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照片:兒子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重登望江樓</b></p><p class="ql-block"><b>作者:杜平</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 我能走進成都這座城市,緣于兒子的求學之路。成都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自然與人文景觀甚多。但,我能對成都的望江樓公園情有獨鐘,緣于我對竹子的喜愛與欣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初秋,因兒子被西南交大錄取,我和丈夫千里迢迢送兒子去學校報到。</p><p class="ql-block"> 在成都,我們只逗留了四天時間。除了陪兒子辦相關入學手續外,也抽空瀏覽了市區周邊的景點杜甫草堂、都江堰等名勝古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在即將返家的最后一天下午,在賓館休息時,我無意中發現了一張旅游宣傳單。“望江樓”,闖入眼簾。</p><p class="ql-block"> 望江樓,是位于成都市區內的一個公園。座落在成都市九眼橋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瀕錦江南岸。以擁有望江樓古建筑群、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紀念館等文物遺跡及各類珍奇異竹而聞名中外。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全園面積188畝,分為文物保護區(39畝)和園林開放區(149畝),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古跡和游覽勝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知園中的竹子品種繁多,我難抑心中的欣喜,建議一家人立即乘公交車前往。</p><p class="ql-block"> 處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的成都日落尚晚。我們抵達望江樓時,雖已近黃昏時分,而夕陽,仍光芒四射地高掛蒼穹。我們從文物保護區的正門進入。兩排翠竹搖曳的甬道,像太陽余暉拖曳的一道綠色屏障,呼啦啦地,美美地映入眼簾,令人喜不自禁。</p><p class="ql-block"> 公園內翠竹夾道,亭閣相映;岸柳石欄,波光樓影,夢幻般地接踵撲面。因時間短暫,全家三人匆匆穿梭于竹林之中,僅僅是走馬觀花地欣賞眾多名竹,已經是目不暇接了。至于望江樓,只能是觀其外貌,而無暇登樓細賞了。 </p><p class="ql-block"> 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公園。帶著遺憾離開時,心存奢望:日后倘若有機會,一定重登望江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時光荏冉。同樣是秋高氣爽,同樣是暮色黃昏。2017年11月1日的下午,兒子陪我乘車加步行,重游成都望江樓。只為心中惦記的那片竹,圓我多年前的那個賞竹夢。此次來蓉,正值兒子最后沖刺工科博士學位,即將進入畢業論文答辨的前夕。</p><p class="ql-block"> 當我再次走進望江樓,重新踏上那條翠竹搖曳的甬道時, 大有“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的滋味兒。是欣喜?是感慨?我被錯縱復雜的心情所籠罩。其實,我喜歡望江樓公園,還另有緣由。 </p><p class="ql-block"> 望江樓公園,因有唐代女詩人薛濤遺址而聞名,相傳薛濤曾在此建的吟詩樓,早已圮廢。今尚存古井一口,舊名玉女津,舊傳薛濤在此汲井水制作詩箋。為了紀念薛濤,明清兩代先后在這里建起了崇麗閣(即望江樓)、濯錦樓、浣箋亭、流杯池、泉香榭和五云仙館等建筑,構成了極富四川風格的園林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為了紀念薛濤,民國時望江樓被辟為望江樓公園。那年進入望江樓公園,是匆匆而別。此次我與兒子行走園中,要慢慢觀賞。</p><p class="ql-block"> 薛濤,字洪度,長安(今屬陜西西安)人。隨父宦居蜀中,自幼聰穎好學,才智出眾。父喪后,因家貧,十五歲就被編入樂籍,是唐朝有名的樂伎。她即能詩善文,又諳練音律,得當時西川節度使韋皋的賞識,能出入官府,曾做過校書郎,時稱女校書。據記載,薛濤有詩五百首,與她同時的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令狐楚、裴度、杜牧、劉禹錫、張籍等都對她十分推崇,并寫詩互相唱和,薛濤曾被元稹高度贊譽。可惜這些詩歌大多散失,流傳至今僅存九十余首。在當時很負盛名的是她用自己的井水制出的紙,被稱為“薛濤箋”。作為女詩人,我對薛濤的才情由衷地崇敬。 </p><p class="ql-block"> 輕輕行走在薛濤紀念館中,撫摸詩卷,任思緒穿越歷史的隧道。我被薛濤的兩首詩所吸引。一是《邊樓壯歌》:“芙蓉新落蜀山秋,錦字開緘到是愁;閨閣不知戎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樓。”二是《春望詞》:“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再賞元稹《寄贈薛濤》之詞:“錦江油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詞客皆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云高。”