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4日下午,洪江市檔案館組織召開黔陽古城口述歷史座談會,邀請熟知古城歷史文化的老師和專家建言獻策,啟動和部署黔陽古城口述歷史的采訪拍攝工作。這是該館深挖本地歷史文化內(nèi)涵、豐富館藏檔案史料的又一新舉措。</p> <p class="ql-block">口述歷史,即通過筆錄、錄音、錄影等現(xiàn)代技術(shù)手段,記錄歷史事件當事人或者目擊者的回憶而保存的口述憑證,它屬于檔案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會議首先介紹了黔陽古城口述歷史采集工作的意義和工作思路,大家圍繞工作主題,對采訪對象、內(nèi)容、方式、時間等具體工作進行深入探討,為下一步如何開展口述歷史現(xiàn)場采集提供寶貴意見和建議。</p> <p class="ql-block">洪江市委黨校教師朱明霞老師發(fā)言</p> <p class="ql-block">與會人員觀看芙蓉中學危友華老師拍攝的黔陽古城居民張國英口述影像。</p> <p class="ql-block">據(jù)悉,黔陽古城口述歷史工作,將通過采集視頻、圖片、文化、實物等多種形式,收集整理黔城古城的歷史點滴,真實記錄口述人對親聞、親歷、親訪某個歷史時刻、重大事件、事實真相的直接回憶。這將為豐富黔陽古城檔案資料、深化文化研究、還原歷史事件、擴大旅游宣傳發(fā)揮重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雍正年間黔陽縣地圖</p> <p class="ql-block">清繪縣志黔陽古城簡圖</p> <p class="ql-block">這是2015年我在黔陽古城采訪張家老屋主人張國英(1941~2019)他向我口述了1949年以前各姓宗祠清明節(jié)“掛眾親”的習俗。據(jù)他所說,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古城內(nèi),曾有過22座各姓宗祠,繁盛一時。</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環(huán)水,是湘楚苗地邊陲重鎮(zhèn),素有"滇黔門戶"和"湘西第一古鎮(zhèn)"之稱。它比云南麗江大研古鎮(zhèn)早1400年,較湖南省內(nèi)的鳳凰古城早900年。各種文化在這里交融,"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經(jīng)典詩句,就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寫就于此地芙蓉樓。</p> <p class="ql-block">古城歷史城區(qū)總面積0.8平方公里,城內(nèi)青石街巷縱橫交錯,明清建筑比比皆是。原有五個城門今尚存四門遺址,其中西門又稱中正門,其城門及門樓保存完好,門上"中正門"三字系民國時期戴笠所書。依附南北兩條主要街道而形成的魚骨狀道路系統(tǒng)保存完整,古稱九街十八巷,現(xiàn)存較完好的歷史街區(qū)有:以商業(yè)店鋪為主的省級文化保護單位南正街,以會館碼頭為主的上河街、下河街等。此外,縣衙、書院、文廟、武祠遺址、古客棧、亭臺樓閣、祠堂戲院等,羅列有致,功能齊全。</p> <p class="ql-block">2015年,采訪83歲的古城居民謝長榆,聽他口述黔陽漁鼓的來歷。</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快剪視頻)</p> <p class="ql-block">11月20日上午,與洪江市檔案館工作人員前往黔陽古城社區(qū)居委會,查找古城80歲以上老人基本信息,古城戶籍人口共5000多人,其中常駐人口一千多人,80歲以上老人120余名,且以留守老人居多。古城口述歷史采錄是一個非常耗時又緊迫的任務(wù),也許,我們追尋歷史的腳步始終趕不上老人離開的腳步,但我們畢竟行動起來了。</p> <p class="ql-block">走訪古城東門口原住民彭承忠先生,他對黔陽古城有著深厚的感情,特意請懷化的畫家復(fù)原繪制了一幅黔陽古城原貌圖掛在客廳正中央。</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全景原貌圖</p> <p class="ql-block">11月22日,與洪江市檔案館副館長唐宵鵬走訪西南市場和牛頭灣小區(qū)古城原住民75歲的劉仁興老人 、87歲的石金蓮老人,了解基本情況,為日后正式采訪奠定基礎(chǔ)。</p> <p class="ql-block">11月23日,來到黔陽古城今月樓,這里居住著原芙蓉樓文物管理所所長、古城原住民李慧仁老先生。</p> <p class="ql-block">老先生退休后賦閑在家,愛好文物收藏,尤其擅長水彩畫,創(chuàng)作了大量以黔陽古城為主題的藝術(shù)作品。</p> <p class="ql-block">在今月樓二樓展廳,李慧仁老師說起黔陽古城的歷史,如數(shù)家珍,在他身后墻上,是一幅他繪制的黔陽古城原貌全景圖。</p> <p class="ql-block">每一位老人的親身經(jīng)歷都是一本厚重的歷史書,值得我們后輩人去用心聆聽,認真閱讀。</p> <p class="ql-block">采訪視頻</p> <p class="ql-block">李慧仁老師創(chuàng)作的黔陽古城全景圖</p> <p class="ql-block">這是洪江電站蓄水前的芙蓉樓,舞水河畔怪石嶙峋,風景優(yōu)美。