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內容摘要</b>——這是一支曾參加南昌八一起義的部隊,這是一支曾參加紅軍長征率先到達陜北的部隊,這是一支為毛主席和長征紅軍創建落腳點的部隊,這是一支曾參加遼沈、平津戰役擔當主攻的部隊。他少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新四軍4師,師參謀長張震派他去學習;攻打淮陰城,旅長鐘偉令他率全營擔任主攻,用爆破炸塌城墻一舉攻入淮陰城內;東北解放戰爭攻克義縣、主攻錦州;抗美援朝收復平壤擔當朝鮮首都警衛任務,突破臨津江戰例在中朝聯席會議上介紹戰斗經驗。難忘的記憶,精彩的瞬間,展現的是張峰等前輩們對黨的忠誠。(圖為1947年張峰在東北解放區留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聽黨指揮讓“清江部隊”的榮譽永放光輝</b></p><p class="ql-block">王邊疆,曾任346團政委、116師政治部主任、裝甲師政委、39軍副政委、沈陽軍區聯勤部副政委、遼寧省軍區政委等職,少將軍銜。王政委對筆者說,清江部隊是一支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它的前身新四軍淮海軍分區4支隊,誕生于戰火紛飛的1943年3月。該部成立后,猶如一把出鞘利劍,勇猛向前,戰高楊、打阜寧,所向無敵。在解放淮陰城戰斗中,僅用5分鐘就攻入城里,受到新四軍第3師嘉獎,被授予“清江部隊”榮譽稱號。</p><p class="ql-block">資料記載:1945年9月6日14時對淮陰守敵發起總攻!6日這一天,細雨蒙蒙。下午2點,我軍所有的火炮一齊怒吼起來,一顆顆炮彈帶著憤怒的呼嘯飛向城內。1營從制高火力點的輕重機槍以猛烈的火力封鎖城頭上的敵碉堡。在火力的掩護下,爆破隊引爆了裝滿炸藥的大棺材,“轟隆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震撼了全城。城墻東北角被炸開了數米寬的大缺口,城頭敵人的炮樓也被震塌,1個多排的敵人全部被壓在倒塌的炮樓內,附近的守敵也被震昏了。隨著這震耳欲聾的巨響和沖天升起的硝煙,2連3連突擊排的勇士們,肩扛云梯手握槍支像箭一樣地射向被炸開的城墻缺口。“同志們,沖啊!”在嘹亮的沖鋒號聲中,突擊連的同志們像潮水般地涌向突破口。2連5班長曾加良同志奮勇當先,率先登上城頭,2排副排長陳陽洲同志將駁殼槍往腰里一插,飛舞著一把大刀,東殺西砍,殺得敵人屁滾尿流。</p><p class="ql-block">團史記載:突破口城墻上,被震昏的敵人清醒過來了,他們憑著城頭上堅固的工事,拼命地往下扔手榴彈、炸藥包。一架云梯被炸斷了,另一架云梯又立即豎起來;前面的同志倒下了,后面的同志接著往前沖。敵人的瘋狂更激起了戰士們無比的憤恨,仇恨的子彈像雨點般地射向敵人。“打開淮陰城,活捉潘干臣!”突擊連的同志們猶如一排奔騰咆哮的巨浪,迅即涌進突破口,卷上城頭,1營長張峰隨2連突擊排剛登上城頭,敵人約2個排的兵力就氣勢洶洶地反撲過來。2排投彈組的同志們個個帶著手榴彈,“嗖!嗖!嗖!”一排排手榴彈像下冰雹似地飛入敵群,敵人被炸得血肉橫飛,鬼哭狼嚎。1營長張峰揮動著駁殼槍給敵人點開了名。經激戰,敵人的反撲終于被打退了。張峰一把抓下頭上的帽子擦了擦汗,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通信員身上背著的馬蹄表。好!從發起總攻到攻占城頭僅用了5分鐘。</p><p class="ql-block">軍史記載:東門方向,28團2營在上級火力的掩護下,經頑強激戰從東門西側地段突破了敵防御。5架云梯高高地豎立在城墻上,2營的勇士們已經登上了硝煙彌漫的城頭,全殲了守敵。南門方向,槍炮聲急驟地響著,戰斗進行得非常激烈。擔任助攻任務的師特務團和29團的同志們以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英勇頑強,前仆后繼,用刺刀、手榴彈殺開了一條血路,突破了重兵防守的淮陰城南門,涌現了許許多多像徐佳標那樣的戰斗英雄。徐佳標是攻城突擊連尖刀班班長、阜寧戰斗英雄。