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滬杭記行(二)

豐慶老樹

<p class="ql-block"> 滬 杭 記 行</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現代交通的便利是上個世紀難以想象的,從上海虹橋乘座高鐵,僅一小時多點便到了杭州。女婿委托朋友前來接站,沒想到朋友十分虔誠,開車直接把我們接到了位于西子湖畔的“樓外樓”菜館?!拔骱佐~何處美,獨數杭州樓外樓?!边@可是一家具有170多年悠久歷史的老店。</p> <p class="ql-block">  杭州人有種習俗,凡有賓客,必到樓外樓品嘗杭菜風味。外地游人玩西湖,不上樓外樓,似乎沒有真正領略杭州的美味佳肴。 這里名廚云集,佳肴迭出,西湖醋魚、宋嫂魚羹、蜜汁火方等風味獨具一格,是中外旅客所傾慕的名菜。久聞上世紀七十年代周總理曾多次在這里接待過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美國總統尼克松等國家元首。沒想到今天我們也會走進這個名樓,在欣賞西湖美景的同時品嘗到了正宗的杭州名菜。</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我們入住到了位于湖畔的“杭州新新飯店”。這個飯店東鄰斷橋,西接岳廟,坐北朝南,面臨孤山,山水環抱,風水極佳,是杭州為數不多的一線環湖飯店。其前身是開辦于1913年的“新新旅館”,是浙江省至今唯一存世的百年現代飯店。</p> <p class="ql-block">  據說“新新旅館”這個店名取自《禮記·大學》中的名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時逢新文化運動,蘊涵著新社會、新時尚,既指新旅店、又指面貌永遠保持新鮮。這里處處盡顯民國風情,處處彰顯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故有“文物酒店”之美譽。大堂的每一個物件看上去或許平平無奇,背后卻可能有著不平凡的故事。有一把老舊的椅子,據說是西湖酒店業的第一把交椅,應該算是西湖景區現代文化的一個起點。</p> <p class="ql-block">  酒店大堂兩側,一邊是書香氣息濃郁的“曉風書屋”,一邊是古香古色的“1913餐廳”。整個過道就是一個文化長廊,布滿了歷史照片,倘徉期間,仿佛在歷史的隧道中穿越。透過酒店餐廳羅馬式的大拱形窗,看萬綠西泠的孤山、窈窕動人的斷橋,給人一種古典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資料顯示,歷史上有很多政要及社會名流曾在這里度過難忘的歲月,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孫中山、蔣介石、陳布雷、魯迅、胡適等。這里有可預訂的名人房,據說有套胡適曾經下榻過的房間,如今已按原樣恢復,舊式的家具,老式的唱片機,一幅胡適和曹誠英的合影,顯露出這個房間與眾不同的文化氣息。胡適曾在這里與表妹曹誠英演繹出一段震驚文壇的煙霞洞之戀,新新飯店的403號房,從此也有了厚重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每個房間都有一個文雅的名字,都與一個特定的人物相聯系。我們入住的房間曰“四月天”就與林徽因有關。林徽因出生于杭州,才情驚世,楚楚動人,是上個世紀中國最受人稱道和懷念的知識女性,1934年10月,她受浙江省建設廳邀請,與夫梁思成先生考察杭州六和塔修繕事宜曾下榻新新旅館。她的詩作《你是人間四月天》在海內外廣為傳誦,故店家便把這間客房命名“四月天”。</p> <p class="ql-block">  到杭當天下午,我們首先拜謁了位于酒店附近的岳王廟。紀念岳飛的宗祠在全國雖有多處,但岳飛遺骨埋葬于杭州,故杭州岳廟最為著名。</p><p class="ql-block"> 據資料顯示,杭州岳王廟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間,原為“智果觀音院”舊址,明景泰年間改名“忠烈廟”,現存建筑為清代康熙年間重建。廟內設有忠烈祠、啟忠祠、精忠園以及岳飛父子的墓冢。</p> <p class="ql-block">  岳廟門樓莊嚴巍峨,門柱兩邊刻有“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楹聯,這幅楹聯語出岳飛的《滿江紅》,為張愛萍將軍所題寫。</p><p class="ql-block"> 走進岳王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忠烈祠,上方懸掛“心昭天日”的牌匾,為葉劍英元帥所書。