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生活中大多數人可能都知道過度和長期炎癥對身體有害,但對炎癥是什么、炎癥的發生原因、炎癥的影響及生活中如何調控炎癥沒有進一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一、什么是炎癥?</p><p class="ql-block">炎癥是我們身體的一個保護機制,可以幫助我們抵御病原體的入侵。比如,當你被蚊子咬了之后,皮膚就會腫脹和發紅,這就是炎癥在發揮作用。當你的免疫系統發現身體有病原體入侵時,就會立刻啟動炎癥反應,讓你的身體處于“戰斗模式”,以便迅速消滅入侵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炎癥也有分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急性炎癥通常只持續數小時或數天,比如你被蚊子咬了后,皮膚腫脹和發紅的情況通常在幾天內就會消失。然而,如果你的身體免疫反應或應激反應持續存在,就會引發慢性炎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慢性炎癥可能不像急性炎癥那么明顯,但是會對身體的組織和器官造成負面影響,增加我們患上一些慢性疾病的風險。</p> 二、炎癥是如何產生的?</strong><h3>(一)心理方面,短期或長期承受壓力,被不良情緒包裹。</h3></br><h3>(二)飲食結構不合理,偏好高糖、精制碳水化合物飲食、加工高脂肪(如油炸食品),營養不良(飲食中微量營養成分偏低)。</h3></br><h3>(三)接觸過敏原引發過敏反應,常見過敏原有:①.食物類,如花生、海鮮、雞蛋等;②.周圍環境:粉塵、螨蟲、動物毛發、柳絮花粉、油漆等;③.藥物性:多種抗生素、解熱鎮痛藥、鎮靜催眠藥、血清制品、成分比較復雜的復合制劑等;此外還有一些接觸性過敏,如劣質化妝品、日光照射、蚊蟲叮咬等。</h3></br><h3>(四)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感染,環境毒素。</h3></br><h3>(五)睡眠質量不高、疲勞以及作息不規律,更易導致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受損,從而引發過敏反應。</h3></br><h3>(六)腸道菌群失衡,腸道屏障受損。</h3></br> 三、炎癥對健康有何影響?</strong> 炎癥與癌癥</strong><h3>長期處于慢性炎癥的環境中,不僅會讓機體組織處于反復損傷-修復的狀態中,增加癌變幾率;還會降低整個免疫系統功能,導致識別、清除腫瘤細胞的能力異常,進一步增加癌癥風險。炎癥與癌癥之間的關系提示,當身體患有炎癥的時候不可大意,尤其是這幾種炎癥更不能拖:肝炎、萎縮性胃炎、慢性胰腺炎、膽囊炎。</h3></br> 炎癥與慢性病</strong><h3>已有研究證明慢性炎癥與很多慢性病相關,如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牛皮癬、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系統疾病、抑郁癥等。</h3></br> 四、如何調控炎癥?</strong><h3>當然,我們也不用對炎癥過于恐慌,并不是所有的炎癥都會發展成癌癥,急性炎癥容易治愈,慢性炎癥雖然難以治愈、長期存在,但是也只有小部分會轉變成癌。而且從炎癥到癌癥需要相對久的時間,有可能是幾年,也有可能是幾十年,不可能突然出現。</h3></br> 均衡飲食</strong><h3>2021年4月一項對400萬人的回顧研究發現,促炎飲食可增加27種慢病風險和早死風險。研究者發現,促炎飲食與心臟病發作、過早死亡、腸癌、胰腺癌、呼吸道癌和口腔癌等癌癥以及抑郁癥相關。</h3></br><h3>促炎飲食是長期吃可能增加人體炎癥水平的食物;抗炎飲食是有助于降低炎癥水平的食物。</h3></br><h3>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943項類似的研究,在2014年發表了一份膳食炎癥指數(DII),可以對飲食的抗炎作用與促炎作用進行量化評分,涵蓋了45種影響機體炎癥的膳食成分。</h3></br><h3>常見促炎食物包括:酒、加工肉、油炸食物、人造反式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h3></br><h3>抗炎飲食是指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強調多食用水果和深色蔬菜,攝入全谷物,富含ω-3型脂肪酸的食物如海魚、堅果,香辛料(生姜、大蒜、迷迭香等)。</h3></br> 堅持運動</strong><h3>每天進行30分鐘的適度有氧運動。</h3></br> 保持樂觀心態</strong><h3>長期的壓力和緊張會增加人體的炎癥水平,保持樂觀心態和良好習慣有利于控制體內炎癥因子的水平。</h3></br> 控制體重</strong><h3>肥胖可導致荷爾蒙和免疫系統紊亂,加劇慢性炎癥的發生,因此平衡飲食與運動,保持適宜的體重和體重指數BMI。</h3></br> 保障睡眠</strong><h3>規律且有質量的睡眠,睡前放松心態、減少睡前使用電子產品。</h3></br> 定期體檢篩查</strong><h3>及時發現機體潛在的風險;如已患上胃炎、咽喉炎、肝炎等炎癥或有自身免疫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則需要更為細致而科學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h3></br> 戒煙限酒</strong><h3>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引發慢性炎癥的重要原因,因此戒煙忌酒、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也是抵御慢性發炎的重要途徑。</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安徽省|
方城县|
承德市|
涟水县|
曲水县|
神木县|
阜南县|
故城县|
铁岭市|
高安市|
甘南县|
建德市|
平阳县|
宜丰县|
闵行区|
饶平县|
松溪县|
洪洞县|
攀枝花市|
依安县|
十堰市|
新巴尔虎左旗|
阿鲁科尔沁旗|
杭锦后旗|
邳州市|
敖汉旗|
奉新县|
恭城|
西乌|
桂平市|
乌拉特前旗|
长治市|
屯留县|
樟树市|
延长县|
汨罗市|
左权县|
台湾省|
晋中市|
乾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