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散文海外版》:吳光輝《清明下河圖》

美文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一片晚清時期的霧像是患上了抑郁癥,將淮安城郊運河邊的景致籠罩上了一層淡淡的憂傷。</p><p class="ql-block">運河邊綠色的田疇也情緒低落地一直往下斜去,田坡上沉默寡言的麥苗已經長至半尺,導入溝渠的溪水有些傷感地流著,一個老農拖著一條枯黃色的辮子,正垂頭喪氣地引水灌溉。一片垂柳心事重重地立在水邊,一棵斷頭柳長相奇特,畸形的樹冠和長著腫瘤一般的樹干似乎就要離異,黑乎乎的樹冠即將墜落下去,樹旁的路人居然沒有看到,一個個全都像是掉了魂似的,低著頭向那片墳地走去。</p><p class="ql-block">稀疏的柳林,飄拂的迷霧,泛綠的田疇,構成了這條京杭大運河的蒼茫背景。</p><p class="ql-block">在這運河邊的大道上,有幾個行人正在薄霧里瑟縮前行。一個老嫗騎著一頭瘦驢,一個小伙跟在后頭,他們像是去掃墳。大路的盡頭另有一老一少趕著兩頭毛驢,驢身上馱著沉重的貨,像是去淮安城里出售,估計會買些淮鹽再去鄉下販賣。這個小小的馱隊由小伙牽著驢頭,長者跟在后面一路沙啞地吆喝著,留下一路驢糞的騷味。</p><p class="ql-block">幾戶農家小院靜靜地坐落在一片落寞的柳林中,從樹丫之間依稀可見幾處鳥窩,這些農舍后面的平地上還有一處谷場。只是過于寂靜了,就連鴉雀也飛到運河的水面上,全都不肯在這里撩舌吐槽。</p><p class="ql-block">這段流淌在蘇北里下河地區的運河不算寬闊,僅十余丈的樣子,水流卻很湍急,南來北往的漕船不得不放慢行船的速度,商船都已降下了桅帆,岸邊拉纖的勞工也放慢了腳步。然后,所有的商船全都無可奈何地停靠到了關稅碼頭。</p><p class="ql-block">一座兩層高的關樓飛著檐、翹頭角,虎視眈眈地佇立在運河大堤之上,樓頂上高懸著“淮安大關”四個大字,讓船家老遠就能望見,所有的商船只得在這里停泊,然后查驗、報關、交稅。</p><p class="ql-block">這座“淮安大關”是一處稅務局,又稱淮安鈔關、淮安榷關、淮關,專門向運河上的來往商船征收稅費。據《山陽縣志》言:“凡湖廣、江西、浙江、江南之船艘,銜尾而至山陽(今淮安市淮安區),沿運河北運,而山陽板閘實為咽喉要地也。”淮安大關設立在運河“咽喉要地”的板閘,成為明清兩朝運河沿線全國最大的稅收關口。</p><p class="ql-block">淮安大關的門口,幾個船主因販運食鹽的稅率正在和稅官爭執,身材肥胖的稅官指著麻包說出了高額稅錢,引起了商販們的不滿,有的正在解釋,有的大聲吵嚷,驚動了稅關樓上的領導打開了窗戶朝下張望。另一個年老的商販交完關稅之后,鐵青著老臉從關門出來,然后朝那座三元宮而去,留下了一路罵聲。</p><p class="ql-block">從寺廟里升起的焚香白煙飄拂在大雄寶殿、前殿、和山門之間,使這座三元宮彰顯出幾許威嚴肅穆,也給這片城郊的霧景中增添了幾分古意。那硬山頂抬梁式的結構,朱紅色的柱礎,聯通大雄寶殿和兩側廂房的廊軒,全都是古色古香、錯落有致,在這片建筑群的寂靜中又加上了霧和煙的流動,令這幅城郊圖景變得凝重而蒼遠。</p><p class="ql-block">這時,繁忙的桅帆們全都從白色水霧里探出頭來,所有桅桿上全都情緒低落地飄揚著船旗,下面又掛著一串沒心沒肺的空心燈籠。</p><p class="ql-block">這一層層如同淡墨鋪陳的霧氣,不厭其煩地渲染著淮安城郊的景色,給所有人的心頭涂上了一層淡淡的陰影,也給淮安運河的繁華景象帶來一種悲愴的預感。