當年岳飛被奸臣誣陷,拒絕在假供詞上畫押時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大大字。據說,葉帥題匾時因仰慕岳飛并謙虛自律,有意未落款自己的名子。</p>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供奉有一尊岳飛的石膏座像,上端掛有“還我河山”的匾額,四周還有很多壁畫。據介紹,這里岳飛座像和壁畫都是1979年國家重新整修岳廟時,由浙江美術學院創作的。</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南宋偏安杭州,“還我河山”為岳飛畢生奮斗目標,故人們常以為“還我河山”四字為岳飛親筆手書。其實有資料顯示,這組“還我河山”字樣最早出現于1931年,是由詩詞學家在岳飛所寫的《吊古戰場文》書法作品里撿出個字拼接而來的,其中的“我”字是從繁體“義”字下面拆分出來的?,F代也有人說《吊古戰場文》不是岳飛的書法作品。咱孤陋寡聞難辨真偽,也就只當故事而已。</p> <p class="ql-block">  岳廟院內古柏參天,上百年的樟樹、桂花樹比比皆是,繁茂成蔭。在岳墓入口處有一座“精忠柏亭”,亭內陳列著八段樹干化石,人稱“精忠柏”。傳說“精忠柏”原為南宋大理寺獄中風波亭畔的一株古柏。岳飛含冤入獄被害后,這株柏樹遭雷擊立即枯萎,但歷經數百年風雨,卻僵而不腐,象鐵石一般堅硬。人們仰慕枯柏英烈般的風骨,就稱之為“精忠柏”將其陳列在岳廟里供后人觀賞。其實,此為硅化木,類似遼寧本溪水洞的硅化木公園化石。這些化石的年齡大都在1.2億年以上,遠超南宋年代。</p> <p class="ql-block"> 穿過“精忠柏亭”經墓園天井“敬忠泉”石橋,便進入“精忠園”,這里有兩座墳墓,埋葬著岳飛及其長子岳雲。在石板鋪砌的墓道兩旁,立有石人、石羊、石馬、石虎。墓周古柏森森,有石欄圍擴,石欄正面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于今判偽真”的對聯。</p><p class="ql-block"> 相傳,當年岳飛在風波亭遇害后,獄卒隗順感念岳氏父子忠勇,偷偷背走遺體私下安葬,并掛玉環、種桔樹標記。直到宋孝宗給岳飛平反后,隗順后代才將岳飛遺骨重新遷葬棲霞嶺,讓其盡享香火。</p> <p class="ql-block">  在岳飛墓前是鐵鑄的秦檜、王氏、萬俟卨、張俊等四個奸佞雙手反剪的赤身跪像。據說,奸臣跪像常遭游人怒砸,從明代正德年間以來,已經八次補毀、九次重鑄。正所謂權相可逞一時之兇,而民心才是終極裁判。這里還有一株“古檜”頗為傳奇,此樹自根部劈開,分枝為二,叫做“分尸檜”。據傳,明代有個名叫馬傳的郡卒,一天晚上來到岳飛墓前拜謁,為了表達對奸相秦檜的痛恨,拔刀將陵墓前的一株檜樹劈開,中間隔以木板,以示肢解秦檜。第二天,人們看到墓前的檜樹一分為二,誤以為鬼神所劈,無不拍手叫好。</p> <p class="ql-block">  岳墓闕門柱上有一副楹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是著名書法家陸維釗的手筆。這幅楹聯,仿佛就是歷史的回音,道出了中華兒女愛憎分明的心聲。我覺得幾百年來,這里吸引人們的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  出了岳廟,我們順道走進了對面不遠處的“竹素園”。這個“竹素園”是清雍正年間浙江總督李衛所建的一座園子,舊稱“湖山春社”,園名“竹素園”三字為雍正皇帝御書。</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園林。園內老樹參天,假山疊翠,綠竹雅致,光從外表就能感受到江南的文雅氣息。這里以竹類景觀為主,以集聚奇石而聞名,意境幽雅。假山奇石是竹素園里最具特色的景觀,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縐云峰”就陳列于此。此石體態秀雅,剔透玲瓏,和蘇州留園的瑞云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齊名,但這塊奇石身形纖細,仿佛一位翩翩起舞的美麗姑娘,又像一只半跪的鹿,看著它只要發揮想象力,可以聯想到多種人物和動物形象。有人形容其“形同云立,紋比波搖”。</p> <p class="ql-block">  這里既是欣賞園林風光和假山奇石的理想之地,也是當地頗有特色的茶座,據說,每天上午很多當地人會專程到這里來閑游喝茶。漫步竹素園,但聞鳥語花香,但觀眼前翠綠,穿曲折、繞回廊,湖邊景物相互映襯,即使不擅詩情也會陶醉在詩情畫意之中。很想和老伴在這個唯美、浪漫、雅致的詩意空間里靜靜地坐上一會,無奈時間有限,只能忍痛割愛。