多從事著染織、藥店、裝裱、飯店、馬店等行業,商號、客棧、馬店比比皆是,巷面商鋪相連,店后院落相依,青灰色的老屋墻壁,紅色的斗拱門,關馬廝房的老墻房,仍有馬槽、大石缸的痕跡,把古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馬幫記憶留在了這里。如今,巷口還立著一塊“禁止碑”,刻著“立于清光緒十一年”的字樣,內容為“重廉恥而端風俗”,告誡居民要遵守“四個不準”行為規范,這塊“禁止碑”被學者評為近代最早的“市政管理條例”。</p> <p class="ql-block">民國時期建立的天主教堂依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科甲巷是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科舉制度的見證,是會理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縮影。巷子里的老宅日居,多為明清建筑。有的如江南庭</p><p class="ql-block">院的復制品,有的就是北方四合院的大挪移,星經幾百年風雨,仍然較為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結構和風貌,那錯落有致的風火墻和精美的雕花門楣,記錄著一段段歲月往事</p><p class="ql-block">如今,科甲巷的楊家大院、胡家大院、吳家大院、鄔家大院等,仍然居住著當年大戶人家的后人。2020年政府投資100萬將此巷周邊整理。</p> <p class="ql-block">這里人民質樸,門均虛掩著容許外人進入參觀。</p> <p class="ql-block">胡家大院的始祖是胡大琯,他是明代的一名將軍。”胡氏第八代孫胡坤陵介紹說,據《胡氏家譜》記載,明代初年,建昌衛指揮使月魯帖木兒在今涼山州一帶作亂,胡大琯隨大將藍玉(朱元璋手下大臣為朱開疆擴土立下汗馬功勞,后被朱殺)前往平叛。叛亂平息后,胡大琯留居會理屯墾防戍,因其頗有軍功,被賞賜朱元璋畫像一幅,同時還賜予宅院一座,即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座胡家大院?!皝y世仗劍護國,盛世執筆興文?!痹跁矶ň雍螅页缥闹亟?,逐漸成了書香門第。明清時期,胡氏一族有胡德玨等多人考上科舉出仕為官,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胡家后人在取得功名后,常設館教學,街坊鄰里得其指點,也有多人考中科舉。巷子里許多人家門楣上,都懸有“進士府”“大夫第”等字樣的牌匾,胡家大院所在的小巷因此得名“科甲巷”。</p> <p class="ql-block">大門及門前瓦當無不顯示幾百年前風貌。但門內土墻房屋已提示危房了。</p> <p class="ql-block">街道徽派建筑馬頭墻提示600年前隨藍玉平定邊關時代駐軍的后人。</p> <p class="ql-block">會理,幾千年厚重的歷史。南絲綢古道縱貫全境,地扼川滇交界,“川滇鎖鑰”的特殊地理位置,會理成為川西南門戶。元、明、清以來大量移民涌入,生產得到發展,會理古城內商賈云集、經濟繁榮、會館林立。悠久厚重的歷史,川滇文化、中原文化交融。那是各省會館甚多儼然是個小聯合國??涩F在僅能看見遺留之地。相信當年繁華…..。</p> <p class="ql-block">保留最好是小瀛洲。這當年是五省會館。解放后一直作為人民免費公園。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而瀛洲園的亭臺樓閣和小橋流水則深諳江南園林神韻。</p> <p class="ql-block">清朝建立的倉圣宮,供奉漢字先祖倉碩而建。但鐵門大鎖緊閉。</p> <p class="ql-block">會理金江書院位于會理一中內,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書院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名會華書院。乾隆十八年(1753年)更名為玉墟書院,后改稱會川書院。同治九年(1870年)對書院進行規劃擴建整修后,院宇寬敞,堂舍周備,氣度恢宏,蘭桂芬芳,竹木陰翳。其主體建筑有講堂、薈英堂、書室、肄業室、膳堂等。書院中樓臺亭閣俱備,廊榭、池塘、假山、書畫舫、石拱橋等應有盡有,此外,還購置了大量圖書藏于蕓香樓,供生員閱讀。其建筑規模宏大,設置精致。</p> <p class="ql-block">這里依舊可以見到會理一中學生穿過書院蹋著亭臺樓閣到現代化的教室里上課。不由想到我的母校成都四中。上學時文廟后街的高大牌坊,學校里的大成殿(我們曾在殿里打乒乓球)如今已全消失殆盡。</p> <p class="ql-block">過去,由于交通不便(直到今年才通上高速),這座城市保持了600年來的淳樸風格,被譽為"明清民居的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古城煙火味極濃,原住民在家門口經商。這做的是血豆腐(豬血與豆腐混合曬干)。5元一塊。</p> <p class="ql-block">腌臘制品甚多,琳瑯滿目。</p> <p class="ql-block">老田說只有這迫擊炮是真的,其余均是道具槍。</p> <p class="ql-block">在一處餐館里發現槍支彈藥。工農紅軍的標志成為餐館招牌。我問:古城當年防守嚴密紅軍長征未進城,僅在龍肘山召開著名:會理會議。人家對我翻了下眼睛拒絕理我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拆了危房后修的賓館。會理城旅投公司精心打造的“會川驛”客棧地處古城核心景區,毗鄰北門城樓、鐘鼓樓、金江書院、倉圣宮、科甲巷等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會川驛”與會理政府掛鉤,依托會理傳統民居院落風水格局,結合川滇建筑風格和江南園林庭院特色,整體建筑風貌以粉墻碧瓦為基調,小青瓦屋頂與灰陶磚石地面為襯托,紅酸枝色木質板壁廊柱為背景,體現了典型的傳統中式建筑風格。建筑群落內部廊腰縵回,曲徑通幽、或是步移景易、變幻無窮。青石板和灰陶磚鋪就的廊檐地面與川滇風格的木質門窗相得益彰,精巧的木雕垂頭、掛落、屏風、回廊、梁柱呈現出清雅含蓄、端莊豐華的建筑風格,更充分體現了會理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
平舆县|
兴文县|
永仁县|
道真|
彭阳县|
六安市|
瑞安市|
石楼县|
高清|
文山县|
凤城市|
岚皋县|
平凉市|
修武县|
景洪市|
盐山县|
凤山市|
广德县|
磐石市|
河东区|
周至县|
台山市|
平和县|
伊金霍洛旗|
庄河市|
乌兰县|
通海县|
文登市|
新巴尔虎右旗|
南丹县|
永安市|
玉田县|
松溪县|
措勤县|
新邵县|
密山市|
静宁县|
友谊县|
志丹县|
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