從中可窺,當年癡情的薛濤與元稹:情真意切兩相思,蜀地贈詩千古傳。最終,可嘆可悲的卻是薛濤春閨苦短,與薛濤一見鐘情,相愛四年之久的元稹只留下枇杷巷深,令美人兒寂寞難度,如今空留香冢一座了。</p><p class="ql-block"> 歲月更疊,佳人香隕。在女詩人薛濤的塑像下,我只能追尋她的目光……移步思忖,頓感悲涼。只能在泉香榭前留個影,仿若詩人獨徘徊了。</p><p class="ql-block"> 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的30米高四層屹立的崇麗閣,在園中最為壯麗醒目。下面兩層四方飛檐,上面兩層八角攢尖,每層的雀替、屋脊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閣基有石欄圍護。碧瓦朱柱,寶頂鎏金。寬敞閣廊,每方四柱,屋面蓋以綠色琉璃瓦,飛檐翹角,畫柜雕梁,耀目金項,即有北方建筑的穩健雄偉,又具江南樓亭的玲瓏秀麗,通體透著古色古香的魅力。因此樓位于錦江邊,故名“望江樓”。</p><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暮靄低垂,望江樓愈加古色古香。拾級而入,懷古吟今。倚欄憑軒望江處,蓉城景色入眼眸。如今聳立的高樓大廈,與這千年的古樓相鄰,怎能不令人唏噓感慨。亭檐古燈下,可有故人來?問這半江明月,究竟是誰家所有?正所謂:“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暮色蒼茫,啼鳥聲聲。園中萬竿翠竹搖曳,萬般怡人風情。</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國內最大的竹類公園,在全世界也屬罕見。因薛濤一生愛竹,后人便在園中遍植各類佳竹,除原產于四川的各種竹子外,還從省外、國外引進了許多竹種。其中不乏海內珍品,如人面竹、觀音竹、雞爪竹、彌勒竹、方竹等,品種之多,竟達150余種。它們或布成蔽日遮天的濃蔭,或構成綠意盎然的拱廊;或屹立江邊池畔,或環抱樓亭水榭。有的如鋪地的翡翠,有的如凌空的鳳尾,高聳入云;有的葉片寬闊勝手掌,有的又狹小像別針。泛紫,泛綠,泛黃,泛黑色澤的桿莖,或身披毛刺,或面敷白粉。有空有實,有圓有方形狀的桿莖,林林總總,千姿百態,讓人眼界大開。桿桿竹叢,四季蒼翠,情趣無窮。徜徉其間,使人心靜如水,俗念頓消。人們把竹子形態特征寓為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如虛心、氣節等,其內涵已形成中華民族品格、稟賦和精神的象征。竹子,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品格,是一種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也正是人們贊美竹子,賦予它特殊的審美價值。古人有“君子比德于竹”之名言,恰與中華民族的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相吻合。</p><p class="ql-block"> 在望江樓,我與兒子漫步竹林間,心生萬般感慨……重游此地,相隔多年。兒子從當年的大學本科生,已成為工科博士了。期間的酸甜苦辣,唯有母親才能理解和領悟。</p><p class="ql-block"> 花開花落,春去秋來。兒子在他鄉,只身忍受著孤獨寂寞的寒窗之苦,求索在知識的海洋中。不言苦,不放棄,孜孜不倦,不改初心。冥冥中,與芙蓉花般的四川姑娘慧婕相識相知。蓉城,竟然成了兒子的第二故鄉。我不得不相信緣分。我不得不去嘗試著喜歡成都,喜歡這座“來了不想走”的城市,嘗試著去喜歡兒子喜歡的一切。接納并喜歡我的兒媳慧婕,這位心地善良,相貌俊俏的川妹子。</p><p class="ql-block"> 佇立在望江樓上,我想起兒子多年前寫過的一首詩:“曾經 迷戀一處風景/迷戀空氣中的芬芳/如今 芬芳已被風兒帶走/而我不再憂傷。我知道 在生命的過往中/有人會姍姍來遲/有人還從未遇到/有人會與之擦肩而過/有人會和我攜手而笑。我相信 在多彩的生活中/緣分會等待我的擁抱/我會真誠的體味每一天/享受它給予我的七色光芒。”<span style="font-size:15px;">——(思佳詩歌《風景 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數不清有多少個無眠之夜,我無數次地祈禱并祝福兒子學業有成。我相信兒子的實力,為了圓今生的理想之夢,就像這亭亭的竹子,百折不彎。用竹子的“蒼蒼勁節奇,虛心能自持”的美德來激勵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也相信兒子擇偶的眼光。他認定的姑娘,應該是他今生永遠的相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走出望江樓時,已暮靄深沉。蒙蒙細雨,輕輕飄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山是綠色的,水融入泥土里。大樹對水說:留下來吧!我需要你。山是黃色的,水融入泥土里。石頭對水說:你可來了,我們一起走吧!”</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思佳詩歌《水與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兒子那年作的詩歌,在我心中久久縈繞。我沒想到學工科的兒子也會作詩,且耐人尋味。我相信,我的兒子兒媳,他們會彼此珍惜今生緣。風雨同舟,在美麗的蓉城共同打造屬于他們的一番天地。