</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運河岸邊的柳樹就像是清代女子的細腿小腳,歪歪扭扭地立著,誘惑了眾多男性的楊槐圍繞著她們,始終不肯離去。</p><p class="ql-block">運河東岸由近而遠地躺著十數條還未完工的漕船,全都船底朝天。督造船廠的東側便是通京大道,路邊的占道經營現象很是嚴重,各種攤販應有盡有,全都操著半蠻半侉的江淮官話在不停地叫賣。</p><p class="ql-block">督造船廠附近有一家茶水鋪子,一座用毛竹搭建成的敞蓬,能夠遮點風擋些雨,行人或是船廠的藍領可以進去歇歇腳,喝碗茶水。老板娘在蓬前豎起一根木樁,上端高懸著一面寫著“茶”字的彩幌,還在茶水鋪門口立了一個燈箱廣告,里面可以點燃蠟燭,以便在夜間招攬從船廠下班的工人階級。鋪子里有位濃妝艷抹的“阿慶嫂”,一手拎著茶壺,一手托著茶盤,茶盤上有四只沒有經過嚴格消毒殺菌的茶碗。茶水鋪子的緊隔壁就是一家銷售各種鐵器的地攤,出售鐵制的釘子、交聯、鉚扣、鐵鏈、鎖具等等,全都是造船必用的,有幾個買主正在地攤邊勾著腰尋找自己所需的鐵器,擺地攤的老板嘴上像是抹了油似的,推銷自己的商品,滔滔不絕,飛沫四播,眼睛卻不時地往“阿慶嫂”的身上瞟。</p><p class="ql-block">一陣從運河邊傳來的鞭炮聲吸引了岸邊所有人的目光。一艘即將下水試航的漕船全身放著油光,船頭刻著一個巨大的獅子頭,船上從頭到尾全都插著彩旗,船舷上貼著大紅對聯。有幾個人正在船頭焚香祭神,已經擺出幾碟小菜、一壺白酒、一碗豬頭肉。在一陣鞭炮聲中,新船正緩緩地滑向運河。</p><p class="ql-block">運河兩側的岸邊停滿了各種木船,船頭全都站著船工,他們都在不斷地大聲吼叫著,警示著這艘新船不要撞過來。在這一片喊叫聲中,新船義無反顧地沖進了運河,因為這里河道狹窄,河水湍急,裝滿貨物的漕船吃水很深,眼看這艘新船就要撞過來了,船工們全都手忙腳亂起來,有的大聲呼叫,有的用力劃槳,有的拼命拉繩,船老大早就滿頭大汗地扳著船舵。終于,這艘新船被幾個纖夫拖拉著逆流而上,新船的船頭上一個船夫手里拿著一桿長長的竹篙,奮力地改變著船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這時,運河岸邊還在響著叮叮咚咚的施工聲音,還有十幾條新船趴在船塢上,造船工人們分別在鐵釘連接、加固船鋦、拼接榫構、桐油粘縫、船底涂漆。這些船頭全都雕上了獅子頭,船尾則雕著良渚文化的圖騰。</p><p class="ql-block">據明代沈棨的《南船記》記載:“淮安造船廠位于河下至清江浦之運河沿岸,共設四個主廠,均能建造黃船、沙船、風船、快船、橋船,甚至各類戰船。”可見這個造船廠的規模確實很大,它是漕運總督下屬的一個重要機構,被尊稱為督造船廠,估計還享受著正廳級國企的待遇。</p><p class="ql-block">督造船廠南側的運河里已經停滿了各式漕船商舟,船家全都落了帆,桅桿高高地豎著,遠遠地望去像是一片掉光了樹葉只剩下樹干的樹林。所有的船相互依傍著,船幫靠著船幫,兩船之間用莆草墊著,以免撞壞。一場無聲無息地交易便是在這些船上悄悄地進行著,這些讓官方的漕船夾帶私貨的買賣,悄無聲息地促進了運河的繁華。</p><p class="ql-block">這時,一只上墳祭祖的嗩吶吹起了悲哀思念的曲調,卻并未影響船上公務員們的秘密交易,唯有岸邊的垂柳跟隨嗩吶一起搖擺出悲哀之情來。</p><p class="ql-block">清明的霧帶著水汽,沾著眼淚,充斥著憂傷,纏綿悱惻地籠罩在這片造船工地的上空,靜靜地為它們構成了一幕悠遠蒼涼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我覺得白色的霧氣就是對漕運繁忙景象的一種刻意反襯。</p><p class="ql-block">站立在湖心寺橋上眺望著那座漕運碼頭,只能看到蒙蒙朧朧的一片桅桿,再往遠處就只能看到霧將運河和天空粘連在一起了,就像是畫水墨畫時蘸多了水,讓畫面上全都是濕漉漉的水洇痕跡。