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走進方知什么是——大美青海

快樂旅行

<p class="ql-block">  離開青海三十多年后又一次來到省會西寧,下車出站后,發(fā)現(xiàn)與記憶中的西寧完全變了樣。</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我曾經(jīng)在青海湟中縣服役,多次前往西寧火車站附近地區(qū),因此對這一帶印象比較深刻,而現(xiàn)在殘存在記憶中的西寧已不復(fù)存在了。</p><p class="ql-block"> 幾十年間,祖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和省會西寧也同樣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是上世紀(jì)八十年代的西寧火車站,今天在原址上被一座具有現(xiàn)代化氣息的火車站給替代了。</p><p class="ql-block"> 西寧市,古稱青唐城、西平郡、鄯州、夏都,青海省轄地級市、省會。</p><p class="ql-block"> 西寧市地處中國西北地區(qū)、青海省東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jīng)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西寧歷史文化源遠(yuǎn)流長,有著獨特的自然資源,絢麗多彩的民俗風(fēng)情,是青藏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取“西陲安寧”之意。</p> <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在青海省西寧市服役期間,部隊駐扎在湟中縣上五莊一帶。</p><p class="ql-block"> 水峽,一個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又多么富有浪漫情趣的名字喲。她,就座落在西寧市湟中區(qū)上五莊回族鄉(xiāng),是一處蜚聲省內(nèi)外的旅游勝地。</p><p class="ql-block"> 臨近峽口,就見蒼山雄渾樸拙,層巒疊嶂,起伏不定,綿延天外。越往前行,眾多的山峰突兀拔起直指云霄。猶有斷壁石崖雄渾陡峻,涂滿赭色,青苔遍布,斑駁陸離。半崖里汩汩清泉飛銀濺摧,叮咚有聲。森森樹木傲然挺立,清風(fēng)拂過“唰唰”作響,猶如泉水和森林合奏的攝人心魄的一曲美妙的樂章。</p><p class="ql-block"> 這次來到西寧,原計劃最后一站就是前往部隊看看,順便重游水峽,然而,從阿什貢七彩峰叢景區(qū)返回西寧路上耽誤了一些時間,而未能成行。</p> <p class="ql-block">  家人從鄭州前往青海旅行途中。</p><p class="ql-block"> 青海省位于中國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因境內(nèi)有國內(nèi)最大的內(nèi)陸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fā)源地,故被稱為“江河源頭”,又稱“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是聯(lián)結(jié)西藏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與內(nèi)地的紐帶。特殊的地理優(yōu)勢讓這里也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形成了以昆侖文化為主體、不同民族文化構(gòu)成的多元文化。</p> <p class="ql-block"> 西寧南關(guān)清真寺建于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經(jīng)馬步芳親自批準(zhǔn)動工修建,當(dāng)時寺院占地面積800平方米。據(jù)傳1934年南關(guān)地區(qū)人煙稀少,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是菜地,居住在附近的回族群眾有18戶人家,老人們每天做禮拜要前往東關(guān)清真大寺,困難較大,很不方便。</p><p class="ql-block"> 為此當(dāng)?shù)鼗刈迦罕娂Y部分錢,從農(nóng)民劉寡婦手中買來土地一塊,修建土木結(jié)構(gòu)的西房三間,作為禮拜大殿,北房三間為學(xué)生房并請買成章阿訇任教。后來此地居住人家逐年增多,禮拜人數(shù)隨之增加,原大殿和學(xué)房容納不下,由蘇啟錄、馬福成、巴家阿爺、楊生春聯(lián)名倡議并向馬步芳上書,要求在南關(guān)地區(qū)修一清真寺,由于信教群眾的迫切要求,促使馬步芳答應(yīng)在此地修建寺院。</p> <p class="ql-block">  東關(guān)清真大寺,是西寧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寧東關(guān)大街路南一側(cè)。寺院占地面積1.194萬平方米,大殿本體占地面積1102平方米,南北樓各363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東關(guān)清真大寺,歷史上曾經(jīng)多次遭到破壞,又不斷修建,現(xiàn)存的建筑是1913年時重建,1946年時改建并擴建,1979年時又重修,是我國西北地區(qū)大清真寺之一,該寺建造雄奇、坐西面東,具有我國古典建筑和民族風(fēng)格的建筑特點,雕梁彩檐、金碧輝煌,大殿內(nèi)寬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時容納3000多穆斯林進行禮拜;殿內(nèi)和整個大寺處處都顯得古樸雅致,莊嚴(yán)肅穆, 富有濃郁的伊斯蘭特色。</p> <p class="ql-block">  西寧東關(guān)清真寺中國西北地區(qū)著名的四大清真寺之一。</p><p class="ql-block"> 東關(guān)清真大寺被中國伊斯蘭協(xié)會列為全國禮拜人數(shù)最多的清真寺。東關(guān)清真大寺,可以同時容納4-6萬穆斯林進行禮拜,聚禮人數(shù)為國內(nèi)第一。