在人生之路上,攜手而笑,享受生活的七色光芒。一起走,永不離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細雨中,一個母親的心愿,在天府之國,在望江樓的竹林間蕩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祝福你們!我的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注:此文入編杜平散文集《為誰而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照片:兒子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b>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杜平:筆名曉荷。女,遼寧省丹東市人。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中國詩歌學會、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曾在《詩刊》《詩潮》《星星》《鴨綠江》《中國文學》(香港)《滿族文學》《知音》《北極光》《遼寧工運》《農民日報》《遼沈晚報》《湖北日報》《三峽晚報》《詞刊》《歌曲》等全國、省、市級報刊發表散文、詩歌、歌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部分作品被收入《百年無廢紙》《英雄頌》《心靈的燈》《默然愛你》《首屆“奧星杯”文學藝術優秀作品集》《伊春的顏色》《大森林詩草》《大美鐘祥》《百名詩人詠葫蘆島》《2010中國散文精典》《中國散文大系·女性卷》《中國散文大系·抒情卷》《中國散文大系·旅游卷》《祖國好——華語文學藝術典藏》(第八卷)等書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詩歌《在心中,植一片綠洲》在詩刊社舉辦的《綠色伊春·紅松杯》全國征文大賽中獲紀念獎;《閱讀春色》獲詩刊社舉辦的《綠色伊春·生態杯》全國大賽優秀獎。詩歌《望月》獲“第四屆國際網絡博覽會暨中國首屆網絡文學大賽”二等獎,榮膺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團中央等部門授予的“中國網絡文化推廣大使”稱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散文《夜雨鳳凰》獲“美文天下·首屆全國旅游散文”大賽二等獎 。《為誰而歌》獲2010年度最佳散文獎。《遠山的呼喚》《鏡頭中的母親》《雨中的黃龍》分別獲“當代最佳散文創作獎”。 《鏡頭中的母親》2012年獲《散文選刊》全國散文獎。散文《春之聲》獲《遼沈晚報》“遼沈之春”征文三等獎。散文《蕩舟賞荷白洋淀》在第八屆“祖國好“華語文學藝術大賽評選中,獲金獎。本人辭條入編《中國散文家大辭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為“全國新農村風范”鳳城大梨樹村風光片《風光無限大梨樹》撰稿。曾為企業創作歌詞并策劃宣傳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1年開始歌詞創作。迄今創作了60多首題材不同風格各異的歌曲,歌詞代表作《遠方的我 遠方的你》《春歌情長》《情在三峽人家》《杜鵑頌》等。《遠方的我 遠方的你》等八首歌詞入編2014年由中國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國.千家詞》(修訂本)經典。有三首歌詞入編《遼寧音樂文學作品精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歌曲《遠方的你,遠方的我》(黃繼日作曲)在中國大眾音樂學會舉辦的“感動中國——群文杯第四屆全國大型原創詞曲展評”活動中,獲:中國原創音樂優秀歌曲。歌詞《最美遼寧工人》,在遼寧省總工會舉辦的主題歌歌詞征集中獲二等獎。由吳培靜作曲的《遠方的我,遠方的你》,得到各大音樂學院、系教授(主任)、老師和學生們的青睞和推廣,該曲目被廣泛應用到學生音樂會、課堂和專業考試當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4年12月23日,丹東電臺交通頻道首播歌曲《杜鵑頌》。2015年1月22日接受丹東電臺《今晚冒個泡兒》節目直播間采訪,插播原創歌曲《銀杏贊》《祝福給你祝福給我》。2016年12月3日丹東廣播電視臺《人間真情》欄目首播為杜平制作的專題片《詩詞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抗疫原創歌曲《真的勇士 大愛無疆》由丹東廣播電視臺制作視頻MV(漢語、朝鮮語雙語字幕)。2020年2月27日起,在丹東廣播電視臺新聞版及綜藝版的公共頻道和影視頻道相繼播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著有詩集《為你歌吟》(大眾文藝出版社)、散文集《為誰而歌》(華夏出版社)。</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亭县|
达日县|
建平县|
灵石县|
丽江市|
株洲县|
福鼎市|
博湖县|
太康县|
台中县|
长沙市|
峨山|
镇平县|
同江市|
潜江市|
策勒县|
海林市|
长葛市|
威信县|
南丹县|
琼结县|
宜兰县|
阿拉善盟|
昌乐县|
扶绥县|
广昌县|
夏津县|
延津县|
平邑县|
陇南市|
若羌县|
双峰县|
灵宝市|
右玉县|
河间市|
平谷区|
彩票|
南澳县|
永州市|
金乡县|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