</p> <p class="ql-block">  走出竹素園,右轉便是西湖有名的蘇堤,雖天色已晚,但我們游興未減,索性來了個夜游蘇堤。夜色下的蘇堤游人早已散去,四周靜悄悄的,只是身邊偶爾跑過夜練者。一彎玄月映照湖面,水天一色,波光粼粼,與身邊的綠樹花卉相應成趣,彰顯出一份寧靜的美,讓人心曠神怡,不由想起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絕配詩句。</p> <p class="ql-block">  北宋年間,蘇東坡在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他獨具匠心地利用挖出的泥沙精心構筑了這條長堤,后人為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其命名為“蘇堤”。這條長堤將南山和北山緊密相連,為西湖增添了一抹嫵媚的色彩。漫步蘇堤,在欣賞湖光山色的同時,無不讓人感受到蘇東坡那高遠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蘇堤不僅是一處景點,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一種文化的傳承。</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天朗氣清,陽光溫和,我們來到了靈隱寺景區。這里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江南的禪宗名寺,始建于東晉元年,即公元326年,為印度高僧慧理所創建。這里峰巒競秀,溪泉流清,到處都是古跡和洞景,故素有“東南佛國之稱”。</p> <p class="ql-block">  在靈隱寺景區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門口上方的鎏金匾額“靈隱寺”三字,走進仔細一看,原來是江同志的提字,落款癸未年九月十九。據說,湊巧的是農歷九月十九正好是觀音菩薩出家之日。</p> <p class="ql-block">  走進景區,只見一座黃墻黛瓦古色古香的照壁,照壁上“咫尺西天”四個大字十分醒目,意思應該是說從這里進去就到佛國世界了。作為中國著名的十大古寺之一,靈隱寺周圍的環境相當清幽素凈,處處透著靜謐的禪意。而飛來峰更是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也是蘇東坡的最愛。據說,當年蘇東坡在杭州時常在這里的冷泉亭上飲宴賦詩,其中就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p> <p class="ql-block">  相傳,在1600多年前,古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里的山峰極像天竺國靈鷲山小嶺,便驚奇地說:此乃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遂將這座山峰喚作“飛來峰”。這里有一座石塔,據說就是為了紀念靈隱寺開山祖師慧理而建造的,名曰“理公塔”,又名靈鷲塔。這座塔的塔身全部由石塊砌成,并刻有經文或雕像,其外觀看起來雖然古樸簡單,但卻是一座集佛教史跡、造塔藝術、佛像雕刻于一體的明代古塔,也是杭州僅存的一座明代古佛塔。</p> <p class="ql-block">  飛來峰是一座石灰巖山峰,奇石嵯峨,鐘靈毓秀,石間巖洞與沿溪峭壁上分布著五代至元代的造像約300多處。特別是位于青林洞南口崖壁上的浮雕“盧舍那佛會”,由十九位人物和兩身動物像組成,結構完整,形象生動。據說為宋代浮雕精品,彌足珍貴。而位于冷泉溪的南側有一龕彌勒佛像是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佛像雕刻生動傳神,坐于佛龕中的大肚彌勒坦跣足屈膝,手持數珠,袒胸鼓腹而開懷大笑,將“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周圍的十八羅漢,有靜有動,神情各異,不失為宋代造像藝術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剎靈隱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藏經樓、華嚴殿等五大殿構成,這些建筑沿中軸線依山而立,氣勢雄偉。據說,這五大殿各有各的功效,天王殿是保佑平安的,大雄寶殿是保佑仕途的,藥師殿是保佑健康的,藏經樓是保佑福氣的,而華嚴殿則是保佑讀書的。但我以為這就是個說法,信則有,不信則無。</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是寺內的第一大殿,天殿重檐下懸掛有兩塊橫匾,一塊寫著“靈鷲飛來”,為近代著名佛教居士、書法家黃元秀所題。