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密云檀營滿族鄉的由來

水墨畫魂

<p class="ql-block">檀營,源于1780年建成的清代密云八旗駐防營(以下簡稱“駐防營”),因密云自隋朝至元朝曾稱檀州,民國初年八旗駐防營裁撤后稱檀營。民國時期成立檀營村。新中國建立后,或設村或設鄉,1986年成立檀營滿族蒙古族鄉,是北京市唯一的滿族蒙古族民族鄉,2005年同時成立檀營地區。</p><p class="ql-block">一、駐防營建立</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1777年11月27日) 諭:現在八旗滿洲生齒日繁,若不稍為酌辦,伊等生計日蹙。密云縣地方密邇畿輔,彼處城邑亦大,盡可建蓋兵房,安插兵丁一二千名。一轉移間,既于新駐兵丁有益。且京城出有多缺,又可補挑閑散壯丁,于八旗滿洲等大有裨益。著軍機大臣于八旗滿洲兵內,挑選二千名,派往密云縣駐防。至于管轄此項兵丁,著設副都統一員。其如何建蓋兵房,料理起程,并設立官員,以及到彼如何安插之處,著即行妥議具奏。尋議奏:請照張家口之例,于兩旗合設協領一,每旗佐領二、防御二、驍騎校二;住房,協領十六間,佐領十五間,防御十二間,驍騎校八間,兵每人二間。并副都統衙門、兩翼辦公所及演武廳,一切房屋共計五千余間。應令直隸總督派員赴密云,詳度地勢修蓋。再張家口因駐兵設理事同知一員,今密云亦應仿辦。查古北口理事同知與密云相隔較近,或即令兼管,或另設。并各官餉米如何支放,統令直隸總督詳查議奏。從之。(《乾隆實錄》卷1045)</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初八(1778年2月4日)又議復:直隸總督周元理奏稱,新移密云縣駐防官兵住房,勘有行宮旁隙地一百八十丈,坐落城外,可四圍另筑堡墻,與易州等處營房相等。惟需用木植不下七八萬件,請于熱河圍場山內照數辦運。應如所請。從之。(《乾隆實錄》卷1048)</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四年九月十一日(1779年10月20日)諭曰:都爾嘉現丁母憂,計其百日期滿,密云縣兵房亦已工竣,正屆駐兵之期,創設駐防地方之副都統員缺,甚屬緊要,必得善于管轄兼能辦事之人,始可勝任,看來都爾嘉尚可去得。密云縣駐兵時,即著補授該處副都統。所遺山海關副都統員缺,著塔彰阿調補。(《乾隆實錄》卷1090)</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密云滿蒙八旗駐防營建成,正式移駐。</p><p class="ql-block">關于密云八旗駐防營的建立,還有一個傳說。據說乾隆皇帝赴承德避暑,夜宿密云行宮,夢見從冶山上下來一只猛虎向他撲來,十分驚怕,醒來尚有余悸。第二天把夢說與劉墉。劉墉聽后建議,此處建一座兵營駐守,以應此夢兆。乾隆覺得有道理,便下旨在密云建立一座駐防營。</p><p class="ql-block">二、駐防營建制</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軍機處從京城滿洲八旗挑選2100名官兵,攜家屬7000余人前往密云駐防。駐防營設副都統1員、協領4員、佐領16員、防御16員、驍騎尉16員、領催80名、前鋒120名、馬甲1580名、步甲100名、養育兵220名,凡轄官52員、營兵2100額、馬450匹。共計官兵、家屬共9000余人。駐防營與當地政府各司其職,互不統領。</p><p class="ql-block">駐防營統領昌平、順義、三河、玉田、古北口等五處駐軍及防務。</p><p class="ql-block">昌平州駐防:為滿蒙合駐,設防御2名、驍騎尉1名、正黃旗滿洲、蒙古領催5名、馬甲45名,合計53名。</p> <p class="ql-block">順義縣駐防:為滿蒙合駐,設防御2名、驍騎尉1名、筆帖式1名,鑲黃旗滿洲、蒙古領催5名、馬甲45名,合計54名。