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div>2003年剛買第一臺車時逛各大汽車論壇,就知道除了川藏青藏還有這么一條更驚險的丙察察進藏路,沒想到真的成行竟然已經是20年以后了。2023的這個國慶,約了其他兩家好友2臺車六個人開啟了這次期待已久的旅行,當然還要帶上2015年第一次走滇藏因為時間關系沒去成的墨脫。</div> <p class="ql-block">第一站飛抵麗江后,恰逢麗江首屆菊花節。</p> 節日的街頭,花團錦簇國旗飄揚。 從下午逛到晚上,同一個地方打個卡。 接近中秋,月亮圓圓的掛在空中。離國慶長假開始還有一天,古城中游人還不算很多。 麗江入住的這家酒店,整個裝修風格非常古樸,就在古城南門邊上,非常方便。 第二天一早從麗江出發正式踏上丙察察的旅途,集結地路邊的花花。 從麗江抵達大理洱海,網紅S彎打卡。 湖中的這些樹很漂亮 過大理不久跨過瀾滄江進入怒江流域,踏上G219一路沿著怒江峽谷前行。這里是怒江老虎跳,江面在這里收窄,水流也變得急了很多。 雖然比不上金沙江虎跳峽,但是在江邊聽著咆哮的水聲,還是相當地震撼。 當晚入住怒江邊碧羅雪山半山腰的老姆登,一個怒族、傈僳族、獨龍族、白族雜居的村寨。<div>水邊這個建筑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背后就是怒江對岸高黎貢山著名的皇冠峰。</div> 教堂正門上方類似英文字母的文字,是上世紀初西方傳教士為傈僳族創造,這種文字到現在還在宗教儀式里使用。新中國成立后,由國家語言機關創立了新拉丁字母文字。 <p class="ql-block">隔天清晨,日出之前來到了村里的觀景平臺,遠眺皇冠峰,峽谷兩岸山坡上星星點點,沒想到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還有這么多的村民,特別是當年交通不便的時候其生存條件實在難以想象。當然現在大部分村寨都已經通了公路,前一晚我們從峽谷底上山到村子的道路,寬闊的兩車道油路,兩邊漂亮的路燈和綠化,還以為來到了城市中。</p> 無人機視角的怒江峽谷啊,當天是國慶節,遠處隨著太陽的升起泛起了紅光。 從老姆登繼續往上,就是著名的記憶之城“知子羅”。 知子羅是古老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和集市之一。1912年,云南地方政府派遣怒俅殖邊隊進駐這里,設知子羅殖邊公署,1916年改為知子羅行政委員公署,1932年改設碧江設治局。 忠<div><br></div> 老城里面還有一些村民生活。這個小孩在打“藍”球,你能找到球在哪兒嗎? 從知子羅下來,繼續沿著峽谷前行,經福貢和貢山后離開G219拐向獨龍江。 獨龍江鄉西/南與緬甸接壤,北面就是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西藏林芝的察瓦龍鄉。這里是我國唯一一個獨龍族聚居區,而獨龍族也是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 普卡旺景區 普卡旺景區 在獨龍江的當晚是中秋節,因為近幾年每逢國慶幾乎都安排外出,已經好幾次在外面過中秋了。幫我們開車的格桑帶了一個納西族的月餅,有點像我們蘇州的大麻餅。 到獨龍江必須一見的紋面女。女子紋面是獨龍族特有的習俗,由于現代年輕人已經不再紋面,紋面女的人數已經越來越少,估計只有20來位了,年紀最小的也要80歲左右了。 祝福老人家健康長壽 <div>貢山到獨龍江的道路在修,路況很差,我們返程的早上出門晚了一點,道路封閉要到中午才放行,沿著獨龍江晃悠打發時間。</div>手里拿的是草果,可入藥也可作為一種香辛料,不過我們江南地區好像不怎么用。 迪雀瀑布(迪雀,獨龍語意為瀑布,翻譯過來就是瀑布瀑布,這名字取得不怎么樣啊!)<br>一座橋兩戶人家幾聲雞鳴,云霧深處風生水起。一條江二張魚網三丈瀑布,冬去春來花開花落。(來自路邊的石碑) 山村里的孩子 從獨龍江返回G219,向著丙察察的起點丙中洛前進,途中經過怒江第一灣。 丙中洛,這里“雪山環抱,江河為池”,東有橫斷山脈、響朗臘卡山和碧羅雪山,西有喜馬拉雅山的延伸山脈高黎貢山,北有石門雄關,南有貢當險岸和日當坡,縱橫交錯、層層疊疊,把丙中洛嬰兒似地抱在懷里。<br>這里被稱為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居住有藏、怒、傈僳、獨龍等十五個少數民族,藏傳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教并存。 