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與子偕行,再次造訪江南,看到了不同顏色的秋景。 </p> 套用旅游詞句----我在南京很想你! <p class="ql-block"> 此時正是萬類霜天競自由的金秋時節,當我沐浴在秋日和煦的陽光和五彩斑斕的色彩時,我感受到金秋送爽的清歡,更品味到了人到中年恰如秋,靜品歲月細水流的絲絲憚意。</p> <p class="ql-block"> 參觀南京總統府,心里閃過的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p> <p class="ql-block"> 拜謁中山陵,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個藍色琉璃瓦的花崗石牌坊,牌坊上鐫刻著中山先生的手書″博愛″兩個黃體大字,非常醒目。中山先生一生倡導三民主義,博愛的寓意即民生,體現了孫中山一生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博大胸襟。</p> <p class="ql-block"> 莊嚴肅穆的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名勝區內。它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筑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建筑融合了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筑之精華,整個建筑顯得莊嚴肅穆,恢弘壯觀。</p>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的建筑設計均為名家之杰作,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寢。因皇后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積達170余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作為中國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筑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范。陵區內的主體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遺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實性和空間布局的完整性。</p> <p class="ql-block"> 本人對明孝陵的神道設計最為欣賞。明孝陵神道位于明孝陵景區內,主要路段是“石象路”與“翁仲路”,長約600米。明孝陵神道與前朝帝王陵墓神道有明顯的不同,它打破了歷代帝陵神道與陵寢相連形成統一南北中軸線直列的習慣做法,順應自然,曲折深幽,自創形制,環繞建有三國時代吳蔣陵的梅花山,形成一個彎曲的形狀,似北斗七星,顯示出獨特氣派。</p> <p class="ql-block"> 神道的東段,路兩旁依次排列著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6種石獸,每種2對,共12對24件,每種兩跪兩立,夾道迎侍。這些石獸體現了皇家陵寢的禮儀要求,各有寓意。石刻渾厚古樸,凝神洗練。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p> 石象路的盡頭是一對高達6.25米的白石望柱,其上雕刻云龍紋,又稱華表。神道在此由東西向改為南北向。路旁兩側,松柏掩映,翁仲肅立,因此而得名“翁仲路”。 人物相片后面肅立的兩尊石像就是翁仲。 <p class="ql-block"> 老門東位于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以東,因地處南京京城南門(即中華門)以東,故稱“門東”,與老門西相對,是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門東是南京傳統民居聚集地,自古就是江南商賈云集、人文薈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p><p class="ql-block"> 老門東是南京的名片景點,既有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美食小吃又有潮流元素的特色體驗。慕名而來的游客熙熙攘攘,絡繹不絕。游客想要體驗各種餐飲、文創手作和時尚潮流,都能在這里找到心儀的落腳處。走在老門東的石板路上,身邊不斷飄過<span style="font-size: 18px;">身著漢服的妙齡女子擺拍打卡,讓我恍惚之間,仿佛穿越到</span>了明清時代。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那古老斑駁的磚墻和青瓦白墻,每一處角落都充滿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歷史沉淀和古韻風情。</span></p> <p class="ql-block"> 我曾經在2021年4月來過老門東,當時沿街小巷的花團錦簇,青柳依依的美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今故地重游,門東早已換上了秋日的容妝,于我不變的依然是滿心歡喜的情懷。</p> <p class="ql-block"> 夜暮中的秦淮河,好似詩人筆下的“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疏樹幾行。”