</p><p class="ql-block">腳下的這座橫跨運河的雙拱廊橋,因為橋下需要通過漕船,拱橋也就建造得十分高大巍峨。這座廊橋將兩岸的街市連接起來了,橋身由兩道拱梁承托著,橋面兩側又建有飛檐長廊,可供行人避風擋雨,自然也成為小攤小販的首選,橋的中間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橋的兩側廊檐之下生意興隆,熱鬧非凡。從橋上行走的有馱著貨物的騾馬、抬轎子的、推獨輪車的、騎驢的、挑擔子的、閑逛看熱鬧的。這時好像要交通堵塞的樣子,一名漕兵充當起交警,正在指手劃腳地指揮行人,樣子很兇,兩眼瞪得很圓,嘴也張得很大。偏巧橋頭又來了一個馬幫,十幾匹馬全都身負重任,走在最前面的馬夫拽著領頭的馬一步一步地邁上了橋坡,后面的馬夫則用馬鞭將馬隊朝前驅趕,馬幫很快就走上了橋,幾十只馬蹄一齊在橋板上撞擊出清脆的聲響,走到廊橋中間時終于將道路給堵死了。</p><p class="ql-block">這座雙曲廊橋的兩端各建了一座四角亭,站立在四角亭朝橋下望去,就能依稀看到云霧繚繞的御碼頭和接駕亭,再向西邊幾丈就是那座被霧氣遮去一半的聞思寺古建筑群了。</p><p class="ql-block">運河邊的御碼頭是一座漕運碼頭,因為當年康熙、乾隆二帝南巡來淮安漕運總督視察工作時在此舍舟登陸,就被漕督大人改稱為御碼頭了。他又怕皇帝日曬雨淋,特地在御碼頭的接駕亭邊建造了一排長廊,現在正在被水面的霧氣緊緊地包裹著。一株高大的楊樹傻傻地站立在御碼頭和接駕亭的背后,擺出一個表情茫然的泡絲。</p><p class="ql-block">天一直陰著臉,又嗖嗖地刮起了冷風,霧便乘機四處游蕩起來。</p><p class="ql-block">漕運碼頭上,那家小酒館門口的彩幡正在霧里亂飄。這家小酒館主要是接待南來北往的漕官、商販、運丁、船夫,生意很是興隆,只是現在還沒到吃飯喝酒的點。碼頭貨場有一個貨主正在清點將要發出的貨物,許多農民工將長辮子盤在腦瓜子上,正在從船上扛下一個個沉重的麻袋。酒館對面是一間煙店,門前坐著一個算命先生,正在為幾個船夫測字。他們旁邊有一撥人圍在一起,一個包工頭子正在和一批農民工洽談價格,仿佛還能聽到他們在討價還價。碼頭上還有幾家排在一起的門面,全都是出售淮鹽的,一并排地掛著“淮鹽”的旗幌。幾個剛從漕船上下來的漕兵,徑直朝鹽鋪而來,像是要買些食鹽夾帶在漕船上走私。</p><p class="ql-block">碼頭四周的水面上已經停滿了許多大型漕船,一條吃水很深的漕船正在卸貨,高大的帆桅上懸掛著“漕”字大旗正在霧汽里默默地飄著。</p><p class="ql-block">據《說文》言:“漕者,水運糧谷也。”自隋朝開通大運河之后,歷朝歷代均通過大運河南糧北運,明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后更是依靠從南方各省水運糧食,漕運也就成為明清王朝的基本國策。作為地處大運河中心位置的淮安,也就成為漕運之都、南糧北運的重要節點。</p><p class="ql-block">眼前的這個漕運碼頭建在京杭大運河和通京大道的交界之處,極大方便了水陸客商,因而岸上車水馬龍,店鋪林立。這個漕運碼頭又是一處深水港,幾十噸位的漕船只能到此停泊裝卸貨物,因此水上也是一片繁忙。這時,一條從杭州開來的高大漕船正在卸糧,幾十個碼頭苦力下河將沉重的麻袋吃力地扛上碼頭,就連跳板都被壓得吱吱作響。漕運碼頭的周圍,下河扛活的苦力不時地傳來一陣接一陣勞動號子聲。</p><p class="ql-block">淮安人稱去河邊為“下河”,去河邊淘米就說是“下河淘米”,去河邊挑水說是“下河挑水”,去河邊干活自然就說是“下河干活”了。