桃花島<div>其實并不是島,而是座怒江環繞著的半島,在當地被稱做扎那桶村,又稱“怒江第二灣”。據說因島上桃花甚多,每年三、四月份,島上一片粉紅,如陶淵明筆下的挑花源,人稱“桃花島”。</div> 霧里村(又名翁里),丙中洛北約10公里處的小村子,旅行者常用“瑞士田園風光”來形容她。由于在獨龍江等放行耽誤了半天,從丙中洛一直到再前面的秋那桶村,我們只能隔江而望了。 從丙中洛再前行30來公里,就來到了滇藏交界點。<div>鋪裝路到這里為止也就結束了,后面幾天都要在非鋪裝路面的顛簸中度過了。</div> 丙察察標志性路段,老虎嘴和下圖的雞爪骨隧道 雞爪骨隧道 丙察察最著名的大流沙,全程最危險刺激的路段。<div>遠遠望去,它就像一副巨大的灰白色扇面緊貼著山體,劍型般的前端直達山腰,垂直落差也高達三四百米左右。大流沙由左中右三部分組成,細心的人可以看到,右邊的流沙面已經比較穩定,上面生長了些灌木雜草,可以判定基本沒有滾石了。中部是大流沙的主體,正處于活躍期。左邊是規模較小的流沙面,現在也正處于活躍期。</div><div>我們經過時左側流沙面泛起了煙塵,有砂石滾落,等了兩三分鐘煙塵散去后才安全通過。</div> 抵達丙察察的中點,西藏的察瓦龍鄉。這里也有怒江大拐彎。<div><br></div> 在察瓦龍鄉最驚艷的莫過于入住這家酒店精致的早餐,就算在蘇州可能也不多見。 從察瓦龍前往梅里雪山西面的甲應村 前往甲應村的道路比丙察察更爛了許多,路更窄,很多地方連護欄都沒有,炮彈坑也非常多。 <p class="ql-block">風景這邊獨好</p> <p class="ql-block">當天多云霧,在山梁上等了幾十分鐘后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終于從云霧中露了出來。</p> 抵達甲應村,先在停車場解決午飯,每人一盒自熱飯。 沿著村道向梅里雪山腳下經幡廣場行進<div>低估了高原紫外線的殺傷力,短短2-3個小時,還是半陰半晴的天氣,手臂就被曬傷了。</div> 這幾個水中的轉經筒也是甲應村的標志性景物 雪山上的冰川越來越清晰了 經幡廣場,就在梅里雪山腳下了,不過我們時間關系不再往前了。 在返程時遇到一個事故,榮威失控側翻,幸虧前車普拉多擋住,否則普拉多邊上三四十公分就是山谷了。因為這個事故,被堵了好幾個小時,一直到天黑,回到酒店已經晚上八九點鐘了。 離開察瓦龍,開始丙察察的后半段,察瓦龍到察隅段。察瓦龍怒江大橋。 橋下是怒江和玉曲河交匯處,左邊是怒江。 途經第一個高山埡口,4636米的雄珠拉埡口。 全都是非鋪裝路 中途在目若村午餐后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我們這輛車的駕駛座玻璃升不起來了,去找修理估計要花不少時間,直接上路這一路的灰塵估計要裝一車的灰,果斷用指甲摳開開關面板,把幾個插頭按了一遍又把線頭都按了按,再試一切正常,前后不到3分鐘搞定。估計是一路顛簸剛好把插頭或者線頭震松了。 這個小水塘也是一個景點,心湖,有點像愛心的形狀。不過這個湖右側有個工地,現場看著很雜亂,回來在電腦上P掉了。 丙察察上最高的埡口,益秀拉埡口。 路上的風景,山頂這座不知道是氣象站還是雷達站。 10月初,秋色已經很濃。 到了然烏湖附近,冰川越來越多了。 然烏湖是第三次來了,這里上然烏湖還是第一次過來。 空中飛過一只高原兀鷲 <p class="ql-block">早上從察隅出發的時候天氣就不大好,時陰時雨,非常擔心計劃中的雅隆冰川藍冰洞去不了。運氣還算不錯,如愿進入了來古冰川景區,翻過了冰磧湖邊上這個山頭,左前方的雅隆冰川就在眼前了。我們的越野車下到山腳下后還要坐當地村民的摩托前進10來分鐘,再上冰川步行30來分鐘才能抵達藍冰洞,</p> 冰川上擺拍一張 <p class="ql-block">藍冰洞不是很大,不過已經很震撼了,據說再往上還有一個更大的冰洞,但是走上去往返還要幾個小時,</p> 滿意而歸 有些膽大的在往冰川上走 遇到一位小姐姐和她的狗狗在路邊休息 很奇怪,在這么荒涼的地方,竟然有大群的鳥(應該是紅嘴山鴉),食源能得到保證嗎,非常懷疑。 返程時候拍的山腳下的冰磧湖,在冬季,湖面冰封后游人可以近距離接近來古冰川的藍冰。 航拍的雅隆冰川全景。其實來古冰川是六條冰川的總稱,而雅隆就是其中最大的一條。 <p class="ql-block">非常巧,這次在然烏湖邊入住的酒店對面的這家賓館,就是我們2018年入住過的,當時還半夜起來在樓頂天臺拍了星軌,可能是生意太好,現在天臺上又加蓋了一層。</p> 清晨的然烏湖,一如既往不會令人失望。 