原屬山海關駐防營副都統管轄,乾隆四十五年劃歸密云駐防營副都統管轄。</p><p class="ql-block">三河縣駐防:為滿蒙合駐,設防御2名、驍騎尉2名、筆帖式1名,正白旗滿蒙領催10名,馬甲90名,合計105名。原隸屬山海關駐防營副都統管轄,乾隆四十五年劃歸密云駐防營副都統管轄。</p><p class="ql-block">玉田縣駐防:為滿蒙合駐,設防御1名、驍騎尉2名、筆帖式1名,鑲黃、正白二旗滿洲、蒙古領催10名、馬甲90名,合計104名。原隸屬山海關駐防營副都統管轄,乾隆四十五年劃歸密云駐防營副都統管轄。</p><p class="ql-block">古北口駐防:設防守1名、防御2名、驍騎尉、領催、馬甲、養育兵丁共210名。原屬熱河駐防營管轄。乾隆四十五年劃歸密云駐防營管轄。</p><p class="ql-block">駐防營設:副都統1名,正二品,紅頂花翎;協領4名,正三品,亮藍頂花翎;佐領16名,正四品,青金石藍頂花翎;防御16名,正五品,水晶亮白頂花翎;驍騎尉16名,正六品,水晶亮白頂花翎;委騎校、藍翎長、前鋒校、筆貼式,七品。</p><p class="ql-block">三、駐防營布局營房</p><p class="ql-block">駐防營選址于冶山腳下,毗鄰皇帝密云行宮。兵營為城堡結構,背靠冶山,坐北朝南,占地40萬平方米。營區呈田字型,內有垂直十字街及幾十條小巷,四周建有花崗巖和三合土砌成的高大城墻,城墻高6.7米,周長2千米,設東、南、西三門,門前各筑石橋一座。城堡北靠冶山未設門,在此建有一座關帝廟。東南、東北、西北三個城墻角上分別建有魁星樓、太陽宮和萬壽宮,為聚會祭祀場所。</p><p class="ql-block">城堡內建有官署和營房4872間。設副都統衙門1所;協領房4所;佐領房16所;防御房16所;驍騎尉房16所;印房2間;左右司各1所;官廳2處;兵丁住房4000間;城門堆撥房3所;馬檔房2間;操演處房25間;軍器庫房6間;火藥庫房6間。城堡內建有供隨軍家屬及孩子們學習文化和練習武術用的蒙養小學4所、滿蒙文學堂2處、課堂30間。城堡東門外建有演武廳,西門外建有校軍場,西北處冶山腳下建有火器營靶場。</p><p class="ql-block">駐防營按五行生克理論安排駐守。滿族八旗居中,蒙古族八旗居四隅。兩紅旗屬火,取火克西方金之意,正紅旗駐守西門北邊,鑲紅旗駐守西門南邊;兩白旗屬金,取金克東方木之意,正白旗駐守東門北邊,鑲白旗駐守東門南邊;兩藍旗屬水,取水克南方火意,正藍旗駐守南門東邊,鑲藍旗駐守南門西邊;兩黃旗屬土,取土克北方水之意,正黃旗駐守關帝廟西邊,鑲黃旗駐守關帝廟東邊。</p><p class="ql-block">四、駐防營供給制度</p><p class="ql-block">駐防營實行供給制,不論軍民一律靠糧餉生活,稱“鐵桿莊家”。</p><p class="ql-block">副都統:每月馬干(馬匹費用)40兩,每季米5石5斗7升,全年俸銀600兩。</p><p class="ql-block">協領:每月馬干30兩,每季米3石6斗3升,全年俸銀300兩。</p><p class="ql-block">佐領:每月馬干20兩,每季米2石7斗5升,全年俸銀200兩。</p><p class="ql-block">防御:每月馬干16兩,每季米1石8斗,全年俸銀100兩。</p><p class="ql-block">驍騎尉:每月馬干6兩,每季米1石5斗3升,全年餉銀48兩。</p><p class="ql-block">委騎校、藍翎長、前鋒校、筆貼式:每季米1石4斗,全年餉銀48兩。</p><p class="ql-block">領催、前鋒:每季米1石2斗5升,全年餉銀48兩。</p><p class="ql-block">馬甲:1920名,每月餉銀3兩,米每季1石3斗。馬隊250名,馬干3兩。步甲:160名,每月餉銀1兩5錢,米每季同馬甲。</p><p class="ql-block">駐防營官員年老、殘疾、退役者按原標準吃俸,祿米減半供給。</p><p class="ql-block">駐防營士兵年老、殘疾、退役者,月給銀1兩3錢,每季米6斗7升。