他第一個攀著云梯登上城頭,在雙手被敵人砍斷、身負重傷的情況下,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噴著火舌的敵暗火力點,為突擊排開辟了通路。淮陰解放后,徐佳標被師黨委授予“淮陰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他所在的班被命名為佳標班,淮陰城南門也被命名為“佳標門”。淮陰戰斗,共殲敵8900余人,俘敵4600余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28團被師授予“清江部隊”榮譽稱號,1營2連,2營4連榮獲“清江戰斗模范連”榮譽稱號。新四軍陳毅軍長還發來了嘉獎電:“淮陰之戰賴我指戰員奮勇用命,于短促時間內突入敵偽堅固城防據點, 擊斃敵酋,解放淮陰城,使我蘇北、蘇中、淮南、淮北打成一片,殊堪嘉慰。仍希繼續擴大戰果,并給負傷指戰員致慰問。”淮陰一仗,28團各營從此有了機槍連、迫擊炮連,各步兵連也都裝備上了輕機槍。全營齊裝滿員,戰斗力更強了。之后,奉命消滅了響水口、徐家圍子一帶的敵鹽警部隊,并乘勝掃除了蘇北周圍的敵偽據點,使蘇中、蘇北解放區連成一片。(圖為1945年9月新四軍第3師10旅28團1營2連、2營4連,榮獲“清江戰斗模范連”榮譽稱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能打勝仗守紀的部隊才是受人民愛戴的軍隊</b></p><p class="ql-block">徐文濤,原沈陽軍區學雷鋒標兵金質獎章獲得者、全國最美退役軍人,曾任沈陽軍區聯勤部軍史館館長、遼寧省東北解放戰爭史研究會會長、遼寧省關心下一代報告團團長等職,大校軍銜。徐文濤對筆者說,我曾給石瑛首長當過秘書,石瑛同志曾任2縱5師政委、116師政委、39軍政委,我對39軍和116師的歷史熟悉一些。39軍116師是一支紅軍部隊,他的前身為陜甘邊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領導的紅26軍第42師。為毛主席和長征紅軍創建了可靠的落腳點,陜北革命根據地。參加了勞山、榆林橋,直羅鎮、東征西征、山城堡、平型關等戰役戰斗,參加了三大戰役遼沈戰役和平冿戰役,擁有成熟的城市攻堅經驗。這支部隊重要的特點就是紀律嚴明。東北人民解放軍116師346團攻打沈陽,在蘇家屯三間房于國民黨軍進行了激烈的戰斗,斃俘敵1000余人,346團政委朱嗣齡、團參謀長牛學劍以下400余人犧牲,116師攻進沈陽城。沈陽解放后,5師部隊不進民房,住在沈陽街道兩旁,讓沈陽市民萬分感動,東北人民解放軍進入沈陽嚴格遵守城市紀律,這時346團團長張峰。參加平津戰役,打天津時部隊同樣遵守入城紀律,受到人民群眾好評,這時346團團長張峰。</p><p class="ql-block">軍史記載:1949年11月27日,346團奉命向南寧奔襲,消滅南寧守敵。第3天宿營時,346團5連1排3班進住有幾間瓦房、門上貼有喜慶對聯的人家,房門開著,進院一個人不見。進屋后放下背包,班長黃漢良分配一組打掃衛生、二組做飯、三組挖臨時廁所。二組進廚房一看,做好雞、鴨、魚、肉山珍海味10幾個菜和大米飯擺滿廚房,是辦喜事的宴席沒有吃,聽說解放軍要進村,老百姓棄席躲進深山。二組對做好的宴席一點未動,自己做起飯菜。班長看到此種情形,把全班戰士召集到廚房,表揚二組嚴格模范遵守紀律的行為,并且講到,老百姓今天棄宴棄家躲進深山,是因白崇禧反動宣傳,老百姓對解放軍認識不清,有些懼怕離開家園,在此種情況下,我們更要嚴明紀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吃群眾已做好的宴席,不進新人房間,在空房里搭鋪。黃班長把3班在宿營中遇到問題及做法向夏指導員作了匯報。夏指導員親自到3班駐地,高興地表揚了3班,說你們在老百姓棄家不在的情況下,自覺遵守紀律,秋毫無犯,你們這種以看得見的行動遵守紀律的好,全連要向你們學習。</p><p class="ql-block">團史記載:全班在吃晚飯時發現一位60多歲老大爺進院窺視,黃班長主動上前搭話,發現是房屋主人回來了,黃班長主動介紹,我們是毛主席領導的人民解放軍,來廣西消滅白崇禧匪幫。