2012年青海西寧東關(guān)大寺30萬穆斯林同時禮拜的壯觀場面更讓人震撼。東關(guān)清真大寺始建于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間,在青海省內(nèi)規(guī)模最大,歷史悠久,與西北地區(qū)著名的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清真寺、新疆喀什艾提卡爾清真寺并稱為西北四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地處青海省省會西寧市湟中區(qū)城區(qū),創(chuàng)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內(nèi)為紀(jì)念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在西寧服役期間曾經(jīng)去過一次,這是第二次出游塔爾寺。</p> <p class="ql-block">  塔爾寺是中國西北地區(qū)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中國及東南亞享有盛名,歷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爾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對寺內(nèi)上層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號,清康熙帝賜有“凈上津梁”匾額,乾隆帝賜“梵宗寺”稱號,并為大金瓦寺賜有“梵教法幢”匾額。三世達賴、四世達賴、五世達賴、七世達賴、十三世達賴、十四世達賴及六世班禪、九世班禪和十世班禪,都曾在塔爾寺進行過宗教活動。</p> <p class="ql-block">  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shù)三絕”,另外寺內(nèi)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歷史、文學(xué)、哲學(xué)、醫(yī)藥、立法等方面的學(xué)術(shù)專著。每年舉行的佛事活動“四大法會”,更是熱鬧非凡。塔爾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遠(yuǎn)近聞名。</p><p class="ql-block"> 塔爾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4月13日,入圍“神奇西北100景”。</p> <p class="ql-block">  每年6月中旬,青海湖邊的油菜花悄然綻放。 到了7、8月份,這時候是青海湖最美的時候,環(huán)湖千畝油菜花競相綻放,在這高原深藍的天空下,繁花金黃一片,嵌鑲在湛藍的青海湖湖岸上,流光溢彩,無際無邊。</p><p class="ql-block"> 青海湖畔的油菜花,從6月中旬開始,一直到10月份,常開不衰,就像一場永不落幕的盛宴,讓人流連,讓人感嘆。</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的油菜花,平鋪在青海湖岸,一眼望不到邊際,極為壯觀。</p><p class="ql-block"> 沿著湖畔行走,金黃金黃的油菜花海,沿路一直蔓延著,像一條黃色的花河。遠(yuǎn)處,是藍藍的湖面和藍藍的天空,水天一色,如果沒有白云朵朵,藍色將會統(tǒng)一成天穹一般大。但無論天和湖的集合多么大,這油菜花的河流卻永遠(yuǎn)流淌在路邊。壯觀!燦爛!我們由衷地贊嘆這特有的色彩盛宴。</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跨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剛察、共和三縣之間。[42]湖面東西最長106千米,南北最寬63千米,周長約360千米。青海湖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高原內(nèi)陸咸水湖,湖水面積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億立方米。</p><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面海拔3196米。流域整體輪廓呈橢圓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是一個封閉的內(nèi)陸盆地;具有高原大陸性氣候。青海湖是微咸水湖,礦化度較高,水補給來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是藏文化區(qū),不僅具有藏文化區(qū)的共同特點,擁有藏文化區(qū)共有的民族風(fēng)情、文化淵源,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水文化特點。</p><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內(nèi)陸湖泊濕地類型的典型代表,是水鳥重要繁殖地和遷徙通道的主要節(jié)點,是中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地和水氣循環(huán)通道,是維系青藏高原生態(tài)安全的重要水體,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稱為中國西北部的“氣候調(diào)節(jié)器”“空氣加濕器”和青藏高原物種基因庫。</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面海拔3196米。周圍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處為西北部海拔5291米的崗格爾肖合力山。從相對高度2000米左右的山嶺到湖面之間,環(huán)帶狀發(fā)育著寬窄不一的侵蝕構(gòu)造地貌、堆積地貌和風(fēng)積地貌。