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高氣爽,正是出行的好時節,我和英鳳相聚在深圳。一起游覽了深圳的甘坑古鎮,探訪了本土客家傳統文化、民俗的獨特風情。</p> <p class="ql-block"> 深圳甘坑古鎮位于深圳市龍華新區布吉街道,它是一座由客家人聚居生活,有著上百年歷史和故事的小鎮,不僅見證了深圳的發展,更是一張深圳旅游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 當我們乘坐地鐵和公交輾轉來到古鎮時,只見道路的盡頭,矗立著一座高大的城墻,城墻上呈褐色飛檐翹角的樓閣四周懸掛著大紅燈籠,看起來古香古色的。厚厚的城墻正中是拱形的城門,在城門之上寫著”甘坑“兩字,這就是甘坑古鎮的正門。</p> <p class="ql-block"> 古鎮里房連巷通,有不少的古老建筑。置身其中,有種古樸而自然的親切感撲面而來,與城門外的喧囂形成鮮明的對比,這里仿佛就是世外桃源。那古色古香的老建筑、具有客家文化和歷史的客家圍屋、炮樓,宛如一幅生動的水墨畫徐徐展示在人們眼前,讓人感受百年前的“深圳”味道。</p> <p class="ql-block"> 走進巷子里,只見古舊巷弄,曲徑通幽,每條小巷都種植些花草,雖是些尋常的植物,但因為裝飾了一些現代文創元素,使人身臨其境時,便有了小麗江的味道。難怪網上說甘坑小鎮是深圳的“小麗江”。</p> <p class="ql-block"> 古鎮每個角落的小巷,都拾掇的很潔凈。斑駁的老墻爬滿了青藤,每家古舊的房前或墻上都種植擺放些常青植物,看起來寧靜、古樸又生機盎然。</p> <p class="ql-block"> 因為不是節假日,游客不多,我們很從容地享受了浮生半日閑的悠閑時光。我們在老宅與巷子間徜徉游覽,看圍屋、看老房、看炮樓,感受甘坑的昨天和今天的變化。</p> <p class="ql-block"> 這里有斑駁的古舊巷弄、青石板的幽徑小巷、獸頭狀的古銅門環,無疑是拍攝復古年代感的好地方,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帥哥靚女穿著漢服來此拍照打卡,小鎮也成為了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地。</p> 甘味巷是小鎮的美食一條街,各家經營主要以客家菜和客家特色小吃為主,同時也與時俱進,年輕人喜歡的擼串串、燒烤等小吃在這里也能吃到。 <p class="ql-block"> 我們信步進入一家客家糍粑店,點了些客家豆腐和紅糖糍粑條嘗嘗,感覺味道還算正宗,我用家鄉話問店家小姑娘,是不是客家老鄉?她微笑著用軟糯的梅州話應答我,果真是“自家人”。</p> <p class="ql-block"> 一條巷子的深處,還藏有一座高大的土樓圍屋,要通過外置的長長的鐵樓梯(應該是后來添加的),才能登上這座圓弧型的客家圍屋。這古老的圍屋是古鎮的家風家訓館,收藏著古代客家的家風家訓書籍典故。它傳承的不僅僅是客家人所尊崇的耕讀傳家、忠孝仁義的儒家文化,更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寄托和祝福。屋外圍是一條廊道,經典的木質雕花護欄、滄桑歲月痕跡的青磚瓦,讓人恍惚間有種穿越了的夢幻感。圍屋居高臨下,是俯瞰古鎮全景的最佳觀景點。</p> <p class="ql-block"> 被寄予美好愿景和吉祥祈福的紅絲帶掛滿在巷子里的老樹和祖屋前。</p> <p class="ql-block"> 小鎮建有自己的博物館,游客在這里可以了解到甘坑歷史變革,以及古鎮開發的愿景。</p> <p class="ql-block"> 通過多年的開發修繕,古鎮舊貌變新顏。除了保存原有的古舊巷弄,老屋舊宅外,還增加新的文創手作元素,更加貼合當今大眾游覽觀賞之興趣愛好,<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讓老鎮重現往日風彩。</span></p> <p class="ql-block"> 甘坑炮樓是甘坑古鎮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建于清朝中期。它見證了甘坑古鎮的歷史變遷和文化沉淀。那斑駁的墻體、觸目驚心的孔洞,記載著客家人抗擊外侮的不屈精神,那段滄桑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 打卡深圳海上世界</p> <p class="ql-block"> 打卡深圳沙頭角中英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谋县|
水富县|
金山区|
罗平县|
大余县|
贞丰县|
孙吴县|
沙河市|
海安县|
启东市|
崇仁县|
苍山县|
凤庆县|
汉寿县|
南宁市|
江陵县|
封丘县|
新余市|
贵南县|
剑阁县|
廉江市|
淅川县|
金寨县|
庆元县|
大洼县|
大兴区|
同德县|
台前县|
汾阳市|
延安市|
怀集县|
太原市|
永德县|
木兰县|
乌鲁木齐市|
新蔡县|
汾阳市|
大邑县|
南平市|
五家渠市|
吴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