</p><p class="ql-block">這時,一支上墳祭祖的隊伍走到了橋頭,一路吹著嗩吶、撒著紙錢,不大功夫就從橋上走了過來,下河放起了河燈。</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在這幅漕運主題的風情畫長卷里,一座巍峨的城樓高聳在充滿象征和暗喻的風景里,拱形的城門似乎一直通向這座城市的必然歸途。</p><p class="ql-block">在這個場景里呈現出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以鱗次櫛比的屋宇為兩翼的漕運繁華的景象。將夯土壘成的城墻外面全都用青磚砌成,城墻高處留有射箭的城垛,上面插著許多寫著“漕督”的黃旗,有一個胸口印著“漕兵”的老兵油子站在城墻上正在哈氣連天,腦后的長辮子隨風向西飄飛著。這座高大雄偉的城門建有兩層高樓,樓頂兩端雕有飛魚,翹角砌有硫璃鳥獸。城墻外的護城河邊盡栽垂柳,城河一頭通向城外的運河,另一頭通過巽門水關通向城內。</p><p class="ql-block">原本應該是有重兵把守的城防現在居然變成了稅收站,稅務官正在查貨驗貨,會計正在忙于記賬。有幾匹騾馬緩緩地向城門而來,一看便知是來淮安城做茶葉生意的浙江商販。稅官們一看來了生意,有些興奮地圍堵上去伸手要稅,估計這些稅官多征稅就能多得提成。一個稅官指著騾馬背上的麻包說了一個他想要的數字,引起了浙江販子的強烈不滿,還沒說上幾句便大聲爭執起來,引來了許多看熱鬧的人。有一個小商販乘機偷稅,飛也似地逃進了城。這個逃稅者的背影被一個稅官看到了,也不去追趕,臉上現出了一絲冷笑,因為他根本進不了淮安的舊城門。</p><p class="ql-block">這座淮安城很是特別,同時建有三座城池,南部為舊城,北部為新城,南北二城之間又建有聯城。南宋時修建的淮安城池被稱為舊城,明洪武年間為了防范倭寇對漕運衙門的襲擾,又在舊城之北建了一座新城。再后來,“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犯境時,漕運都御史章煥奏準建造,聯貫新舊二城,故曰聯城。”就這樣淮安建成了規模宏大的三座城池。這座北城門樓之上高懸著“淮安”兩個朱漆大字,右側還建有一個水門,懸著“巽關”的石質匾額。據漕運總督鐵保《重開巽關河道碑記》云:“巽關不審起自何時?考郡縣志謂是明天啟三年所建。”這個巽關便是一座收取進城商船稅費的水城門。</p><p class="ql-block">巽門水關也有幾個稅務人員在把關,對進城的船只一一嚴查,交了稅款才能放進城去。只見巽門水關駛來一條滿載著各種商品的木船,稅官與船主也為稅款數額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一個性急的稅官突然發起飚來,一把揪住了船主的小辮子,疼得船主兩眼朝天泛白眼,嘴里哇地一聲張得很大,露出兩排從來不刷的黑黃牙齒。</p><p class="ql-block">這時,一位太監快馬加鞭地來到淮安城門口,他有皇帝的密旨要傳送給漕督,便一邊飛奔一邊高喊著:“圣旨到,諸人讓道!”</p><p class="ql-block">半睡半醒的城樓似乎被這一聲呼喊驚出了一身冷汗。</p><p class="ql-block">至此,纏綿悱惻的迷霧、孤寂高立的船帆和九曲回腸的運河重疊在一起,構成了淮安都市風光的蒼涼背景,和呈現于近景中的高大城樓形成一組藝術對比,靜寂與喧囂,縹緲與明晰,全都變成了濃淡虛實的筆墨,準確生動地描繪出一股漕運帝國的末日氣象。</p> <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所有紛繁的景象似乎都在隱瞞著漕運衰敗的消息,所有忙碌的人們又似乎都在享受最后的輝煌。</p><p class="ql-block">幾間臨街的門面高懸著斗大的一面“白酒”旗幌,店鋪里有幾個漕兵正一邊吸著煙一邊說著話,他們是奉命前來武裝押運貢酒的。