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高原藍的美篇

高原藍

<p class="ql-block">青海塔爾寺簡介</p><p class="ql-block">塔爾寺,藏文名稱“古本賢巴林”—十萬佛像彌勒洲,藏傳佛教的著名圣地,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因最初修建宗喀巴大師紀念塔,而后逐漸建成寺院,故得名“塔爾寺”,因“第二佛陀、文殊菩薩化身”宗喀巴大師誕生地而被稱為 “第二藍毗尼園”,塔爾寺坐落在青藏高原東北部的宗喀地區—青海省西寧市西南二十五公里處的湟中縣魯沙爾鎮形似八瓣蓮花山中,塔始建於公元1379年,1560年建成“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院,幾經擴建,始具規模。鼎盛時期住寺僧眾達3600名,活佛80位,現有僧眾800多名。占地面積143公頃,殿堂52座,僧舍及各類建筑1萬余間,文物10萬余件, 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榮膺國家5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是莊嚴的佛教圣地和道場,它以悠久的歷史和在藏傳佛教界的崇高地位享譽海內外。塔爾寺是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它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造型精美的佛像造型,輝煌而獨特的建筑風格,浩如煙海的古籍藏書,豐富而珍貴的文物收藏,獨具一格的“藝術三絕”,以及僧眾們獨特的修行方法,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信眾和游客前來朝圣瞻禮、觀光攬勝。</p><p class="ql-block">【殿堂明鑒】</p><p class="ql-block">善逝如來八塔:</p><p class="ql-block">“卻典嘉波”,漢語稱“善逝八塔”或“如來八塔”,由拉科喜繞倫珠叔侄資助始建於公元1776年,幾經修繕成現在這個規模,塔高6.4米,是典型的藏式佛塔。這種塔普遍見于藏傳佛教寺院和許多佛門圣地,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佛從誕生到涅槃的八大功德事跡而建,分別為蓮聚塔、菩提塔、轉法輪塔、神變塔、降凡塔、息諍塔、尊勝塔、涅槃塔。塔內裝藏有許多種成千上萬的小佛像和各種經書、圣物,這八座佛塔的胎藏中還有宗喀巴大師小時候住過的帳篷和一些其它圣物,塔的南北兩面矗立著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字樣的石碑,它是塔爾寺最具代表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小金瓦殿:</p><p class="ql-block">“贊康欽莫”,漢語稱小金瓦殿,譯為“大護法殿”,因殿中主供保護正法、驅除邪惡的護法神而得名,始建於公元1692年,由當時的第十七任“大法臺”當彩活佛洛桑多杰籌資修建,為兩層正殿,單檐式屋頂覆蓋著鎦金銅瓦,與大金瓦殿遙遙相對,規模稍小,故稱“小金瓦殿”。 建筑藝術采用藏、漢結合,造型美觀,外墻上安裝銅鏡,以鞭麻裝飾,別具一格。最后重修于1993年,由國家投資、時任寺管會主任阿嘉活佛洛桑圖旦久美嘉措主持修葺。</p><p class="ql-block">小金瓦殿門前矗立的“經幡幢”藏語稱“堅參”,意譯為“勝利幢”,表示佛法永久勝利、利樂有情眾生的意思。四面墻壁的繪畫是“塔爾寺藝術三絕”之一的壁畫,內容為護法神保護佛法、護佑眾生的場景。兩邊回廊上陳列的野牛、羚羊、猴、猩猩、虎、豹、黑熊等野獸標本,形象逼真,是眾護法坐騎,也象征護法神的威嚴,護法神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主殿佛龕中供奉著“身、語、意、事業、功德”五位護法神塑像,兩邊供奉著“丹堅護法”以及五位護法神的明妃等,左右兩個圍欄中供奉著第九世班禪仁波切卻吉尼瑪從后藏扎什倫布寺騎到塔爾寺的白馬以及虎、熊等標本,周邊供奉著護法神的服飾,二層供奉蓮花生大師塑像,三層供奉宗喀巴師徒三尊等塑像。