而另一塊“雲林禪寺”的匾額則是清康熙皇帝的親筆手書。據說,康熙皇帝在位時幾乎每年都會來靈隱寺參拜。有一次,寺院里的大師請康熙帝為寺廟題名,康熙帝甚是開心,大筆一揮準備寫“靈隱寺”三個字,可能是因為太過激動的緣故,剛寫完“雨”字頭就發現寫大了,剩下的三個“口”和一個“巫”字寫不下了,他靈機一動便寫成了“雲林禪寺”???00多年來人們對這個題名并不買賬,還是稱這里為“靈隱寺”。</p> <p class="ql-block">  邁過天王殿高而厚的門檻,室內一股寂靜沉香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仿佛一下子踏入了空靈之境,瞬間便忘卻了塵世喧囂,沒了浮躁與焦慮,惟余靈魂的歸宿。</p><p class="ql-block"> 只見大殿正中佛念里坐著袒胸露腹的彌勒佛,跌坐蒲團,笑容可掬。兩側是身披重甲的四大天王,其中兩個形態威武,兩個神色猙擰,俗稱為四大金剛。彌勒佛后壁的佛龕供奉著韋馱菩薩的雕像,這尊雕像是用整段香樟木雕造而成,為南宋初期的珍貴遺物,已有800多年歷史,是靈隱寺中現存最古老的一尊佛像,極具觀賞價值。</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后有一庭院,院中古木參天,正面的大雄寶殿是靈隱寺的正殿。這里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眾僧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但凡寺廟皆有大雄寶殿,這“大雄”二字乃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震懾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有無上的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教弟子尊稱他為大雄。</p> <p class="ql-block">  靈隱寺的大雄寶殿是單層三疊重檐建筑,建筑高大雄偉,殿內共有佛像150尊,但最矚目的還是正中位置的釋迦牟尼像。有資料顯示,這座佛像以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用24塊樟木雕刻鑲接而成,高24.8米,為我國目前最高最大的香樟木雕像,實乃不可多得的宗教藝術品,也是靈隱寺鎮寺之寶。</p> <p class="ql-block">  藥師殿是靈隱寺的第三重大殿,這里供奉的是“東方三圣”藥師佛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走進殿內,殿中蓮臺座上的便是藥師佛。藥師佛乃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被稱為“大醫王佛”,能使眾生離苦得樂,解除病痛和災害,所以又被稱為“消災延壽藥師佛”。站在左邊的是日光菩薩,他手托太陽,象征著光明;右邊的月光菩薩則手托月亮,象征著清涼。而大殿兩邊的塑像是藥師佛的十二位弟子,號稱“藥童”,又稱“藥叉神將”。</p> <p class="ql-block">  位于最高處的“華嚴殿”是靈隱寺最后一重殿,這里供奉著毗盧遮那佛,還有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毗盧遮那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則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據說,文殊菩薩善智善辯,為四大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而普賢菩薩又稱遍吉菩薩,他輔助釋迦牟尼弘揚佛道,不但能廣贊諸佛的無盡功德,且能修無上供養,能作廣大佛事。故在《華嚴經》中,文殊菩薩以智慧輔佐釋迦牟尼,普賢菩薩則以動輔佐釋迦牟尼,他們被合稱為“華嚴三圣”。</p> <p class="ql-block">  從最高處的華嚴寺下來,我們又走了“羅漢堂。這里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羅漢堂,供奉著500尊青銅羅漢雕像,每尊佛像高約1.7米,重達一噸。羅漢堂中央是一座四大佛教名山銅殿,分別供奉五臺山文殊菩薩、峨眉山普賢菩薩、普陀山觀音菩薩、九華山地藏菩薩。他們在佛教中分別象征大智、大行、大悲、大愿。這個銅殿看上去很高,三重檐四立面,造型精致,氣勢磅礴,為“世界室內銅殿之最”,已被列為吉尼斯紀錄。