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江南的秋天,總是帶著一絲絲柔情,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緩緩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那秀美的山水、豐收的田野、靜謐的古鎮,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江南秋色美景。江南的秋天,是詩意的。那湖光山色,讓人心曠神怡;那稻田里的金黃稻谷,猶如黃金鋪地,讓人心生歡喜。走在江南的秋天里,仿佛走進了一首首唐詩宋詞中,每一處風景,都讓人感受到詩人的才情與靈感。江南的秋天,是靜謐的。那小橋流水,古街小巷,都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在這個季節里,人們仿佛放慢了腳步,享受著秋天帶來的寧靜與舒適。在夕陽的余暉下,那古老的石板路,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讓人沉浸在江南的秋色中。讓我們用心去感受江南的秋色美景,讓它成為我們心中永恒的記憶。</b></p> <p class="ql-block">時間:2023.11.1~11.9</p><p class="ql-block">人員:文輝.廣高.學成.我</p><p class="ql-block">車輛:日產奇駿(遼A.17VE6)</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天:(11.1)5.30分出發</b></p> <p class="ql-block">晚住山東省濱州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天:(11.2)</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周恩來紀念館及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紀念館,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永懷路2號,總面積40萬平方米,其中70%為水面,整個館區由一組紀念性建筑群、一個紀念島、三個人工湖和環湖四周的綠地組成。主館分三層,底層為影視廳,二層為瞻仰大廳,三層為觀景臺。1988年3月,周恩來紀念館開始興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并對外開放。截至2019年末,館內藏品數量為35679件/套,其中珍貴文物287件/套。2015年10月,江蘇省淮安市周恩來故里旅游景區被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周恩來故居坐落于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淮城街道境內,位于鎮淮樓西路駙馬巷7號,屬周恩來故里景區之一。周恩來故居是周恩來12歲以前生活過的地方,清宣統二年(1910年)春,周恩來隨伯父離家去東北求學,此后便再也沒有回過家鄉。1978年9月,經保護、修繕將故居恢復到周恩來離家去東北時的原貌。1979年3月5日,周恩來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周恩來故居總占地面積1987.4平方米。周恩來故居由東西相連的兩個宅院組成,共有大小房屋32間,為青磚、灰瓦、木結構。故居宅院系清咸豐(1851年—1861年)到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所建的青磚瓦木結構平房,具有明清時期典型的蘇北城鎮民居建筑風格。1988年,周恩來故居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周恩來故居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周恩來故居被列入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015年10月,周恩來故里旅游景區正式獲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京杭大運河</span></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運河,又稱為京杭運河或大運河,是世界最長的古代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并列為中國古代三大偉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其具體介紹如下:</p><p class="ql-block">開鑿時間。京杭大運河始建于春秋時期,公元486年開始建造,歷經多個朝代的續建和修復。</p><p class="ql-block">全長。京杭大運河全長1797千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p><p class="ql-block">水系。它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p><p class="ql-block">歷史作用。京杭大運河在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對沿線地區的工農業經濟發展有顯著影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揚州瘦西湖</span></p><p class="ql-block">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稱“瘦西湖”。清朝時,康熙、乾隆二帝曾數次南巡揚州,當地的豪紳爭相建園,遂得“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說。名寺古剎和古城墻垣綿延相屬,名勝古跡和歷史遺存散布其間。風韻獨具的自然風光和含蘊豐厚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是鑲嵌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2010年被授予中國旅游界含金量最高榮譽——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同時也是揚州首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12年4月瘦西湖風景區榮獲全國旅游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3年3月,揚州瘦西湖獲“游客最喜愛的旅游景區(點)獎”。2013年12月,被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揚州八怪紀念館</span></p> <p class="ql-block">揚州八怪紀念館位于瘦西湖東南邊,由揚州八怪之一金農晚年寄居的西方寺改造而成</p><p class="ql-block">揚州八怪泛指清代揚州具有創新精神的一批畫家,八怪具體指哪八個畫家,說法不盡一致,據各種著述記載,前前后后至少計有十五人之多,所以“八”可看作數詞,也可看做約數。</p><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現為紀念館主展廳,記得一定要抬頭看,房梁上漂亮的彩繪多為明代遺存。殿堂的正中立著揚州八怪雕像,周圍是展覽,不過書畫多為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晚住無錫市華西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天:(11.3)</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華西村(天下第一村)</span></p> <p class="ql-block">華西村,又名天下第一村、華西都市村,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華士鎮西部,地處江尾海頭,總面積35平方千米;1978年,華西村(景區)正式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華西村(景區)由華西都市農業示范園、華西幸福園、信仰大觀園、鐘王、牛王、鼓王、華西邨博物館、金塔、華西民族宮、游龍船、空中花鳥園等80余個主要景點組成;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范。