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今天是 2023年10月14日,繼續在河西走廊一帶轉悠,游覽完張掖大佛寺接著驅車前往馬蹄寺石窟。</b></h1><h1><b> 多年前,因為翻閱張掖歷史資料,才知道馬蹄寺,后來又觀看了《河西走廊》紀錄片,加深了對馬蹄寺的興趣,最初以為那個懸崖峭壁上的洞窟就是馬蹄寺,這次來后才發現,這并不是馬蹄寺,而是馬蹄寺石窟群中的三十三天石窟,只因其造型別致,規模宏大,歷來游人們提到馬蹄寺,大多第一想到的就是這幅標志性畫面了。</b></h1><h1><b> 馬蹄寺石窟位于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藏族鄉境內,距張掖市市區65公里,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藏族風情于一體的旅游區。1996年國務院公布馬蹄寺石窟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景區。</b></h1><h1><b> 石窟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余處窟龕,始建于北涼。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飲水落有馬蹄印而得名。傳說中的馬蹄印跡現存于普光寺馬蹄殿內,成為鎮寺之寶。</b></h1> <h1><b> 從地圖上能看出馬蹄寺石窟就在祁連山脈腳下。</b></h1> <h1><b> 從張掖出來,很遠就看見了連綿不斷的祁連山脈。</b></h1> <h1><b> 看著挺近,其實想跑到雪山下可是挺費勁。</b></h1> <h1><b> 十月份白雪皚皚的祁連山脈,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牧羊人在山下放羊,真實大西北農村的寫照。</b></h1> <h1><b>繼續向雪山抵近。</b></h1> 馬蹄寺石窟 <h1><b> 前面就是馬蹄寺石窟的游客中心,停車買好票再開車進入。</b></h1><h1><b> 馬蹄寺景區內地廣、景點多,這次因為時間限制,我只去了重點的兩處,三十三天石窟以及千佛洞。馬蹄寺里可同時看到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兩種特色的景觀,完美相互交匯在馬蹄寺這片景色壯麗的山谷之中。其中三十三天石窟屬藏傳佛教,而千佛洞則是漢傳佛教的代表。</b></h1> <div><br></div><h1><b> 馬蹄寺石窟中最早的建于晉代,距今有1600多年的歷史,最早是敦煌人郭瑀及其弟子所鑿,先為郭的隱居講學處,后人增塑佛像,鼎盛時期曾有僧眾三百多人。</b><br></h1> <h1><b> 馬蹄石窟歷史悠久,同敦煌的莫高窟、瓜州的榆林窟齊稱為河西佛教勝地的三大藝術寶窟。它比著名的莫高窟還要早300年,更難能可貴的是,歷經千年風雨,依然保存完好。</b></h1> <h1><b> 檢票后進入,不遠處就是千佛洞。</b></h1><h1><b> 千佛洞有近500多個摩崖佛塔窟龕,規模宏大,如今現存的是元、明時期,寺院旁的山崖上開鑿出的數百個佛龕,在這些鑿于峭壁上的佛龕里,原來都塑有一個到幾個佛像或佛塔,于是“千佛洞”也因此而得名。</b></h1> <h1><b> 千佛洞石窟現為漢傳佛教寺院,窟龕依山而鑿,坐西北朝東南,錯落分為南、中、北三段,南中兩段佛窟為主,北段則是摩崖石塔龕。</b><br></h1> <h1><b> 北朝的石窟較多地集中在千佛洞。位于馬蹄寺東北約3公里的崖壁上,共10余窟。</b></h1> <h1><b>千佛洞</b></h1> <h1><b>千佛洞</b></h1> <h1><b>千佛洞</b></h1> <h1><b>千佛洞</b></h1> <h1><b>千佛洞</b></h1> <h1><b> 游覽完千佛洞,驅車繼續爬山,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一路上驚艷開始了。</b></h1> <h1><b> 其實拍的遠遠不如你來親自看一眼。</b></h1> <h1><b> 在前往馬蹄寺核心石窟三十三天洞的路上,深深感受到了馬蹄寺石窟和祁連山的美妙風景,雪山,寺院,山谷、樹林,幽靜的山路,每一個仰望與回眸,都是馬蹄寺石窟的自然之美。</b></h1> <h1><b> 雪山,綠樹,馬兒好一派祁連山風光。</b></h1> <h1><b>天氣給力,人兒也精神爽。