</p><p class="ql-block">營米供應 :密云縣署南設龍慶倉,為存放營米之所,年撥米2.3萬石,由縣赴通州運倉散放,額定運費白銀5900兩有奇,歲實領1400余兩。</p><p class="ql-block">五、駐防營主要活動</p><p class="ql-block">起居:冬春兩季早六時響早炮開城門,晚八時響晚炮關城門。夏秋早四點開城門,晚八時關城門。</p><p class="ql-block">訓練:軍事訓練為日常主要活動。設操演處、演武廳、校軍場、火器靶場、軍器庫、火藥庫、馬檔房、牧馬場(豐寧)等;項目主要為:習武、騎馬、射箭、器械操作、攻防陣法等。</p><p class="ql-block">祭祀:正月十五,副都統率闔營官員到關帝廟祭拜,行三叩九拜大禮;農歷六月二十四祭關帝,八月加祭;除夕夜十二點,副都統率闔營官員到萬壽宮拜當今萬歲牌位,行三叩九拜大禮。</p><p class="ql-block">教育:設蒙養小學4所,滿、蒙文學堂2處。營北建文昌閣、關帝廟。</p><p class="ql-block">婚喪:遇婚喪嫁娶,駐防營幫銀11兩4錢。</p><p class="ql-block">撫恤:陣亡將士遺孀守節者,享受原餉終身。孀婦由20歲至60歲守節者,朝廷給予立貞節牌坊銀32兩,駐防營再給銀11兩4錢。</p><p class="ql-block">開封印:歷年臘月二十八封印,正月十六開印。</p><p class="ql-block">六、駐防營戰事</p><p class="ql-block">密云駐防營是國家機動部隊,屬中央軍、野戰軍,不屬于地方部隊,與地方互不統屬。主要戰事包括以下幾方面:</p><p class="ql-block">1.拱衛京師: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初八(1842年7月15日)諭:著長春于古北口挑選精兵五百名,雙德于密云挑選精兵一千名,并各準備精良器械,聽候調遣,為京師防御之用。一聞調撥,即派明干將弁分起管帶,迅速前來。將此各諭令知之。(《道光實錄》卷374)。</p><p class="ql-block">宣統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密云副都統福海奏:恭報密云步隊戍關日期。并陳古北口一帶地方遼闊,關隘林立,僅此一營,不敷分配。密云原有巡防步隊二營、馬隊一營,現已改編陸軍步隊二營,擬與原練陸軍合成一標,以之填防各口,外可為熱河之后援,內可為京師之保衛。下所司知之。(《宣統政紀》卷60)</p><p class="ql-block">2.警衛御道:密云行宮、羅家橋行宮、白龍潭行宮、瑤亭行宮、古北口南天門休憩場所。</p><p class="ql-block">3.駐防地方:駐防營統領昌平、順義、三河、玉田、古北口等五處駐軍及防務。</p><p class="ql-block">4.平定叛亂:咸豐三年三月十二日(1853年4月19日)諭軍機大臣等:前有旨,調密云駐防兵一千名,來京聽候調遣。此項官兵,現已陸續到京。本日已明降諭旨,派奕經統帶,前赴山東,會同李德籌辦防堵。著該撫體察何處緊要,官兵應由何防處前進,即迅速知會奕經,統帶直赴該處防守可也。將此由五百早諭令知之。……命刑部右侍郎奕經統帶密云官兵,前赴山東會辦防堵。</p><p class="ql-block">5.抵抗侵略: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口,清兵10300名抵御,其中密云兵500名。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密云駐防營派兵參加防守天津大沽口,部分官兵陣亡。</p><p class="ql-block">七、駐防營清帝諭旨</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初五(1780年1月11日) 諭曰:密云駐防,每年應放兵糧若全給折色,恐官兵等一時購買維艱。