</p> <p class="ql-block">  從“羅漢堂”出來,老伴興致勃勃地買了好些幾個叫做“十八籽”的手串準備回家后送給親人。據說這個“十八籽”寓意特別好,有一種說法是十八籽代表的是十八羅漢,能起到護身符的作用;還有一種說法是十八籽代表了十八種煩惱,每撥動一株就會去除一種煩惱。由于其為吉祥納福之物,故在這里特別火,雖化錢購買但卻不能叫賣,而要叫“請”,其實也就是個心靈慰籍。</p> <p class="ql-block">  秋日和煦的陽光透過繁茂的樹葉,在青石鋪就的地面投下一片斑駁陸離的光影,空氣中香火裊裊,梵音飄蕩,仿佛腳下的每一步都已穿越時空,踏在了佛國歷史的長河之中,目之所及處,感受到的既有先人的智慧,又有僧人的虔誠。</p><p class="ql-block">  靈隱寺不愧是佛教文化的圣地,走出景區,我內心深處仿佛涌動出一種難得的寧靜,一種能夠與世俗和解與自然共情的平和。</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們又趨車來到了西湖南岸的雷峰塔。早年這里因《白蛇傳》的傳說在我國家喻戶曉,但我卻一直不明白這個雷峰塔它為什么叫雷峰塔?此行才知道它是因所處地理位置夕照山。夕照山又名雷鋒山,因其形狀猶如一座巨大的雷峰而得名,故雷峰塔也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初名為“皇妃塔”,又名“西關磚塔”,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是吳越國王錢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祈求國泰民安而建的佛塔。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座雷峰塔并非傳說中的那座塔,舊塔已在1924年倒塌,直到2002年10月,倒塌了78年之久的雷峰塔又重新矗立在杭州西子湖畔。</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的千年變遷,是一部寫滿歲月滄桑的歷史書。據資料顯示,公元976年,吳越國王錢俶向大宋朝稱臣后,其夫人孫太真則被封為吳越國皇妃,錢俶為感謝皇室封孫太真為皇妃之恩,于是將所建的雷峰塔,稱為“皇妃塔”。故有詩云:“西湖南岸夕照山,夕照山上雷峰尖。白蛇留在湖南岸,誰知塔為黃妃添!”其實,古詩中的“黃妃”應為“皇妃”。</p> <p class="ql-block">  公元988年8月,錢俶六十大壽與使者宴飲被人毒死后,宋朝為了鞏固皇室權威,消除錢氏在吳越之地的影響,下令將吳越原境內有關錢氏的石刻全部鏟除,因此,“皇妃塔”之名也被摘除,稱為雷峰塔。</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公元1120年,方臘起義軍攻入杭州,雷峰塔因戰亂遭到嚴重損壞。到了南宋寧宗年間,即公元1195年,雷峰塔得以重修。重修后的雷峰塔黃昏時與落日相映生輝的景致,得到南宋著名畫家李嵩的賞識,在《西湖圖》中稱之為“雷峰夕照”?!袄追逑φ铡睆拇肆鱾鞑⒈涣腥胫奈骱?。</p> <p class="ql-block">  明代嘉靖34年,即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時懷疑雷峰塔中有伏兵,便縱火焚燒雷峰塔。被焚燒后的雷峰塔,僅剩磚砌塔身,通體赤紅,一派蒼涼。因此雷峰塔又被稱為“西關磚塔”。</p> <p class="ql-block">  明朝末年,著名劇作家馮夢龍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收錄了民間故事《白蛇傳》。傳說南宋紹興年間,千年修煉的蛇妖化作美麗的女子白素貞,與侍女小青在西湖與許仙邂逅相遇相愛,而后遭法海阻撓,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壓在雷峰塔下,后來小青苦練法力,終于打敗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貞獲救。這個故事為雷峰塔憑添了神話色彩。</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被焚燒后的將近400年之中,一直沒有重修,其原因就在于,人們受《白蛇傳》故事的影響,讓白娘子獲得自由,雷峰塔倒掉更好。到了清末,民間流傳說雷峰塔的塔磚塔土可以熬水驅病健身,因此,雷峰塔底層的磚土不斷被人挖取,逐漸成了一座危塔。</p><p class="ql-block"> 1924年9月25日下午,雷峰塔突然倒塌,塔倒那一刻,圍觀的人群居然一片歡呼。雷峰塔倒掉后,淪為廢墟。對此,魯迅先生曾連發兩篇雄文《論雷峰塔的倒掉》。