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沛沛是我的外孫女,今年讀初二,各科成績很好,常問我學習問題,老實說,數理化已經不能輔導她,語文還是可以討論的,所以她寫過的作文我都收藏并予以修改和評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去年暑假,她寫了一篇作文《記憶中逃開的春天》,轉錄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記憶中逃開的春天</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記憶能留給一個小孩子的東西不多,那片偌大的小區近乎占領了我的整個童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跟別的小孩子不太一樣,至少對我而言,家永遠不是一個令人快樂的字眼。一年到頭家里幾乎只有我和外婆兩個人。她節省,所以白天家里沒有燈,房子背光,外面的陽光再怎么明媚燦爛都沒有辦法透過窗子射進來。春天是他們的,而我什么也沒有。我多想出去啊,可每次抱著希望去乞求外婆,得到的總是一些不咸不淡的推辭?!霸俚鹊劝伞!薄暗认挛绨??!薄拔业囊路€沒洗完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春天遲遲不來。我的童年幾乎就是被關在這樣一個灰白色籠子里疾速逃走的,耳邊永遠混亂的鳴響著洗衣機單調乏味的旋轉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對一星期里那為數不多的出門機會格外珍惜。常常是激動得漲紅了臉,一溜煙跑到樓底下用最大的聲音朝六樓的好朋友吆喝。??!那片小區真是記憶里最美麗最可愛的地方!雨后,小樹林間那條石頭鋪成的小溪上會有淺淺的積水。我可以從岸邊一點點攀下來,踩在那些較穩定的石塊上,然后抓住岸邊那些頂著深深淺淺的綠色腦袋的小灌木叢,用腳尖試探著哪些石塊可以落腳。常常是轉頭大聲提醒著小伙伴注意安全,卻可能一不小心沒踩穩石頭滑倒,然后拖著濕噠噠的衣服回家??偯獠涣艘活D跪沙發。但這點風險與探險時莫大的快樂相比又算什么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些明亮的來自碧空與林中的光芒流瀉下來,大片傾在老樹的輪廓上積成青白。從林子間那片濃密的墨綠色里抬頭望,天空永遠那么藍盈盈的掛在那兒,透亮得像要從葉片里滲下來。風在陽光里流動暈皺,齊齊描摹著我的樂園。印象里這兒永遠只有晴朗的春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是童年記憶最初的春天,是自由、探險和無拘無束的氣息,鐫刻在回憶里閃閃發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過了六年之久,我又搬回這里住了。時光倏忽而過,眨眼間我已經是姐姐,妹妹也跟以前的我一樣大了。帶妹妹見識我的秘密基地,我頗為興奮。可一切似乎在回憶中變換著模樣。物業輸了官司,自然對這么大一片園子不加管理。樹木蕭條得厲害,原本嫩綠的草地上落滿了斷掉的樹枝和褪了色的落葉,整片小森林只有那明凈的藍天還是嶄新的。不論何時望上去都只有秋天的荒涼。童年記憶里的春天,連一角都不剩,似乎成長也沾染了衰敗的氣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然要執著地尋找些什么,又到了以前那條小溪,我固執地拉著我妹妹去踩那些石頭,認真地叮囑她一定要找穩當的石頭落腳——盡管溪里早已干涸,再也不怕摔倒了。可她卻抱著雙臂一陣皺眉,說有蛛網,她才不要做這種幼稚的事。我只好自己下去,但那條石頭溪也有自己的脾氣似的,五六年不見,它似乎變窄太多了,那只允許一個孩童通過的距離已經讓我無法再踩石頭穿過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的時候我也懷疑,是不是長高了的原因讓我所見到的東西和小時候不再一樣了,于是我半蹲下來,重新用孩童的高度打量四周的事物。但其實我也隱隱明白的,春天已經匆匆逃到記憶深處,不再回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一篇追憶童年的小作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趣各異的幾個場景,用家里的單調枯燥反襯小區自然景色的美好和奇趣無窮。文字簡約,動靜結合,詳略得當,生動地表達了一個小學生不可壓抑的追求快樂的天性?,F在她說“我隱隱明白的,春天已經逃到記憶的深處,不再回來”。讀了這些文字,外公我內心震撼,讀出了這個孩子內心深處的不快樂,她為什么不快樂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年暑假老師布置的是命題作文,同時也是學校征文比賽,題目是《在勞動中成長》,沛沛是這樣寫的,轉錄于下:</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在勞動中成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夏末時節,長沙的天氣仍未褪去燥熱,太陽耀武揚威地掛在天上,曬得在外勞作和行走的人汗流浹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直到坐上前往鄉下勞動鍛煉的夏令營大巴,我嘴里仍在不停的抱怨:“煩死了,暑假不就該吹著空調享受生活嗎?在家看看書,玩玩游戲多好啊,去鄉下勞動 ,費時費力!”蟬鳴聲聲,也在附和似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可是我沒有選擇的權利,上一秒還窩在被子里的我,下一秒已經站在鄉村的泥地里了。