回來后在照片上才認出來,湖對面最左邊的建筑就是我們2015年第一次進藏住過的客棧。 波密附近的G318網紅沖水點,不過這里我們來之前已經開始修過水涵洞,沒法沖水了。 經波密前往此行的最后一個目的地,墨脫。<div>這條嘎隆拉隧道使得扎墨(扎木鎮到墨脫)公路全年通車成為可能,在2010年底隧道通車以前,嘎隆拉山口每年都有8個月大雪封山。就在這個季節,還能看到隧道兩側的冰川。</div> 出了隧道后遇到幾處塌方,就是這幾處塌方導致我們在隧道口干等了幾個小時。再往下路況稍好一些,不過每到彎道處,水流沖刷影響很大,路況就會很差,這也是墨脫公路經常遇塌方中斷的原因之一。<div>這處瀑布名為親水疊瀑。</div> 快到墨脫縣城時的雅魯藏布江林多大拐彎,本來第二天還計劃去更有名的果果塘大拐彎,因為道路塌方沒有去成。 在西藏吃到了地產香蕉,不過吃完口中回味非常澀。<div>晚上吃飯的時候飛來一只大蛾子(大黃豹天蠶蛾)。</div><div>墨脫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方。<br></div><div><br></div> 抵達墨脫已經很晚,又趕了一個多小時夜路到了格林村入住。<div>第二天一大早就起來到觀景臺,天氣不是很理想,雨霧太濃了,想看遠處的南迦巴瓦是不可能了。</div> 遠眺墨脫縣城全景,右面是雅魯藏布江峽谷。 從嘎隆拉隧道開始一直到格林村,處處透露著邊境的味道,隨同我們一起前去的幾位廣東妹子,有兩位沒來得及辦通行證,到了波密和80K檢查站也沒搞定,只能留在80K檢查站邊上的民宿了。 <p class="ql-block">我們居住的格林村民宿的女主人,會說漢語但是不很流利,她家男主人是格林村的村書記,前幾年政府鼓勵村民建民宿并且有補貼,有收入后政府按一定比例提成,但是沒有人愿意,上級過來做工作讓他們干部帶頭才搞了這個民宿。他們家這樣的民宿一共有六家,后來其他村民也有自己開民宿的。另外還知道就是他們的父輩帶領解放軍進入的墨脫。</p> <p class="ql-block">雅魯藏布江上的墨脫解放大橋,這是第三代,第一代建于1964年,在2000年被沖毀,左邊還有一座第二代解放大橋。</p><p class="ql-block">這里再往下游20多公里就是印控藏南地區了。</p><p class="ql-block">這座大橋也是G219一部分的派墨公路(派鎮-墨脫)起點,來之前曾想能不能從扎墨進來從派墨出,結果只能在到此一游了,這條路現在還沒正式通車。</p><p class="ql-block">不過今后進出墨脫的第三條公路G219察隅到墨脫段已經在建設中,今后這個最后通公路的縣將天塹變通途。</p> 從墨脫出來在波密休整一晚后前往林芝,經過古鄉湖,2015年在這里住過一晚,可惜這次沒有訂到房間。 通麥特大橋,前后一共有三座,第一座在2000年因易貢湖潰壩被沖毀(前文提到的墨脫第一代解放大橋也是這個原因)。15年進藏走過第二座,這座第三代大橋是第二次走了。 G318邊上的魯朗鎮扎西崗村,城鄉建設部和文旅部公布的中國第四批傳統村落。旅游產業已經成為這個村的支柱產業。 第四次上色季拉山口,還是沒有看到南迦巴瓦。 <p class="ql-block">前幾次相比埡口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多了很多網紅直播平臺,雪域高原也在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p> <p class="ql-block">【后記】</p><p class="ql-block">走最爛的路看最美的景,是這次旅行最好的總結。雖然在墨脫的天氣不是很理想,還是那句話,留點遺憾才有再出發的理由。這次走了國之大道G219中很重要的一段,回來后還特地訂了一冊國家地理G219專輯,希望不久的將來有機會完整走完G219/G331/G228這三條環國公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沟县|
上饶县|
紫阳县|
石渠县|
汾阳市|
泰安市|
安阳县|
南昌县|
新河县|
醴陵市|
高清|
泾源县|
南郑县|
全椒县|
玉溪市|
肇源县|
宁明县|
门源|
宿迁市|
阳西县|
舞阳县|
独山县|
丰原市|
杭锦后旗|
罗定市|
禹州市|
营山县|
永昌县|
融水|
克什克腾旗|
措勤县|
行唐县|
明水县|
临泉县|
兴和县|
溧阳市|
永春县|
遂昌县|
通州区|
化隆|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