</b></h1> <h1><b>去三十三天石窟沿著指示牌走。</b></h1> <h1><b> 北寺石窟為馬蹄寺核心,馬蹄寺石窟,絕壁上的藝術寶庫。</b></h1> <h1><b> 其實最早的石窟并非修</b><b style="color: inherit;">佛場地,而是儒學的學堂。晉代的經學大師郭荷西行途經臨松山,這里白雪</b><b>皚皚</b><b style="color: inherit;">,泉水潺潺,青山翠谷,鳥語花香,正是他心中渴望的凈土,從此臨松山谷成了河西著名的求學圣地,一代又代弟子承襲先賢衣缽,于此地開窟居住,傳道、授業。</b></h1> <h1><b>“后人擴而大之,加以佛像”,遂為佛教勝地。</b></h1> <h1><b> 三十三天石窟共有上下七層21個石窟,在百米多高的懸崖上整齊有序的排列著,遠遠看去,場面十分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石窟造型別致。</b></h1> <h1><b> 站佛殿是馬蹄寺內規模最大的石窟,也是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石窟。窟內原造像塑于元代,站佛高達八米多,神態安詳肅穆,因站佛腹內藏有一尊白玉救護度母像,所以也被稱為藏佛。</b></h1> <h1><b>站佛殿后面的佛像。</b></h1> <h1><b> 氣勢恢弘的三十三天石窟位于馬蹄寺北寺,共有七層呈寶塔形開鑿于懸崖絕壁上的二十一個石窟,形如一座佛像塔鑲嵌在近百米高的絕壁懸崖之上,令人嘆為觀止。</b><br></h1> <h1><b> 三十三天石窟為什么叫它三十三天?據佛經里說,在須彌山頂的中央是帝釋天。四個方向的四座山,各有八天。他們有八位天神居住,也就是四八三十二天。它們與中央天神合為“三十三天”,這是佛教的一種境界。只要你涅槃成佛,你就會超越三界,進入西方極樂凈土。</b></h1><h1><b> 而馬蹄寺里的三十三天石窟,就是模仿天上的“三十三天”所開鑿出的人世的“三十三天”。因此來到馬蹄寺大家都會說必登三十三天石窟,攀登上一次三十三天石窟的過程,就相當于經歷人生一次的修行。石窟內時而黑暗難行,陡峭的路,就像是人生旅途上的曲折與磨練,經歷一切后才算到達你人生的“三十三天”。</b></h1> <h1><b> 里邊只能容納一個人行走,上去共有129個臺階。最頂上懸空的那個閣樓,距地表面第一層是43米。這個石窟它又有別于敦煌莫高窟和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因為這個石窟的棧道是修建在巖體內部,這在我們國內也是比較罕見的一種石窟形制。”</b><br></h1> <h1><b> “三十三天”石窟從北朝開始開鑿,先后歷時幾百年及多代人的努力,在普光寺的紅砂巖壁上人工開鑿,獨特的石窟造型也成為中國建筑史上的奇跡。</b></h1> <h1><b>佛龕附近墻壁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游客刻字,可恨又可惜。</b></h1> <h1><b>爬了一半,登高望遠。</b></h1> <h1><b> 寺廟前的視野則十分開闊,祁連山秋日風光盡收眼前。</b></h1> <h1><b> 進去以后,首先要經過一段甬道,里面裝了燈帶,比以前黑乎乎的好走一些。中央有一段回廊曲折,正好形成一個點之字形,最后爬30個臺階,75度的天梯,即可爬到石窟最頂層。爬上去確實還是有點費勁的,我們一般還要提醒大家,有高血壓、心臟病、腰椎脊椎關節不太好的人,還是要量力而行的。</b></h1> <h1><b> 穿梭在崖壁內的石窟中,總有一種穿越的感覺,我們穿過1600個春秋,在斑駁的石刻與殘存的壁畫上領略到了北涼以來的佛教藝術文化。</b></h1> <h1><b> 由于石窟開鑿于山體內部,就是硬在石頭山里面掏出來的洞窟。洞窟規模大小不等,連接各個洞窟的通道或直行、或斜穿、或直上直下,尤其是多個轉角處更是艱難,都極其狹窄難行。這些通道也都是在山體中挖鑿而成的,要參殿拜佛就需要鉆窟爬洞,這是唯一的路徑。</b></h1><h1><b> 前面的游客這都手腳并用了,跪著慢慢爬進去的,我也是這樣爬上去的。</b></h1> <h1><b>從洞口看外面的世界。</b></h1> <h1><b> 爬三十三天洞窟得彎腰,低頭,側身,必要時還得手腳并用。只有這一條路,也只能通過一個人,上面的人不下來,你也上不去。</b></h1> <h1><b> 好不容易上去了,可是下比上還難,太陡了,一不小心就容易滾下去。