</p><p class="ql-block">2004年,華西村被評為首批“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2020年8月26日,華西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黿頭渚風景區</span></p><p class="ql-block">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黿頭渚風景區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地處太湖西北岸的半島上,因巨石突入湖中形態酷似神龜昂首得名1。該風景區占地5.39平方千米,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AAAAA級旅游景區。主要景觀包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充山隱秀 鹿頂迎暉 黿渚春濤 橫云山莊</p><p class="ql-block">萬浪卷雪 湖山真意 十里芳徑 太湖仙島</p><p class="ql-block">江南蘭苑 櫻花谷 無錫人杰苑</p><p class="ql-block">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小景點,如中犢晨霧、廣福古寺等。黿頭風光,山清水秀,天然渾成,被譽為“太湖第一名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虎丘風景區</span></p><p class="ql-block">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虎丘山門內8號,在蘇州古城西北3.5千米,海拔34.3米,景區面積72.8公頃,核心景區面積15.97公頃,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p><p class="ql-block">虎丘又稱海涌山,東晉司徒王珣與弟司空王珉于劍池兩側建別墅,后舍宅為寺,名虎丘寺,寺宇沿山而筑,“寺中藏山”為其一大特色。虎丘后山有“虎丘后山勝前山”之說,現存青石小橋、石牌坊、湖石假山。</p><p class="ql-block">虎丘山風景名勝區先后被評為全國首批十佳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全國文明單位。1996年,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7年,虎丘山在內的蘇州園林被命名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14年,虎丘景區云巖寺塔作為大運河的組成部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同里古鎮</span></p><p class="ql-block">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同里古鎮屬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位于太湖之畔,緊靠市府所在地,自宋代建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p><p class="ql-block">鎮區內始建于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數百處,“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其連成一體,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p><p class="ql-block">同里古鎮1980年被列為國家太湖風景區景點之一,1982年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199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鎮,著名景點“退思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10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海</span></p> <p class="ql-block">外灘,位于上海市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即外黃浦灘,為中國歷史文化街區。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灘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上海十里洋場的真實寫照,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p><p class="ql-block">外灘全長1.5千米,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面即黃浦江,西面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上海辟為商埠以后,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報社開始在此云集,外灘成為全國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灘隨交還上海公共租界于汪偽國民政府,結束長達百年的租界時期,于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擁有正式路名中山東一路。</p><p class="ql-block">外灘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素有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之稱,是中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上海的地標之一,1996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其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2018年3月,上海外灘在全面推進“第一立面”(即臨江建筑群)功能置換的基礎上,同步啟動了“第二立面”(即非臨江的外灘建筑群)功能置換工作。</p> <p class="ql-block">晚住嘉興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四天:(11.4)</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嘉興南湖.紅船</span></p> <p class="ql-block">南湖.紅船</p><p class="ql-block">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1959年,南湖革命紀念館根據中共“一大”會議時來嘉興安排游船的直接當事人王會悟回憶,仿制了一艘絲網船模型,送到北京請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審定認可。后按模型原樣仿制了一艘畫舫,作為南湖革命紀念船,供群眾瞻仰。</p><p class="ql-block">1964年,董必武重來南湖,他登上畫舫,感慨萬千,揮毫題詩一首:“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蒙訪舊蹤。”</p><p class="ql-block">現在南湖革命紀念船停泊處岸上,建有一座“訪蹤亭”,亭內樹立董必武詩碑,亭額“訪蹤亭”三字由楊尚昆題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湖革命紀念館</span></p> <p class="ql-block">南湖革命紀念館是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的宣傳、保護、管理機構,屬于近現代紀念性專題紀念館,隸屬嘉興市南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p><p class="ql-block">南湖革命紀念館成立于1959年10月,1960年,在黨中央和浙江省委的直接關懷下,南湖革命紀念館成立了。建館之初,館址設在湖心島。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轉型后,南湖成為旅游風景區。2006年建立新館。</p><p class="ql-block">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20年,南湖革命紀念館入選“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慈溪海天一洲</span></p> <p class="ql-block">海天一洲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和寧波市交界處杭州灣跨海大橋海中平臺,通過四條匝道橋與大橋緊緊相相連。