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賽教逐夢時。</p><p class="ql-block">隆冬時節,一年一度的賽教活動如期舉行,本次小學數學組共有14名教師參賽。每節課都是老師教學智慧的結晶,改革實踐的映照。展現了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新課標理念指導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氣象,集中呈現了以下亮點:</p><p class="ql-block"><b>1.素養目標更加關注。</b>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充分考慮了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中的達成。每一個特定的學習內容都具有培養相關核心素養的作用,注重了建立具體內容與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的關聯,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將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體現在教學要求中。如在計算教學中,老師們制定的目標就關注到了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的培養,在“常見的數量關系”教學中,注重發展學生的“模型意識”和“推理意識”,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注重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等。</p><p class="ql-block"><b>2.知識本質更加重視。</b>數學是講道理的學科,學習數學應重視“是什么”和“為什么”,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本次參賽的老師大多數都能關注知識背后的道理,讓學生在探究中明理,在明理中發展思維。如在教學“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中,老師引導學生借助分小棒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商為什么要寫在個位的道理,為學生說明算法、講明算理提供直觀支持。再如“常見的數量關系(二)”學生在初次感知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模型中,老師通過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知道每份數和份數,求總數的乘法模型。</p><p class="ql-block"><b>3.自主探究更加充分。</b>新課標指出,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賽教課都是學生學過的知識,組織學生在探究活動時往往就會流于形式。本次賽課中多數老師都能夠給學生較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計算課教學中老師們都能夠放手讓學生結合已有的認知經驗嘗試計算,再通過生生交流互動明算理、優算法。在概念課教學中,老師通過夠創設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如“單價、數量、總價”數量關系中,老師通過制作的購物清單,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感知單價、數量、總價這三個量,然后再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說一說”、“算一算”進一步理解“單價”、“數量”、“總價”及其三者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此過程中充分地表達,積極地思考,實現了生活與數學的有效對接,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p> <p class="ql-block">當然,由于是賽教課,準備的時間有限,參賽選手的課堂教學也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問題。</p><p class="ql-block"><b>1.教材研讀要再深入。</b>研讀教材的能力應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解讀教材是對教材的認識、加工和超越,也是對課堂教學設計優化的思考。只有真正讀懂、讀通、讀透、讀活教材,才能更好地領會編者的意圖,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比如《小數的意義》這節課,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明確小數意義教學的核心問題在于位置計數與十分、十進。只讓孩子知道小數是分母為10、100、1000……的特殊分數是不夠的。小數是按照十等分和逢十進一的規則構造出來的,和整數一起構成完整的位置計數系統,這才是小數的本質意義和核心所在。因此,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教材中的米尺素材,通過數數活動不斷強化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小數與整數一樣,都是可以數出來的,都是計數單位不斷的累加,都是遵循“滿十進一”的原則。再如“速度、路程、時間”這節課中,速度單位與學生以前學過的長度、質量單位不同,它是一個個復合單位,這樣的復合單位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從概念上定義速度單位(單位時間里走過的路程),學生理解比較困難。因此速度含義的理解應該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但是教學中,老師對于速度含義的理解卻是一筆帶過,沒有結合現實情境設計好認知沖突,學生對速度含義的理解還是不夠深入。教學中可以結合現實情境讓學生計算出老師騎自行車每小時行的8千米與神舟飛船每秒飛行的8千米進行比較,引發質疑:老師速度竟然和神舟飛船的速度一樣的觀點,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和思考,打破學生固有的認知,產生區分這兩個8千米的強烈需求,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就會自然想到速度單位不能只用路程單位來表示,還要加上時間來表征,從而建立復合單位的意識,充分經歷了再創造的過程,有效地突破了復合單位學習的難點。</p><p class="ql-block"><b>2.問題設計要再優化。</b>“學啟于思,思源于疑”。思維從問題開始,良好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好問題成就好課堂。但是在教學中,部分老師問題設計過細碎,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過于狹窄,既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整體建構。比如“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老師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時就設計了以下問題:豎式中余下的2表示多少?4表示多少?2個一和4個十分之一合在一起是多少?24個十分之一除以4結果是多少?商6表示什么?怎樣在結果中表示6個十分之一……這一系列的碎片化問題不利于學生對算理的整體建構和理解,也使得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在學生探究的豎式基礎上,設計出突破本節課難點的核心問題:豎式中的24表示什么?24個0.1除以4商是6個0.1,怎樣在豎式中表示是6個0.1呢?這樣就給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倒逼學生主動思考。因此,教學中應重視核心問題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結構性的核心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引發矛盾沖突,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在知識的建構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p><p class="ql-block"><b>3.知識體系要再梳理。</b>數學知識并不是零散分布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因此,在教學時要注重整體設計,加強知識溝通,建構具有結構化的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比如,學習了“小數的加減法”,應該主動關聯整數的加減法,讓學生體會運算的一致性,都是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相加減。再如“三位數乘兩位數”這節課是整數乘法的最后一個內容,后續將不再安排整數乘法相關學習內容了,那么結合這樣一節有著特殊地位的課,它還承載著梳理整個知識體系的功能,所以教學中應該引導通過整數乘法的學習回顧,發現每一次新的計算都是轉化成已知的計算,其算理是一致的,感悟到轉化思想是伴隨著整數乘法學習始終。</p><p class="ql-block"><b>4.德育目標要再融合。</b>課標指出:數學教育承載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此,在我們數學教學中要融合德育目標,使德育內容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步內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質。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能夠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取有關的德育信息,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貫穿于知識的學習中,讓德育目標和學科知識自然地融為一體。如在教學“線段、直線、射線”一課,結合三種線段的特征教育引導學生:做事像線段有始有終,學習像射線學無止境,思維像直線追根溯源。不僅學科知識得到了有效升華,同時落也有效落實了德育目標。再如在“畫垂線”這節課中,教育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活動養成做事嚴謹細致的好習慣。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小組合作、集體交流時培養團結協作,尊重他人的優秀品質。</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磨礪都是成長積淀,每一次挑戰都是奮斗的年輪。心有所向,路必不遠,祝愿我們的老師們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收獲一路芬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德市|
鹤庆县|
泉州市|
临邑县|
伊吾县|
阿克陶县|
溧阳市|
庄浪县|
无锡市|
武义县|
泌阳县|
始兴县|
渝北区|
阿坝县|
瓮安县|
兴仁县|
上饶县|
沂源县|
东丰县|
石楼县|
萝北县|
正镶白旗|
延吉市|
龙泉市|
勃利县|
乐东|
宾川县|
济南市|
潞城市|
维西|
中西区|
香格里拉县|
广东省|
获嘉县|
天长市|
久治县|
南川市|
华安县|
宜川县|
绥宁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