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章】降魔燈盞</p><p class="ql-block"> 話說在南山的南邊有一個山莊,山莊住著上百戶人家,人們管這個山莊叫二臺莊,除了一個叫云峰的生意人,沒人走出過這個山莊,因為通往外界只有一條荒無人煙的羊腸小道,騎馬最快也需要個四五天時間,這個云峰四十出頭卻留著一把胡子,他左手只有四根手指,時常拿著一把拐杖,兩只耳朵要比常人大很多,<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們都叫他駝爺</span>,駝爺跑了一輩子的江湖,他經常牽著一匹棕褐色的騾子從外面拉著貨物回來,騾子的脖子上掛著兩個鈴鐺,聽到鈴鐺聲村里的孩子就回圍上來向駝爺要糖吃,駝爺給孩子們分完糖,再去挨家挨戶給送貨。</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七月初七駝爺都要去二臺莊后山的娘娘洞逗留半天,有人說他是去閉關,有人說他是去祭祀,總之除了駝爺沒人敢進這個娘娘洞,聽老人說,駝爺二十年前從外面回來時救過一個女人,回來的時候駝爺少了一根手指,女人是個啞巴,和駝爺一起生活了三年,后來女人沒有任何征兆就突然失蹤了,駝爺說女人跑了,找來村里人幫忙找,除了這個娘娘洞方圓幾十公里找遍了,也沒見到啞巴的身影,啞巴就和人間蒸發了一樣,后來大家都說啞巴應該進了娘娘洞,所以肯定找不回來了。</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沒有人敢進娘娘洞,是因為在啞巴來之前,住在山洞附近的幾戶人家,凡是進過這個山洞的人都發生了意外或者離奇的失蹤,有個放牛的娃進去山洞后,就在也沒出來,前前后后凡是進過山洞的人少說也有七八個,最后都死了,最慘的是栓子,栓子采藥時誤入山洞,被一種奇怪的巖鼠咬傷了,回來不久就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全身潰爛,面目全非,最后瘋瘋癲癲的還咬死了自己老婆和女兒,自己最終也暴斃而亡,村里人最后連同栓子一家一把火燒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相傳全真教長春子丘處機曾在娘娘洞修煉六年,洞口有一棵三百年的馬桑樹,</span>山洞為自然形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據說洞內很大,可以容納數千人,洞深八</span>十三米,高九米,七層的洞窟樓閣依山而筑,洞中修建有樓梯可以直通洞頂,在洞的正中央有一顆鐘乳石柱直插地下,石柱周圍深不見底,地上部分石柱上雕刻著一個栩栩如生的女子,宛若天仙,所以人們也稱之為“娘娘洞”。 </p><p class="ql-block"> 人不知道石柱的來歷,也不知道地下有多深,所以沒人敢下去探個究竟,有人扔過石頭和火把,一直聽不到見底的聲音,火把最后也會消失在黑暗中,地洞還時不時還會傳來詭異的聲音,非常的陰森恐怖,可以肯定的是在石柱的下方存在一條暗河,依稀的可以聽到水流的聲。</p><p class="ql-block"> 相傳金末元初“北七真”丘處機來此修行,發現此處明堂深坑,天井損陷,窮山獨峰,龍神換散,洞穴正處“天囚地“中央,是風水十惡大邪之地。</p><p class="ql-block"> 丘處機發現,不僅如此娘娘洞里鎮壓著一只巨型白蝠,那石柱是當年王母娘娘用來鎮壓白蝠的降魔燭盞,燈盞分五層,原本可以鎮壓白蝠九百年,九百年后這里火熔巖將會回填山洞拔地而起四千七百米,屆時白蝠妖王將會被封在火熔巖里永不超生,燈盞的頂部有一盞明火,已經長明六百年,因為白蝠怕火光,所以燈盞一旦熄滅,蝠妖很有可能就會脫逃。