</p><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是藏文化區(qū),不僅具有藏文化區(qū)的共同特點,擁有藏文化區(qū)共有的民族風(fēng)情、文化淵源,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水文化特點,包括祭海、轉(zhuǎn)湖等歷史悠久的文化習(xí)俗,以及昆侖文化、西王母文化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青海湖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構(gòu)成了青海湖獨有的文化氛圍。</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古稱“西海”,又稱“仙海”“鮮水海”“卑禾羌海”。北魏以后,始稱青海。蒙語稱“庫庫諾爾”,意皆為藍色或青色的湖。青海湖之名始于近代,1949年后才普遍稱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  相傳1000多年前,唐蕃聯(lián)姻,文成公主奉命遠(yuǎn)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臨行時,唐王賜她日月寶鏡,說日后若思念家鄉(xiāng),就拿出寶鏡來看,家鄉(xiāng)長安就會出現(xiàn)在你面前。文成公主千里跋涉,來到唐蕃分界地的日月山,眼看就要進入吐蕃領(lǐng)地,公主思念起家鄉(xiāng)父老,便拿出日月寶鏡,果然寶鏡里顯出了家鄉(xiāng)長安,公主想到此一去再也回不了長安,一時淚如泉涌,難以成行。然而,這位公主突然記起了自己神圣的使命,便將日月寶鏡扔出手去,沒想到那寶鏡落地這時閃出一道金光,變成了美麗的青海湖。公主翻過日月山繼續(xù)朝西,她的眼淚變成河,隨她西流,變?yōu)橛忻牡固屎印?lt;/p> <p class="ql-block">  西王母是3000多年前生活在青海湖一帶的古羌人部落的女首領(lǐng),她宴請乘八駿之輦來看望她的周穆王于瑤池,而這瑤池就是美麗的青海湖。西王母是青海湖的主神,替王母“殷勤探看”穆王行蹤之三青鳥,就是生活在鳥島之上的萬千候鳥。</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海怪”在環(huán)湖土著牧民中流傳了幾百年。清乾隆初年編修的《西寧府新志》中具體記載稱有:“青海住牧蒙古,見海中有物,牛身豹首,白質(zhì)黑文,毛雜赤綠,躍浪騰波,迅如驚鵲,近岸見人,即潛入水中,不知其為何獸也”。水怪的出現(xiàn)地點都是在海星山與湖的東岸之間,曾目擊湖中怪物者尚有數(shù)十人,據(jù)稱其特征是:形體較大,顏色呈黑黃色。</p> <p class="ql-block">  祭海就是祭祀青海湖,最初是蒙古族的傳統(tǒng)。蒙古族人原來信仰薩滿教,相信萬物有靈,尤其認(rèn)為天是至高無上的神。在元代,蒙古族就有祭天、祭山、祭海之風(fēng)俗,清代以來對青海湖的祭祀活動更具規(guī)模、更加富有宗教色彩。與此同時,環(huán)湖地區(qū)的藏族人也參加了這項祭祀活動。青海湖祭海,不僅是帶有濃郁宗教色彩的一種民俗活動,更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其間包含著眾多民風(fēng)民俗,同時表達了人們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愿望。2008年,青海湖祭海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景區(qū)以高原湖泊為主體,兼有草原、雪山、沙漠等景觀。青海湖周圍三面環(huán)山,豐沛壯麗,其中海心山、三塊石、鳥島、海西山、沙島等五個島嶼形態(tài)各異,山巒疊翠,景觀獨特,以鳥島聞名遐邇。湖區(qū)充滿生機,到處可見牦牛、黃牛漫步,羊群吃草,構(gòu)成“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牧歌式的圖景。</p> <p class="ql-block">  我們游覽青海湖途中,當(dāng)?shù)氐乃緳C師傅告訴我們,現(xiàn)在正是青海湖湟魚回游的季節(jié),如果感興趣,可以帶我們?nèi)ズ吀浇男『訙峡纯础?lt;/p><p class="ql-block"> 沒想到一條寬不過十米,深不過半米的小河里,密密麻麻布滿了數(shù)不清大大小小的湟魚,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西南40公里,屬祁連山脈,長90公里,是青海湖東部的天然水壩。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為4877米,青藏公路通過的日月山口為海拔3520米。</p> <p class="ql-block">  日月山不僅有恢宏的歷史意義,它還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義。它位于我國季風(fēng)區(qū)與非季風(fēng)區(qū)的分界線上,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疊合區(qū),是青海省內(nèi)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線,劃分了農(nóng)耕文明與游牧文明。</p> <p class="ql-block">  日月山自古就是歷史上“羌中道”、“絲綢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南北朝時期,由于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堵塞而開辟的“絲綢南路”,即經(jīng)日月山、青海湖,過柴達木盆地通往西域。唐代開辟的“唐蕃古道”更是由東北入境從西南出境前往河源去拉薩,貫穿海南州腹地。日月山曾經(jīng)是會盟、和親、戰(zhàn)爭以及“茶鹽”、“茶馬”互市等等眾多歷史事件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日月山東側(cè)是青海的農(nóng)業(yè)區(qū),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風(fēng)光;西側(cè)是一望無際的牧場草原,草原遼闊,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1]山體兩側(cè)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實屬國內(nèi)罕見。