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漢江集團丹江口水力發電廠全部發電50周年之際,感慨萬千,丹江電廠1968年建成并于當年10月1號第一臺機投產發電,1973年電廠6臺機全部安裝完畢,全部投產并網發電,50年了,丹江電廠在風風雨雨中,走過了最初的坎坷之路,求安全,求發展,經歷了設備更新,發電機增容改造,跨入百萬容量電廠之列,電廠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嶄新的風貌書寫了電廠人戰天斗地,創新發展的曲折歷程與精神風貌。特寫此短文回顧那一段值得記憶的從業繼電保護的經歷。 從2001年退居二線,離開工作崗位到現在已有22個年頭了,但從業繼電保護的那一段經歷依然歷歷在目。1973年從部隊退伍后被分配到丹江口電廠從事繼電保護專業,一干就是十幾年,那些年經歷了大量的設備更新改造,也經歷了許許多多老設備隱患帶來的故障、缺陷處理,在那種環境下逼迫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學習,去探索,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提高應變、處理各種復雜的設備故障和缺陷的能力。<br><br>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繼電保護還都是電磁型保護裝置,調試一條線路保護往往需要一個星期到十天左右時間,裝置的原理、邏輯線路復雜,剛到保護班時分配在線路保護組,線路保護有220KV和110KV距離保護,為了盡快熟悉熟悉這些保護裝置,早日獨當一面,每天下班后吃吧晚飯就在家里看資料,研究圖紙,反復走回路,那時設備改造任務重,湖北省局中試所、華中網局經常有繼電保護專業技術人員到廠里指導設備安裝調試,利用這個機會,我經常跑到他們住的賓館上門請教,剛開始時對距離保護的阻抗特性園,阻抗偏移特性園等基本原理不清楚,經過多次上門求教,把不懂的問題逐一提出,在中試所、華中網局工程技術人員的耐心講解和指導下,慢慢的把這些距離保護的基本原理弄懂弄通了,經過自己的刻苦學習,進保護班一年后開始獨當一面,擔當線路保護調試校驗工作負責人。<br><br> 剛進廠時,廠里的110KV兩條線路的距離保護還是50年代原蘇聯的電磁型距離保護,沒有技術資料,圖紙也都是俄文標注,好在原來在學校一直學俄文,對這些俄文字母并不陌生,唯一的說明書是老班長冀麥貴的一本厚厚的手抄本,我把這本手抄本說明書借過來開始翻抄,整整用了一個月時間把這本厚幾十頁的內容全部抄完,經過反復閱讀、對照圖紙研究,很快掌握了這套蘇制設備,這個手抄本對我掌握這兩套蘇制設備的調試起了很大作用,特別是該裝置的功率方向繼電器的電流潛動和電壓潛動的調試技巧是個難點,被我很快攻破和掌握,每次調試分分鐘就解決了。<br><br> 繼電保護班是保證電廠安全運行的重要班組,華中網局和省局對電廠繼電保護的考核標準是繼電保護正確動作率必須百分之百,這就要求繼電保護班的每一位班員技術要過硬,安全責任心要強。1979年我接任班長,為了實現繼電保護年正確動作率百分之百的目標,從三個方面加強全員技術培訓:一是走出去,盡量派員參加省局、網局的各類繼電保護培訓班,二是請進來,利用設備更新改造的機會請上級部門繼電保護技術人員到班上講課、現場指導,三是自我培訓,定期舉辦技術講座,要求每一位班員都要講解自己分管的設備原理、調式方法,這樣促成班組的技術學習氛圍。<br><br> 過去因繼電保護原因(有人為的、有設備的)造成了一些事故,有些是特大事故,比如有名的7.27系統瓦解事故就是我廠繼電保護人員檢修失誤造成的,為了讓大家了解這些因繼電保護原因造成的事故造成的影響,從中吸取教訓,經多方查找資料,對每一次事故進行認真分析,我整理了一份《我廠歷年來因繼電保護原因造成的事故分析》,并在班組舉辦的技術講座中作了專門介紹,特別是人為造成的特大事故對大家都起到了警示作用,在執行工作票中反復強調安全措施的監督機制,把人為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這一論文也被收錄到電廠歷年《技術資料匯編》中。通過這些工作,每一位班員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工作中避免差錯,繼電保護年年正確動作率達百分之百,多次被省局、網局評為繼電保護先進班組,也多次受到廠、局表彰。<br><br> 這么多年來,繼電保護班成員及班長、技術專責換了一茬又一茬,但繼電保護班的優良傳統被一代代傳承下來,成為歷年來漢江集團的標桿!<br><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8年的電廠廠房大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位于廠房門前的廠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8年的電廠廠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8年的中央控制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8年的變壓器保護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80年代開關站PLH-12型距離保護調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80年代開關站線路保護盤</h3> 由我參與設計制作的線路保護試驗臺,操作方便,工作穩定,該試驗臺使用時間達20年之久。 80年代初,部分繼電保護班成員在開關站合影,后排右1:冀麥貴,右2:姚新華,右3:牛奪戰,右4:武衛平,右5:何臣,右6:賈叢安,右7:馬超。前排右1:劉丹麗,右2:盛習敏,右3:賀新霞,右4:公培英,右5:曹瑜 80年代末電二分場部分成員在微波樓頂合影,后排右1:郭榮銀,右2:王林濤,右3:冀麥貴,右4:牛奪戰;前排右1:陳暢余,右2:戴英慧,右3:汪瓊。 80年代初,右1:姚新華,右2:何建國,右3:馬超,右4:牛奪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90年代繼電保護班全體成員廠門口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90年代繼電保護班全體成員廠壩前公園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90年代繼電保護班部分成員壩前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馮玉海、賈叢安、張貴龍、牛奪戰壩前公園合影</h3> 74年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4名大學生在保護班實習期間與保護班成員合影,其中前排左2為清華大學赴丹江電廠實習領隊李鳳玲,后成為北京京能公司董事長。 2007年7月19號與當年帶隊在電廠繼電保護班實習的京能公司李鳳玲董事長于王甫洲電站合影。 1980年我和馮玉海赴四川德陽電機廠參與發電機多分支匝間保護分瓣式CT調試,期間與德陽電機廠該項目工程技術人員合影。 83年,我和當時運行分場的夏新民、陳新明在武漢武昌電廠參加湖北電力系統第四期系統穩定短訓班時合影。 83年赴上海交通大學參加大型機組繼電保護理論研究班學習,學習時間一個月。 79年我作為電廠黨代表參加當時漢江集團前身第十工程局第一次黨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全體黨代表在壩前留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0年機組增容改造及設備大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8年電廠尾水平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8年的220KV、110KV開關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9年的開關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8年大壩加高施工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09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中,夜間施工中的丹江口大壩。</h3> 2016年,大壩實現亮化,亮化后的丹江口大壩在夜色中燈光璀璨,五彩繽紛,為水都丹江口地標增添了靚麗色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7年的丹江口水利樞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泄洪中的丹江口水利樞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泄洪中的丹江口大壩</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年辖:市辖区|
巴青县|
金秀|
利津县|
安陆市|
盐城市|
霸州市|
乐业县|
阜平县|
兖州市|
肇东市|
常山县|
灵宝市|
肥西县|
江都市|
枣强县|
雷波县|
项城市|
兰溪市|
赤峰市|
塔城市|
思南县|
东阿县|
扎鲁特旗|
调兵山市|
沈阳市|
夏河县|
中江县|
五莲县|
容城县|
高唐县|
山东|
祁阳县|
太湖县|
玉龙|
五华县|
朔州市|
成都市|
盘山县|
宣威市|
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