</p><p class="ql-block"> 丘處機算到但在一百年后,這里會發生一次戰亂,很有可能破壞山洞,于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丘道長命人在洞口不遠處依山修建了一尊五百余噸的石象,石象旁邊立了一座石碑上篆刻著“梵文”,還在娘娘洞正對的獨峰崖上刻了一道九字真言““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并更名“雪山洞”,為了拯救蒼山生,丘處機還專門安排了“守燈七子”,確保燈不可</span>以熄滅,“守燈人”職責有三,其一、降魔燈盞的明火不得熄滅,其二、降魔燈盞如若遭到破壞,石象和石碑梵文不可以移動,其三、獨崖峰九字真言更不可以抹去。</p> <p class="ql-block"> 過了一百多年,到了嘉慶年間,果然滿清人口激增,土地兼并,白銀貶值,物價飛漲,苦不堪言無路可走的底層百姓被迫無奈紛紛加入了起義組織,起義組織勢力最為龐大的要屬襄陽總首領王聰兒率領的白蓮教,由于白蓮教初期大多以劫富救貧深得人心,逐漸成為窮苦百姓的庇護所,隨著組織越來越龐大,很多交不起賦稅的財主以及宦官也紛紛加入組織,鼎盛時期白蓮教成員已達到數萬人,清軍多次圍剿都未成功。</p><p class="ql-block"> 當時在秦巴一帶就有盤踞著三支白蓮教起義勢力,一支是以郭榮為首的關中起義軍,另外兩支是由林開太、馮德仕為首的嶺南安城起義軍,嘉慶二十一年,西域動蕩不安,朝廷撥款兩萬五千兩白銀用于鎮壓西域,途徑陜西境內茶馬道時遭到三支起義的劫持,起義軍劫持得逞后火速撤退一路向嶺南逃逸,沿途招兵買馬撤退至安城城外,他們清楚劫了持軍餉是死罪,受命押運軍餉的人丟了軍餉同樣會被問斬,更何況劫案發生在陜西境內,時任陜甘總督的正是滿清重臣大學士阿桂之孫那彥成,如此大罪若驚動朝廷必將是滔天大禍,即使朝廷不問責,身為陜甘總督馬彥成絕不會坐視不管。</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三路起義軍抵達安城后,郭榮、馮德仕、林開太兵分三路火速占領了安城,安城雖然只是數萬人的小城,但是安城依山傍水易守難攻,入城關隘更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三路起義軍合力修建了防御工事 ,準備與清軍決一死戰。</p> <p class="ql-block"> 陜甘總督馬彥成得知軍餉被劫后大為震怒,內憂外患之際劫持軍餉乃罪加一等,更何況在自己的管轄區發生如此驚天劫案,如果不能平息恐怕會惹來殺身之禍,馬彥成火速派遣巡撫秦承恩為統帥,五省兵馬總統德魯泰為都統,大將軍明亮為先鋒,調兵四萬火速抵達安城剿滅起義軍。</p><p class="ql-block"> 郭榮、馮徳仕正面迎擊清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于起義軍未經系統訓練,裝備落后,節節敗退,只好退守安城,</span>然清軍屬于正規軍訓練有素,但是在安城關隘卻遭到了起義軍的頑強抵抗,清軍久攻不下只好圍而困之。</p><p class="ql-block"> 另外一支由林開太率領的兩百護衛隊在滿軍到達之前已經將兩萬五千兩白銀連夜護送出城藏匿,因為起義軍首領馮德仕、郭榮、林開太非常清楚安城最多只能鎮守三個月,安城遲早會淪陷,所以他們已經做好了與清軍決一死戰的準備,馮德仕在清軍兵臨城下時依舊慷慨喊道:</p><p class="ql-block"> “國破山河,烽煙四起、泱泱大清,滿目瘡痍,我馮德仕少年從軍行,銀槍白馬鑄就沙場威名,萬軍莫能敵,鮮衣怒馬為國傲戰天下,有何懼兮?”</p><p class="ql-block"> 馮德仕深知彼此安城一戰九死一生,但是兩萬五千白銀兩白銀卻能燎原,所以馮德仕派林開太帶兩百親信一路向南將白銀護送至十五公里外的二臺山。</p><p class="ql-block"> 林開太深知安城撐不了多久,于是向白蓮教總舵主王聰兒發出求救信。王聰兒派姚之富率五千起義軍火速馳援。</p><p class="ql-block"> 但姚之富原本為陜晉巡鹽御史,由于貪腐被革職,他對滿清十分不滿,但又沉迷于權勢,于是就密謀加入白蓮教,在大事面大非面前姚之富優柔寡斷,他既怕起義失敗,又想待命立功恢復官職,他深知起義軍九死一生,所以在支援軍在到達安城之后,姚之富并未下令增援,而是伺機而動,謊稱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增援過程中中箭無法臨陣指揮,并</span>向白蓮教總舵主王聰兒發密信稱:德魯泰要活捉舵主,要將舵主腳筋挑斷送至后宮供太監玩樂。