老鄉看到廚房做好的宴席一點未動,特別是看到新人房間未進人,老大爺非常受教育。握著班長的手說,我今天親眼看到毛主席教育的人民軍隊,才知道是人民最好的軍隊。老人把全家接回,并向全家介紹解放軍新房不進住地鋪,我們做宴席的飯菜一口不動,我給送的菜也原封不動放回原處,全家聽完非常感動。全家人在一起歡天喜地吃起宴席,一對新人進住了新房。346團5連是有紅軍血脈歷史榮譽的連隊,在挺進中南千里追殲中,連被師授予“進軍千里、紀律模范”榮譽稱號,獲錦旗一面。這時張峰任團長。(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參加平津戰役第116師第348團率先攻占金湯橋。圖為348團與兄弟部隊慶祝會師。)</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抗美援朝首戰云山震撼世界第39軍為國爭光</b></p><p class="ql-block">吳希平,原總裝備部局長、原39軍軍長吳信泉中將之子,大校軍銜。吳希平對筆者說,抗美援朝是自1840年以來,中國人第一次打敗西方列強。我的父親是志愿軍第39軍軍長,生前曾撰寫了《39軍在朝鮮——抗美援朝1000天》紀念回憶。父親的講述,讓我們子女對39軍在朝鮮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張峰老首長抗美援朝曾任116師副師長、師長,抗美援朝中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首戰云山他率前衛348團,與美軍發生了激烈的戰斗。</p><p class="ql-block">資料記載:1950年11月1日,云山戰斗,347團的一個叫張生的士兵,在部隊受到機槍阻擊停止前進時,繞到機槍陣地的后面。他沒有用槍而是抱住美軍的機槍手一起滾下了山崖——類似的情景在云山四周的山岡上到處發生。美軍驚恐地說:“誰要敢說那不是中國人,這個人肯定是瘋了!”</p><p class="ql-block">吳信泉回憶錄寫到:在云山以南15公里的公路口,志愿軍官兵截住了打算逃走的美軍坦克車隊。慘烈的混戰中,士兵趙順山、于世雄和田有福與美軍扭打在一起。扭打中,美國兵掏出手槍,趙順山騰不出手來,他大聲喊到:“于世雄!快幫我把這家伙的手槍搶過來!”于世雄騰出一只手打掉了那個美國兵的手槍。就在這時,與于世雄抱在一起的美國兵,掏出手槍向他的腹部開了一槍。憤怒至極的趙順山發現了美國兵身上插著洋鎬,他用力拔出來,向被自己壓在身下的美國兵的頭上砸下去。在美國兵慘厲的叫聲中,與于世雄扭打的那個美國兵崩潰了,他松開手愣愣地站起來,然后扭頭就跑,已經受傷的于世雄緊緊抱住了他的腿,趙順山則用洋鎬擊斃了他。戰斗結束,于世雄和田有福都因身負重傷躺在工事旁。</p><p class="ql-block">戰后趙順山回憶寫到:“我跪在于世雄身邊,他的左手還緊緊地握著敵人的手槍,牙齒咬得緊緊的。我擦著他身上的血跡,在他的肚子上找到手槍彈的傷口。我心里非常難過,他是為我受傷的。田有福躺在于世雄旁邊,他的右腿斷了,整個褲腿已經被鮮血染紅。他是在肉搏戰開始前負傷的,可是當敵人撲上來時,他仍然用僅有的一條腿跪著抱住敵人,一直拖到我刨死敵人為止。”</p><p class="ql-block">《在志愿軍總部》杜平寫到:1950年10月31日,他們接到一項艱巨的任務,39軍116師346團2營4連,像一把尖刀一樣插入云山鎮直搗美軍指揮所。在向云山進軍時已是夜晚9點多,伸手不見五指,進軍前方左、右兩側不遠的高地上是友鄰部隊正在和美軍交火,而4連的運動方向上并沒有遇到敵人,直到行進至云山東邊的橋頭才和敵人交火,順便還解決了一個美軍小型迫擊炮陣地,殲敵大部,繳獲了6門迫擊炮,俘虜了約1個班的敵人。連長王振斌和4連光榮的完成了戰斗任務。志愿軍政治部主任杜平在回憶錄中用8個字來評價他們:“膽大包天、心細如發”。</p><p class="ql-block">媒體報道:云山之戰,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后以劣勢裝備沉重打擊了美軍的首戰。