日月山頂部由第三紀(jì)紫色砂巖組成,山體呈現(xiàn)紅色,故古代被稱為“赤嶺”。</p> <p class="ql-block">  日月山,歷來是內(nèi)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早在漢、魏、晉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轄區(qū)的前哨和屏障。故有“西海屏風(fēng)”、“草原門戶”之稱。北魏明帝神龜元年(公元420年),僧人宋云自洛陽西行求經(jīng),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p><p class="ql-block"> 在歷史上,日月山還是唐朝與吐蕃的分界。 公元7世紀(jì),以松贊干布為首的吐蕃雅隆部落,兼并了其他部落后,在一個叫邏些(拉薩)的地方建立了吐蕃王朝,與當(dāng)時的唐王朝就以赤嶺為界。</p> <p class="ql-block">  相傳,文成公主遠(yuǎn)嫁松贊干布時曾經(jīng)過此山。她在峰頂翹首西望,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臨行時皇后所賜“日月寶鏡”觀看,鏡中頓時現(xiàn)出長安的迷人景色。</p><p class="ql-block"> 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寶鏡”摔成兩半,正好落在兩個小山包上,東邊的半塊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輝,西邊的半塊朝東,照著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公元638年的唐貞觀15年正月,一支龐大的送親隊伍護送著一位美麗的公主走過日月山口,日月山便從此閃亮在中國人佇望公主遠(yuǎn)去的心海,守望著無盡的蒼涼和沉甸甸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  唐代以前的日月山不叫日月山,叫做赤嶺,遠(yuǎn)看如噴火,近看如染血,因遠(yuǎn)望高山“土石皆赤,赤地?zé)o毛”而得名。這座海拔僅3200米的小山,在群山巍峨的青藏高原上,因其太小而不值一提。她在群山環(huán)繞中透出一個隘口,讓騎馬行走的民族便利地穿越青藏高原,成為中原通向西南地區(qū)和西域等地的重要隘口,成為歷史上有名的“交馬赤嶺”,中原和吐蕃封建王國的使者必須在此換乘對方的馬方可踏入異域土地。穿越青海遠(yuǎn)嫁西藏,從古都長安出發(fā)的文成公主必然要沿著這條祖先拓展的古道,走向遙遠(yuǎn)的西部,讓守望高原的日月山,迎來這銘心刻骨的歷史感動。“過了日月山,兩眼淚不干”。就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陽關(guān),就像“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的天涯海角,漫漫的遠(yuǎn)嫁之路,必然要有這么一處分手告別的蒼涼之地。</p> <p class="ql-block">  為送別我們的公主,日月山便被賦予了這凝重的陽關(guān)情結(jié)。作為告別中原的最后一站,文成公主在山上支起了帳篷,在故鄉(xiāng)做最后一夢,佇望故鄉(xiāng)最后一眼。她站在山頂,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取出臨行前父皇唐太宗所賜的日月寶鏡,沒想到鏡中出現(xiàn)的卻是長安繁華的景色,令她離愁倍增。公主悲喜交加,淚如泉涌。想到自己遠(yuǎn)嫁和親的重任,毅然將日月寶鏡拋下赤嶺,摔在東的是日鏡,摔在西的是月鏡,摔碎的鏡片讓淚水和風(fēng)沙掩埋,成為今天的日月二山。兩山隔山相望,唇齒相依,如情侶,如父女,其情其景,無不動人。為紀(jì)念這位深明大義的公主,今天我們把赤嶺改名為日月山,名與形相符,情與痛相增。為了中原這片風(fēng)雨飄搖土地的萬年長存,為了維持帝王的萬古基業(yè),面對一個又一個覬覦中原的匈奴、吐蕃、蒙古發(fā)起的連年戰(zhàn)亂,守著“女婿不打丈人”的平民認(rèn)識,守著異域和親的婚姻勝過十萬雄兵的歷史高度,早在公元前33年,漢元帝就采取了最簡便最溫情的和親政策,民女出身的宮女王昭君就成了歷史上的第一個。在這點上,文成公主不是第一個。但是作為皇族血統(tǒng)高貴的她,完全可以憑高貴的出身和絕世的美貌嫁給王公大臣,過上平靜而富貴的生活,免去遠(yuǎn)嫁之凄苦。</p><p class="ql-block"> 為了大唐的穩(wěn)固為了中原和西域永遠(yuǎn)的和平安寧,她放棄她應(yīng)該享受的一切幸福,用一個女人柔弱的雙肩擔(dān)負(fù)起華夏民族萬年大團結(jié)的沉重?fù)?dān)子。在這點上她絕對超過王昭君。沉重的歷史,和平的責(zé)任,我們非要用犧牲一個女人的愛情和幸福來換取,作為男人,作為華夏的子孫,我們站在日月山上,熱淚盈眶佇望公主遠(yuǎn)去的背影,跪拜這位偉大的女性。山還是那座山,只是山更清,草更綠,朝拜的游人如織。</p> <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州烏蘭縣茶卡鎮(zhèn)鹽湖路9號,“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蒙古語“達布遜淖爾”,也就是青鹽的海。</p><p class="ql-block"> 以前不太留意,最近去超市購物,發(fā)現(xiàn)有很多茶卡鹽湖的食鹽,而且,相比其他牌子的食鹽價格也高出許多。看來隨著茶卡鹽湖旅游的火爆,茶卡鹽湖的食鹽也火爆了起來。</p> <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平均海拔3059米,湖面面積154平方千米,景區(qū)面積30平方千米。這里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站點,是109國道、315國道的交匯處,東距省會西寧298千米,西距德令哈200千米,被譽為柴達木盆地東大門。