</p><p class="ql-block"> 王聰兒輕信姚之富妄言,一怒之下親率起義軍兩萬五千人余人傾巢而出,軍分六路由鄖西縣直赴安城連營幾十里,誓要斬首德魯泰,王聰兒親率起義軍在安城外峪溝口與清軍展開激戰,連殺德魯泰滿清六員猛將。</p><p class="ql-block"> 德魯泰急忙求援,由四川調兵兩萬由南向北進發,下令十日之內剿滅白蓮教,王聰兒在巖屋寨軍正面迎擊清軍,一戰殺死清軍團總李昌謨兄弟九人,起義軍在北陽山撤退時,姚之富得知四川援軍已到,感覺起義軍四面受敵一定會敗北,于是姚之富又秘密投靠了朝廷,由于姚之富的告密王聰兒正中四川支援軍埋伏,起義軍四面受敵,又在仗口與清軍正面交鋒決一死戰,起義軍雖然殺死清軍數萬人,但最終寡不敵眾,兩萬五千人全數被殲滅,王聰兒及余黨被逼上玉屏山,最終跳崖壯義犧牲,安城起義以失敗告終。</p> <p class="ql-block"> 短短數十天整個安城尸橫遍野,死傷無數,數萬尸體都被扔進了二臺山雪山洞的石柱天坑,而林開太率領的護衛隊見白蓮教大勢已去,并沒有前去救援,所有的護衛隊和兩萬五千兩白銀全部銷聲匿跡。</p><p class="ql-block"> 石柱因何而遭到破壞不得而知,有人說護衛隊最終將兩萬五千兩白銀也藏匿于雪山洞,也有人說林開太下毒毒死了護衛隊所有成員,最后私自藏匿了白銀,一路向東去了逃到了倭國,真相不得而知,但是數萬人白骨卻葬身于此。可以肯定的是兩萬五千兩的白銀誰也不可能全部帶走。</p><p class="ql-block"> 當年處理尸體的人也并不知道,石柱下面鎮壓著白蝠,白蝠吸取了數萬尸骨的陽氣,法力大增,原本需要修煉千年的白蝠提前六十年將化蝠為妖,當燈盞明火熄滅。蝠妖就會重回自由妖禍蒼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章】丁旗刀鋪</p><p class="ql-block"> 白蓮教起義過了一百年,駝爺成為了了全真派第九代守燈人,因為改朝換代為了掩人耳目,駝爺化身為生意人,默默守護降魔燈盞四十三年,一切都風調雨順。</p><p class="ql-block"> 作為九代守燈人,駝爺非常熟悉洞內環境,也深知當年丘處機道長修建的石象就是為了防止一百年前的安城之戰,降魔燈盞也確實遭到破壞,而燈盞在明火在兩年后就會熄滅,而距離火山巖回填雪山洞還五十八年,所以石象和石碑上的梵文以及獨崖峰上的九字真言尤為重要,即使白蝠出了竅也出不了洞口,等待六十年后的火熔巖回填,才能安保蒼生。</p><p class="ql-block"> 直到駝爺帶回來啞巴失蹤后的第二年,村里來了一對父女,這對父女在村口搭建了兩間簡易的茅草屋開了一家鐵匠鋪,那男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身高不足六尺,白眉黑須鳳眼,腰間</span>時常掛著一把短彎刀,女的眉清目秀十五六出頭,父女倆以鑄刀為生,看上去是普普通通的鐵匠,人們也不知道他們叫什么,只知道男的把女兒叫素容。刀鋪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門口有一根旗桿上面掛著一面旗子寫著“丁旗刀鋪”,所以人們都叫男人“丁旗公”。</span></p><p class="ql-block"> “丁旗刀鋪”的刀都鑄有一個“丁”字,其刀鋒利無比削鐵如泥,據說有一次,一只百十來斤的豪豬闖入山莊,眼看騰空而起就要撲向路過刀鋪的小孩,丁旗公剛要抓起腰間的彎刀,不料一屠夫剛好路過,順手抄起丁家鋪子上的一把長刀,順勢一個橫劈,沒想到豪豬四條腿順勢落地,同時一把長矛卻突然從嚎豬的頸部刺穿過來,屠夫還未反應過來,長矛已經貫穿豪豬頸椎,從屠夫右肩上側呼嘯而過,鋒利的長矛直接刺在“丁旗刀鋪”的旗桿上,旗桿瞬間爆裂,一塊木屑勁直的飛向小孩,剛要擊中小孩的頭,只聽見嗖的一聲,一把飛刀呼嘯而來,徑直將木屑定在了“丁旗刀鋪”的旗桿上。