</p> <p class="ql-block">這是黔陽古城西門(中正門)城門左邊是中山公園,右邊是抗戰(zhàn)忠烈祠,舞水河上的船只都是風蓬船,逆流而上,靠的是纖夫拉纖。</p> <p class="ql-block">這是黔陽古城上南門碼頭和城樓。上南門位于黔陽古城南正街西側(cè)出口,始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年)為敘州土城之南門。明正統(tǒng)十五年(1450年)改建紅砂石城墻,城墻高一丈七尺,墻頂寬九尺。上有高大城樓,立于城樓之上,沅水東西南三面一覽無遺。初稱宣化門,后稱文星門,因處于沅水上游,老百姓俗稱上南門。城門口上曾懸掛“赤寶連云”匾額,現(xiàn)僅存門洞遺址和城墻殘骸。城墻外沿河是密密麻麻的吊腳樓,河邊停泊著前來趕場的船只。城內(nèi)一空曠處是黔陽縣衙(如今三中操坪)一群人在練武。</p> <p class="ql-block">這是黔陽古城下南門。下南門原名迎熏門,位于黔陽古城南正街東側(cè)出口,規(guī)范與上南門同,樓上曾懸掛“麗日重關(guān)”匾額,現(xiàn)唯存門洞和東側(cè)古城墻遺址。城門外右邊是江西會館萬壽宮。</p> <p class="ql-block">這是黔陽古城東門。黔陽縣志記載東門又名寅賓門,始建于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50年)為紅砂石城墻,高高的城樓上,曾鏤刻歷史聯(lián)句:紫氣東來,但見桑麻成故土;罡風西去,唯攜詩酒話芙蓉。</p> <p class="ql-block">這是古城的圣廟(文廟)毀于文化大革命。文廟原系學宮,北宋元豐三年(1080)建于黔城龍標山西側(cè)。多次毀于兵亂,多次修建。清康熙二十三年,皇帝親筆書寫:“萬世師表”匾額懸于文廟大殿堂前,殿高丈二有余,殿堂內(nèi)設(shè)置先師孔子牌位,兩邊廂房設(shè)先儒牌位。</p> <p class="ql-block">這是玉皇閣,遠處是水口山三寶寺,上世紀70年代修建枝柳鐵路,玉皇閣被拆毀。</p> <p class="ql-block">李惠仁老師口述了黔陽古城從1949年至今發(fā)展變遷的歷史,重點突出古城文化、寺廟、教道及城建等。同時口述了芙蓉樓的歷史。他1986年開始在芙蓉樓工作,前后20余年,為芙蓉樓文物保護做了許多工作。</p> <p class="ql-block">采訪黔陽古城三月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謝永仲先生。</p> <p class="ql-block">謝永仲老師重點回顧了自己人生歷程,闡述了對古城文學、宗教、歷史有深入研究,口述了民住、民俗、文學等方面內(nèi)容。</p> <p class="ql-block">11月22日,采訪黔陽古城原住民劉興仁老先生。</p> <p class="ql-block">劉興仁,1948年4月生,年近76歲,祖籍湖南武岡。家住黔城鎮(zhèn)芙蓉社區(qū)西南大市場,老伴健在,育有一兒一女,均在深圳工作。</p><p class="ql-block">劉興仁父親解放前后擔任黔城郵電局局長,他本人出生4個月就隨家人來古城定居。童年及青少年時期在黔陽古城生活了15年,居住在古城原郵電局宿舍。</p><p class="ql-block">1965年下放到深渡農(nóng)村待了14年,1979年回城,被安排到雙溪電石廠上班直至退休。他最難忘1949年3.25事件前,父親用籮筐挑著他一家逃亡洪江區(qū)的經(jīng)歷,一家人對黔陽古城有很深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采訪視頻</p> <p class="ql-block">劉興仁先生主要口述了從出生后到黔城古城特別是東門口長達16年生活情況,介紹一些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場景和參與的民俗活動,他的講述仿佛構(gòu)建了一幅黔城古城人間煙火氣息的生活畫卷。</p> <p class="ql-block">《一片冰心在玉壺》MV</p> <p class="ql-block">11月23日,李慧仁老師帶領(lǐng)我們游芙蓉樓,講述芙蓉樓鮮為人知的歷史變遷。</p> <p class="ql-block">李老師對芙蓉樓碑刻頗有研究。</p> <p class="ql-block">李慧仁老師在芙蓉樓工作二十余年,對這里一草一木充滿感情。</p> <p class="ql-block">李惠仁老師講述八龍石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講解從古城圣廟保存下來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李老的講述不可再得,我在現(xiàn)場抓緊記錄。</p> <p class="ql-block">走近芙蓉樓碑廊</p> <p class="ql-block">李慧仁老師創(chuàng)作的工筆畫芙蓉樓全景圖</p> <p class="ql-block">李慧仁老師創(chuàng)作的水彩畫《雪后芙蓉樓》</p> <p class="ql-block">李慧仁老師帶領(lǐng)我們走進芙蓉樓,圍繞芙蓉樓龍標勝跡、畫像、對聯(lián)、碑刻、八龍碑、大鐘等進行“一對一”口述其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王昌齡演繹者,黔陽古城居民欽永紅的雙面人生。