</p><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景區(qū)巨大的鹽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四周雪山環(huán)繞,平靜的湖面像鏡子一樣,反射著美麗的令人陶醉的天空景色,被譽為“中國的天空之鏡”,置身于鹽的世界,漫步湖面如行走云端之上,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間走,宛如畫中游。</p> <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一年四季美景連連,春日里低懸于天際的白云落在湖水里,分不清是鹽更白還是云更白;夏季碧波蕩漾的湖水翡翠一般綠的沁人心扉;秋天干涸的湖面冰清玉潔,平坦無垠;冬天的蒼涼荒蕪更具挑戰(zhàn)。</p><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巨大的鹽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還因盛產(chǎn)大青鹽馳名,成為中國首家綠色食用鹽生產(chǎn)基地。近年來以其生產(chǎn)、旅游兩相宜而在國際國內(nèi)旅游界及青藏高原風(fēng)光游中享有較高美譽,游客數(shù)量逐年增長,被國家旅游地理雜志評為“人一生要去的55個地方”之一,成為大美青海的又一張靚麗金名片。</p><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巨大的鹽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夾在祁連山支脈完顏通布山和昆侖山支脈旺尕秀山之間,兩山常年積雪,雪山倒影在湖面,形成水天相交、鹽湖與雪峰交相輝映的青藏高原獨特自然風(fēng)光。</p><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被譽為天空之境。不過,要想真正領(lǐng)略到茶卡鹽湖的美貌,天氣是第一要素。所以,去茶卡鹽湖旅行的朋友要有一顆平和的心態(tài)。</p> <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面積空曠、地勢平坦,湖面極具有強烈的反射能力,如同一面為天空梳洗打扮而準(zhǔn)備的鏡子,被稱為中國的“天空之鏡”。“天空之鏡”最佳拍攝時間為早晨9點之前和下午5點之后。</p> <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位于北緯36度、青海柴達木盆地東部,高原無污染,在湖區(qū)可以清晰地欣賞銀河的浩瀚雄壯、流星的眩目詭異,而湖面的反射使得星空與湖面融為一色,出現(xiàn)星空仿佛灑落湖面的景象,故夜晚的茶卡鹽湖被稱之為中國“夜空之鏡”。</p><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景區(qū)內(nèi)有戶外大型鹽雕群。</p> <p class="ql-block">  日出日落前后的茶卡鹽湖為鹽湖風(fēng)光最美的時段,彩云、朝陽或夕陽照映鹽湖,形成水天一色的畫面。茶卡鹽湖的日出時間5至9月在早晨6點30分左右,日落時間5至9月在19點30分左右。</p><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景區(qū)內(nèi)有戶外大型鹽雕群。</p> <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夾在祁連山支脈完顏通布山和昆侖山支脈旺尕秀山之間,兩山常年積雪,雪山倒影在湖面,形成“湖水與長天一色,鹽湖與雪峰同輝”壯美的青藏高原獨特自然風(fēng)光。</p><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是“青海四大景”之一,以其為核心的茶卡鹽湖景區(qū)是生態(tài)游與工業(yè)游并舉的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大柴旦鎮(zhèn),隸屬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區(qū),地處海西州西北部,大柴旦行政區(qū)北部,東與德令哈市接壤,南臨錫鐵山鎮(zhèn),西接茫崖市,北與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為鄰。</p> <p class="ql-block">  大柴旦鎮(zhèn)因鎮(zhèn)人民政府位于大柴旦湖邊而得名;柴旦”系蒙語,“意為“鹽湖”。</p><p class="ql-block"> 八月份大柴旦仍然可以看到連綿不斷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  大柴旦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清真寺,也稱禮拜寺,是伊斯蘭教信徒禮拜的地方,詞根為“拜倒”的意思,因為穆斯林禮拜時需要拜倒叩拜。</p><p class="ql-block"> 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建筑群體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舉行禮拜、穆斯林舉行宗教功課、舉辦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動的中心場所。亦稱禮拜寺。系阿拉伯語“麥斯吉德”(即叩拜之處)意譯。《古蘭經(jīng)》云:“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們應(yīng)當(dāng)祈禱真主,不要祈禱任何物”。中國唐宋時期稱為“堂”、“禮堂”、“祀堂”、“禮拜堂”,元代以后稱“寺”、“回回堂”“禮拜寺”,明代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遂將“禮堂”等改稱“清真寺”,沿用至今。西北地區(qū)回、東鄉(xiāng)、保安、撒拉等族穆斯林,至今仍沿襲原稱“麥斯吉德”,或稱“哲馬爾提”(即寺坊)。</p> <p class="ql-block">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三大內(nèi)陸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位于我國的第一階梯上,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p> <p class="ql-block">  柴達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北北抵阿爾金山脈;西南至昆侖山脈;東北有祁連山脈,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2]。