海天一洲景區總建筑面積41700平方米,占海域面積12000平方米,為游客提供游覽觀光、人文科技、餐飲住宿、購物休閑、宴請會議等多方位的服務,是一個綜合性的海上旅游觀光場所,是寧波市的4A級景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普陀山</span></p><p class="ql-block">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全稱普陀洛迦山,普陀山島位于浙江省杭州灣口南緣,舟山群島東部海域。北緯29°58′3″—30°02′3″,東經122°21′6″—122°24′9″。島呈不規則菱形,南北長約6.7千米,東西寬約2.3千米,最寬處4.3千米,面積11.82平方千米。最高峰佛頂山,海拔286.3米。</p><p class="ql-block">普陀山屬亞熱帶海洋型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1℃,屬典型低山丘陵區,全山可劃為山地、海蝕、海積階地、海積地貌、海蝕地貌四類。普陀山是浙江沿海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島嶼之一,濱海植物區系發達,植物種類繁多,野生畜類生存環境差,種類數量少。</p><p class="ql-block">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觀音道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全山開放有寺院共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和寶陀講寺。最大的地標是總高33米的南海觀音大佛。普陀山四面環海,被譽為“第一人間清靜地”。</p> <p class="ql-block">晚住普陀山朱家尖</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五天(11.5)</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溪口風景區</span></p><p class="ql-block">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寧波市溪口滕頭旅游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占地面積140平方公里,位于寧波市奉化溪口鎮,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文化底蘊深厚,在民國時期,因為出了蔣介石、蔣經國父子而聲名鵲起,又因深厚的佛教文化而享譽中外。溪口位于寧波市西南20公里處,東靠武嶺,南瀕剡溪,北臨雪竇山,水繞山環,景色秀麗,是一個集人文之精華、山水之靈秀、佛教之莊嚴于一體的旅游區。它在國內外頗享盛名。</p> <p class="ql-block">蔣氏故居,即蔣介石前后幾輩的故居。位于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境內,昔日蔣氏家族就于此地生活、工作、娛樂等。1996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其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被列為中國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2日,蔣氏故居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雁蕩山</span></p><p class="ql-block">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雁蕩山,簡稱雁山、雁巖,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東南第一山”之譽,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雁蕩鎮雁山路88號。雁蕩山分為南雁蕩山和北雁蕩山,甌江斷裂以北稱為北雁蕩,以南稱為南雁蕩。主峰為百崗尖,海拔1057米,總面積450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雁蕩山開山鑿勝始于南北朝,興于唐,盛于宋,文化底蘊豐厚。雁蕩山分靈峰、靈巖、大龍湫、三折瀑、雁湖、顯勝門、羊角洞、仙橋八大景區,有500多處景點。雁蕩山地質景點共統計260處,其中火山巖底層類33處、地質地貌類167處、(古)地質災害類2處、生態景觀資源33處、地質文化史記類25處。</p><p class="ql-block">雁蕩山大尺度的奇特景觀形象,給詩人、畫家、文人學士以強烈的美感和靈感。于此賦詩作畫,留下大批作品,其中詩詞5000多首,以及龍鼻洞等400多處摩崖石刻,還有南閣牌坊等歷史古跡,謝靈運、貫休、沈括、徐霞客、康有為、張大千、沙孟海、潘天壽、郁達夫、郭沫若、鄧拓、舒婷等都留下了詩篇和墨跡。</p><p class="ql-block">2005年2月12日,雁蕩山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躋身"世界地質公園"行列。2007年,溫州市雁蕩山風景名勝區被評定為國家AAAAA級景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晚住臺州.臨海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六天(11.6)</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杭州西湖</span></p><p class="ql-block">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西湖,又名錢塘湖,位于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路1號,杭州市區西部,匯水面積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積為6.38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東鄰城區,南部和錢塘江隔山相鄰,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島,西湖群山以西湖為中心,由近及遠可分為四個層次。西湖流域內年徑流量為1400萬立方米,蓄水量近1400萬立方米。西湖是一座設備齊全、管理完善的灌溉濟運水庫,通過河渠和閘門,為杭州市區及周邊農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西湖還可以協助調節錢塘江的水位,防止城市內澇。</p><p class="ql-block">2007年,西湖所在的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雷峰塔,初名黃妃塔,又名西關磚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地處西湖風景區南岸夕照山之上,是吳越國王錢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祈求國泰民安而建,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歷代屢加重修,現存建筑以原雷峰塔為原型設計,重建于2002年;是“西湖十景”之一、中國九大名塔之一,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p><p class="ql-block">雷峰塔主體為平面八角形體仿唐宋樓閣式塔,各層蓋銅瓦,轉角處設銅斗拱,飛檐翹角,總高71.679米,總占地面積313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6089平方米;塔身對徑28米,邊長11米,周長88米,塔底為原雷峰塔遺址。</p> <p class="ql-block">靈隱寺,中國佛教古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賜田并擴建。五代吳越王錢镠命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開拓,并賜名靈隱新寺。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清順治年間,禪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靈隱,籌資重建,僅建殿堂時間就前后歷十八年之久,其規模之宏偉躍居“東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時,賜名 “云林禪寺”。