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我記得兒時村子里的房前屋后,凡是有空地的地方,父輩祖輩喜歡栽樹,因為當(dāng)時農(nóng)民蓋房起屋做家具,都離不開木料,所以村子里,除了低矮的房屋,都是這些樹木啦,有句老話說得好“前人栽樹 后人乘涼”夏天的時候,整個村子從外觀看,根本看不見房子,一片茂密的樹林高低錯落,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把村子裝點成了綠色的樂園,微風(fēng)一吹,樹枝搖曳多姿,發(fā)出乎乎的聲音,頓時整個村莊涼爽許多,村民們在吃飯的時候,都端著碗坐在樹蔭下一邊吃飯一邊吹風(fēng),互相拉拉家常里短,交流情感,成為全村靚麗的一道風(fēng)景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種多的樹木中,最多的就數(shù)榆樹,因為它是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榆錢是榆樹的種子,陽春三月,氣候咋暖還寒,太陽暖暖地照在故鄉(xiāng)的大地上,榆樹上的榆錢早早的重重疊疊的掛滿枝頭,翠綠翠綠的榆錢,像是在枝頭上掛滿了綠寶石,綠得發(fā)亮,又像一個穿著碧綠色裙子的小姑娘,爬在樹枝上,調(diào)皮的在枝頭上搖搖晃晃,漂漂漾漾的樣子十分可愛迷人。</p><p class="ql-block"> 榆錢的形狀圓圓的,扁扁的,中間包裹著一枚小小的榆樹種子,像極了一枚小小的金幣,顧名思義它的名字由此被稱之為“榆錢”。</p><p class="ql-block"> 在那個國家物資貧乏的年代,作為農(nóng)村人的經(jīng)濟(jì)更加貧困,農(nóng)民種地沒有化肥,地里莊稼長勢不好,產(chǎn)量低,加上那時候家家戶戶孩子們多,吃不飽飯,穿不暖衣服,是常態(tài),所以那時的農(nóng)民的希望就是家家有余錢,余糧,能夠吃飽穿暖就算過上好日子,也就知足了。</p> <p class="ql-block"> 村子里有一個順口溜:“陽春三月榆錢鮮,童子攜籃摘榆錢”,榆錢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散發(fā)在田間地頭、羊腸小道,放學(xué)的路上,我們聞著榆錢的清香味,就忍不住想爬到樹上去摘,榆錢的生長周期很短,最旺盛的只有一周左右,所以村里的小伙伴們每天都盯著它,不由得垂涎欲滴,好不容易捱到了放學(xué)回家,小伙伴們都迫不及待的、不約而同的拿著長竹桿,鐮刀,提著籃子在村里摘榆錢。</p><p class="ql-block"> 有的用長長的竹竿把樹枝鉤斷,在地上摘、有的爬到樹上摘,小伙伴們你掙我搶,看誰摘的最多,我們一只手提起樹枝,另一只手從枝頭根部捋到枝稍,一捋一把,迫不及待往嘴里塞,嚼一嚼脆脆的,糯糯的,絲絲滑滑的,有點甜甜的,淡淡的清香味,好吃極了,樹底下熱鬧非凡,小伙伴邊吃邊捋,忙得不可開交,不一會兒工夫,我們的籃子都捋滿了,提回家媽媽夸我說:“小孩子干起勁兒來比大人手都要快”</p> <p class="ql-block"> 媽媽把摘下來的榆錢大渣子撿出來,再用小篩子把小渣子篩出來,放水里洗干凈晾干,再灑上一瓢面粉加點鹽,花椒葉剁碎放一起攪拌均勻后,捏成小團(tuán)兒放鍋里的篦子上蒸二十分鐘左右就熟了,揭開鍋蓋,一股濃郁的清香撲鼻而來,香氣彌漫整個廚房,輕輕的拿出來一個,綠油油的原生態(tài)綠色食品,熱氣騰騰的,燙得小手隱隱作疼,不停的用嘴吹,左手換右手,來降低它的溫度,不一會兒工夫,終于沒有那么燙了,試著咬一口,嗯哼,軟糯香甜、美味可口,是我們兒時最好吃的食物了,也是初春時節(jié)第一道美食,我們姊妹幾個吃得贊不絕口,那幾天我為了想吃的美味的“榆錢團(tuán)”,天天爬樹摘榆錢,把衣服都掛破啦,被媽媽嘮叨說我們怎么不小心,但我們姐妹還是樂此不疲的每天去摘,直到榆錢一天天變老,飛飛揚揚落在地上,心里產(chǎn)生了一絲莫名的惆悵。</p> <p class="ql-block">時光匆匆,歲月如梭,轉(zhuǎn)眼已經(jīng)幾十年過去了,但是我還希望能吃到兒時那個榆錢的味道,可是我找遍了附近所有的地方,就是沒有那種榆樹了,希望已成泡影,過去的一切將不再重來,兒時的味道永遠(yuǎn)刻在心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土县|
河南省|
丘北县|
全南县|
恭城|
平阴县|
平塘县|
府谷县|
柏乡县|
凤城市|
延吉市|
永定县|
济宁市|
松滋市|
保康县|
鱼台县|
姜堰市|
铁岭市|
赞皇县|
合川市|
湘阴县|
祁门县|
松江区|
宝坻区|
鄯善县|
子洲县|
广昌县|
交口县|
清涧县|
鄱阳县|
卓尼县|
涪陵区|
方正县|
裕民县|
双桥区|
宜丰县|
永宁县|
宜都市|
花莲市|
和平县|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