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泉州,是個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城市;泉州,是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泉州,是世界遺產 “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p> <p class="ql-block">泉州也有著“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三步一廟五步一堂是對它最貼切的形容。海上絲綢之路,外來僑民帶來了許多宗教文化,因此世界各地各種宗教都在這里以不同的形式相互碰撞,在共容、互生的社會基因下潛移默化地給泉州帶來很好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千年古寺-開元寺</b></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泉州古城西北部,是宋元泉州規模大、官方地位突出的佛教寺院,這些遺跡反映出宋元時期海洋貿易帶給泉州的經濟繁榮和文化共存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千年古寺歷經風雨,該寺始創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現存主要廟宇系明、清兩代修建,南北長260米,東西寬300米,占地面積78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剛踏進開元寺大門,十分吸引眼球的是石柱上懸掛的對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span>”,這是南宋理學家朱熹所撰,他曾長時間在泉州居住、講學。</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千年古桑樹干龍蟠,流傳著一個美麗傳說。</p><p class="ql-block">相傳寺址原為唐代大財主黃守恭的大桑園,唐垂拱二年 (公元689年)某日,他夢見一和尚乞地建寺,心中不舍,便有意作難說須三日內見桑樹開出白蓮花方可。誰知三天后滿園蒼綠桑樹竟然盛開如雪白蓮,遂被感化,毅然獻地結緣,<span style="font-size:18px;">舍桑園建寺。</span>開元寺開山祖師匡護禪師主持建寺,取名“蓮花道場”,后改名“蓮花寺”,唐朝開元年間始改現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百畝桑園變為寺廟,開元寺也有了“桑蓮法界”的雅稱。寺院最初稱“<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蓮花道場</span>”,傳說建殿時常有“紫云覆地”,又稱紫云寺,黃守恭也因此被尊為“紫云始祖”,后世子孫以“<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紫云</span>”為燈號。開元寺僧感念黃守恭獻地的善舉,在寺東側建檀越祠供奉他。幾乎與開元寺同齡的檀越祠、至今仍蓬勃生長的古桑樹,都是這段千古佳話的力證。</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歷史悠久,聲名遠播,歷代高僧輩出,更有“六殊勝”和“八吉祥”的典故傳說。</p><p class="ql-block">其中“六殊勝”為:東西石塔、古龍眼井、袒膊真身、文殊墨跡、御賜佛像、支院高僧。而“八吉祥”是:桑樹白蓮、紫云蓋地、甘露戒壇、凡草不生、石爐生煙、石柱牡丹、應夢羅漢、白鴿聽經。</p> <p class="ql-block">史料記載,觀“灋”說法</p><p class="ql-block">進入大開元寺的山門,寶殿上的巨匾大字“桑蓮灋界”十分引人注目,該匾所題作為開元寺的雅稱,來源于唐朝垂拱年間桑樹開白蓮花的典故。就書法而論,最令人刮目以視的是第三個字“灋”。現代漢語詞典里難以找到詳細的注解,難怪許多人不知它的廬山真面目是“法”字。</p><p class="ql-block">相傳,遠古時代有一種靠水生存的哺乳動物名“獬豸”,四肢細長,尾巴短小,聽覺和嗅覺都異常靈敏。雄“獬豸”頭長獨角,生性勇猛。喜歡用頭上的“犄角”扶危助弱,“打抱不平”。后來,這種獨角獸的象形字“廌”被世人演變成明辨是非之意,“廌”讀音“zhai”四聲。去掉上邊的“廌”字和下邊的“去”字,“灋”字就只剩下了三點水,意即“水明如鏡,法如清水”。這就是古“灋”和今“法”的演變過程。</p><p class="ql-block">“桑蓮法界”顧名思義為“桑開白蓮的佛法圣境”。細心的人會發現匾上除去這四字外別無它跡,無落款也無時間。筆者是誰呢?曾有人認為是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所寫,但經泉州有關文史專家考證,“桑蓮法界”四字系出于明朝開元寺僧人之手。一個出家人書法造詣如此之深為何卻留字不留名?這是因為大雄寶殿是寺院中最神圣的殿堂,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讓世人頂禮膜拜,即是對三寶的不敬,也是自己修行的障礙。這正體現了他恭敬虔誠的信仰思想和謙虛無求的德行修養。</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大雄寶殿是寺內香火最旺的地方,前來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拜亭前古榕參天、盤根錯節,樹下排列著唐、宋、明時期不同形式的古經幢、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從一個紅塵中人到剃度修行,弘一法師有太多的智慧與感悟,開元寺博物館記錄了他傳奇的一生。