</p> <p class="ql-block">  有資料顯示,眼前的這座雷峰塔是杭州市政府于2002年重建的。據說,在雷峰塔遺址和地宮發掘中,這里出土了60件珍貴文物和數千枚古錢幣,轟動海內外。現在的雷峰塔是在吳越古塔的基礎上重建的,它的內部空間,將現代建筑的需求發揮到了極致,采用了“塔中之塔”的獨特構造,將雷峰塔遺跡保留到了最大,保留了雷峰塔原本的風貌。在塔底保護罩里,原塔廢墟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的建造歷經千年,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F在的雷峰塔作為杭州的地標性建筑之一,是我國第一座彩色銅雕藝術寶塔。我和老伴興致勃勃地上到頂層,站在這里俯瞰壯麗的湖光山色,仿佛半在塵寰半入仙。</p> <p class="ql-block">  走出雷峰塔,我和老伴不約而同地涌動出年輕人的浪漫情趣,坐搖櫓船體驗了一次泛舟西湖的感覺。剛上船時,船身的搖晃讓老伴很不適應,隨著小船緩緩駛入湖中漸漸平穩,她臉上仿佛透出了無窮的愜意。遠離湖岸,從船邊望去,只見波光粼粼,遠方青蒙蒙一片,給人一種朦朧美的感覺。在平靜的西湖上,我感覺似乎不是船在前行,而是一種人在水面上漫步的微妙境界。一陣清風吹過,水面上蕩起微微漣漪,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恰是走來迎。</p> <p class="ql-block">  小船在蘇堤橋下來回穿梭了兩次,從里湖搖到西外湖,一會又從西外湖搖到了里湖。夜幕降臨,岸上四周華燈初上,遠方山的邊際是那么的模糊,慢慢地只剩下灰黑的輪廓。一輪明月映照在湖面,湖水與暮色在遠方的模糊中水天交匯,正所謂“秋水長天共一色”。</p> <p class="ql-block">  第三日上午,我們慕名來到了西湖斷橋,這里不僅是一座美麗的自然景觀,更是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地方。橋的東北處建有“斷橋殘雪”碑亭,碑亭旁邊“接天蓮葉無窮碧”。走上斷橋高處放眼望去,西湖水波蕩漾,白堤楊柳依依,一陣清風徐來,婉約的湖光山色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  在杭州有個說法,叫做“斷橋不斷,孤山不孤”?!皵鄻颉边@個名字有很多種說法,最為普遍的說法是通往孤山之路到此中斷,故為斷橋;還有說此橋早年名叫“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為“斷橋”;又有說古石橋上有亭,冬日雪霽時橋的陽面冰雪消融,而陰面仍玉砌銀鋪,遠看像橋與堤斷開,從而得名“斷橋殘雪”。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畫家取殘山剩水之意,擬出橋名和景名。到底哪種說法正確,似乎沒有標準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我們腳下的斷橋是于1941年改建的,上世紀50年代又經過了修飾。在《白蛇傳》中有一段白蛇娘子與許仙在斷橋相遇并借傘定情的傳奇故事,故斷橋也因這段傳奇故事而享譽天下。</p> <p class="ql-block">  穿過斷橋向西便是杭州有名的白堤,又名“白沙堤”。白堤橫亙湖上,把西湖劃分為外湖和里湖,并將孤山和北山連接在了一起。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詩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焙笕藶榧o念這位詩人,便將此堤稱為“白堤”。</p> <p class="ql-block">  寬闊敞亮的白堤,湖邊密植垂柳,湖水清澈見底,堤上綠樹如茵,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如詩如畫。倘徉其間,遠山如黛,湖水涂碧,仿佛人在畫中游覽,不知不覺中便到了孤山。</p> <p class="ql-block">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孤峰獨聳,秀麗清幽,山間花木繁茂,亭臺樓閣錯落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的立體園林。據說,孤山的景色特別神奇,晴雨煙月,風景互異。晴時山石樹木,樓閣亭榭,如工筆所描,雄麗中透著清秀之氣。雨時像潑墨寫意,莽莽蒼蒼,山色空朦中含著幾分神秘,</p> <p class="ql-block">  孤山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這里有浙江省博物館、中山公園、清行宮、文瀾閣、西泠印社、放鶴亭、范公亭、白蘇二公祠、敬一書院等很多古跡勝景,故有人說孤山是一座風景如畫的山,也是一座文化堆積起來的山。