這家酒鋪門前還摪著一塊推銷洋河酒、高溝酒、雙溝大曲的廣告牌,酒鋪后門的運河邊停泊著一艘漕船,已經裝滿了白酒等待啟帆,估計是這幾個漕兵因為回扣之事,正在和酒鋪的老板交涉。</p><p class="ql-block">向西不遠便是一家五星級驛站,由前面的酒樓和后面的賓館組成一座優雅的大院,后面有一座小木橋與驛站的后門相連。驛站前靠大街后靠運河,通過小橋能到達運河岸邊,河邊已經停滿了裝飾豪華的官船。院子里幾個穿制服的官員或坐或站,全都是威風凜凜的樣子,有個文秘人員手上還拎著一只公文包。他們像是在恭候著首長,隨時準備出發。院子一角還立著幾匹已經吃飽喝足的官馬,旁邊還停著一輛配制超標的公用馬車,一個馬夫斜倚在馬廄邊的一根木柱上,閉著雙眼在耐心地等待著首長的到來。驛站門前那座三層酒樓十分氣派,酒樓的窗戶是開著的,漕官正在和鹽商交談甚歡,面前擺放著兩碟干果和兩只冒著熱氣的茶杯,估計是在干官商勾結、錢權交易的勾當。</p><p class="ql-block">就在驛站的旁邊,有一家酒樓剛開業不久。這是一座兩層木樓,上面高懸著“文樓”的牌匾,店外的敞蓬下面擺放著桌凳,是為了方便船上下來的客人就餐。店主的手里拿著一根長桿,調整著掛在酒樓前面的大紅彩鍛的位置,這幾條彩鍛上面全都寫著祝賀開業的標語。此時,貴賓廳里已經擺上了軟兜長魚、開洋蒲菜、平橋豆腐、欽工肉圓等淮揚名菜,估計是漕運總督府的干部們要來這里大吃大喝。這家飯店還在門前設立了外賣業務,年輕的侍應生正在給一個漕兵遞上剛剛出籠的文樓湯包。那個漕兵滿臉好奇地接過這熱乎乎的文樓湯包,用一根蘆柴管子一頭插入湯包,一頭放進自己嘴里歪著頭吮吸了起來。一個從鄉下進城打工的貧困戶,肩頭挑著一副空空的擔子,像是還沒找到活干,惶惶地站在酒店的門前,眼巴巴地望著這個吃湯包的漕兵,估計嘴里已經滲出了許多口水來。</p><p class="ql-block">文樓大酒店向西就是那座聞名遐邇的龍窩樓了,這座三層古樓坐西朝東,為重檐廡殿盝頂建筑,檐牙高啄,斗拱林立,氣勢宏偉。這座樓閣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后為宋太祖趙匡胤的行宮,清乾隆皇帝南巡時也曾駐蹕于此,并在此題詩賜給漕運總督楊錫紱。</p><p class="ql-block">這時,一陣春風冷嗖嗖地刮過,將龍窩樓頂的那幾株枯草刮得左右搖曳,也將淮安大街上的霧氣刮得四處飄飛。</p><p class="ql-block">作為明清時期的漕運指揮中心的淮安,城里的北門大街、東西長街、駙馬巷、局巷、龍窩巷、多子巷、上坂街、小人堂巷等幾十條街巷,組成了這幅淮安漕運之都的繁華圖景。在這幅古城圖卷里,官府衙門、作坊店鋪、民居宅院、寺廟樓宇,林林總總,鱗次櫛比。“酒樓店鋪百肆雜陳,招牌幡幔目不暇接,飲食百貨應有盡有。”(據《淮安府志》)想必這時淮安作為一線城市的房價高得也是十分嚇人。</p><p class="ql-block">淮安這座城市的繁華完全依賴于漕運的興盛,到了晚清時期漕運已經由盛及衰,雖然眼前的繁華依舊,卻早已透露出衰敗的端倪。  </p><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運河之水仍然穿行于樓閣、亭臺、城門、街市之間,整個古城雖然還是原來漕運之都的模樣,可今天清明節的春風更涼,柳絲更衰,它們全都在感嘆這盛世好景不長,感嘆著眼前的繁華頃刻之間就會化作過眼云煙。</p><p class="ql-block">乍起的春風能否保住一城繁花?</p> <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漕運總督的官衙是這幅“清明下河圖”的壓軸戲。</p><p class="ql-block">將遍布于郊外、碼頭、城門、街市的所有繁華場景,一直延續到漕運總督部院方才結束,就是力圖展現淮安這座運河城市的命運全然依賴于此。