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p><p class="ql-block"> 鄭成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和政治家。鄭成功是福建泉州人,出生于明朝末年公元1624年,逝世于公元1662年,享年38歲。鄭成功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小就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華和勇氣。他曾經領導過多次勝利的戰役,包括“思明之戰”、“順化之戰”等。特別是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抗擊荷蘭殖民者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驅逐了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臺灣,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p><p class="ql-block"> 鄭成功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將領,還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政治主張,如“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強調人民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應該放在第一位。他還曾經協助明朝政府處理了一些棘手的問題,如“三藩之亂”等等。</p><p class="ql-block"> 除了軍事和政治方面的成就,他在擔任福建巡撫期間,大力發展經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p><p class="ql-block"> 鄭成功還是一位杰出的文化人物。他曾經翻譯了《天工開物》等許多重要的書籍,為中國的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廈門有一座民族英雄鄭成功紀念碑,它坐落在鼓浪嶼島上,是廈門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這座紀念碑莊重肅穆,它記錄了鄭成功這位民族英雄的歷史功績,也象征著廈門人民對英雄的敬仰和紀念。讓我們一起向鄭成功這位民族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皓月園</p><p class="ql-block"> 皓月園是中國僅有的一座為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而建造雕塑公園,園名取自《延平二王集》中一詩句“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帷”的“皓月”二字,寄托對英雄的緬懷。鄭成功巨型石雕;鄭成功青銅群雕;鄭成功碑廊;覆鼎古井;皇帝殿,合稱“皓月雄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鄭成功石雕像屹立在“復鼎巖”之上,高15.7米,重1400噸,用625塊優質泉州白花崗巖精雕而成,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歷史人物石雕像,雕像分成25層,地基深入巖層3米,并配備防雷設施,可抗12級強臺風,8級以上地震。雕像以其深沉內在的思想境界和雄偉的造型,吸引著千千萬萬游客的視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皇帝殿</p><p class="ql-block"> “皇帝殿”位于鼓浪嶼東南端,相傳公元1661年鄭成功揮師東征前,曾在此臨海誓師,傳令“拆除軍灶,掀鍋鼎于海中”以示破釜沉舟之志,他又擲寶劍于沙灘,沉玉印于海底,誓與廈門父老同在,后來,軍鍋變成“復鼎巖”,寶劍成了“劍石”,玉印變成“印斗石”,他誓師的地點也被后人尊稱為“皇帝殿”。但是鄭成功從未稱帝,最高官銜只是“延平郡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皇帝殿”里坐一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藤牌驅虜》青銅浮雕</p><p class="ql-block"> 據記載,藤牌軍是鄭成功一手創立的軍隊,精悍無比,驍勇善戰。在驅荷復臺中屢建戰功。《藤牌驅虜》青銅浮雕坐落于皓月園中心廣場,長13米,高4.7米,重18噸。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歷史人物青銅浮雕。浮雕前景為鄭成功橫刀立馬居中,將軍謀士簇擁左右,背景是聲勢浩大的滕牌軍,場面氣勢恢宏,各種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浮雕于1994年榮獲全國城市雕塑優秀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浮雕正面人物為鄭成功橫刀立馬居中,將軍謀士簇擁左右,背景是聲勢浩大的滕牌軍,場面氣勢恢宏,各種人物造型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浮雕左邊是蔡元培先生題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浮雕右邊是謝覺哉先生題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復鼎古井》</p><p class="ql-block"> 復鼎古井掘于明天啟年間,原是過往船只上島補充淡水的重要水源。四百年來,無論天荒地旱,從未干涸,此古井為巖石結構,水深10米,井寬4米,井底與海灘相連,水位低于海平面,然水質清純甘冽,乃一大奇觀。相傳1661年,鄭成功東征前夕,曾汲此井水祭海,表達故土難離之情和東征必勝之志,后人將此井視為平安吉祥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鄭成功詩屏</p><p class="ql-block"> 鄭成功詩屏長13米,高2.5米,是一堵鑲嵌著八塊黑色大理石的黃崗巖石墻,墻上篆刻了鄭成功作于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八首詩歌,其中四首是他的墨跡,這些詩歌大多以鄭成功南征北戰的戎馬生涯為背景,或富含哲理,或壯志凌云,他的詩和字都行云流水般的俊逸灑脫,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歷史價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碑廊</p><p class="ql-block"> 南碑廊篆刻了后人贊頌鄭成功的14首代表作。作者包括清朝康熙皇帝、清朝臺灣巡撫劉銘傳、唐錦崧、清朝兩江總督沈葆楨、清朝巡臺督學使夏獻綸、國民黨左翼人士柳亞子、原文化部副部長齊燕銘、著名美術家劉海粟、著名傳記文學家朱東潤、著名易學專家黃壽祺、著名教育家梁披云。作品大多是作者的墨寶真跡,其中康熙題聯最具代表性,1699年,康熙力排眾議,下詔準許鄭成功之孫鄭克塽將其祖鄭成功、其父鄭經之遺骸從臺灣遷葬故鄉福建南安,并題挽聯,高度稱贊鄭成功“一隅抗志”的英雄氣概和作為明朝“孤忠”的高風亮節”,從此開創了清庭尊崇鄭成功之先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廈門鄭成功紀念館建于1962年,是為紀念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周年而建立的。</p><p class="ql-block"> 鄭成功紀念館坐落于日光巖景區內,1962年2月1日,鄭成功收復臺灣三百周年的時候,這個紀念館剪彩開館。 鄭成功是我國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收復了被荷蘭侵略者侵占38年的臺灣,臺灣人民尊他為“開臺圣王”。 全館分為七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雕塑和模型三百余件,比較系統地展示了鄭成功的生平事跡。館藏有關鄭成功的歷史文物400多件,多媒體演示組合展示并通過聲、光、電技術,形象、生動、系統地展示了鄭成功的生平事跡以及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而英勇奮斗的歷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化县|
庆城县|
偏关县|
普宁市|
西宁市|
锡林浩特市|
吉木乃县|
安平县|
阳山县|
玛曲县|
依兰县|
双流县|
祥云县|
和政县|
安新县|
积石山|
崇明县|
龙山县|
澄江县|
新疆|
鸡泽县|
通河县|
托克托县|
盖州市|
额济纳旗|
马鞍山市|
辽宁省|
青川县|
米易县|
隆德县|
新源县|
南木林县|
韶关市|
淮滨县|
固镇县|
射阳县|
浮山县|
石嘴山市|
宜宾市|
平度市|
余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