</p> <p class="ql-block">頂科扎倉——柔丹洛賽林”,漢語稱“時輪經院”,是塔爾寺四大學院之一,為二層平頂藏式經堂建筑,屋頂裝飾鎏金寶頂、法幢、法輪、金鹿等,鞭麻墻、藏窗、銅鏡鑲嵌,于公元1817年按照香薩班智達·洛桑達吉嘉措的建議由第四十五任大法臺卻西·阿旺夏珠丹貝尼瑪創建,幾經維修始具規模,此經院的學僧主修密宗母續時輪金剛本尊,父續大威德金剛本尊等,次修天文歷算、星辰運算等,對各方面成績殊勝者授予“澤仁巴”歷算博士學位。 院內四周的壁畫分別是:香巴拉、二十五尊種姓法王、宗喀巴師徒三尊、時輪宇宙圖、阿咪劉琦、金剛大力士護法神、阿尼瑪卿、世間輪回圖、松贊干布、彌勒佛、佛祖十五種神變、時輪塔、經堂門兩邊是四大天王等。經堂內的經龕中供奉的是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供奉的佛像有: “三世佛”、不動佛、宗喀巴師徒三尊及本經院主修的時輪金剛本尊、彌勒佛、佛祖近侍八大菩薩、長壽三尊即無量壽佛、尊勝佛母、白度母;壁畫有宗喀巴師徒三尊等的壁畫,供奉的護法神是時輪經院金剛本尊護法,也是此經院的護法金剛大力士護法神;殿內正中設有時輪經院堪布法座。</p> <p class="ql-block">時輪塔:</p><p class="ql-block">時輪塔,是遵照第九世班禪卻吉尼瑪的意愿修建於公元1942年,高13米,塔身四面的“塔龕”內供奉“四大天王”像,第四層塔龕內供奉“金剛大力士護法神”像,最上層塔龕內供奉“時輪金剛本尊”像,象征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世界和平、社會和諧。</p><p class="ql-block">祈壽殿:</p><p class="ql-block">“夏丹拉康”, 漢語稱“祈壽殿”,意為祈禱長壽的殿堂,因祈禱1717年當時住錫在塔爾寺年屆七歲的達賴喇嘛格桑嘉措長壽而建。建成后在竣工開光火壇法會上開光灑花處長出不同尋常的旃檀樹,盛夏花繁枝茂、香氣襲人,故稱“花寺爾”,建筑面積472平方米,是一座小巧玲瓏的宮殿式建筑,飛檐斗拱,彩繪精美,琉璃瓦屋頂,圍墻、門樓飾以“河州”磚雕花飾,殿內木雕是塔爾寺木雕藝術珍品。</p><p class="ql-block">殿內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及迦葉和阿難兩大弟子,青獅坐騎的彌勒菩薩、白象坐騎的普賢菩薩,以及十六尊者、四大天王等像,前面三尊小佛像是“三世佛”,即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左右兩邊是無量壽佛和白度母本尊塑像。</p><p class="ql-block">殿外右側小殿堂里供奉一位身著漢服、頭戴烏紗帽、腰束官帶的當地山神劉琦塑像,由于保護班禪大師有功,虔誠皈依佛法,由西藏政府和六世班禪大師策封為當地“山神”,當地人尊稱為“阿米劉琦”,護佑當地四方眾生幸福安康、風調雨順、財運享通,人們把他當成財神、地方護法神、山神來供奉,在塔爾寺北面劉琦山上有供奉他的殿堂。</p><p class="ql-block">院中供奉豎立的奇石為宗喀巴大師賢母香薩阿切背水時靠著休息的圣石,有曲嘉護法附石之說。</p><p class="ql-block">時輪經院:</p><p class="ql-block">“頂科扎倉——柔丹洛賽林”,漢語稱“時輪經院”,是塔爾寺四大學院之一,為二層平頂藏式經堂建筑,屋頂裝飾鎏金寶頂、法幢、法輪、金鹿等,鞭麻墻、藏窗、銅鏡鑲嵌,于公元1817年按照香薩班智達·洛桑達吉嘉措的建議由第四十五任大法臺卻西·阿旺夏珠丹貝尼瑪創建,幾經維修始具規模,此經院的學僧主修密宗母續時輪金剛本尊,父續大威德金剛本尊等,次修天文歷算、星辰運算等,對各方面成績殊勝者授予“澤仁巴”歷算博士學位。</p><p class="ql-block">院內四周的壁畫分別是:香巴拉、二十五尊種姓法王、宗喀巴師徒三尊、時輪宇宙圖、阿咪劉琦、金剛大力士護法神、阿尼瑪卿、世間輪回圖、松贊干布、彌勒佛、佛祖十五種神變、時輪塔、經堂門兩邊是四大天王等。經堂內的經龕中供奉的是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供奉的佛像有: “三世佛”、不動佛、宗喀巴師徒三尊及本經院主修的時輪金剛本尊、彌勒佛、佛祖近侍八大菩薩、長壽三尊即無量壽佛、尊勝佛母、白度母;壁畫有宗喀巴師徒三尊等的壁畫,供奉的護法神是時輪經院金剛本尊護法,也是此經院的護法金剛大力士護法神;殿內正中設有時輪經院堪布法座。</p><p class="ql-block">【藏藝三絕】</p><p class="ql-block">酥油花:</p><p class="ql-block">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酥油花是用牦牛牛奶中提取的精華——酥油為原料、揉和各種天然顏料而制作的油塑藝術。