</p><p class="ql-block">這一天雖是清明節,漕運總督官府并未放小長假,從各地前往這里請示匯報工作的干部絡繹不絕。他們都要先行穿過鎮淮樓,才能到達總督部院。</p><p class="ql-block">只見古樸敦實的鎮淮樓在前拱衛,威風凜凜的漕運總督府居中傲立,沉默寡言的淮安府署在后守護,這三座建筑正好位居淮安古城的南北中軸線,那個小小的山陽縣衙根本挨不上邊。也是因為漕運總督部院駐扎在于此,這座鎮淮樓便高懸起了“南北樞機”、“天澈云衢”的金匾。從鎮淮樓的拱門而過,正面就是漕運總督部院的那兩扇朱漆銅釘大門了。</p><p class="ql-block">這時,鎮淮樓的門洞里一起走進了兩位領導,一位是坐轎的文官,督造船廠的廠長;一位是騎馬的武官,淮安大關的稅務局長。這二人都是正四品,全都是正廳級高干,頭上全都戴著青金石頂戴,全都穿著八蟒五爪的蟒袍。這時,他們因為走路的先后次序各不相讓而爭執起來。正在他們相持不下之時,從南邊又來了一支由幾十個漕兵簇擁著的、掃墓結束后回城的隊伍。只見前有衛士鳴鑼開道,后有衛隊殿后壓陣,一位首長趾高氣昂地坐于官馬之上,一位雍容華貴的女眷端坐轎中,后面還跟著幾個擔著物品的仆人。那兩個正廳一見這個陣勢,又一眼看到首長頭上戴著的紅寶石頂戴,便知道碰見一品漕帥了,嚇得趕緊讓道,連滾帶爬地從馬上轎里下來,顫顫抖抖地跪在了一旁。漕帥好像根本沒見到這兩個正廳似的,眼睛斜都沒斜一下,徑直朝漕運總督府署踽踽而去。</p><p class="ql-block">只見那漕運總督府衙的大門之上高懸著“總督漕運部院”的金字招牌,東西分別懸著“重臣經理”和“專制中原”的銀匾。大堂的屋頂建有重檐九脊,四角翹起的龍頭雙目圓睜直視,大有騰飛之勢。大門前面建有一座高大的石雕照壁,東西兩側又有兩座牌坊、兩尊石獅。</p><p class="ql-block">這座漕運總督府(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宋乾道六年(1170年),明萬歷七年(1579年)移至現址重建。總督府的大堂體量為全國官衙建筑之最,衙內共有房屋五十余幢、六百余間,分東、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東路為迎賓游宴之所,西路為軍捕廳。府署后部又建一園林,名為偷樂園,是總督大人辦公之余“偷樂”之所,內藏了許多婀娜多姿的女秘書。</p><p class="ql-block">這個漕運總督權力顯赫,不但管理全國運河之漕運,而且還兼巡撫周邊地方行政,因此又稱“漕撫”。府署機構龐大,下轄糧倉、督造船廠、漕兵等眾多機構。漕運總督在清代定為一品或二品大員,因為還要負責指揮保障漕運的軍隊,故又有“漕帥”之稱。</p><p class="ql-block">這時,這座總督官衙十分肅穆地佇立在彌漫著憂患情緒的霧氣里,無言地暗示著漕運時代即將敗落的不祥預感。</p><p class="ql-block">果不其然,運河因為受到連年洪災的影響逐漸淤塞,到了清道光初年漕運面臨癱瘓,清政府也就不得不改走海運。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正式裁撤了漕運總督。自此,因漕運而興盛的淮安城市繁華變得一落千丈,興盛了幾百年的漕運帝國頃刻之間轟然倒塌,漕運總督部院最終也化為一片廢墟。</p><p class="ql-block">面對此情此景,我在推想那郊外的古道、榷關、拱橋所表現出的寒意、寂靜、薄霧,和城里的街道、城樓、官衙所描繪出的忙碌、喧囂、繁榮,兩相交融在一起,形成了正反對比和冷熱反差。這種反差對比恰恰表現出了當時淮安這座運河城市的畸形發展,形象地暗喻了這個漕運帝國經濟興盛之后的衰敗必然。