戰后日本陸軍曾這樣總結:“對中國軍隊來說,云山戰役是與美軍的初次交戰,盡管對美軍的戰術特點和作戰能力并不十分了解,還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他們忠實地執行了毛澤東的十大軍事原則,對孤立分散的美軍集中了絕對優勢的兵力進行包圍,并積極勇敢地實施了夜間白刃戰。”(圖為1950年11月1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9軍首戰云山俘獲美軍俘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不負重托用紅軍血脈滋養英雄部隊戰斗精神</b></p><p class="ql-block">翁金成,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翁金成對筆者說,紅25軍是紅15軍團的前身之一,也是39軍部隊發展源頭之最強,紅25軍是一支英雄的先鋒部隊,是從霍山革命老區走出來的紅軍部隊,注意用紅軍血脈培育戰斗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擔當,創新發展振興經濟,意義重要。軍史記載:1934年秋,紅25軍一直在皖西地區戰斗和休整。9月,中央派程子華到鄂豫皖根據地,向鄂豫皖省委常委、鄂東北省委書記鄭位三傳達中央關于紅軍主力進行戰略轉移的決定。11月上旬,紅25軍在六安、霍山之間活動時,接到鄭位三的來信后,離開皖西,連續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到達河南羅山。11月16日,根據中共鄂豫皖省委花山寨會議決策,紅25軍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名義開始長征。紅25軍長征出發時共有2980余人,長征途中創建了有50萬人口的鄂豫陜革命根據地。這是長征途中各主力紅軍所建立的唯一一塊較穩定的根據地。1935年7月,紅25軍主力4000余人繼續西征北上,到達陜北時還有3400余人,留在鄂豫陜根據地的紅74師也發展到2000多人,兩部合計5000多人,比長征出發時的人數多了將近一倍。這些部隊后來成為了中國革命的骨干力量。</p><p class="ql-block">戰史記載:1935年9月15日紅25軍到達陜北延川縣永坪鎮,成為長征中到達陜北的第一支紅軍隊伍。17日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成立紅15軍團。9月18日,召開成立大會,紅25軍與陜北紅軍第26、27軍合編為紅15軍團,紅25軍改編為75師,紅26軍改編為78師,紅27軍改編為81師。全軍團7000余人。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劉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崗,10月間,又以勞山戰役和榆林橋戰斗的勝利,迎接黨中央和陜甘支隊的到來,為中央紅軍能在陜北落腳站穩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史料記載:長征中,紅25軍,紀律嚴明,政策水平高,統戰工作做得好。紅25軍在戰斗中繳獲戰利品很多,因為補給充足,在長征途中不需要打土豪、進地主圍寨,不實行沒收政策,不征糧派款,不用民夫,而且還保護工商業和小商販,所需糧草一律以通用的銀元購買。所經圍寨,都事先給寨主頭目和沿途地方武裝寫信,曉以抗日救國的民族大義,促其中立,從而減輕了前進道路上的阻力。進入寧夏回族地區后,專門規定了"三大禁令、四項注意",還幫助回民勞動,為回民群眾治病施藥,吸收回民參加紅軍和革命工作,得到回民的稱贊和擁護。當中央紅軍到達這個地區時,回族群眾不僅不害怕,不躲避,反而高高興興帶上水果、食品,燃放鞭炮,熱烈歡迎紅軍。毛澤東連連夸贊紅25軍“政策水平高,民族政策執行得很好。”