每年農歷十月十五制作,歷時3個月,至笠年正月十五供展。它集浮雕、鏤雕、立體雕和繪畫于一體,在花架上塑造一個個完整的佛教故事;它是油塑藝術的極致,構圖嚴謹、人物眾多、景物逼真,佛像莊嚴、場面宏大、色彩艷麗。“花架音樂”2011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供展期間演奏音樂,是塔爾寺正月祈愿法會的重要儀式。</p><p class="ql-block">堆繡:</p><p class="ql-block">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用于制作寺院佛殿內外的特殊繪畫布貼藝術。塔爾寺堆繡有平面堆繡和立體堆繡兩種, 其中立體堆繡是寺院獨有的藝術品。尤其是大經堂的堆繡帷幔,是藏傳佛教寺院中絕無僅有的堆繡唐卡,歷經400多年依然色澤艷麗。</p><p class="ql-block">壁畫(包括各種唐卡):</p><p class="ql-block">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塔爾寺壁畫傳承了該寺繪畫大師卻西?羅藏西念的畫風畫派,以構圖嚴謹,色調柔和自然,細膩流暢,造像形神兼備自成體系。</p><p class="ql-block">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西寧本地寶,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塔爾寺】獲取塔爾寺景區最新消息、開放時間、購票入口、交通指南及咨詢電話等信息。</p> <p class="ql-block">塔爾寺時輪大塔藏語叫“丁科卻典”,坐落在小金瓦寺的門前,是一座磚砌佛塔,塔高13米,方形圓身,是典型的藏式塔,塔底周長有36米。</p> <p class="ql-block">該塔式因九世班禪大師于1935年在塔爾寺為僧俗大眾傳授時輪大灌頂法兒緣起的,1942年,由歐曲多杰活佛遵照九世班禪大師的意愿籌資建造,以示紀念。</p><p class="ql-block">時輪大塔又叫做“和平塔”,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的飛機曾轟炸西寧及湟源地區,只是許多的房子被炸毀,而塔爾寺卻奇跡般的安然無恙,信徒們認為這是由于神佛的保佑,而興建了此塔表示敬意。</p><p class="ql-block">另一個說法是,當年班禪大師從內地回來,他看到國家和人民多災多難,為了國家盡快安寧,人民幸福,風調雨順,四季安康,佛法興盛,要求塔爾寺在四面修建四座佛塔,以表示其意愿。因為塔爾寺原來就是寺院四方的四大金剛本康和鎮山塔,所以就只建了這座時輪大塔。</p><p class="ql-block">時輪大塔式一座藏式覆缽形塔,塔德第三層的四面各有一個塔龕,分別供有四大天王,象征守護四方,第四層南面的中間有一塔龕,內供有金剛力士護法神像,覆缽塔身處有一個大塔龕,內供有時輪金剛成就佛。</p> <p class="ql-block">大金瓦殿,位于全寺正中。藏語稱為"賽爾頓慶莫",即金瓦的意思。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用黃金1300兩,白銀一萬多兩改屋頂為金頂。</p> <p class="ql-block">位于塔爾寺前廣場,有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里面藏有梵文。</p> <p class="ql-block">塔爾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一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筑群,占地面積約600余畝。</p> <p class="ql-block">大經堂初建于明朝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擁有168根大柱,建筑面積近2千平方米,是塔爾寺中規模最大的藏式平頂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經堂是寺院喇嘛集中誦經的地方,堂內設有佛團墊,可供千余喇嘛集體打座誦經。</p> <p class="ql-block">殿內大柱都由龍鳳彩云的藏毯包裹,整個經堂五彩繽紛,富麗堂皇。