內(nèi)陸盛產(chǎn)鐵礦、銅礦、錫礦、鹽礦等多種礦物,故被稱作“聚寶盆”。腹地的柴達木沙漠在中國八大沙漠里居第五。</p> <p class="ql-block">  南八仙魔鬼城,是青海海西州景點,入選《中國國家地理》青海100個“最美景觀拍攝點”榜單。</p><p class="ql-block"> 這座“魔鬼城”為什么會有“南八仙”這樣一個柔美的地名?在它的背后——是一個時代印記和精神象征;是堅守崗位踐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愛國誓言。</p> <p class="ql-block">  青海油田南八仙油氣區(qū),坐落在柴達木盆地腹地中,海拔超3000米,四周盡是一列列斷斷續(xù)續(xù)延伸的長條形土墩與凹地溝槽,這正是人們熟知的雅丹地貌,也叫“魔鬼城”。</p><p class="ql-block"> 相傳在1950年初,一支女子地質(zhì)勘探隊進入柴達木盆地,在一個名叫亞布爾灘的地方尋找石油,結(jié)果再也沒有出來。所以亞布爾灘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南八仙”。后來,南八仙發(fā)現(xiàn)了石油、天然氣田。</p> <p class="ql-block">  在游客看來雅丹地貌是美麗、震撼的,但它卻潛藏著巨大殺機。置身于這美景中,你根本找不到坐標(biāo),找不到方向,巖石富含鐵質(zhì),地磁強大,常使羅盤失靈,形態(tài)相似的山包連著山包……</p> <p class="ql-block">  南八仙是世界上最大典型的雅丹地標(biāo)景觀,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以西,沿315國道往大柴旦方向,分布面積達千余平方公里,經(jīng)過億萬年自然沉淀慢慢地形成獨特的荒漠雅丹地貌,也叫做“魔鬼城”。</p><p class="ql-block"> 在五十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國家建設(shè)急需石油,1954年國家決定派石油地質(zhì)勘測隊伍進入柴達木盆地進行地質(zhì)調(diào)查,于是由一支480多人組成的勘探大隊出發(fā)了,他們挺進戈壁,挺進無人區(qū)。</p> <p class="ql-block">  有八名女勘探隊員為尋找石油也踏入這古老的戈壁荒漠中,她們艱難地跋涉、勘探,遭遇風(fēng)沙奇襲,加上饑餓、干渴、迷失方向,最后全部壯烈犧牲,長眠在這片大漠風(fēng)沙之中。</p><p class="ql-block"> “南八仙”是一個英雄的地方,把青春和生命獻給了祖國,南八仙是一處用青春鑄就的精神坐標(biāo)。</p><p class="ql-block"> 為了緬懷八位堅強的女子,后人將她們的犧牲地命名為南八仙,她們的英名,與天同在,與地共存!</p> <p class="ql-block">  南八仙有最瑰麗的巖雅丹,有最壯觀的雅丹,那么最大的雅丹地貌在哪里,其實,最大的雅丹地貌群是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總面積約2.1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60米,而南八仙就位于這片最大的風(fēng)蝕土林群中,這里是一片秘境,充滿了魔法般的詭異色彩。</p> <p class="ql-block">  南八仙因其奇特怪誕的地貌,飄忽不定的狂風(fēng),由于地形奇特而生成的詭秘瑟人的風(fēng)聲,再加上當(dāng)?shù)貛r石富含鐵質(zhì),地磁強大,常使羅盤失靈,導(dǎo)致無法辨別方向而迷路,被世人視為魔鬼城,迷魂陣,別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想看雅丹地貌,南八仙這里一定要來,這里的雅丹地貌和其它的雅丹魔鬼城感覺不一樣,這里遍布一個一個圓圓的小山包,冰涼寒風(fēng),荒蕪蒼涼,一個人影也沒有,就像是到了荒涼的火星一般。</p> <p class="ql-block">  南八仙魔鬼城沿著公路兩旁不但延伸,無邊無際,而且是免費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風(fēng)的磨蝕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較強的剝蝕作用,并逐漸形成向里凹的形態(tài)。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巖層比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p> <p class="ql-block">  翡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區(qū)大柴旦鎮(zhèn)境內(nèi),是大柴旦獨特的鹽湖風(fēng)貌,屬硫酸鎂亞型鹽湖,面積15平方公里。鹽湖由礦區(qū)資源開發(fā)后的鹵化物(水)和礦物質(zhì)(結(jié)晶物)組成。</p> <p class="ql-block"> 大柴旦翡翠湖屬硫酸鎂亞型鹽湖,原是化工廠鹽湖采礦隊的采礦區(qū),是海西州第三大人工湖。由于湖水含鹽量高,四季不凍。湖內(nèi)富含不同濃度的鉀、鎂、鋰等多種元素,所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翡翠湖清澈通透,透過水面,能清晰的看到湖底的鹽層。翡翠湖內(nèi)層呈碧藍色,外層呈奶藍色,透過水面,能清晰看到湖底的鹽層。</p> <p class="ql-block">  大柴旦翡翠湖的水來自柴達木山,由于含鹽量高,四季不凍,湖內(nèi)富含不同濃度的礦物質(zhì),所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翡翠湖內(nèi)層呈碧藍色,外層呈奶藍色,右邊呈現(xiàn)出橄欖綠色,色彩斑斕。