(視頻)</p> <p class="ql-block">中正門原名安遠門,是黔陽古城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城門,方位是西門。原有城墻,明朝前為土墻,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重修。明成化八年(1472年)又拓之東北,周長5華里,皆備哨所。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年間皆有復(fù)修,現(xiàn)為紅砂巖壘砌的拱門,門洞赤褐色巨石由于風化侵蝕,凹凸不平。</p> <p class="ql-block">1938年戴笠在黔城辦軍統(tǒng)特訓班,第二期結(jié)業(yè)時,蔣介石親臨視察,應(yīng)戴笠請求在西門城樓上題寫“高瞻遠矚”匾額,后蔣介石出西門,經(jīng)芷江回重慶。為求吉利,戴笠撰寫碑文,并將西門改為“中正門”。</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文化研究會謝永仲先生帶領(lǐng)我們講解每一處建筑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古城居民徐其昌手繪的黔陽古城(局部)</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民居中,記事碑刻隨處可見。</p> <p class="ql-block">在可園巷危道豐故居遺址。1949年以前,黔城有“危半城,廖半街,要尋雜姓到城外”之說。危道豐、危澤莆均為古城大戶。</p> <p class="ql-block">危道豐:字芑濱(1884-1949)。早年,二渡日本,入振武學校和士官學校,學習軍事。1910年赴京考試獲工兵科舉人。辛亥革命后,先后任湖南都督府參謀次長,參謀部長。由黎元洪保薦,任北洋政府副總統(tǒng)府參議官,袁世凱總統(tǒng)府咨議。民國六年(1917),回湘任督軍署副官長,第一兵站委員長等職。民國十二年北洋政府改組,危被派充邊藏勸業(yè)員,后赴臺灣考察,著有《游臺日記》。后任福建督軍署參議,赴浙江嘉興縣任知事,上海縣知事。民國二十五年,返湘任湖南第二區(qū)行政督察專員(設(shè)慈利)。陜西西安統(tǒng)稅局局長。</p> <p class="ql-block">1939年返回黔陽,任洪江電燈公司經(jīng)理。8月,任湖南省第一屆臨時參議會參議員,黔陽縣參議長。1946年兼黔陽縣立初級中學校長。1947年,競選黔陽縣國大代表。1949年10月3日,黔陽縣解放,危連夜逃往江市鎮(zhèn)康溪州族家,被尾隨的仇家所殺(據(jù)《黔陽縣志》。</p> <p class="ql-block">危道豐遇害康溪坪 口述:危善國(危道豐兒子,現(xiàn)居北京)</p> <p class="ql-block">在黔陽古城北門講述古城變遷。</p> <p class="ql-block">北門又稱拱辰門,位于北正街北端,可遠眺舞水入沅,門上曾有匾額“遙拱天樞”,現(xiàn)存北門遺址始建于明正統(tǒng)十五年(1450年)</p> <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的城墻上世紀60年代被拆除,紅砂巖墻磚被用作建房建碼頭地基。</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三月三美食之旅(視頻)</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的易氏宗祠,上世紀30年代,國畫大師易圖境在黔陽三中求學時曾在此落宿。</p> <p class="ql-block">孟氏宗祠內(nèi)殘破不堪,曾被作為居民住所改造。</p> <p class="ql-block">南正街、老爺巷,每一處民宅都曾經(jīng)有過輝煌。</p> <p class="ql-block">2014年拍攝的黔陽古城基督教會迎圣誕活動。(古城居民生活)</p> <p class="ql-block">城中考古……</p> <p class="ql-block">鄧氏宗祠見證百年滄桑。</p> <p class="ql-block">古城處處皆歷史……</p> <p class="ql-block">雕刻精美的正女坊</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城墻,無聲的訴說著昔日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走訪古城老人。</p> <p class="ql-block">走訪黔陽剪紙館非物質(zhì)文化傳承人邱宏麒老先生。</p> <p class="ql-block">2019年新主播屈禹甜帶你游黔陽古城三月三民俗文化節(jié)</p> <p class="ql-block">走訪老人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工作,我們必須了解老人身體狀況,他的人生閱歷,是否有講述的意愿……仿佛沙里淘金,尋找到對的人,給我們開啟走進古城歷史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聽說有一位85歲,家住北正街的退休老中醫(yī)李復(fù)興,我們前往走訪。</p> <p class="ql-block">在南正街,路遇我們要尋訪的老人陳桂鳳,她已經(jīng)96歲高齡,估計是古城年齡最長的老人了。