漫步孤山,最讓我感興趣的是西泠印社。</p> <p class="ql-block">  西泠印社因毗鄰西湖西泠橋而得名,始創于清光緒三十年,即1904年。其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內涵,重大的國際影響和社會聲譽,全國只此一家。這里北枕孤山,南望湖中三島,融人文意趣、山水園林于一體,為湖山絕勝之處,其建筑因山勢高低而錯落有致,亭臺樓閣一層疊一層,井然有序,堪稱江南園林之佳作。園內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閣、仰賢亭、還樸精廬等,均掛匾披聯,室外摩崖鑿石林立,名人墨跡觸目可見。在中國印學博物館里,收藏歷代字畫、印章多達六千余件。</p> <p class="ql-block">  西泠常有人讀作“西冷”,據說,某年印社例會,啟功先生發言每及西泠,有人一而再再而三為其糾“錯”,曰:西冷。啟功不厭其煩,回道:你冷,我不冷。此為笑話。</p> <p class="ql-block">  走進西泠印社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柏堂。柏堂因堂前有兩棵柏樹而得名。堂前蓮池亦稱“小方壺”,池中睡蓮細細疏疏,左側的假山上刻有“蓮泉”二字,乃印社社員李伏雨先生篆書。這個柏堂猶如印社的屏風,撩開屏風,景觀星星點點,依山而建,依勢而布,三步一換景,五步不同觀,方寸之間,皆是風雅。</p> <p class="ql-block">  柏堂西側有一建筑名曰“竹閣”。竹有風骨,向來為文人所愛,東波居士詩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間竹閣原為唐代古跡,有資料顯示為白居易所筑,據說,白居易曾隔三差五來此小住,并遺有“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閣間”的詩句。</p> <p class="ql-block">  這里最有看點的是柏堂兩側的書廊和印廊。書廊位于柏堂東,廊前有細流注入蓮池,入口有小橋與園相通。廊內展示有歷代社員的書法作品,特別值得欣賞的是沙孟海先生撰書的《印社八十五周年碑記》以及日本籍社員河井仙郎1906年撰的《西泠印社記》碑。而位于柏堂西的印人印廊,展示著明清至現代西泠印社名家的篆刻作品,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篆刻在我國藝術有著三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獨特的文化遺產。西泠印社開中國印人結社之先河,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成立120年來,其學術地位和社會聲譽在國內外印學界和書畫界獨樹一幟,取得了很高的學術成就。在西泠印社120的歷史中,社長的位子竟然空缺了76年。據說,西冷印社推舉社長一直秉持寧缺勿濫的原則。從早期的第一任社長吳長碩到后來的沙孟海、趙樸初、啟功等,七任社長都是德高望重、學貫中西的文化泰斗,在詩書、畫印、國學、鑒賞等眾多領域,都是當時公認的大師。正是他們的存在,才讓金石篆刻這門傳統藝術得以傳承并不斷發展,在新的時代綻放出自己獨特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走出孤山,站在西泠橋回望西湖美景,不由想起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杭州美,美在西湖,西湖美,美在湖光山色。但我覺得,這里更深層次的美,是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p><p class="ql-block"> 大美西湖,人文杭州,匆匆難盡流連意,再賞風光待翌年。</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定市| 德保县| 汝南县| 五指山市| 玉山县| 山丹县| 应用必备| 许昌市| 长沙县| 确山县| 汾西县| 玛纳斯县| 青海省| 湖口县| 锦州市| 阳朔县| 察雅县| 海阳市| 多伦县| 常熟市| 泊头市| 广东省| 怀宁县| 阿巴嘎旗| 宁都县| 石门县| 雅安市| 寻乌县| 枣阳市| 左云县| 庆阳市| 思南县| 华容县| 溧阳市| 庆安县| 加查县| 黄冈市| 巩义市| 新昌县| 荥阳市| 巩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