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話說獅臥山</font></h1><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張耀德 圖文</div> 說起馬力鎮,武山人耳熟能詳的可能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木梯寺,以及禪殿寺、榜沙河了吧。對于其它的山呀、水呀,村落啊、民俗啊等等能叫的響的獨樹一幟的自然、文化遺產我還真一下之說不上來。<br> 二十幾年前,突然有一種圖案精美的石頭在全縣熱了起來,有人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獅臥石——說它是從馬力鎮的石屲山上采來的。據說這個石頭很不好采,特別是運輸,全靠人背畜馱,相當不易。當時加工好的隨便一塊石頭都要幾千元,價格比鴛鴦玉貴多了,我也曾花了不少銀子買了些饋贈外地朋友,便有了去石屲山實地看看的渴望。<br> 十年前鴛鴦水泥廠要移址馬力,便有了到石屲山村的公路。第一次到這個山上,其實只是到了暖水村。暖水村是個行政村名,而百姓叫的暖水泉下是個自然村的名字。這地方靠山還真就象個獅子臥在那里守護著山凹里的村民,特別是那獅子頭前沿的石崖險絕極了,常常有大霧繚繞很是壯觀。也因此,只要到過暖水村的人,對這處險峻的山崖無不稱奇。當然如果從山崖的頂部往下觀,那可就要你不僅沒有恐高癥,還要有足夠的膽量才行。不過你看到上面悠哉游哉的牛羊,也就心懷釋然了。所以,只要上到這個石崖,南北可就是兩個世界了:南瞰,大石崖懷抱的暖水村真就是大自然的寵兒,在農田環抱中看日出日落,抬頭眼前就是原始森林,出門路旁便是沃土良田,桃花源也不過如此吧,只是我覺得這“暖水村”比“桃花園”更貼切、更有詩意,把它稱作武山的扎尕那還真沒說錯;北望延綿起伏的翠黛溝梁是前景,而榜沙河西北的鐵籠山這個遠景,與之形成了顯明的對比——近秀遠雄真乃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之作也。而樹木掩映中的前石屲、后石屲,雖然早已是人遷村空,但原生態村落的風貌還保存完整,很有韻味!但愿不要被破壞啊。<br> 這個石臥山啊,春天的時候郁郁蔥蔥的山坡梁峁百花爭艷,大地生機勃發;夏日里溝澗之間水吟鳥唱,山頂樹下涼風習習,好一個避暑之地;秋風里的云海落日,賽過仙山瓊閣,山間之明月更是讓人心曠神怡;冬雪覆蓋下的獅臥山則是別有一番幽靜——白雪映襯中的樹木巖石就是畫家筆下的巨幅水墨中國畫……獅臥山江山如畫動態圖也。<br> 說了這么多,我只是想說,我對這座大山的認知其實是很膚淺的,也只是近幾年去的次數多了而已。便有了從旅游宣傳的角度給這里的山水起個區域名的想法,對與不對另當別論,更希望有好事者和我一起討論之——武山扎尕那、馬力暖水、馬力石屲山云云。而我想說,這座大山叫獅臥山更有代表性。其理由有四:<br><h1> <b> 一、 獅臥山</b> 這個名字比較有氣勢,叫起來也順口,也是石屲山的諧音。武山人喜歡山的巍峨,用它來界定一個大區域,并指定為旅游大景區的名稱我覺得既霸氣、又有吸引力。而石屲山、暖水或別的什么(比如三臺子、爺池、榜沙等)只是個已經定性的村名、地名或山水名,對這個大區域的概括和理解是很有限的。更何況獅子還是個吉祥動物呢。</h1><h1> <b>二、 獅臥山區域 </b> 應該包含榜沙河以東至武家河之北,胭脂溝以北到袁家河之南。有南寺川、劉家橋、南陽電站、榜沙村、爺池村、新咀嶺、麻池下、大道下、腰莊里、劉家泉、王家坪、暖水泉、崖灣口、前石屲、后石屲、三臺子、趙家庵、饃饃坪、武家河、鐘家山、年家咀、袁家河、臭溝門、水泥廠等地域。從地圖上量這個區域的東西寬(黑虎林場到武家河)大約在7公里左右,南北長(胭脂溝到水泥廠)11公里的樣子,有60——70平方公里。在這個區域有山、有水,有森林、有瀑布、有牧場,有村落、有石窟寺廟。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險、峻、神、奇、美。