著加恩賞給一半本色,一半折色搭放。其應如何采辦運放之處,著交楊景素詳悉妥議具奏。(《乾隆實錄》卷1096)</p> <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初二(1780年9月29日) 諭:從前古北口官兵,只系該處四品協領管轄,并無大員,故特命熱河副都統兼管。今密云縣現設有駐防副都統,古北口相距甚近,所有該處官兵,即著密云副都統兼管。(《乾隆實錄》卷1114)</p><p class="ql-block">嘉慶八年八月初九(1803年9月24日)又諭:密云滿洲官兵向無學圍差使。本年因永愨奏請,將該處官兵挑選數名學圍,當經照所請行。本日閱看該兵丁等步射生疏,可見永愨平日并未操演,殊屬非是。永愨著申飭。嗣后進哨時此項官兵著不必派出隨往。(《嘉慶實錄》卷118)</p><p class="ql-block">嘉慶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1819年11月11日)諭內閣:前據密云副都統富清阿參奏佐領福英因保送馬甲音德布被駁、輒于公所出言頂撞請旨革職,失察之協領岱明、音得布解京交軍機大臣審訊。茲據訊明具奏,該佐領保送之音得布在百日期內,并無不準挑甲之例。富清阿任內曾挑過常慶、六十五二名,與音得布情事相同,是該佐領保送并無不合,且保送共有十二人,挑與不挑,仍聽該副都統酌定。富清阿輒行訶斥,將名牌擲地,福英拾牌剖辯,只于詞色不平,并無非禮干犯之言,乃率行參奏革職,實屬任性。富清阿不勝密云副都統之任,著交部議處,即來京候部議。(《嘉慶實錄》卷362)</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年閏三月二十九日(1822年5月20日)又諭:此案已革密云副都統阿隆阿,以二品大員,于家人串通營弁,指缺撞騙,毫無覺察。且于國服之內,在署演唱影戲,辜恩負職已極。部議發往烏嚕木齊贖罪,實屬咎所應得。但阿隆阿人本胡涂無用,即發往烏嚕木齊亦難效力,著改發熱河充當甲。佐領富升,以職官在市觀看影戲,并與兵丁揪扭,有玷官箴,著即革職。(《道光實錄》卷32)</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七(1842年1月17日)又諭:雙德奏籌辦加添抬槍一折。密云營伍操防,僅設抬槍二十桿。今該副都統自行籌添八十桿,請飭工部給領鉛藥,于操防不為無益。著準其添設,并免造冊報銷。其另片請將新建抬槍歸入大陣合操,不過取其聲音宏大,專為壯觀而設,于武備何益?且與添設抬槍本義甚相刺謬,其如何演放,務歸有準有用,與鳥槍、長槍互相保護,俾資得力之處。著該副都統另行妥議具奏。尋奏:擬將抬槍兵列十六隊,居頭層;鳥槍兵列十六隊,居二層;挑長矛單刀兵八十名,列十六隊,居三層。抬槍、鳥槍挨次演放,連環進步,刀矛手乘間齊出,合對披擊。得旨:抬槍打連環,若遇以對敵之際,焉能槍槍下子,仍歸無用。汝只知崇尚虛文,營中惡習漸染已深,朕不能訓飭,汝亦斷不能會悟也。(《道光實錄》卷363)</p><p class="ql-block">咸豐八年六月十八日(1858年7月28日)又諭:哈福那奏,病難速痊,懇恩賞假,暫回熱河調治等語。署密云副都統哈福那,本應于交卸署篆后來京候補。乃因新任副都統博崇武到任在即,輒稱忽患時疾,感發舊癥,懇請給假回本旗調治,實屬自耽安逸,有意取巧。哈福那降為協領,即以熱河協領補用。(《咸豐實錄》卷257)</p><p class="ql-block">咸豐元年二月初三(1851年3月5日)諭內閣:此案已革密云協領海玉,報修工程,輒將領項內用銀六百兩,付給戶部書吏王雨田,作為使費,希圖分案核準,實屬以賄行求。海玉著從重發往新疆效力贖罪。已革察哈爾都統雙德,任聽海玉付給書吏銀兩,復聞之德順欲行參奏,措銀補還庫項,顯系徇庇于前,消弭于后。已革密云副都統德順,于該處修工草率,業經查出,輒聽屬員求情,具結了事,結內注寫與已無干字樣,實屬有意消弭,自為開脫。且協領缺出,即將辦工草率之海玉升補,并將資格尚淺之恩成升補佐領,又于伊子私往密云,并不阻止。