今天的第一個任務便讓人頭暈——插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換上了塑膠背帶衣和高筒靴 ,有一搭沒一搭聽著營長的講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拋秧是怎么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營長一邊解說,一邊舉起手中嫩綠的秧苗?!皰佈怼??那是什么?我也低頭看看手里那把苗,好奇心被勾了起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首先我們要在田埂邊確定拋秧的位置,拋秧時,因秧苗根部帶著泥團,它會呈拋弧線落入水田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還不等營長講完,已經有好幾個同學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拋秧。我也躍躍欲試。后退半步,使力向前一拋,我一個趔趄,差點摔倒。不甘心啊,于是又嗒嗒嗒跑過去抱了一捆秧苗繼續嘗試,最后我終于可以讓秧苗在空中劃過一道漂亮的弧線,穩穩地落入田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歐耶!”我興奮地喊了出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營長,我可以下田去插秧嗎”?體會到拋秧的快樂,我又向營長提出了新的請求?!皼]問題啊,那我請一位農民阿姨指導你一下吧?!? 我心里直犯嘀咕,聽說農村大媽文化水平都不高,她能指導我們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下田的時候,我心不在焉的,踩進濕濕的泥里,只聽“咕咚”一聲,泥水濺了一身,沒站住腳,“啊”尖叫還未出口,我便被一雙有力的大手扶住了,轉頭一看,竟是阿姨的笑臉。那種笑容帶著鄉土人民的質樸蕩漾在臉上濃得化不開,也暖進了我的心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開始阿姨叫我跟著她插,阿姨插的株對株,行對行,又快又整齊??纯次也宓膮s稀稀拉拉,東倒西歪。這時 阿姨一邊比劃一邊告訴我:“插秧要保持好株距和行距,左手拿秧苗,右手分秧,不能損傷根系,三四根秧為一蔸,三根指頭捏著,插入泥中三厘米左右?!?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們老老實實地照著阿姨的樣子,弓著腰,一邊插一邊后退,觀察著阿姨每一個動作的細節,不一會兒,我們的前面是一大片綠油油的秧苗。直到大汗淋漓時,我仍有些意猶未盡。陽光似乎不那么刺眼了,拂過的微風帶著勞動的喜悅,比任何時候都更為清涼。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片我們親手插下的秧苗仿佛在我的眼中一點一點長大,我甚至可以聽到它們長大的聲音,它們慢慢開始抽穗,開始灌漿,三個月后完全地成熟,那時的的它們沉甸甸地彎著腰,風吹過稻浪,帶來陣陣的清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勞動”這個詞似乎在我心里悄然改變。我突然想起布袋和尚契此《插秧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是水中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不是嗎,我們插秧時,當你低下頭時,就會看到水中天高云遠,我們弓著腰步步后退,但其實是在砥礪向前。通過插秧我為自己過去的抱怨和傲慢,為我的心浮氣躁而臉紅。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做事要虛懷若谷,低下頭來,才能反省自己,認識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愿意在勞動中和秧苗一起成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文開篇用長沙炎熱的天氣為勞動艱辛做鋪墊,接著描寫拋秧、插秧的全過程,做到了主題鮮明,重點突出,記敘完整,但文章更出彩的是在勞動中與同學、老師、農村老大媽的對話及交往中交織著心理活動的變化和情感的起伏,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影響、親近和信任,樸素自然,富有人情味。文字結尾展開想象,看到秧苗抽穗、灌漿、成熟,聽到秧苗拔節生長的聲音、聞到稻谷的清香,從靜態到動態調動了視覺、聽覺、味覺描述勞動的成果,寓意秧苗在長大,我也在成長。引用布袋和尚的《插秧詩》,進一步點明主旨,升華情感,明白做人的道理,對未來充滿著希望。這篇文章在學校征文比賽中獲得特等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想我的沛沛應該是在成長中變得更快樂了吧。</span></p> 童年的沛沛 沛沛和妹妹在一起 沛沛和媽媽在一起 沛沛和外公外婆媽媽妹妹在一起 沛沛帶兩個妹妹在小區玩耍 沛沛和同學們在一起 <p class="ql-block"> 2003年12月7日大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瓦提县|
莲花县|
兰西县|
河北区|
南涧|
都江堰市|
永清县|
蚌埠市|
吉林市|
越西县|
苍南县|
仁寿县|
合水县|
玉树县|
北碚区|
天气|
德阳市|
手游|
固安县|
信宜市|
临潭县|
常宁市|
罗江县|
五大连池市|
黎川县|
甘孜县|
玛多县|
伽师县|
通州市|
南投市|
德格县|
济阳县|
海阳市|
类乌齐县|
茌平县|
孝昌县|
陕西省|
荃湾区|
中方县|
云阳县|
温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