</p><p class="ql-block">媒體報道:1935年10月19日,陜甘支隊到達陜甘根據地的吳起鎮,11月上旬與紅15軍團會師,并合編為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剛到陜北時,人困馬乏,物資非常困難,毛澤東只好向紅15軍團借2500元錢。徐海東不但從15軍團7000元"家底"中拿出5000元支持中央紅軍,還決定從每個連隊抽出3挺機槍、及其他槍支、彈藥若干;從供給部、衛生部抽出部分好的衣物、布匹、醫藥用品;集中部分在勞山、榆林橋戰役中入伍的紅軍戰士,經過訓練后,調配紅1軍團。此舉受到中央領導的稱贊,稱紅15軍團“真是雪中送炭啊!”</p><p class="ql-block">翁部長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霍山是紅25軍戰斗過的革命老區,也是張鋒同志反抗日軍侵略戰斗過的地方。今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舉行張峰老首長誕辰101周年紀念活動,霍山人民倍感欣慰。作為老區人民,我們要繼續頑強奮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霍山“紅色傳承、綠色振興”的發展道路上,續寫新的篇章。(圖為1951年1月1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16師突破臨津江防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他們是打響遼沈戰役第一槍攻克義縣第一團</b></p><p class="ql-block">沈筱,遼寧省錦州市義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筱副主任對筆者說,縣志記載:遼沈戰役2縱5師主攻義縣打響了遼沈戰役第一槍。義縣對主攻部隊記憶猶新,東總首長將解放義縣的任務交給了3縱,東總首長點名派2縱5師擔任主攻義縣的任務。這個戰斗成功之處,在于5師改變了原來3縱擬定的主攻方向,通過挖交通壕,由不利地勢變有利地形,由地下交通壕接近城墻,達到了減少傷亡,快速登城的戰術意圖。5師指戰員利用夜色,冒著敵人的零星炮火,奮戰14小時,終于在天亮之前,挖掘了5條總長7000余米的交通壕,直伸敵人城下100米處,并構筑了70多個火力發射點,離城墻根最近距離50公尺。這是東北野戰軍加快城市攻堅的一大創舉。</p><p class="ql-block">義縣縣志記載: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北寧線已被我軍控制,但沈陽到錦州的不少重要車站仍被國民黨軍控制著。東北野戰軍大部分主力的集結,裝備、彈藥、糧襪運輸、衛勤保障等都是靠錦州通往阜新、彰武的這條鐵路來完成,而義縣守敵正扼守這條鐵路。我軍只有占領義縣,才能攻克錦州。古城義縣是戰略要地錦州西北的屏障和門戶。自古兵家就認為:欲保關東,必守錦州;欲守錦州,必守義縣。義縣四周有高大的古城墻,高約10米、寬約3.5米,系磚石結構,北依大凌河,其余3面是沖積平原,地勢開闊平坦。守住了義縣,西可以攻擊承德、赤峰,北可窺視阜新、彰武我大片解放區,東可進發沈陽,南可下葫蘆島。東北“剿總”副司令范漢杰也深諳此理,于是派其嫡系部隊的93軍暫20師駐防于此。這支部隊是1948年3月由阜新撤退防守義縣的半美械裝備部隊,該部四分之三是老兵,技術熟練,未受過重創,戰斗力很強,總兵力超過7000人,此外還有騎兵支隊、地方保安部隊約1.2萬人。</p><p class="ql-block">5師具體部署:13團擔任主攻,14團為助攻。13團突破后,2個團從一個突破口進城。師對13團團長張峰要求:你們攻進城后,有兩個主要攻擊點。一個是從城西南突破后,不遠處就是敵人的師部,先拿下師部,打掉敵人的指揮中心;第二個是城中有個鐘鼓樓,既是交通要道,也是制高點,這是必奪的一個要點。如果敵人在鐘鼓樓旁邊構筑了碉堡,我們無法進行炮火支援,你攻打就會很困難。雖然據偵查敵人沒有設置堅固的工事,但你也要有充分思想準備。進城后你團還有兩個協同3縱作戰的任務:一是如果3縱9師沒有攻進城,你立即派一個營沿城墻去接應9師,形成內外夾擊,迅速打開城門,協助友鄰部隊進城。