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參觀完馬蹄寺石窟當晚來到武威。</b></h1><h1><b> 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是著名的“ 絲綢之路 ”要沖,河西四郡之一。因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位于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張掖,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里沙漠。</b></h1> <h1><b>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右擊匈奴,使整個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版圖。公元前106年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br> 漢唐之際,涼州是西北地區僅次于長安的最大古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涼、后涼、南涼、北涼,唐初的大涼都曾在此建都。</b><br></h1> <h1><b>進入武威,不像個歷史古城,到處都是現代化的高樓。</b></h1> <h1><b> 這次來武威因為時間關系,只去雷臺公園和鳩摩羅什寺,像天梯山石窟,白塔寺,武威文廟就不去了,給自己留個念想,如果有機會再來的話一定去。</b></h1><h1><b>到了預訂酒店,吃飯休息。</b></h1> 雷臺漢墓·馬踏飛燕 <h1><b> 第二天早上驅車來雷臺公園,目睹一下中國第一馬,馬踏飛燕。</b></h1> <h1><b>雷臺觀,來的太早,都還沒開門。</b></h1><h1><b> </b><b style="font-size:20px;">雷臺公園位于武威涼州區,是絲綢之路上的精品旅游景區,因雷臺漢墓出土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聞名。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h1> <h1><b> 雷臺公園有放大了的銅車馬儀仗俑展池、觀臺墓三位一體的雷臺漢墓,武威雷臺漢文化博物館和涼州詞話陳列展覽,是一個濃縮武威文化歷史的人文景區,值得觀覽的地方。</b></h1> <h1><b> 這是一個巨大展池,展池里擺放著雷臺漢墓出土的鑄造精致的99件銅車馬儀仗俑放大6倍復制品。按照出土時陣勢擺放的銅車馬儀仗俑顯得莊重威嚴與壯觀。</b></h1> <h1><b> 銅車馬儀仗俑,漢代, 武威雷臺漢墓出土。共99件,由38匹銅馬,1頭銅牛,1輛斧車,4輛軺車,3輛輦車,2輛小車,3輛大車,1輛牛車,17個手持矛戟得武士俑和28個奴婢俑組成。</b></h1> <h1><br></h1> <h1><b> 銅車馬出行儀仗,是迄今為止發現數量最多的東漢車馬儀仗銅俑,氣勢宏大,鑄造精湛,顯示出漢代群體鑄造的杰出成就。</b></h1> <h1><b> 再往前走,一座高塔占據廣場中心,塔頂是一個飛馬,按照雷臺漢墓出土的馬踏飛燕放大而成。馬踏飛燕是藝術價值極高的一匹腳踏飛燕銅奔馬,現為中國旅游標志。</b></h1> <h1><b> 在雷臺一號漢墓出土文物中,藝術價值最高的就是這個后來被稱為“馬踏飛燕”的銅奔馬。銅奔馬又稱“馬超龍雀”,呈發綠古銅色,馬高34.5厘米,長45厘米,重7.15公斤,馬呈飛奔狀,三足騰空,昂首揚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風神鳥”龍雀,堪稱青銅藝術之極品,現存甘肅省博物館。</b></h1> <h1><b> 這匹號稱“天下第一馬”的奔馬,體型矯健,昂頭嘶鳴,三足騰空,右后蹄踏著一只飛鳥,馬頭上一撮呈流線型的鬃毛指向彗星一般的尾部。奔馬全身的著力點集注于超越飛鳥的一足上,精確地掌握了力學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藝技術水平,給人以騰云駕霧、一躍千里的感覺。</b></h1> <h1><b> 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1986年定為國寶級文物。</b></h1> <h1><b>這“天下第一馬”真不是吹的。</b></h1> <h1><b> 馬踏飛燕雕像后面,通往銅車馬儀仗俑展池道路兩側分列兩排華柱。</b></h1> 鳩摩羅什寺 <h1><b> 游覽完雷臺公園,慕名去鳩摩羅什寺,我國有很多寺廟出現重名的情況,比如天寧寺,我國有25座,白馬寺,有15座等等。但是直接以大師名字命名的鳩摩羅什寺,全國也只有兩座。一座位于陜西西安戶縣,因鳩摩羅什曾游歷此地而建寺。相比之下更出名的另一座就是甘肅武威,鳩摩羅什曾在此居住生活長達17年,所以我們特意過來看看。</b><div><b> 到了后沒發現停車場,轉來轉去來到這個小巷,兩邊都是買香賣水果的小販,沒地方停車,硬著頭皮往前走。</b></div></h1> <h1><b>這是鳩摩羅什寺沒錯,再往里就進寺院內部院子了。</b></h1> <h1><b> 進來一看,的確是寺院里面,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免費的,一臉的疑惑啊,咋售票處沒有,停車場收費的人也沒有。</b></h1> <h1><b>先停在這里吧。</b></h1> <h1><b> 我下車先看看有沒有來收費的,咱先把停車費給交了,順便再問問售票處在哪里。可是真的沒有人啊。后來我問義工才知道,人家這里不賣門票,也不收停車費,這太讓人感到意外了。</b></h1> <h1><b> 鳩摩羅什做為中國佛教翻譯第一人,可以了解一下。相比唐代的玄奘大師,可能聽說過鳩摩羅什的人沒那么多。其實鳩摩羅什與玄奘齊名,是我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之首,也是中國佛學史上第一個系統深入地用漢語傳播佛經的人。早在玄奘之前,鳩摩羅什就已經為翻譯佛經事業做出了不朽貢獻。他所譯的《法華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在中國,東亞,東南亞受到廣泛的誦讀和研究。