</p><p class="ql-block"> 屠夫驚出一身冷汗,瞅了瞅手中的刀,自己也愣住了,殺了半輩子的豬,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鋒利的刀,竟然輕而易舉的砍斷了豪豬四條腿,更讓屠夫吃驚的是對面用長矛刺穿豪豬的黑衣男子,如此俊俏的槍法絕非等閑之輩。</p><p class="ql-block"> 此時丁旗公的的手也從彎刀的刀柄上緩緩收了回去,這時只見素容提著一塊豆腐回來,走到旗桿前拔出旗桿上的飛刀,將飛刀收進刀鞘并沖著丁旗公說道:</p><p class="ql-block"> “阿爹,你看,我買了什么,我買了豆腐,今晚吃豆腐餡餃子,沒想到這豪豬肉送上門來,又有肉吃了”</p><p class="ql-block"> “女孩子,說了多少次了,不要整天刀光劍影,成何體統?”林旗公訓斥著素容。</p><p class="ql-block"> 這時一位身著黑色披風,手持銀槍的男人出現在面前,此人正是剛剛刺穿豪豬的李秉,屠夫連忙上前拱手謝道:</p><p class="ql-block"> “多謝壯士出手相助,壯士竟得如此好槍法,在下下杜江城敬佩,敢問兄臺尊姓大名?”</p><p class="ql-block"> 黑衣男子收起手中的銀槍,冷冷的看了屠夫一眼“朝天門,李秉”</p><p class="ql-block"> “哦,原來是朝天門李秉,六合槍果然名不虛傳,幸會幸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能左手砍斷四只豬腿的人刀法也不簡單,想必是'嶺南一刀'杜江城吧”</span></p><p class="ql-block"> “嗨,朝天門的人果然神機妙算,我杜江城就是個屠夫,宰豬二十多年,左手用刀自然不在話下,方圓幾十里誰人不知”</p><p class="ql-block"> “哦,可否看下兄臺手中的刀”</p><p class="ql-block"> 李秉順勢接過杜江城手中的刀,用手捋了捋刀刃;</p><p class="ql-block"> “此刀非關中一帶所鑄,難怪斬嚎豬如削泥,敢問此刀從何而來?”</p><p class="ql-block"> 屠夫指了指旁邊的刀鋪</p><p class="ql-block"> “吶,我隨手拿的”</p><p class="ql-block"> 說著便將長刀放在了丁家刀鋪的案子上。李秉轉身徑直走進了刀鋪,丁旗公正捶打著燒紅的生鐵,李秉并沒有說話,丁旗公也和沒看見李秉走進來一樣繼續捶打著,李秉回頭看了一眼遠處長桌上供奉的一把大刀,那把大刀足足有四尺多長,刀把上鑄有麒麟紋,刀柄部位篆刻有一個“丁”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刀打眼一看絕非一般生鐵所鑄,刀體厚重,寒氣逼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這么好的鑄刀手藝想必一定來蓬萊沈家,難怪沒有蹤跡,原來深藏這南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丁旗公緩緩抬起頭“兄臺是要買刀,看上那一把,案上的刀隨遍挑,若是找人想必是找錯地方了”。</span></p> <p class="ql-block"> 李秉搖了搖頭指到案上貢奉的四尺長刀說到:“我要這一把”。</p><p class="ql-block"> “這位兄臺慧眼識刀,此刀乃祖傳伏魔所用,只用于除妖避邪,謝絕外傳。”</p><p class="ql-block"> “哦?還有我朝天門得不到的東西,倘若自己取,你又奈我何?”</p><p class="ql-block"> 李秉剛向伏魔刀走了一步,兩把飛刀就呼嘯而來,李秉起身飛旋,飛刀從腰間劃過,伏魔刀下的兩根蠟燭頓時被分成兩段。</p><p class="ql-block"> “再靠近一步試試,堂堂的朝天門,不會光天化日之下搶東西吧?”