</p> <p class="ql-block"> 大柴旦翡翠湖由2號湖、3號湖、4號湖、5號湖、6號湖組成,翡翠湖由大小不等、形態(tài)迥異、深淺不一的鹽池組成。因湖水顏色如翡翠般美麗所以被稱為“翡翠湖”。</p> <p class="ql-block">  大柴旦翡翠湖旅游景區(qū):翡翠湖在風(fēng)平浪靜的時候,湖水宛若鏡面般的散布在四處,水里倒影著藍天白云和柴達木山的皚皚雪峰,景色賽過茶卡鹽湖,美得令人窒息,只有身在其間才能深刻感受。</p> <p class="ql-block">  烏素特雅丹地質(zhì)公園,又名水上雅丹,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西臺地區(qū),東距海西州州府德令哈340公里、大柴旦行委240公里,南距格爾木市350公里,西距茫崖鎮(zhèn)350公里,北距敦煌500公里,緊靠315國道線,處于西寧-青海湖-茶卡鹽湖-水上雅丹-敦煌-嘉峪關(guān)-張掖的環(huán)線旅游的重要節(jié)點位置。</p> <p class="ql-block">  烏素特雅丹地質(zhì)公園位于青海柴達木盆地的西北部,歷經(jīng)千萬年的地質(zhì)運動和時空蒼變,孕育和形成一片世界面積最大、最為壯觀的雅丹群落,面積約2.1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南八仙、俄博梁地區(qū)。烏素特雅丹位于南八仙雅丹群之中,區(qū)域內(nèi)雅丹土丘高10-25米,最高可達50米。雅丹遍布于湖泊之中,是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早的一處水上雅丹景觀。</p> <p class="ql-block">  烏素特雅丹西臨一里坪,東連馬海,在大柴旦行委以西約240公里的東臺吉乃爾湖和西臺吉乃爾湖之間的鴨湖,這里本來沒有水,有年山洪暴發(fā),發(fā)源于昆侖山的那棱格勒河河水改道,淹沒了這片區(qū)域,形成了水上雅丹地貌。一到春秋季節(jié),成群的水鳥和野鴨,或翱翔在湛藍的天空中,或戲水在微光波映的湖水里,或在雅丹之上奔跑追逐,因此,這里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鴨湖,又被游客們稱作“百鳥千島湖”。</p> <p class="ql-block">  “雅丹”是維吾爾語,意為“具有陡壁的小山包”,也叫“風(fēng)蝕林”,是一種奇特的風(fēng)蝕地貌。由于億萬年的地質(zhì)變遷,因褶皺而隆起和因斷裂破碎的裸露第三級地層在外因力的長期作用下,吹蝕一部分地表物質(zhì)形成的多種殘丘和槽形低地。</p> <p class="ql-block"> 柴達木的雅丹地貌,是7500萬年前第三紀(jì)晚期和第四紀(jì)早期的湖泊沉積物。南有昆侖山,西有阿爾金山,東有祁連山脈,由于板塊地質(zhì)運動抬高而脫離水體,氣候由濕潤轉(zhuǎn)為年降雨量不足20毫米,期間的鹽和沙凝結(jié)地殼被風(fēng)蝕雕塑而成。2007年源于昆侖山的那凌格勒河因洪水爆發(fā),河水改道,最終在柴達木雅丹地貌群中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上雅丹景觀。</p> <p class="ql-block">  烏素特雅丹地質(zhì)公園是世界上最早的一處水上雅丹景區(qū),因地處柴達木盆地腹地,是拍攝日出、日落以及星空的最佳地點之一;國道315線和215線交匯于此,也是戶外越野的理想場所。</p> <p class="ql-block">  說起魔鬼城,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敦煌和新疆,事實上,在神秘圣潔的青海地區(qū),也有一座魔鬼城,并且還是建在水上的。</p><p class="ql-block"> 水上的魔鬼城,西南靠近烏圖美仁草原,北臨北丘陵自然區(qū),而它的四周則是荒無人煙、一望無際的荒漠戈壁。就是在這荒涼之地,一汪清水中絕美的雅丹地貌顯示出了她的靈動與美妙。</p> <p class="ql-block"> 烏蘇特水上雅丹蔚藍的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湖面上千姿百態(tài)、鬼斧神功般的雅丹地貌倒映其中,與彩霞一同構(gòu)成了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卷。</p><p class="ql-block"> 烏蘇特水上雅丹景區(qū)供游客體驗的沙漠戈壁車隊及熱氣球和動力傘。</p> <p class="ql-block"> 仔細(xì)看一看是不是好像埃及的獅身人面像,他是地處烏蘇特水上雅丹戈壁中的一處土丘。</p> <p class="ql-block">  中國的青海通往甘肅的自駕路線眾多,其中一條被譽為最美自駕線路的是國道227。</p><p class="ql-block"> 國道227:張掖—孟連公路,簡稱“張孟線”,中國普通國道網(wǎng)編號:G227。起點位于甘肅張掖,經(jīng)青海、四川至終點云南孟連,路線全長3745千米。</p> <p class="ql-block"> 227國道,官方和自駕圈都認(rèn)定的中國三大最美國道之一。</p><p class="ql-block"> 它串聯(lián)起了大西北的所有精華美景,從草原到湖泊,從荒漠到花海,從雪山到峽谷,從寺廟到丹霞,各種風(fēng)光,一路上無所不有。</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條極致的色彩之路,油菜黃、丹霞紅、草原青、經(jīng)幡彩、雪山白、湖泊藍、林海綠、落日橙,一路上都是大片般的視覺盛宴!</p> <p class="ql-block">  拉脊山,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內(nèi)貴德與湟中的界山。</p><p class="ql-block"> 拉脊山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境內(nèi),拉脊山屬日月山支脈,藏語稱“貢毛拉”,意為嘎拉雞(石雞)棲息的地方。拉脊山是貴德與湟中的界山,由西向東蜿蜒,最高峰海拔4524米。海拔3820米的拉脊山山口地理位置重要,寧果公路穿越而過,山口南側(cè)還有通往湟源的公路拉雞山北坡險峻,山巖多有裸露,除夏季外, 山坡常常白雪覆蓋。南坡平緩,宜牧草生長。</p> <p class="ql-block">  拉脊山是海南地區(qū)著名的高山牧場。