雙德、蘇克都亨、德順均著從重發往軍臺,效力贖罪。雙德、德順雖年逾七十,不準收贖。事犯雖在恩赦以前,均不準其援免。已革馬甲魁山,因革差挾嫌,將不干己事牽控多款,實屬刁健,著銷除本身旗檔,發近邊充軍。到配枷號三個月,枷滿嚴行管束。未獲之高二、王雨田即王潤祥,仍著嚴緝務獲。送部究辦。(《咸豐實錄》卷27)</p><p class="ql-block">同治四年八月二十一日(1865年10月10日) 密云副都統連成奏親往古北口查閱堵御情形。得旨:著隨時督飭官兵認真防守,毋得日久生懈。(《同治實錄》卷152)</p><p class="ql-block">光緒十七年九月十六日(1891年10月18日) 諭軍機大臣等:國俊奏兵丁索米,致傷知縣,拏(拿)獲送部請飭運放米石一折。據稱該處兵丁應支米石,自五月至今,該縣僅將春季兵米開放,夏、秋兩季尚無放期。經國俊將密云縣知縣王夢齡調營面詢,該兵丁等輒因索米拋石,致傷該縣顴骨。現將馬甲松玉等三名拏送刑部訊辦。請飭直隸總督派員運放等語。兵米關系緊要,何經該縣日久未放,致滋事端。著李鴻章確切查明,迅飭開放,并據實復奏。原折著鈔給閱看。將此諭令知之。尋奏,王夢齡運放兵米并未遲延,請免議。報聞。(《光緒實錄》卷301)</p><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一年閏五月初三(1895年6月25日)諭內閣:謙光奏旗兵被毆身死、知縣未能審明確供、請交部審辦一折。所有密云縣駐防正黃旗滿洲前鋒庚音布被毆身死一案,著交刑部提集人證、卷宗秉公研訊確情,按律定擬具奏。(《光緒實錄》卷369)</p><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十一日(1896年3月24日) 諭軍機大臣等:有人奏特參副都統貪黷營私各款一折。據稱密云副都統謙光嗜好甚深,縱任家丁等朋謀全斂財,操防廢弛,并有納賄賣缺、扣銀釀命情事,請飭查辦等語。著王文韶揀派明干之員前往密云,按照所參各節,嚴密確查,據實具奏,毋稍徇隱。原折著鈔給閱看。將此諭令知之。(《光緒實錄》卷385)</p><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1896年5月7日)又諭:前據御史齊蘭奏密云副都統謙光貪黷營私各款,當令王文韶確查具奏。茲所稱謙光被□□各款,均無實據。惟旗營挑補馬甲,該都統止憑弓刀挑補馬甲,并未驗看騎射,究屬錯誤。密云副都統謙光著交部察議。驍騎校崇慶雖查無朋比斂財情弊,而夤緣躁進,物議沸騰,實屬不知檢束,著即行革職,以肅營伍。(《光緒實錄》卷387)</p><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896年12月15日)諭內閣:前據御史孫賦謙奏密云副都統謙光貪劣各款,當派榮祿、許應骙前往查辦。茲據查明復奏,謙光于營員補缺、兵丁挑甲、支放兵米各節,均無受賄確據。惟任令業經驅逐之妾弟劉子榮,仍出入衙署,致招物議。家丁薛云橋,即薛啟泰、蔣載芝,雖據該副都統聲稱并無分肥情事,乃并不防范,任其去遠揚殊屬不合。謙光著交部議處。至密云縣知縣殷謙,承放兵米攙雜潮濕,前經該副都統奏,已照部議降調,即著毋庸置議。尋準部議。謙光降三級調用,不準抵銷。(《光緒實錄》卷397)</p><p class="ql-block">八、檀營地區歷史文化</p><p class="ql-block">1.駐防營滿蒙民族文化。駐防營滿族來自奉天、吉林、黑龍江,以奉天為主,蒙古族來自鐵嶺科爾沁部。</p><p class="ql-block">嘉慶十三年閏五月清帝《頒賜駐防密云營》:</p><p class="ql-block">皇清受命,撫有萬方。白山旒秀,闥門衍祥。躬率子弟,基開沈陽。八旗布列,有正有鑲。干城御悔,勛紀旗常。世祖入關,定鼎帝閶。爾田而宅,月賜銀糧。不耕而食,不織而裳。百有余載,祖澤考洋。名臣勇將,佐治騰驤。賢才杰出,文修武揚。列圣培養,治具畢張。惟予小子,遵守不遑。生齒日眾,間有莠良。書箴誕告,敬聽勿忘。國語勤習,騎射必強。 尊群孝父,警惰戒強。勿酣酒肆,勿入賭場。