</p><p class="ql-block"> 素容第三把飛刀剛拔出就被丁旗公大聲訓斥到;</p><p class="ql-block"> “放肆,休得無禮”</p><p class="ql-block"> 李秉看了看素容說道;</p><p class="ql-block"> “丫頭,不知天高地厚地厚,別說這把刀了,我朝天門就是要你項上人頭也不為過,不信你問問你爹,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李秉說完轉身離去。</p><p class="ql-block"> 丁旗公站在四尺長刀前謙默許久,望著伏魔刀說到:“姥爺,一百多年了,我沈少唐不孝,一直未能替沈家上下討回公道,洗清冤屈,如今仇家自尋上門,也是該做個了結了”。</p><p class="ql-block"> “阿爹,李秉是什么人?我們丁家到底和朝天門有什么恩怨?”</p><p class="ql-block"> “蓉兒,今晚吃完餃子,你就收拾行李離開這里”</p><p class="ql-block"> “阿爹,到底發生什么事了,為什么要離開這里,你要蓉兒去哪里?李秉到底什么人,我們為何要怕他?阿爹要是不說我現在就去朝天門殺了李秉”。</p><p class="ql-block"> “站住,回來”</p><p class="ql-block"> 說來話長,別問那么多,這里有一把鑰匙你保存好,收拾完行李你去找駝爺,讓駝爺帶你出關,出了關一路南下去南陽,到了南陽華嚴寺一定要找到郭永貞”</p><p class="ql-block"> “阿爹,郭永貞又是什么人?”</p><p class="ql-block"> “郭永貞,是你未來的夫君。”</p><p class="ql-block"> “阿爹,你到底在說什么?”</p><p class="ql-block"> “蓉兒,有一件事阿爹這么多年一直沒有告訴你,現在是時候了,但是你必須答應阿爹,走了就不要在回來!”</p><p class="ql-block"> “其實,你不姓丁,阿爹也不姓丁,你并不是阿爹親生女兒,你姓林,你的祖父是當年安城起義軍三大統領之一林開太”</p><p class="ql-block"> “阿爹,你說什么?”</p><p class="ql-block"> “你祖父林開太當年與郭榮、馮德仕結為義兄,在茶馬道起劫持滿清兩萬五千兩白銀后退至安城,后來你祖父林開太又臨危受命護送白銀出城,但是在護送途中中了埋伏,深受重傷墜下懸崖昏迷了三天兩夜,等醒來時起義軍已經全軍覆沒屠殺殆盡,兩萬五千兩白銀也不知去向。</p><p class="ql-block"> 起義軍殘余都認為是你祖父林開太為財出賣了白蓮教,起義失敗后你的祖父林開太、馮德仕、郭榮都被誅三族,再加上起義軍當年在巖屋寨一戰中殺死團總李昌謨一家兄弟九人,其后人也誓死要復仇白蓮教,李秉正是李昌謨嫡孫。</p><p class="ql-block"> 馮德仕、郭榮以及你爹娘三族幾乎無一幸免,你祖父帶著你爹和你娘一家三口逃亡至膠澳,不料途中暴露了身份,為了不連累你娘,你爹就把你娘藏匿在蓬萊島我們沈家隱姓埋名,當時你娘身懷六甲腹中正是你,你爹和你祖父由于身份敗露,只能東渡倭國,不料途中遇到暴風雨,你祖父為救你爹不慎落水后下落不明。你爹到了倭國就沒有了音訊。</p><p class="ql-block"> 兩年后蓬萊島沈家發生了駭人聽聞的“蓬萊沈氏滅門慘案”,我爹、我娘、娘、大哥、二哥、大嫂、二嫂、以及兩個侄兒,侄女和你娘九人全部都在“蓬萊慘案”中無一幸免,當年我帶著兩歲的你外出有幸躲過一劫。</p><p class="ql-block"> 自此我帶著你改名換姓四川流浪,所以丁素蓉不是你真正的名字,你也不姓沈,沈素蓉也不是你的原名,你的原明姓叫林素蓉,阿爹我原名沈少唐,本是“蓬萊沈氏三少”,沒想到我們沈家也會被卷入這場風波,最后釀成“蓬萊沈氏滅門慘案”</p><p class="ql-block"> 當年你祖父和郭榮結盟起義前為以誓衷心,你祖父林開太和郭榮指腹為婚,立誓兩家人同生共死,如若起義成功就一起共享榮華富貴,于是你祖父就將未出生的你許配給了郭榮三歲的嫡孫郭永貞。