</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師50歲后來到了泉州,在承天寺定居,開經講課,提出了僧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理念,可以說是一代偉大的愛國僧人。</p><p class="ql-block">當時正是抗戰時期,弘一法師在食堂吃飯的時候突然淚落:我吃的是中國米,喝的是溫陵水,但是身為佛子,卻不能為拯救國難奉獻自己的一份力氣,還不如一只狗,狗還能夠為主人守門,而我卻沒有任何用處,還在此吃飯,我真的問心無愧嗎?</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師最后圓寂于開元寺,在開元寺文殊殿與大悲殿之間,就有一個”弘一法師化身處“的石碑,是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的墨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泉州的地標-東西塔</b></p><p class="ql-block">東西雙塔早就成了泉州的標志性建筑。至今,在閩南和臺灣還流傳著“站起來像東西塔,躺下去像洛陽橋”的俗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里的雙塔,東為鎮國塔,西為仁壽塔,位于開元寺內東西兩側,二塔相距約200米。這兩座保存得非常完好,外觀像木頭搭建的木塔。是宋代泉州石構建筑和石雕藝術的高度成就的表現。走進細看,塔身上的石雕都非常精美,尤其是塔基須彌座的浮雕。一座雕的是獅子嬉戲圖系列,另一座雕的是“釋迦摩尼本生”故事,栩栩如生,讓世人太驚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西側叫仁壽塔,俗稱西塔。</b></p> <p class="ql-block">五代梁貞明年間,閩王王審知在閩大建寺廟,相傳王審知原本想在自己的大都督府建造一座塔,可是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在夢中有一個僧人對他說:聽說您要在大都督府中建一座塔,請您移到泉州去建。王審知大怒,命令手下將他推出去斬了,可是砍掉了他的頭,身子卻跳起來幾尺高。夢醒之后,王審知感到震驚,便急忙在泉州選地方建塔。又把木材用海上浮木的方式運到泉州。從貞明二年(公元916年)四月動工興建,到十二月建成。該塔一共七級,號稱無量壽塔。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改名為仁壽塔。后因遭災重建,改為石塔。</p> <p class="ql-block">氣派的斗拱造型。想想一千多年前,祖輩師傅不僅要造出木塔般的榫卯結構,還要模仿出八角五級的樓閣,我們不得不贊嘆古代匠人,為我們留下的世上奇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東側的叫鎮國塔,俗稱東塔。</b></p> <p class="ql-block">東塔,是唐咸亨年間(公元670—673年)文偁禪師主持建造的。開始是一座木塔,用來安放佛舍利的,后因遇災重建,改為石塔。該塔是一座純用花崗巖石、仿木結構的樓閣式建筑,塔心粗壯結實,用橫梁斗拱與外壁相連結,具有極強的抗地震和抗臺風能力。全塔造型宏偉壯麗,石雕工藝精湛古樸。壁上所雕的八十尊保護神像,身份、服裝、姿態、武器、表情各不相同,個性鮮明突出。須彌座束腰部嵌有三十九幅釋迦成佛連續故事圖像,每幅主題集中,人物故事刻畫細致,引人入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4.泉州著名的古街-西街</b></p> <p class="ql-block">西街,這里吃的喝的玩的樣樣俱全,煙火氣十足,是泉州千年滄桑巨變的見證者,是泉州人民璀璨的歷史明珠。</p><p class="ql-block">據悉,西街始于唐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從鐘樓一路往西,直至城西路,全長1.8公里,包括了西街沿線的十條古巷所構成的整個街區。</p> <p class="ql-block">經統計,這條古街有一座千年古剎,兩座石塔,十條古巷,二十八個文物保護單位,近百種食品小吃,太值得我們停下腳步,慢慢體驗泉州人的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遺產,為中華文明提供了重要內容,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p><p class="ql-block">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推動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對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重要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由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泉州開元寺是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之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口县|
通渭县|
大荔县|
柳江县|
呈贡县|
聂荣县|
穆棱市|
德令哈市|
罗源县|
麻栗坡县|
偃师市|
达日县|
肥东县|
桐乡市|
平潭县|
顺义区|
高邑县|
龙胜|
吴旗县|
承德市|
哈密市|
扶风县|
拉萨市|
瑞安市|
玛纳斯县|
塔城市|
墨竹工卡县|
密云县|
会昌县|
喀喇|
蓬安县|
大同市|
井研县|
屯留县|
应城市|
普安县|
牡丹江市|
巴青县|
肇州县|
贞丰县|
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