勿爭小忿,反致大傷。勿費銀米,債難負償。勿游狹邪,勿干憲章。乃祖乃父,世德流芳。胡為暴棄,甘蹈患殃。凡此數事,視若病傷。分置都統,藎臣賢王。殫盡竭力,協恭贊匡。代予敷教,才智勿藏。眾擎易舉,共迪前光。永承考眷,宵旰自蘉。期復舊俗,永保無疆。(《密云縣志》宸翰卷之三)</p><p class="ql-block">由于密云駐防營與地方互不統屬,相對獨立;京師滿蒙旗人居住相對分散,與漢族相互交融,日趨漢化,同京城相比,檀營保留了更多的滿族蒙古族民族文化。如服飾、飲食等生活習俗,婚喪嫁娶等禮儀習俗,時令節日等歲時習俗、尚武習文娛樂等文化習俗均傳承著滿蒙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清代檀營南、東、西三門鐫刻著三幅楹聯分別是:</p><p class="ql-block">南門:南山障蔽回環蒼碧藩籬通稱黍谷</p><p class="ql-block">門徑街忂左右雍容冠帶自古檀風</p><p class="ql-block">東門:東作西東雨陽時若天工人事統謂后生</p><p class="ql-block">門多戶眾忠孝相承風土民情畢臻達道</p><p class="ql-block">西門:西向有秦風竟習戈矛曾揚勇烈</p><p class="ql-block">門道延魯客遜行禮讓愿解春秋</p><p class="ql-block">2. 冶山塔與冶塔仙燈。位于密云城東北冶山上。冶山海拔321米,蘊藏金礦,山上有石洞,為采金所挖,傳有冶仙居內,洞內有水,四時不竭。遼重熙八年(1039),知檀州軍事張素羽在冶山上主建普照寺和冶山塔。明嘉靖年間廟宇毀于火,重修后改為普濟寺。冶山塔,遼代風格,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分上下兩層,每層各有一拱形券門,門洞朝南,塔為磚雕仿門結構。門聯:直插云漢文人筆,重領檀營武士冠。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冶仙塔。清光緒十五年(1889)塔頂被雷擊去。1967年冶山塔被炸毀。2001年密云縣政府重修冶山塔和普照寺。相傳塔內曾有一道人紀曉塘在此修煉,夜晚常有亮光自塔內映出,遠近皆見,故稱此景為“冶塔仙燈”。 清代密云知縣趙宏化《冶塔仙燈》詩云:巍峨塔勢枕秦關,碧水清幽石洞閑。聞道仙翁曾寄跡,夜懸藜火照人間。</p> <p class="ql-block">1988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與密云縣文物管理所對冶山塔塔基進行發掘。地面塔基部分基本無存,地宮傷痕累累,在地宮深層內清理發掘出比較完整的陶瓷器物40余件,古錢幣70余枚,瓷器中有綠釉瓔珞凈水瓶、方形白瓷碟、圓形白瓷碟、葫蘆型瓷墜等,陶器均為塔型經筒,大部分已破碎。此外,還有玻璃器皿一件(已破碎),佛串珠一顆。在出土文物中,以綠釉瓔珞凈水瓶為最為珍貴,凈瓶高24.1厘米,小口、長頸,頸中部仰蓮上翹,頸上部飾有炫紋,頸下部呈竹節形,肩部一側有罐狀流,流下刻有銘文“杜家”,肩部飾有一周蓮瓣銜瓔珞紋,延垂于腹下部,蓮瓣上疊飾花紋,圈足外撇,底微外凸。整個綠釉瓔珞凈水瓶造型精美紋飾華麗,為瓷器中精品。1989年綠釉瓔珞凈水瓶被送至北京故宮珍寶館參加中國文物精華展。現存于首都博物館。</p><p class="ql-block">3.鯰魚姥姥的傳說。相傳舊時密云城西的白河泛濫成災,多次沖毀城池、鄉村。原來這是鲇魚精作怪。鯰魚精向往人間美好生活,便化作年輕女子,與白河邊青年劉棟相戀結為夫妻。道人紀曉塘得知后前來捉“妖”,鯰魚奮起反抗,水漫檀州。紀曉塘讓百姓準備兩桶香油,100只燕子,在城墻上支起一口大鍋,將燕肉用帶倒鉤的鐵鏈串上,用香油炸燕肉,待鲇魚精伸出頭時,把香油炸燕肉扔下去喂鲇魚精。最終鲇魚精吞下帶有倒鉤的燕肉,被鐵鏈鎖住了心。紀曉塘將鲇魚精鎖在了冶山頂上的石洞里,鎮壓在冶山塔下。鲇魚探問何時解放?紀曉塘意為永不翻身,卻道出“燈頭朝下”。這個傳說可謂“密云版”的白蛇傳。