</p><p class="ql-block"> 起義失敗后,郭榮后人并未滿門抄斬,郭榮深知起義是滔天大罪,為了保住命脈,起義前命親信付義峰提前將三歲的郭永貞送至南陽華嚴寺,其子才幸免于難,所以郭榮的嫡孫郭永貞正是與你指腹為婚的夫君”。</p><p class="ql-block"> 素蓉愣了半天,回不過神來。</p><p class="ql-block"> “阿爹,你是說我爹我娘都已經死了,祖父害死了沈家一家,你告訴我是誰殺了我娘和沈家?”</p><p class="ql-block"> “哎,這么多年我也一直在追查,當年郭永貞的母親高仁鳳也被護送到南陽華嚴寺,后來同樣遭到了迫害,可以肯定的是兇手和殺你娘的人是同一人,他們都是被狼人爪所殺”</p><p class="ql-block"> “當年追殺你爹和你娘的人,無非是想逼你祖父說出兩萬五千兩白銀藏匿之處,可是你祖父臨死之前告訴你爹,白銀他并未藏匿,在護送之二臺山時遭遇了埋伏,自己身受重傷滾下懸崖,等醒來時白蓮教已經戰敗,白銀也不知去向”</p><p class="ql-block"> “那到底是誰劫走了白銀?”</p><p class="ql-block"> “這么多年過去了,李昌謨嫡孫還能追到這里,我想白銀現在一定還未找到”</p><p class="ql-block"> “李秉是李昌謨嫡孫,當年王聰兒帥起義軍是殺了他祖父兄弟九人,雖說李家對白蓮教恨之入骨,但是白蓮教已經消失近百年,李秉沒有必要在尋仇,這一定和那批白銀脫不了關系。</p><p class="ql-block"> “我敢肯定他們是沖著藏寶圖和鑰匙而來,當年劫持官銀前,馮德仕就找到了的墨家機關傳人鬼毒夫,專門制作了九個墨家銅鎏金匱,所劫白銀整整裝了六車,其中三車是假,九車里每車都下了不同的機關和蠱毒,只有三把鑰匙集齊才能打開金匱,否則就會觸發機關。當初三把鑰匙分別由郭榮、馮德仕和你祖父隨身攜帶。”</p><p class="ql-block"> “蓉兒,這把鑰匙是當年的你祖父留下的,你把它帶在身上,只有找到另外兩把鑰匙,才能破解白銀的去向,藏寶圖是一句口訣,刻在三把鑰匙的背面,這一把鑰匙上面刻著七個字“馬象銀里七金江”,僅憑這七個字不能破解當年白銀的去處,必須找到另外兩把鑰匙有可能找到白銀,只有找到白銀就能洗清你祖父的冤屈,也才能查明當年蓬萊島沈家滅門慘案的元兇。記住,一定要找到郭永貞,他是郭榮唯一的后人,這第三把鑰匙始終不知去向,當年馮德仕戰死安城,馮德仕是孤兒,馮德仕死后鑰匙也下落不明,只有找到郭永貞興許會找到線索”。</p><p class="ql-block"> “所以,今晚朝天門的人一定會來,你和我都不能有事,尤其是你,一定要盡快找到郭永貞,我到要會會這個朝天門李秉,是他的六合槍快,還是我的沈家十三刀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章【夜戰李秉】</p><p class="ql-block"> 素容給沈少唐做了一碗豆腐餃子,沈少唐吃完餃子,素容也收拾完行李準備去找駝爺出關。</p><p class="ql-block"> 素容走后,沈少唐將草屋的四個門全部打開,并從案上取下那把六尺長刀,坐在院子里磨起了刀。一邊磨一邊擦拭著刀刃。</p> <p class="ql-block">第四章【駝爺出關】</p> <p class="ql-block">第五章【赤伏姚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源县|
米林县|
山西省|
东乌珠穆沁旗|
襄汾县|
石棉县|
定兴县|
遂溪县|
台中市|
浦城县|
宜君县|
保德县|
正阳县|
南和县|
肥西县|
武隆县|
阿勒泰市|
周宁县|
衡山县|
高州市|
曲麻莱县|
三江|
沿河|
永康市|
邓州市|
邻水|
民丰县|
涞水县|
玉龙|
石河子市|
南开区|
朝阳县|
石楼县|
绥芬河市|
嵊州市|
牡丹江市|
阿巴嘎旗|
陈巴尔虎旗|
喀喇|
宣威市|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