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攝影 怡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文字 怡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是非,對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曰:“可為,可不為”。年輕的時候讀到這句話不理解,很迷茫,究竟是可為,還是不可為?感覺模棱兩可,不知所措。人生過半,歷經滄桑,終于明白,無論什么事情,都應該弄清前因后果,都需要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一個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地點、場合。天時地利人和,條件成熟了,順勢就可為。否則,就不可為。主觀臆斷,急功近利,最終只能是事與愿違,不會有理想的結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是否適合;沒有對錯,只有立場不同;沒有優(yōu)點、缺點,只有特點。一個人的優(yōu)點中包含著某種缺點;一個人的缺點中也癮蘊著某個優(yōu)點。猶如太極圖,它不僅有黑,有白,還有一個灰色地帶,這個灰色地帶的占比往往最大。嫁人也好,共事也罷,都需要選對人、跟對人。人對了,事半功倍,和諧共生。人錯了,共生絞殺,紛爭不斷。不要企圖改變一個人,你改變不了;不要去討好一個人,你討好不來;不要去得罪一個人,你得罪不起;更不要輕易去考驗人性,多半你都會失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正所謂:是非不明,是非分明,是非難明,慎斷是非。成年以后逐步懂得,不要與人爭是非、論對錯,人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價值觀各異,受教育的程度以及人生經歷,看問題的角度都不盡相同,怎么能夠有著相同的認知呢?求大同,存小異應該是明智的選擇。</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痛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痛苦,是一種廣泛而不安的人類感受。指身體疼痛苦楚;也指精神上的折磨疼痛,希望的破滅而出現(xiàn)的心理不平衡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倉央嘉措說:“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閑事。”實際上,只有身體上的痛苦是客觀存在的,其它所有的痛苦都是人的認知和價值觀造成的,也是自己的心智不夠成熟、段位不夠的表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應該,必須,公平,唯一,總是,我認為……人有這些認知會讓自己很痛苦。一位心理學大師說:“誰說應該誰下地獄”。這個世界是由不公平組成的公平,追求公平的人就喪失了驅動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現(xiàn)狀等于痛苦,不接納現(xiàn)狀就掉入情緒,人一旦有情緒,要么是麻煩制造者,要么是破壞者。傷害別人甚至傷害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修行,就是讓人減少欲望,接受現(xiàn)實。對發(fā)生的事情“脫敏”,接的住,過耳不過心,不沾身。大部分的“痛苦”、“心痛”,不是“得不到”,就是“怕失去”。人最悲催的是為過去的事情后悔和自責,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擔憂和焦慮。事情可能過去了很久,自己卻卡在那里,久久不能釋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修養(yǎng)</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什么叫修養(yǎng)?修養(yǎng)通常指的是一個人在思想道德、品質品格和精神境界等方面經過鍛煉和培養(yǎng)而達到的一定水平。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包括但不限于:尊重他人,情緒穩(wěn)定,人格魅力,良好的禮儀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來,一個人的修養(yǎng)至關重要,它和人品并駕齊驅,反映了一個人的品質和格局。修養(yǎng)它既有自帶的基因,有原生家庭的教育和影響,同時,更是自身的修行和選擇。人可以不夠聰明,可以能力不很強,女人可以不夠漂亮,但是,必須擁有好的人品和修養(yǎng),修養(yǎng)于人而言,是一輩子都需要完成的功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次,作為人的人性有很多方面,比如:善良、懶惰、勤奮、自私、貪財好色、不斷精進………因而,做一個本我非常容易,做一個超我卻很難。所謂的修養(yǎng),實際上是和自己的人性做斗爭,需要逐步擺脫人性的不堪,使自己的心靈世界得到升華,行為趨于高尚,擺脫了低級趣味,才能得到人們由衷地尊敬。</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受西方文化影響很大,都在追求更多、更好、更差異,追求個人價值的最大化。有的人被欲望驅使,貪婪成性,內在已經塌陷,何談修養(yǎng)?一事當前,只為自己打算,精致的利己主義,總想讓別人付出代價,不懂得共贏才是王道,何談修養(yǎ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個人只有摒棄了自私自利,有公德心,目光遠大,為人處世懂得換位思考,在為自己考慮的同時,也能兼顧別人的利益,實現(xiàn)等量的價值交換,實現(xiàn)共贏,才有可能活出生命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活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日子唯有情懷,可渡人間薄涼。人需要有積極樂觀心態(tài),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內心一旦平靜,外界便鴉雀無聲。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真正打擾你的心,人只要有強大的心境,人生就沒有絕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惟愿我們都修得如蓮的心,無論生活怎樣,都要帶上自己內心的陽光。生活越是平淡,越需要寬廣的胸襟,方能心安有福。平凡的日子,需要一束光來照亮自己;給生命一個微笑的理由,用安然的心境,將日子過成煙火蔥蘢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3.12.21</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集县|
安宁市|
喀喇沁旗|
玛纳斯县|
萝北县|
扶风县|
佛学|
铜山县|
益阳市|
连江县|
凤山市|
奈曼旗|
临潭县|
长武县|
房山区|
高邮市|
泰和县|
裕民县|
清丰县|
嘉善县|
左权县|
池州市|
定南县|
昌图县|
丹江口市|
镇安县|
林西县|
琼海市|
东乡族自治县|
高淳县|
涪陵区|
奇台县|
怀来县|
双鸭山市|
濉溪县|
北宁市|
镇巴县|
枣阳市|
光泽县|
定兴县|
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