無非是白蛇變為鲇魚,許仙變為劉棟,佛家法海變為道家紀曉塘,水漫金山變為水漫檀州,雷峰塔變為冶山塔,“雷峰夕照”變成了“冶塔仙燈”。 在舊社會,白蛇娘娘與鲇魚姥姥都被視為殘害百姓的妖魔鬼怪。新中國建立后,白蛇娘娘和鲇魚姥姥由妖魔鬼怪變為勇敢追求愛情、幸福、自由,反抗封建禮教的正義化身。</p><p class="ql-block">九、駐防營清代名人</p><p class="ql-block">曾祺(1851—1919),字瑞堂,伊拉里氏,檀營滿洲鑲白旗人。幼年喪父,家貧,從軍后官至佐領。光緒初年,調黑龍江,佐練兵事,官至齊齊哈爾副都統。1894年署黑龍江將軍。1898年任福州將軍,充船政大臣,兼署民政總署,旋任盛京將軍。1900年初,義和團在營口等地起事,增祺奉命進行鎮壓。“每天幾十個、幾十個地處死拳民”。當年7月,俄羅斯入侵旅順,先后占領金州、營口、海城、遼陽等地,清軍屢敗,曾祺載大批府庫銀兩率先西逃。俄軍騎兵進入盛京,占領皇宮和將軍衙署,掠去大批槍炮彈藥,軍火局被毀,“闔城人民泣號奔逃,慘苦萬狀”。此后,曾祺被俄軍脅迫,派員往旅順,與俄議定《奉天交地暫且章程》九條,全省吏治兵權被俄國“一網打盡”,朝野輿論大嘩。清政府下令將曾祺革職查辦,因俄政府干涉,仍留任盛京將軍。次年春,以劉永和忠義軍為首的各路義軍,掀起抗俄斗爭。曾祺向俄軍獻計剿撫并用,并扶持地主武裝民團,配合俄軍作戰,使義軍在中外敵人的圍剿中瓦解。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清政府令曾祺“局外中立”,但曾祺初對俄軍當局曲意迎合,日軍占領盛京后,“變媚俄人之面目以媚日本”。五年之內,奉天省兩遭國難,赤地千里,人民流離失所,而曾祺不但未受懲處,反而在外敵庇護下依舊充任封疆大吏。1905年,曾祺以丁憂免職。1907年復授寧夏將軍,改正白旗蒙古都統。1909年調任廣州將軍,兼署兩廣總督。1911年調京,仍授都統,兼弼德院顧問大臣,旋去職。1919年卒,謚簡愨。</p><p class="ql-block">德澤,生卒年不詳 ,檀營滿族鑲黃旗人,自幼習文練武,學問武功都很好。18歲時,本想入營當兵,因旗兵名額有限,未能如愿。后因賭博躲債流落到天津靜海,以教人習武為業。不久,鴉片戰爭爆發。一日,德澤正在授課,一個學生的父親闖進教室,說:“海河上有一只大鐵船,正向天津開去,船上的人全是黃頭發、藍眼睛、高鼻子的家伙。”德澤一聽,便知是外國人進犯天津,他立即帶領學生向海河奔去。在海河岸邊,他選了7個水性好的學生潛入水底,用鑿子鑿穿了大船的船底,水流進船艙,洋鬼子驚慌失措。德澤趁勢帶領學生和鄉親們沖上船,和洋鬼子展開搏斗,一眨眼的功夫,除船長和翻譯做了俘虜外,洋鬼子都被打死。俘虜被押到天津守備衙門,經審問,得知是英國一艘間諜船,來刺探清軍布防情報。清廷對靜海俘敵船的德澤給予重獎,賜官守備。德澤做了天津守備以后,深得當地人擁護。1860年,德澤母親病逝,他在墓地結廬守孝。不到半年,天津海防告急,英法聯軍糾集大批兵艦,進犯天津,企圖以天津為跳板,直逼北京。德澤奉命從密云趕回天津時,發現守備衙門的兵丁死傷慘重,他率領殘部沖進敵陣,刺死10余名敵兵,使敵人不敢近前,只得躲在遠處開槍射擊,德澤胸部被敵人的槍彈打成蜂窩狀,戰死沙場。清軍冒死搶回德澤遺體運回密云,營房人肅立在道路兩旁迎接,為他舉行了隆重葬禮。</p><p class="ql-block">十、清代以后歷史變遷</p><p class="ql-block">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密云駐防營隨清廷滅亡逐漸解體,旗民依約享受供給到1925年。1925年政府“裁停旗餉”,旗民自謀職業,1930年改制為檀營村,由駐防營轉變為建制村。</p><p class="ql-block">“裁停旗餉”后,旗民沒有了生計,加之辛亥革命有點籠統的仇視一切滿人,政府沒有相應救助政策,旗人立即陷入生活絕境。旗兵只會騎馬射箭,不會種地,沒有手藝;錢糧一停,馬上挨餓。有的人只得靠典當物品過活,實在當無可當,賣無可賣,便拆毀了營房,賣了木料;有的甚至賣兒賣女!拆典當賣,死走逃亡,悲慘萬狀。 