</p> <p class="ql-block">陳桂鳳老人把我們領(lǐng)回家,向我們講述她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1953年陳桂鳳參加識字班留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陳桂鳳,女,1927年11月11日出生,現(xiàn)年96歲,出生于黔陽古城下河街,16歲出嫁,18歲生子,丈夫去世多年,兒子兒媳相繼病死,現(xiàn)老無所依,獨自居住,只有孫子孫女有時前來探望。她沒有正規(guī)上過學,僅在唐家祠堂學過《三字經(jīng)》,1953年參加了“黔陽縣第五區(qū)速成識字重點班”培訓。工作上先后當過幼兒園園長、酒廠副廠長、街道辦主任、飲食店副經(jīng)理等職務(wù)。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黨齡超過50年,獲得中共中央頒發(fā)的“光榮在黨五十年”紀念章榮譽。</p> <p class="ql-block">在北正街向家巷,路遇95歲撿拾廢品回家的龍邦顯老人。</p> <p class="ql-block">龍邦顯,1928年8月10日出生,現(xiàn)年95歲,出生在黔陽縣托口鎮(zhèn),中共黨員,現(xiàn)與妻子(91歲)和小女兒住在一起,龍邦顯的妻子為童養(yǎng)媳,十幾歲兩人成婚,育生有四子五女,四子均已去世。在托口上過小學,在原黔陽縣航運公司工作。</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黔陽古城北正街采訪劉廷龍老人。</p> <p class="ql-block">劉廷龍,1941年6月15日出生,82歲,出生在黔陽古城下南門,妻子已去世,有四個女兒,現(xiàn)在和小兒子住在一起。劉廷龍7歲開始學習理發(fā),先后在黔城理發(fā)合作社、集體商業(yè)公司、南北總店工作,曾任副總經(jīng)理。劉廷龍熱愛文藝,2008年組建洪江市民間藝術(shù)團,吹拉彈唱樣樣精通,他創(chuàng)作的新版黔陽陽戲“打求財”,與時俱進,與現(xiàn)實生活結(jié)合,在演出中獲得上級領(lǐng)導肯定。他傳承的器樂演奏“什樣錦”曾獲中央電視臺專門拍攝報道。</p> <p class="ql-block">劉廷龍老人思維清晰,表達流暢,我們的到訪,打開了他塵封的記憶閘門……</p> <p class="ql-block">一個上午的采訪在不知不覺中很快過去,我們意猶未盡,期待下次再聆聽劉老的講述。</p> <p class="ql-block">黔城航運社職工唐敬材口述船上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黔陽三中原校長陳寶元講述校園變遷。</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口述歷史采訪花絮視頻</p> <p class="ql-block">古城原住民李慧仁談黔陽古城口述歷史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1986年,黔陽古城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它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古城之一,這座古城有這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湘西邊陲一顆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活著的古城,不少原住民仍生活其中,古城保存了許多歷史文化遺跡,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和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隨著旅游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受到外來強勢文化的沖擊,古城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tǒng)文化面臨困境。為搶救和保護古城文化,保存古城真實的歷史之脈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給世人留下一個鮮活生動、真實可信的歷史記憶,洪江市檔案館2023年決定對黔陽古城進行口述歷史的采集。口述史是歷史參與者直接與歷史“對話”,讓歷史更加生動和真實可信的一項工程。讓生活在黔陽古城幾十年的親歷者和當事人,把他們熟悉和經(jīng)歷的情形回憶記錄下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蝶戀黔城》MV</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柱|
汝阳县|
许昌市|
资讯
|
丰镇市|
陆良县|
庆安县|
万安县|
广元市|
吉木萨尔县|
楚雄市|
绥江县|
房产|
乐至县|
湾仔区|
理塘县|
高清|
吕梁市|
北宁市|
张家界市|
喜德县|
施甸县|
襄樊市|
德庆县|
平乐县|
蓬安县|
武鸣县|
北碚区|
邵阳市|
江津市|
黑水县|
敦化市|
肥西县|
延吉市|
镇坪县|
江北区|
昭平县|
横峰县|
临海市|
阿荣旗|
兴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