</b></h1> <h1><div><b> 鳩摩羅什寺,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北大街,始建于后涼,是為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弘揚佛法、翻譯經典功績而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研究五涼文化、漢傳佛教、西域佛教的珍貴遺存。<br></b></div><b> 鳩摩羅什(344—409年),生于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家世顯赫,從小悟性超凡。</b><b style="color: inherit;">中文譯名童壽,他從小研究佛經,造詣很深,被龜茲王奉為國師。386年,鳩摩羅什在涼州講經,大興佛教,客居達十七、八年之久,403年,后秦姚興滅后涼,迎鳩摩羅什到長安翻譯佛經。鳩摩羅什對佛經很有研究,又通曉漢語,他終其一生翻譯的經文歷經1600多年依舊流傳。鳩摩羅什寺在佛教界的地位,無可爭議。</b></h1> <h1><b> 鳩摩羅什寺,3A景區不收門票,不收停車費,熱氣騰騰的茶水免費,到處都是穿馬甲的義工免費為你服務,這是我走南闖北第一次遇見,不太適應,但這才是寺院原本應有的模樣,給武威點贊。</b></h1> <h1><b> 鳩摩羅什寺雖然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但在這1600年里,寺院從未改過名字。</b></h1> <h1><b> 歷史上羅什寺遭多次天災人禍,最后只剩下半截羅什塔,直到1998年,重建鳩摩羅什寺。同年,經甘肅省宗教局批準,羅什寺正式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所以現在的鳩摩羅什寺除了羅什塔都是后建的。</b><br></h1> <h1><b>對歷史和佛教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資料。</b></h1> <h1><div><b>這是鳩摩羅什寺的大雄寶殿。</b></div><b>鳩摩羅什寺主要建筑有羅什寺塔、大雄寶殿、觀音殿、大經堂、客堂、云水堂等。</b></h1> <h1><b> 寺內的主殿大雄寶殿是在唐代的地基上重建的,仿明代重檐歇山頂式構造,面闊9間進深5間。殿宇紅墻黃瓦,四周龍雕石柱,金碧輝煌氣派非凡,可以說是武威最大最宏偉的佛殿了。</b></h1> <h1><div><b>羅什塔。</b></div><b> 鳩摩羅什生前發誓:“如所譯經典無誤,死后焚身舌不爛。”并留下遺囑,死后將舌頭葬于姑臧。409年鳩摩羅什逝世,涼州人民為紀念鳩摩羅什,在姑臧修建了羅什塔,并尊遺愿將鳩摩羅什的舌舍利埋葬于塔下。也正是因為舌舍利的存在,讓這座磚塔頗具傳奇色彩。</b></h1> <h1><b> 1927年,武威發生7.7級大地震,涼州的名勝古跡被毀壞殆盡,城內的羅什寺、大云寺、清應寺無一幸免,全被毀為瓦礫之地,號稱“文筆三峰”的羅什寺塔、大云寺塔、清應寺塔均被搖倒,只有羅什寺塔殘存半截。1934年,國民政府在原址上重修了羅什寺塔。</b></h1> <h1><b>羅什塔。</b></h1> <h1><b>羅什塔。</b></h1> <h1><b>羅什塔。</b></h1> <h1><b>羅什塔。</b><div><b>早上有很多人上香,轉塔。</b></div></h1> <h1><b>臨走前和鳩摩羅什寺大雄寶殿合個影,用以留念。</b></h1> <h1><b>帶著美好的心情離開了這里。</b></h1> <h1><b>南無阿彌陀佛</b></h1> <h1><b>再見了,馬上要去穿越300多公里的騰格里沙漠。</b></h1> <h1><b> 鳩摩羅什寺見證了佛教文化由西域到中原一步步開枝散葉,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來到這里不僅可以尋找1600年前佛教東漸的腳步,還能感受東西方文明交流發展的源遠流長。</b></h1><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br></p><h1><b> 河西走廊到這里算暫時告一段落,可我相信自己還會來第三次,第四次......因為在中國,你不到大西北,就不知道天地之廣闊,不到河西走廊,就不知道中國之多元化。</b><b style="color:inherit;">在中國,無數個壯美場景在這里呈現,無數個民族史詩在這里演繹,無數個文明創造在這里融合,在這里,自然與人類的力量,共同創造了1000余公里的雪山長廊。</b></h1><h1><b style="color:inherit;"> 祁連山下,黃河以西,堪稱中國最偉大的走廊。強烈建議朋友們來河西走廊看一看,這里絕不會讓你失望!</b></h1> 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 <h1><b>時間:2023.10月</b></h1><h1><b>攝影:自由的魚</b></h1><h1><b>器材:佳能70D18—135套機</b></h1><h1><b>10—18廣角,70—200長焦</b></h1><h1><b>華為手機</b></h1><h1><b>編輯:自由的魚</b></h1><h1><b>配樂:河西走廊之夢</b></h1><h1><b>【秋天帶我去旅行·河西重鎮武威】完</b></h1><h1><b>請看下集【秋天帶我去旅行·穿越騰格里沙漠】</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雄市|
高淳县|
金昌市|
天等县|
余江县|
高雄县|
延边|
孟连|
象山县|
临桂县|
冀州市|
科尔|
桑植县|
行唐县|
扶绥县|
巨鹿县|
海南省|
平塘县|
鄂伦春自治旗|
新巴尔虎右旗|
华宁县|
喀喇沁旗|
彭州市|
温宿县|
富阳市|
浏阳市|
聂拉木县|
长治市|
金门县|
成都市|
信宜市|
南阳市|
芦山县|
陇川县|
台南市|
神池县|
葫芦岛市|
南阳市|
德惠市|
景东|
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