榜沙河,渭河上游的第一大支流,胭脂溝(包括大溝)武山最美的山水景致,暖水村的懸崖有武山扎尕那之榮,而石屲山上則有新疆林草的圖畫質感;早陽寺、懸崖寺、無量殿等古老的石窟寺廟和原生態的村莊相依;奇絕的山尖堡子與砂礫巖形成的人文與地質景觀巧妙結合;嘩啦啦的流水聲與林間百鳥合鳴;樹木掩映下的峰巒疊嶂隨著四季變幻莫測,而牧人與牛羊悠然自得地游走在草坡林間,好一幅養眼、養性、養生的優美生態畫面。</h1><h1> <b> 三、 獅臥山可以著力打造的生態旅游景區 </b> 作為旅游,這里有山水,有森林,有人文。清清榜沙河從接納了龍川河、袁河、漳河后就成了渭河最優秀的水源,當她聯合了袁家河、龍川河硬生生在馬力薄沖開了一片馬成龍川肥沃之地,便有了武山西鄉(武山人一般把廣吳坡之西的地域統稱為西鄉)的始祖文明。不說三萬八千年前“武山人”的活動蹤跡,也不說唐蕃古道上的木梯等石窟寺廟,當年紅軍主力經過的腳印記憶猶存,上世紀五十年代武山人建起王家門水輪泵發電站,八十年代建造的南陽電站,這可能是渭河上游最早的水能利用工程吧,至于說未能建成的,尚能看到的沿榜沙河北山用人工開挖的北梁渠遺存,那只是當年先輩們留下的“戰天斗地文化遺產”。而新近建成的水泥廠給這個大山溝增添了現代工業文明的元素。這水給這個大山溝溝里的眾生激發了靈氣、勇氣和膽氣,很多到馬力去旅游的人都是奔著胭脂溝、大溝去看水、賞水、玩水去的,這里的水是那樣地溫順、纏綿、柔美、清涼,只要尋著嘩啦啦聲音游走,便會驅走你的煩悶和憂愁,不放飛自己都不由你。這里是小隴山林業局的黑虎林場,進入這座大山其實就進入了原生態的生物群落。海拔從1700米到2700米,可以仰望高山上的小樹,也可以俯瞰浩渺層疊的山巒。砂礫巖、石灰巖上所生長的樹木花草有多少個種類和品種未可知也,還有你我都沒見過的飛禽走獸和只聞其聲,不見形的各種野生物種。她一年四季千變萬化的風姿,豐富多彩的生態和四時變幻莫測的云山林海,能讓你浮想聯翩,并激發你無限感慨——什么天然氧吧、修身養性、逍遙游走?!八募旧煌⒃略掠刑攸c、日日云天變、一步一景移",體會一下你就知道了。南寺川、爺池、暖水,獅臥石、石灰巖、砂礫巖,兔兒崖、三桿旗、瓦碴溝、十八盤、黑鷹梁,早陽寺、無量殿、懸崖寺、爺池的傳說,水泥廠、電站、新農村,……啊呀,我真數不過來。以圖片為證。</h1><h1> <b> 四、 獅屲山的旅游活動建議</b> ①自駕游:從縣城→灘歌(松山→黃山)→馬力鎮→年家咀(或干扎)→袁家河→武家河→三臺子→暖水→前石屲→后石屲→爺池→胭脂溝→榜沙→南陽→馬力鎮→鴛鴦鎮→山丹鎮→縣城;或者是暖水→胭脂溝→鎖龍→灘歌鎮;②自行車環山游,自行車山地游;③獅臥山露營游;④獅臥山民俗游;⑤建議開辟獅臥山→天爺梁徙步游。哇!你想怎么游就怎么游,想怎么耍就怎么耍。半天、一天、幾天都可以啊,窮游、民宿都可玩。走大環線、小循環也行。全憑你的興致! </h1></div> 木梯寺石窟就這樣守護著馬力川 石屲山上遠眺木梯寺 大山深處禪殿寺<div><br></div> 榜沙與馬成龍川<div><br></div> 2011年的馬力鎮圖<div><br></div> 大溝的水 馬力川 上世紀八十年代建設的南陽電站 <p class="ql-block">2019年建成投產的水泥廠</p> 三桿旗 馬力獅臥石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渠的遺跡 榜沙河畔兔兒崖 2016年的暖水之夏 有點太羅索了是吧,真的是想把這個區域我能知道的故事和拍到的美景全部呈現出來,只是水平有限寫不出來,美篇限制發不出來。見笑了,還想請關注這個地方的雅士多多指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丰县|
广平县|
江门市|
元氏县|
绥棱县|
长顺县|
庆元县|
绥宁县|
北川|
正安县|
平湖市|
霍城县|
濮阳市|
斗六市|
会同县|
清原|
资溪县|
孟连|
舒兰市|
巴东县|
永登县|
漾濞|
连云港市|
桐梓县|
阿瓦提县|
济南市|
开封市|
汉源县|
新乐市|
礼泉县|
报价|
东方市|
新竹市|
通河县|
仙游县|
泸定县|
新晃|
将乐县|
中宁县|
彰化市|
陆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