整整齊齊的檀營,變成了“叫花子營”。以1926年到1930年間,檀營村餓死600多人,有時一天竟凍餓而死30多人,當時有100多家賣兒賣女,據說賣一子女竟沒有一頭小豬的價錢。全村淪為乞丐的20多戶,鰥寡孤獨,無依無靠的100多戶。到1948年解放時,檀營村只有200多戶,900多口人,是200年前的十分之一。這200多戶中有72條光棍,18個一口人的單戶,房屋城墻無一完好。馮大純一家父子三人,少衣無食,柴盡米絕,活活凍死在無柴炭的火盆旁。</p><p class="ql-block">密云駐防營鼎盛時期有2000多戶,9000余人,民國時期逃亡出走1700多戶,8000多人。逃亡出走,去吉林省洮南府的人最多,因為那里是密云駐防營滿人的第一故鄉,又有“密云同鄉會”可以接納照應;其次投奔北京齊化門營房、張家口、豐寧等地,因為這里有世居滿人、蒙古族人;另有1200多戶流落全國各地,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1948年12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密云縣城,密云全境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實行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政策,苦難的檀營人民獲得了新生。1953年4月至1958年8月,建檀營鄉。1958年9月,入東風人民公社(后改稱城關公社)。1965年劃入穆家峪公社。1983年8月26日,建立檀營滿蒙民族鄉,屬穆家峪區轄鄉。1986年穆家峪區撤銷后,升為縣轄少數民族鄉,是北京市5個少數民族鄉之一。</p><p class="ql-block">進入新世紀,檀營鄉實施整體轉制和舊村改造搬遷,建設宜居文化和諧新檀營,開啟了全面實現城市化的新征程。2002年1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檀營鄉整體轉制,全鄉3200人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土地劃歸國有,與密云城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2005年8月,密云進行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在檀營滿族蒙古族鄉設立檀營地區,檀營地區和檀營滿族蒙古族鄉“一套人馬,兩塊牌子”。</p><p class="ql-block">進入新時代,檀營地區(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敢于創新,攻堅克難,以黨建為統領,完成整體轉制和舊村拆遷改造,建成檀營國際生態城,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大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經濟社會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實現了由城鄉結合部農村半農村向現代化城市的歷史巨變,古老的檀營實現了鳳凰涅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山县| 临沧市| 商水县| 杭州市| 南开区| 远安县| 云龙县| 高密市| 海晏县| 台北县| 龙门县| 唐海县| 怀化市| 辛集市| 青阳县| 栾川县| 雷山县| 特克斯县| 大足县| 东乡| 延吉市| 黔南| 镶黄旗| 常德市| 富裕县| 塔河县| 昆山市| 萝北县| 获嘉县| 安乡县| 开化县| 泊头市| 浦城县| 九江市| 繁峙县| 商城县| 来安县| 陵川县| 福安市| 岱山县| 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