</p><p class="ql-block">靈隱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華嚴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筑構成。現任方丈是光泉法師。</p><p class="ql-block">浙江靈隱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晚住湖州市安吉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七天(11.7)</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span></p> <p class="ql-block">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于南京市建鄴區水西門大街418號,通稱江東門紀念館,選址于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及遇難者叢葬地,是中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也是國際公認的二戰期間三大慘案紀念館之一。</p><p class="ql-block">江東門紀念館是為銘記侵華日軍攻占中國首都南京后制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的暴行而籌建,是中國人民承載全民族災難的實證性、遺址型專史紀念館,也是中國唯一一座有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專史陳列館及國家公祭日主辦地。</p><p class="ql-block">截至2015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占地面積1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15000平方米,展陳面積近18000平方米,館藏文物史料20萬余件。2014年接待人數達803.4萬余人次,自1985年8月15日建成開放至2015年8月15日參觀總人數6072.79萬人次,來自美、日、德、英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人士近300余萬人次,在全世界博物場館中僅次于故宮博物院。</p><p class="ql-block">2015年12月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分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正式開館,對公眾開放。這是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也是唯一一處被在世慰安婦指認過的慰安所建筑。2016年9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山陵</span></p><p class="ql-block">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筑群,陵寢面積8萬余平方米,于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p><p class="ql-block">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筑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中山陵建筑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筑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p><p class="ql-block">中山陵各建筑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均取得極好的效果,中山陵音樂臺、光華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筑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色調和諧統一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且均為建筑名家之杰作,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p><p class="ql-block">1961年,中山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國家旅游局列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2007年,被列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16年,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紀念館,原名藏經樓,位于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樓高20.8米,頂上蓋綠色琉璃瓦,屋脊為黃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飾有紫銅回輪華蓋,梁、柱、額枋均飾以彩繪。樓內珍藏孫中山先生的經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貴史料。樓前廣場正中的花臺上豎有一尊高2.6米的孫中山先生全身銅像。樓后有長達125米的碑廊,上刻孫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義”全文。</p><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經中宣部正式批復,同意進行孫中山紀念館改陳布展,由原來的藏經樓展館,搬遷到現嘉麟樓展館。</p><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31日起,搬遷并改造一新的孫中山紀念館新館試運行開放。</p> <p class="ql-block">明孝陵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于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寢。因皇后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積達170余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p><p class="ql-block">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筑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范。陵區內的主體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遺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實性和空間布局的完整性。</p><p class="ql-block">明孝陵作為中國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于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明孝陵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3年7月,明孝陵及明功臣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被列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京總統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是中國近代建筑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南京總統府自近代以來,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國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這里發生,與這里密切相關,許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動過。