</p> <p class="ql-block">大金瓦寺</p> <p class="ql-block">殿最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黃金1300兩,白銀一萬多兩改屋頂為金頂,形成了三層重檐歇山式金頂,后來又在檐口上下裝飾了鍍金的云頭、滴水的蓮瓣,處處精致,使這塵間也有蓮池佛國的景象。屋脊的飛脊裝有寶塔及一對“火焰掌”,四角設有金剛套獸和銅鈴。大殿的底層為硫璃磚墻壁,第二層是邊麻墻藏窗、金色梵文寶鏡,大殿內的班廊都用藏毯包裹著,上方高高地懸掛著乾隆皇帝御賜的金匾:“梵教法幢”。</p> <p class="ql-block">步入大殿,迎面便是那12。5米高的大銀塔,塔上纏裹著十方信眾送來的數不清的白色哈達。塔上一個小小的盒龕里,宗喀巴大師微笑的面容俯瞰著長跪不起的人們。據說,在塔內,由宗喀巴肚臍滴血而生的那棵菩提樹,依然還在生長著,殿外的菩提樹便是它古老枝椏的衍生。</p><p class="ql-block">殿的二樓,是一周只有兩、三米寬的回廊。幽暗的光線下,是酥油燈不滅的燈火。晃動的燈影里,是喇嘛們低聲傳來的誦經聲,那高高供著的35尊鎦金的銅佛像在無聲中指點著另一種江山。</p> <p class="ql-block">小花寺又名長壽佛殿,是為七世達速喇嘛念長壽經而建的,故名長壽佛殿。它已形成一個小型院落。正面為硫璃磚墻突出的小門,玲瓏別致。院內種有菩提樹,樹葉茂盛,濃蔭蔽日,清潔優雅。殿內塑有釋迦牟尼等佛像三十多座。木刻浮雕,層層重疊,佛龕背景,雕木繪金。手工雕飾精湛細致,是塔爾寺木刻藝術的結晶所在。其外形為二層代檐廊重檐歇山頂、屋頂四角翹起,斗拱精巧明快,猶如一幅優美的木雕畫</p> <p class="ql-block">小金瓦殿是“贊康欽莫”的俗稱。“贊康欽莫”,系藏語稱呼,意為大護法神殿。所謂護法神,原是古印度婆羅門教中的一些神衹和西藏原始宗教本教中主宰天地的各種善惡神靈,佛教傳入西藏后,它們大部分為藏傳佛教承認和接受,成為受佛、菩薩等支使并護持佛法的護法神。</p><p class="ql-block">小金瓦殿供奉的各種護法神像多為泥塑和卷軸畫。其中,佛意明王(藏語叫土季嘉波)、佛身明王(姑伊嘉波)、佛語明王(松根嘉波)、功德明王(云敦嘉波)、事業明王(稱勒嘉波)為“五勇猛明王”;馬頭金剛,又名馬頭明王。</p><p class="ql-block">明王即明咒(真言)之王的略稱,意為具有摧伏愚闇的智慧與光明;明王的另一層含義是指為了導引難以教化的眾生,而表現出忿怒相的尊神。如馬頭明王,其像馬頭人身,馬頭即表示有大忿怒和威猛摧伏之勢。除此之外,還有吉祥天女(又稱吉祥天母)等等。</p><p class="ql-block">吉祥天女是一尊身騎黃騾的極兇惡的女神像,所以俗稱“騾子天王”。她原是印度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命運、財富女神,后被佛教吸收為護法神,并說她為毗沙門天王之妹,有三眼,戴五骷髏冠;上豎的橙色頭發上有半月,表示方法;臍間有太陽,表示智慧。</p><p class="ql-block">下身穿親生兒子的皮,上身披著虎皮,代表憤怒。腰間插三角板,用來記人事,被登錄者即被剝皮。右手持兩頭有刃的金剛杵,這是打擊惡神阿修羅的武器;左手拿頭骨碗,表示快樂。她騎著一頭可以在天上、地上或地下疾走如飛的四眼騾子(有兩只眼在臂部),騾鞍是用吃人羅剎(惡魔)的皮包裹的,鞍前掛著紅白兩骰子和一布袋,紅骰子主殺,白骰子主赦,布袋用來盛疾病;鞍后有紅、綠兩個線團,據說觸者即病。</p><p class="ql-block">相傳吉祥天女在西藏特別與達賴喇嘛有關。因為每一位達賴喇嘛在一生中都要到加查縣(拉薩東南約150公里)的拉摩拉錯圣湖去“禮湖”一次,據說屆時湖中會顯出天女的影子,預示達賴一生的事跡和去世時的情況。</p><p class="ql-block">這時,達賴要拜天女像,并與天女談話。但天女面相極其可怕,應預先請她轉過頭去,否則就會致人死命。每年藏歷十月十五日還是“吉祥天女游行節日”,藏語稱“白拉日珠”。那一天,吉祥天女像由僧眾從拉薩大昭寺抬出,要在拉薩市內游行一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乡县| 会理县| 徐汇区| 定襄县| 黄冈市| 西青区| 余庆县| 化州市| 新干县| 海阳市| 扶风县| 收藏| 鹿邑县| 丰台区| 迁安市| 油尖旺区| 淅川县| 莆田市| 瑞金市| 永州市| 招远市| 始兴县| 周至县| 博兴县| 彝良县| 汉中市| 榕江县| 青海省| 巴里| 万宁市| 昭觉县| 左贡县| 理塘县| 鄄城县| 和龙市| 龙游县| 灌云县| 吉水县| 太仆寺旗| 汾阳市|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