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緣是我們思想界的,也是法界!我們把這個叫凈土,思想里面有,就染著,不染就是凈土,而我們的認知系統它是隨時會起念的,就相當于一個塵埃,一粒佛土,你并不知道哪個念會起來,它起來的時候,這個念就是我們的緣,所以叫緣起性空!起念的時候,覺要跟上,你就知道那是妄念,你就不攀緣了,你不跟它,這叫一念不生,不是不起念,不是不生,是生而不跟,即為一念不生!你跟它,你就會在念上攀成想,你想什么呢?是相,是大千世界在心中的相,這個過程叫想,起想叫念,念就是今心,當下這顆心即是念,是從心里生出來的,你跟它就是著相。你覺在,就自然知道非相而離相!這個過程叫一念不生,所以學佛的人不能依文解字,依文解字三世佛冤,所以依文解字,就容易會解錯,我們是人,生念是法爾如是,是自然而然的,只不過自然而然生念的時候不著念,就不會有感受,所以也就不會有苦樂,這叫有所念而無所想,只是念起來得時候,在上面運籌,但是我不著它,這是因為你在人世間是要生活的,這叫隨緣妙用,不是隨著你之外的跟世界之間的緣,而是你思想中產生的這個念,隨緣妙用,因為你是要吃飯的,掙錢的,工作的,你是要生活的,甚至你是要戀愛結婚生子的,這個你隨緣妙用,而不是說修行的人不能吃肉,不能結婚這些都是世間法,跟佛法沒有關系,如果你走歪了你誤認為你出家了,你不吃肉了,你不結婚了,這個與智慧有什么關系呢?這是走入誤區,盲修瞎練,你不吃肉,你能長智慧嗎你不能,這種世間的戒和佛法中的戒定慧是不一樣的,佛法的戒是戒什么?真正的戒是本戒,就是常住法界不受塵世妄想執著干擾,守任住,保任住本性,這才是真戒!你怎么樣是破戒呢,是你思想老想著好事情,想發財,想吃好的,想玩好玩的,這種就是你破戒了,你的本戒就是我不著,不受思想不受塵世間的染著,而不是我們世間的,戒什么色啊,戒什么肉啊,這個和般若智慧沒有關系,只有本戒才有關系,因為如果你思想當中被染著 ,你就會無明,你光明無礙的般若智慧就會被染著這個東西帶偏了,你就會著相了,你就會被相牽引著走,這種相叫欲望,你被欲望牽著走,是它主導著你,而你并不知道,所以叫無明,凡人就是這樣,但是菩薩佛是有本覺的,你有覺,覺出來,不跟它,念就消散掉了,你就是俱眼菩薩,所謂的俱眼菩薩就是我們在人世間還是要掙錢,生活,工作,結婚生子,但是我心是常駐法界的,這兩眼,一眼法界,一眼世界。如果你僅僅只想入法界,你說我出家,這叫偏空,我們把這種人叫二乘人,這種人是修不成的,佛陀把這種二乘人叫焦芽敗種,這種人相當于一粒麥芽,把它炒糊了,炒焦了,它能發芽嗎?所以偏空的人是二乘人,像小乘就是這種,只有大乘,大乘就是有而不有,空而不空,非空非有,非有非空,空即是有,有即是空。他是空有不住,就是應無所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實際是三無,無空、無有、無我去住,準確叫無住,這就是般若智慧!你著空,偏空是因為誤認,真有一個空去修。所以修行你要有法門,你要有方向,不偏空,不偏有,偏有叫凡人,就是誤認為你思想里想的這些相都是真的,這叫迷,而偏空的人就自然走入迷信。佛法從來不談人世間的,只談法界的,思想里面的回憶,或者暢想未來,這是緣影,是這個是空,它不是真空,它是影像,它是有的,但是有是影像,影像它就是空,你要說它是空,它是有,它有的是影像,你說它是影像,它是空的,它不是一個實體,所以這就叫非空非有,所以才空有不住的,但是凡人誤認為心里籌謀想的,它就是事實,至于回憶,為什么叫過去心不可得,因為它只是你心中幻起來的緣影,那個回憶就是心中泛起來的影相,不可得,怎么不可得,你不跟它,就不回憶了,就消散了,而不是不起它,起的,你不跟它,叫一念不生,你心中會有無量凈土,能生萬法,它自然而然會產生念,這叫一念不生,如果僅僅修那種不起念,那這個叫偏空,不要走錯方向,佛法不是修的,是悟的,是本悟,而且是頓悟,更是圓頓!不能頓的原因是習性太重,束縛了我們思想,修的是習性,習性就是業,叫業障,這業障就是認知系統,放下就立頓!這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p><p class="ql-block">正所謂</p><p class="ql-block">高高峰頂立,</p><p class="ql-block">深深海底行。</p><p class="ql-block">撒手縱橫去,</p><p class="ql-block">今生無此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兴业县|
海南省|
德清县|
柯坪县|
龙州县|
平远县|
贵定县|
岱山县|
高邑县|
常山县|
南通市|
常宁市|
荔浦县|
陆川县|
衡山县|
普兰店市|
达拉特旗|
梧州市|
陆川县|
湘潭市|
齐齐哈尔市|
庆阳市|
聂荣县|
盐边县|
宜昌市|
霍邱县|
宿迁市|
克什克腾旗|
灵宝市|
龙泉市|
玉屏|
嵩明县|
周口市|
南陵县|
晋中市|
绥德县|
揭西县|
安溪县|
四子王旗|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