</p><p class="ql-block">南京總統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可追溯到明初的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代被辟為江寧織造署、兩江總督署等,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為行宮;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在此興建規模宏大的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辟為大總統府,后為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p><p class="ql-block">南京總統府建筑群占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既有中國古代傳統的江南園林,也有近代西風東漸的建筑遺存,分三個區域:中區主要有國民政府、總統府及所屬機構;西區有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秘書處、西花園、孫中山起居室及參謀本部等;東區主要有行政院、陶林二公祠、馬廄和東花園等。其中分布著總統府文物史料、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太平天國、清兩江總督署等十多個文物史料和復原陳列。</p><p class="ql-block">1982年2月,總統府內“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辟為中國近代史博物館;2001年,總統府內“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及南京國民政府建筑遺存”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列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中國南京云錦博物館</p><p class="ql-block">中國南京云錦博物館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茶亭東街240號,是中國唯一的云錦專業博物館、國家三級博物館,主要展示以南京云錦為代表的中國民族織錦藝術,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中國南京云錦博物館前身是創建于1984年的中國織錦工藝陳列館,是中國首家集知識、觀賞、娛樂為一體的織錦藝術博物館,由江蘇省南京云錦工藝研究生產試驗中心主辦,目的是為促進中國傳統民族民間織錦的開發利用、技藝交流,接待國內外專業人士參觀訪問。</p><p class="ql-block">云錦博物館展示著云錦織造工藝、明清云錦精品實物、中國古代絲織文物復制品以及中國少數民族織錦等,1500多年手工織造歷史的南京云錦,以特殊的浮雕、鑲嵌技藝,表達出特殊的審美境界和文化藝術魅力,反映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p> <p class="ql-block">晚住南京六合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八天(11.8)</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洪澤湖</span></p> <p class="ql-block">洪澤湖,位于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側,淮安、宿遷兩市境內,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在北緯33o06′—33o40′,東經118o10′—118o52′之間,為淮河中下游結合部。原為淺水小湖群,古稱富陵湖,兩漢以后稱破釜塘,隋稱洪澤浦,唐代始名洪澤湖。1128年以后,黃河南徙經泗水在淮陰以下奪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東潴水,原來的小湖擴大為洪澤湖。</p><p class="ql-block">洪澤湖湖面遼闊,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庫、航運樞紐,又是漁業、特產品、禽畜產品的生產基地,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洪澤湖古堰景區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地處中國第四大淡水湖的洪澤湖畔。景區主要包括洪澤湖大堤、水釜城、漁人灣等旅游片區,是一個融文化體驗、養生休閑、大湖觀光、森林探秘、現代游樂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文化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沂蒙山</span></p> <p class="ql-block">沂蒙山旅游區,是根據山東省旅游局部署,由蒙山、沂山地理坐標跨區域組成的旅游區,只是作為旅游品牌概念出現;與由蒙山山系和沂水流域為地質坐標的地理區域構成的沂蒙山、沂蒙革命老區、沂蒙老區、沂蒙山區、沂蒙地理有著本質區別。</p><p class="ql-block">沂蒙山旅游區位于山東省中南部,蒙山與沂山相隔180公里,分別隸屬臨沂市和臨朐縣各自管轄。主要包含沂山風景區、蒙山云蒙景區、龜蒙景區,核心景區面積148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齊長城所在地、世界著名養生長壽圣地,現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p><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通過決議,正式批準臨沂市域內的[4]蒙山園區、鉆石園區、岱崮園區、孟良崮園區和云蒙湖園區組成為世界地質公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晚住淄博市博山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九天:(11.9)</b></p> <p class="ql-block">全速返程</p> <p class="ql-block">晚17時順利到達我們的家鄉大黑山縣??。這次江南自駕之旅總行程5000公里,歷時9天。雖然路程遙遠時間緊迫,我們行駛在祖國大地上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到祖國無比強大.無可抗拒,祖國之大美。這次旅行雖然十分辛苦,但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非常感謝哥幾個一路歡歌笑語.一路相伴。愿我們友誼長存,期待下次再相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謝志國老弟回來給我們接風洗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特別感謝文輝哥??,一路上風雨無阻,立下了汗馬功勞,辛苦了。一路上都十分給力??????謝謝你,為你點贊!期待我們再出發,向新的目標繼續前進,踏入新的征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會改變心態,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有人說人生就應該多去外面走走,因為你有更多的精力去做這件事情,同時你也要承擔更大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選擇更安全,更容易的事情來做。然而,旅行在本質上沒有年齡界限,每次旅行總能教會我們很多東西。選擇這些理由,當有機會時請放棄一切去旅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只是把我這次旅行去過的地方,我眼睛看到的美麗風景變成了圖像,把這些祖國美麗風光留給關注過我的人,對你們道一句 感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感謝:一路上有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好人一生平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西县|
安阳市|
明水县|
乐平市|
额尔古纳市|
中超|
兰西县|
西林县|
曲靖市|
崇州市|
桂林市|
太原市|
崇礼县|
准格尔旗|
常山县|
新河县|
南澳县|
兴义市|
衡水市|
湖口县|
荥阳市|
兴义市|
洮南市|
牙克石市|
巧家县|
香港
|
云龙县|
武宣县|
同心县|
龙海市|
天峻县|
兖州市|
兴安县|
丹巴县|
宿松县|
和静县|
宣恩县|
拉孜县|
连州市|
澜沧|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