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馬橋故城</p><p class="ql-block">馬橋故城位于新疆呼圖壁縣城西北84公里處的一○六團(tuán)境內(nèi)。</p> <p class="ql-block">據(jù)呼圖壁縣志記載,清同治年間民族仇殺時(shí),漢民在正繁戶(今芳草湖)“四豪強(qiáng)”(高四、李頭、徐大旗、何四海)率領(lǐng)下,于同治五年(1866)在洛克倫河(馬橋河)兩岸筑城,抗敵自衛(wèi)。因河道將城區(qū)分為東西兩部分而架設(shè)木橋,供一人一騎通行,取名“馬橋”。該城得名“馬橋城”。</p> <p class="ql-block">同治八年(1869)烏魯木齊民團(tuán)首領(lǐng)徐學(xué)功率漢民至此,與“四豪強(qiáng)”合作加固城防,并在不遠(yuǎn)處增筑新城,民團(tuán)和難民且耕且戰(zhàn),抗擊阿古柏匪徒和沙俄侵略者。光緒三年(1877),清軍驅(qū)除“阿古柏”勢力后,民團(tuán)撤離,難民陸續(xù)返回家園,馬橋城逐漸廢棄。</p> <p class="ql-block">現(xiàn)馬橋城遺址,雖然已是斷壁殘?jiān)喞惹逦菈ν暾?橫跨洛克倫河(馬橋河,早已干涸),東墻約415米,南墻365米,西墻440米,城墻高度3米左右,厚2.7米,上有0.7米的女兒墻,有南北二城門,北門寬約4.5米,南門寬約2.5米,城內(nèi)房舍全毀,但坍塌墻壁尚存,有南北走向6米寬大街一條,東西走向小巷數(shù)條與街連接,此為民城。在馬橋城西北50米處另有一城,為兵城。南北長195米,東西寬70米,城墻高4米,厚2米,四周有寬3.5米護(hù)城河,深約1.5米。1994年,列為昌吉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冬日陰云下,殘</span>垣斷壁掩映在胡楊、梭梭、紅柳叢中,顯得分外蕭瑟。荒徑之中,偶然可見的箭簇、陶片、獸骨、以及銅制器皿和瓷器的殘片,無聲地訴說那段150年前的民族劫難……</p><p class="ql-block">馬橋古城雖已故去,但沉痛的歷史教訓(xùn)不應(yīng)忘卻,那就是:民族團(tuán)結(jié)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庆县|
太康县|
浮梁县|
仁怀市|
余干县|
玉溪市|
永靖县|
商丘市|
栾川县|
新郑市|
洛宁县|
瓦房店市|
胶南市|
株洲市|
祁东县|
乐清市|
靖宇县|
栾城县|
格尔木市|
柞水县|
大英县|
湘乡市|
文化|
延川县|
石门县|
平乡县|
留坝县|
张家港市|
阿拉善左旗|
正阳县|
汝阳县|
定边县|
罗田县|
东乌珠穆沁旗|
健康|
龙川县|
辽源市|
福贡县|
庐江县|
贡山|
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