</p><p class="ql-block">這時,三面臨水的偷樂園里開遍了姹紫嫣紅,一群濃妝艷抹的美眉遍布于水榭歌臺各處,或憑窗,或倚闌,或臥榻,全都在搔首弄姿一齊思春,可惜的是漕帥首長仍然在前衙的大堂里做著工作報告,無法抽身前來偷樂。</p><p class="ql-block">運河水邊的霧氣卻更濃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吳光輝,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第三屆和第四屆理事、江蘇省作協第八屆理事、江蘇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淮陰師院文學院兼職教授、《讀者》雜志簽約作家、中國作家書畫院特聘書法家;</p><p class="ql-block">1998年起從事散文創作,近百篇作品先后在《中國作家》《人民文學》《文藝報》《文學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文匯報》《解放日報》《北京文學》《福建文學》《朔方》《湖南文學》《紅豆》《海燕》《青春》《散文》《美文》《散文百家》《廣西文學》《文學界》《作品》《山花》《鐘山》《雨花》《延河》《啄木鳥》《延河》《時代文學》《山東文學》《安徽文學》《長江文藝》《北方文藝》《當代小說》《小說月刊》《西部》《香港作家》《歲月》《陽光》等報刊發表;</p><p class="ql-block">數十篇作品被《散文海外版》《散文選刊》《作家文摘》《文學教育》《讀者》《中外文摘》《報刊文摘》《悅讀》《世界中學生文摘》等轉載;</p><p class="ql-block">數十篇作品入選《2008年度中國散文》、《2008中國隨筆排行榜》、《2009中國散文排行榜》、《2009年中國散文年選》、《2010中國隨筆年選》、《2010中國散文排行榜》、《2011中國隨筆年選》、《2011中國散文年選》、《2011中國散文排行榜》等選本、《2013中國散文精選》、《2013中國散文年選》《2014年中國最美散文》《2015散文精選》《2016中國散文年選》《2016中國年度散文》《2017中國散文精選》《2018中國散文排行榜》《2019中國最美散文》《2020中國精短美文選》《2020散文海外版精選》等選本;</p><p class="ql-block">數十篇散文入選全國各地中高考練習試卷,先后應邀赴數十所大中學校做文學、作文講座。</p><p class="ql-block">《淚讀歷史巧合》榮獲2009年中國隨筆排行榜第九名、《黃河祭1938》榮獲2013中國當代文學最新排行榜散文類第二名;曾獲得第三屆、第四屆全國冰心散文獎,第五屆、第六屆老舍散文獎提名,第九屆、第十一屆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第二屆孫犁散文獎優秀作品獎,首屆江蘇紫金文學期刊優秀作品獎,第一屆、第二屆、第十一屆淮安市“五個一工程獎”,第五屆、第六屆吳承恩文藝獎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远县| 开阳县| 任丘市| 宝丰县| 河东区| 台湾省| 盐山县| 冷水江市| 浦城县| 萨迦县| 山阳县| 洪泽县| 中山市| 南召县| 宜丰县| 郓城县| 清流县| 鄂伦春自治旗| 永仁县| 宁晋县| 吴堡县| 兴业县| 上虞市| 曲周县| 楚雄市| 荆门市| 虞城县| 特克斯县| 扬州市| 江安县| 锡林浩特市| 上林县| 岐山县| 衡水市| 扶风县| 泰来县| 昂仁县| 黑水县| 南昌县| 桃园市| 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