9師突破后,會對城內的敵人形成更大的壓力。二是你團主力直接向城東門沖擊,盡快與城東攻擊的8師會合,如果8師進展不順利,咱們里應外合,協助他們攻城。我又對其他兩個團長講:14團在13團后邊跟進,進城后向東北方向實施攻擊,徹底割裂敵人的防御部署,消滅和俘虜城北的敵人。15團在14團后邊,進城向西北方向攻擊,首先殲滅敵人在城西北的山炮營,阻止其干擾8師、9師的攻城,然后打開西城門出城,消滅城西變電所據點的敵人。10月1日9時30分,我們對義縣守敵發起總攻。炮兵團集中炮火將城墻炸開30多米寬的缺口,師山炮營摧毀了附近的地堡群。13團在炮兵的掩護下,不到半小時連續排除了敵人布設的7道障礙,為突擊部隊開辟了通路。13團的1連和2連只用4分鐘,就把紅旗插上了義縣城頭。</p><p class="ql-block">13團突進城內,2個營消滅敵人師部后,繼續向城中心和城東發展進攻,配合3縱8師攻占了敵縣政府據點。我們全師順利進城,左鄰3縱9師還在登城作戰。13團的一個營打到南城門接應9師時,9師已有1個連成功登城,雙方協同,迅速打開了城南門,9師由南門突擊進城。14團向城東北方向突擊,清剿城內敵人。15團消滅了城西北的敵人,并俘獲了敵人的山炮營;同時,15團副團長朱恒興帶著1個營從西門出城準備攻打變電所敵人據點,據點內的敵人一看縣城已被攻破,便主動繳械投降了。經過4個小時激戰,5師共殲滅和俘虜敵8000多人,活捉敵師長王世高,繳獲一個山炮營的火炮。戰后,縱隊授予13團1連“先鋒連”稱號,并記集體大功一次。(1945年10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第2縱隊第5師13團,4分鐘攻克義縣城頭。圖為13團攻占國民黨義縣縣政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筆者感言</b>——他始終在戰火中帶領部隊沖鋒在前取得勝利,他負傷不下火線由警衛員背著在槍林彈雨中指揮戰斗,他率領前衛團收復平壤主動擔當平壤市衛戍警衛任務受到志愿軍政治部表揚,他深入指戰員當中群策群力研究過江戰法突破臨津江僅用13分鐘。當我們有緣重展歷史的畫卷之時,首先映入眼簾是那一幅幅沖鋒的情景,是那一面面飄揚鮮紅的戰旗,是那一個個熟悉的面孔沖向敵人陣地的身影,是那一次次深得上級首長信賴享譽全軍的傳奇故事。 “攻克義縣先鋒連”“突破錦州尖刀連”“解放天津英雄連”“千里追擊模范連”“突破臨津江英雄連”“東北部隊頭等主力師”“紅軍連”“紅軍營”“紅軍團”“紅軍師”“紅軍軍部”等熟悉的稱呼,讓人振奮!鮮紅的旗幟,讓人奮進!閃光的榮譽,讓人高歌!在這支英雄部隊中,廣大指戰員始終牢記,聽黨指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英勇頑強,前仆后繼,以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打主攻,擔重任,打惡仗,戰頑敵,站排頭,當先鋒,屢立戰功,所向披靡。(1954年116師舉行師級戰術演習。圖為師領導在指揮所陣地指揮演習。左起王林、王如庸、師長張峰、李玉恒。)</p> <p class="ql-block">供稿:原39軍軍史編寫辦公室主任楊永華</p><p class="ql-block">電話:1854028899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為1979年張峰左4回安徽省太和縣雙浮鎮家鄉與孩提時代伙伴及地方領導合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县|
吉安县|
罗平县|
铜鼓县|
小金县|
德钦县|
沈阳市|
灵山县|
舟曲县|
铜陵市|
禄劝|
闸北区|
绥德县|
勐海县|
滦平县|
莲花县|
利川市|
临沭县|
揭阳市|
武宣县|
自治县|
凤庆县|
尼勒克县|
元朗区|
鹿泉市|
新乐市|
宾阳县|
章丘市|
淮北市|
榆林市|
儋州市|
乌拉特中旗|
青海省|
建德市|
峨边|
炉霍县|
龙泉市|
方山县|
舟曲县|
宿迁市|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