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重修曲水橋廟</p><p class="ql-block">橋廟依存曲水邊,光陰細數皕年前,</p><p class="ql-block">山形溪影接塵夢,石拱長廊聽涌泉,</p><p class="ql-block">風雨久侵椽木朽,高情迭代鳳儀傳,</p><p class="ql-block">心香一炷祈平泰,從此天涯思故淵。</p> <p class="ql-block">鳳儀橋是老輩人的稱呼,過去結婚會特地從橋上經過,有鳳來儀是謂大吉。曲水橋廟又有佛道兩家的功用,一橋多用,各得其所。竊以為鳳儀橋更有文采,可惜簡介中竟然不提了!</p> <p class="ql-block">婁底廣播電視報|2023-11-16 16:47:52 0</p><p class="ql-block"> 在冷水江市永興村境內有一座古老的風雨橋“鳳儀橋”,古橋取“有鳳來儀”之美好寓意,《新化縣志》又名“曲水橋”(縣東三十里,跨巖里水)。此橋還是婁底境內為數不多的“橋廟合一”的古風雨橋,橋上有廟并供奉“關帝圣君”雕像。該橋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為單孔石橋,橋上建有木結構茶亭“鳳儀亭”,來往人員可在橋亭內飲茶休閑。清嘉慶4年(1799年)改擴建“鳳儀亭”為“曲水橋廟”,廟的全稱“湖南省寶慶府新化縣太陽鄉第十都下連村青山曲水橋廟”。古時是漩塘灣(今大灣里)資水碼頭至錫礦山陶塘街途中的重要廟橋,是當地信士去南岳求吉或親人去世必報的廟王(曲水橋廟王),更是本土求吉問卦、打醮祈福的宗教場所。</p><p class="ql-block"> 鳳儀橋曾經集人行、供奉、小憩于一體。東通藍田、長沙;南去寶慶(邵陽)、永州;西行新化、溆浦;北達礦山、梅城,歷史上一直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交通功能。該橋是座“風水橋”,鳳儀橋建好之后,橋的周邊歷史上就出了三位舉人(李必甲、楊溫、李服田)一位中將(楊源浚,與陳天華、陳潤霖并稱“新化三杰”)一位少將(李傳翰)。該橋一度成為遷徙外地的李、楊、歐、胡等姓氏后裔尋根問祖之依據,各外遷姓氏譜上皆會記載“青山曲水橋或青山曲水橋廟”,有的姓氏后人專門到橋上拍照合影,久久舍不得離去。</p><p class="ql-block"> 1935年11月29日,為策應中央紅軍主力北上,由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率領的紅二、六軍團,從湘西桑植出發,來到錫礦山“擴軍籌餉”,并派出紅軍一個連的兵力經此橋南下,到連溪市(今漣溪橋社區)一帶開展革命活動、抗日宣傳和任務警戒。紅軍過境恰逢天雨,發現橋亭椽梁毀損漏雨滴水,百姓多行不便,故組織戰士將橋修葺一新,得到群眾熱烈擁護,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义市|
闽清县|
榆林市|
桂林市|
泰和县|
辉南县|
崇信县|
南充市|
鄯善县|
南昌县|
云浮市|
清涧县|
德格县|
亳州市|
常德市|
金沙县|
海原县|
息烽县|
富宁县|
谷城县|
咸阳市|
巴马|
南涧|
深水埗区|
阜城县|
北安市|
宝清县|
林甸县|
丰原市|
古浪县|
和田县|
东阿县|
武平县|
扎赉特旗|
海城市|
北宁市|
洛隆县|
桐梓县|
鄂尔多斯市|
永平县|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