文源橋上的游客往來如鯽,而河邊兩岸的歌臺舞榭茶肆食店,已成了人們歇息休閑的尋常去處。</p> <p class="ql-block"> 江南貢院,是古代書生進京趕考的目的地。曾經從這里走出了唐伯虎、鄭板橋、文天祥、曾國藩等眾多耳熟能詳的名士風流。</p> 位于秦淮河畔的南京夫子廟,是中國著名的古跡之一。夫子廟始建于明代,是南京最大的文化名勝區之一。這里是儒家文化的圣地,也是旅游者來南京必到的打卡地。走進南京夫子廟,立刻感受到厚重的歷史氣息。夫子廟內的石橋、青磚、紅墻、黃瓦等建筑構件,無不散發著濃郁的古風。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深深感染了每個前來參觀的旅游者拍照打卡留念。 秦淮河夜色永遠是金陵城最亮麗的風景線。畫舫緩緩穿梭河中,兩岸霓虹閃爍的燈影和畫舫高懸而搖曳的紅燈籠,營造出當年的秦淮勝景:伴隨著雅致的音樂和解說,我仿佛穿越到古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秦淮,看到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的書生學子和那琴棋書畫、歌舞詩賦無不精通的才藝名伎,正演繹著才子佳人浪漫的風流逸事。 <p class="ql-block"> 每晚舉行的漢服表演,總讓人聯想起了秦淮河上的紅粉綠燈,笙歌艷曲。</p> <p class="ql-block"> 雞鳴寺于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于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和皇家寺廟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南朝時期與棲霞寺、定山寺齊名,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p> 雞鳴寺求姻緣最靈。在雞鳴寺內供奉的婚姻神是南京市民所信奉的主要神明之一,據說拜婚姻神可以幫助人們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并且讓婚姻美滿幸福。許多單身男女會前來雞鳴寺上香,祈求早日找到自己的愛人,步入婚姻殿堂。 <p class="ql-block"> 南京明城墻,是世界上現存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也是中國“明清城墻”項目的牽頭遺產點。</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城墻之上,感受的卻是祖國五千年文明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之魅力。</p> <p class="ql-block"> 城墻下便是著名的玄武湖公園。眺望玄武湖,湖光山色,風景秀麗,實是人間仙境。</p> <p class="ql-block"> 南京玄武湖是江南地區最大城內公園,中國最大皇家園林湖泊、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景區自然與人文景觀眾多,人們在閑暇之余,來此泛舟漫步,放飛自我,充分享受美好生活之福祉。遺憾的是因時間關系,我們不能深度游覽,只能留待下次再見了。</p> <p class="ql-block"> 棲霞山古稱攝山,又稱傘山。地處南京市東北郊,三面環山,北臨長江,風景區總面積八百六十公頃,被乾隆皇帝稱為“第一金陵明秀山”。自明代就有“秋棲霞”之說,“棲霞丹楓”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是我國四大紅葉觀賞風景區之一。</p> 賞棲霞山紅葉是我們此次的目的,遺憾的是10月底還不是最佳的觀賞時間,楓葉還是黃綠階段。我們只能禮佛棲霞寺,登高望長江。 棲霞寺位于棲霞山中峰西麓,是中國四大名剎之一,佛教“三論宗”的發源地,南朝時期與雞鳴寺、定山寺齊名,設有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 棲霞寺始建于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論教義,被稱為江南三論宗初祖,隋文帝楊堅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詔以蔣州棲霞寺為首。唐代稱功德寺,規模浩大,與山東長清的靈巖寺、湖北當陽市的玉泉寺、浙江天臺的國清寺,并稱天下四大叢林。 “彩虹明鏡”為棲霞第一景,位于棲霞寺大門西面,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間興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橋與岸相 連,造型精巧,有《彩虹明鏡》碑立于湖邊。 <p class="ql-block"> 登臨山頂,俯瞰長江,往來船只,浩浩蕩蕩。</p> <p class="ql-block"> 南京博物館,了解歷史,才能砥礪前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
邓州市|
眉山市|
新平|
通城县|
明水县|
临高县|
达尔|
磴口县|
叙永县|
祁连县|
龙海市|
贵定县|
五寨县|
西峡县|
芦山县|
勐海县|
赤峰市|
招远市|
马尔康县|
黔南|
海宁市|
灌阳县|
延川县|
古浪县|
玉龙|
永嘉县|
永春县|
县级市|
天水市|
喀喇沁旗|
时尚|
黄龙县|
金川县|
桐庐县|
鹤岗市|
留坝县|
民县|
图们市|
长治市|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