</b></h1><h1><b> 最上面窟內的綠度母是三十三天石窟中的主佛,也是馬蹄寺藏傳佛教寺院的本尊佛,現在的千年石窟,包括四大石窟,都變成了景區,早已沒有了住寺和尚或者說喇嘛了,這個千年的石窟里面居然還有一個藏傳佛教的喇嘛,有監控不讓拍照也就沒拍。</b></h1><h1><b> 拜完佛我們就原路返回了,幸虧人少,不然還不知道多久才能下去。</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登上三十三天石窟內的看點有兩部分,一個是里面的大大小小造型精美佛像雕塑;另一個則是從高處望出去的自然景觀。 </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站在高處遙望四周,祁連山的深秋美景盡現你眼中。</b></h1> <h1><b>走向秋天的馬蹄寺石窟。</b></h1> <h1><b> 張掖有一個可以穿越千年時空的石窟,身在其中恍惚如夢。</b></h1> <h1><b> 游覽完馬蹄寺石窟,真的被這集石窟藝術、宗教文化、民族風情、自然風光為一體景象所折服。</b></h1> <h1><b> 總結:中國四大石窟,甘肅獨占兩席: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br></b></h1><h1><b> 其實甘肅從南到北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石窟或洞群!“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大大小小的石窟寺廟在隴原大地落地生根,在這之后的一千多年里,用信仰哺育著我們先輩的心靈,用香火延續著絲路上商隊過往的傳奇”。記憶里,甘肅能叫上名字的石窟就有甘谷大像山石窟、武山水簾洞石窟、慶陽北石窟、平涼南石窟和崆峒山、肅南文殊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張掖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名不見經傳的石窟寺廟在甘肅那更是枚不勝舉!</b></h1> <h1><b> 悠遠的駝鈴經過絲綢之路響徹遙遠的西域,聲聲的佛音由僧侶通過河西走廊傳入富庶的中原,無數商人或雅或俗經過河西走廊,留下了無盡的文化瑰寶,再見了張掖!</b><br></h1> <h1><b> 走了,下一站河西走廊重鎮涼州,也就是今天的武威,去探訪那里的歷史和文化。<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h1><h1><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從馬蹄寺石窟出來再次踏上連霍高速。</span></b></h1> <h1><b> 連霍高速是中國東西方向的大動脈,車很多一定要小心駕駛,右邊這個小車不知為何撞到了中間護欄,車頭基本報廢,可是人都還在高速路上,三角警示牌也沒有擺放,這非常危險,太嚇人了,出門安全永遠排在第一位。</b></h1> <h1><b> 晚上在這河西走廊上大名鼎鼎的涼州稍事休息,找了一家新疆飯店,一條羊腿和一瓶大烏蘇入了口,感覺原地滿血復活,還能前行二萬五啊。</b></h1> <h1><b>大快朵頤中</b></h1> 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 <h1><p><b>時間:2023.10月<br></b><b>攝影:自由的魚<br></b><b>器材:佳能70D18—135套機<br></b><b>10—18廣角,70—200長焦<br></b><b>華為手機<br></b><b>編輯:自由的魚<br></b></p><p><b>配樂:河西走廊之夢</b></p><b>【秋天帶我去旅行·金張掖的馬蹄寺石窟】完<br></b><b>請看下集【秋天帶我去旅行·河西重鎮武威】</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水|
南靖县|
清原|
科技|
鄢陵县|
临海市|
临沂市|
玛曲县|
兴城市|
贡觉县|
鹤岗市|
罗定市|
彩票|
荥阳市|
剑河县|
包头市|
宜阳县|
安多县|
抚宁县|
图们市|
石泉县|
肇源县|
夏邑县|
锡林郭勒盟|
比如县|
琼海市|
大厂|
邳州市|
开化县|
高阳县|
永清县|
康乐县|
临夏县|
宜兰县|
中西区|
错那县|
富平县|
宁陕县|
廉江市|
金乡县|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