山上氣候類型多樣,同日內(nèi)可以多次體會雨、雪、霧、嵐、陰、晴、崧、霰等氣候景觀。這里的紅山嘴草場是尕讓鄉(xiāng)夏季牧場,北從拉脊山口至分水嶺,南至大灘村,中心海拔3746米。草場內(nèi)坡地平緩,水源充沛,牧草生長良好。每當(dāng)夏季來臨,山坡上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牛羊成群,牧歌聲聲,還有空闊的藍天、悠悠的白云,是鬧市人向往的佳境。</p><p class="ql-block"> 拉脊山橫亙于西寧南,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山名是藏語的音譯,翻譯成漢語是“鷹飛不過去的地方”。但是,這個山上有很多尕拉雞棲息,所以民間就把它稱做“拉雞山”了,我看到交通部門在此立下的地標(biāo)名也是“拉雞山”。是環(huán)夏都西寧200公里旅游圈上海拔最高、風(fēng)景最為獨特的山脈。</p> <p class="ql-block">  “拉脊山”,它是祁連山系的一個支脈,它的隆起,就像被拉起的脊梁,所以正確的說法是“拉脊山” 。</p><p class="ql-block"> 夏季的拉脊山如同大自然的盛宴。在這里,你可以欣賞到綠草如茵的高山草甸、波光粼粼的高山濕地、茂盛的高山灌木和山腰喬木。每個清晨,陽光穿過滿山的綠色植被,將拉脊山打造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喚醒山間的每一個生靈。</p> <p class="ql-block">  峨堡古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峨堡鎮(zhèn),屬元代古城。</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峨堡是青海通往河西走廊的首要通道,是絲綢南路上的重要節(jié)點、茶馬互市及軍事要塞,如今亦是祁連北出甘肅,東至門源、西寧的必經(jīng)之地,素有“青海北大門”之稱。</p> <p class="ql-block">  峨堡古城遺址博物館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和現(xiàn)代化的手段還原了古城千年的滄桑歷史,全面、系統(tǒng)反映出峨堡古城悠久的歷史風(fēng)貌、濃郁的地域特色和鮮明的文化內(nèi)涵,直觀的展示了古絲綢南路動人的歷史畫卷。</p><p class="ql-block"> 游客可以在俄堡欣賞到最美草原的日出、日落、藍天、云朵和星河,欣賞和感受草原自然風(fēng)景和詩意,體驗最中國美草原生態(tài)之旅。</p> <p class="ql-block">  崗什卡雪峰位于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境內(nèi),海拔5254.5米,是祁連山脈東段的最高峰,峰頂常年白雪皚皚,銀光熠熠,宛如一條玉龍 ,也是門源境內(nèi)群山之首。</p><p class="ql-block"> 門源回族自治縣有一座盡顯北國風(fēng)光的雪峰----崗什卡雪峰,是環(huán)西寧旅游圈最近的第一高峰,是青海省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確定重點開發(fā)的三座登山雪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崗什卡雪峰面積約450平方公里,又稱冷龍嶺,是祁連山主峰之一,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間,山峰西北—東南走向,在青海境內(nèi)延伸280余公里,寬30—50公里,對國外尚未開放。盛夏的崗什卡雪峰寒氣逼人,在海拔4500米以上多有現(xiàn)代冰川,冰川總面積為81平方公里。每當(dāng)夕陽西下,晚霞漫天時,山頂晶瑩瑰麗,熠熠閃光,雪線以下卻是廣闊的草原和油菜花海。海拔高差、復(fù)雜地貌,冰川與溫泉、湖泊與長河神奇地結(jié)合,構(gòu)成了它內(nèi)涵深邃豐厚的神韻和峻拔飄逸的氣質(zhì)。</p> <p class="ql-block">  崗什卡雪峰,亦名“冷龍嶺主峰”, 海拔5254.5米,雪線高度北坡4200米,南坡4400米。</p><p class="ql-block"> 峰頂有百萬年冰川,積雪終年不化,氣候瞬息萬變,玄奧莫測,時而藍天白云,銀光熠熠,時而狂飚大作,天昏地喑,有時雪崩暴發(fā),龍吟虎嘯,飛雪漫卷,令人膽寒心驚。每當(dāng)夕陽西下,晚霞輕飛,山頂晶瑩白雪、熠熠閃光,時呈殷紅淡紫、淺黛深藍,猶如玉龍遨游花錦叢中,暮靄升騰,被稱為“龍嶺夕照”,是門源古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崗什卡雪峰周圍山巒疊嶂,垂直植被分布明顯,山頂古冰川人跡罕至,冰瀑冰掛氣勢雄渾,流水潺潺彩瀑繽紛,山腳草木蒼郁,鮮花怒放,牛羊成群,野生珍稀動物經(jīng)常出沒,是神話中西王母的水晶宮,華熱藏族崇拜的十三大山神中的第一神峰。</p> <p class="ql-block">  祁連山的平均山脈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間,高山積雪形成的碩長而寬闊的冰川地貌奇麗壯觀。</p><p class="ql-block"> 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稱為雪線,祁連山的雪線之上,常常會出現(xiàn)逆反的生物奇觀。在淺雪的山層之中,有名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狀蠶綴,還有珍貴的藥材——高山雪蓮,以及一種生長在風(fēng)蝕的巖石下的雪山草。</p> <p class="ql-block">  雪蓮、蠶綴、雪山草又合稱為祁連山雪線上的“歲寒三友”。 祁連山草原,它的代表大馬營草原在焉支山和祁連山之間的盆地中。每年7、8月間,與草原相接的祁連山依舊銀裝素裹,而草原上卻碧波萬頃,馬、牛、羊群點綴其中。</p> <p class="ql-block">  微風(fēng)吹來,會使人產(chǎn)生返璞歸真、如入夢境的感覺。著名的大馬營草原,地形平坦、水草豐美、蜚聲中外的遠(yuǎn)東第一大牧場──山丹軍馬場就建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祁連山草原的歷史,看起來好像是那么粗獷,甚至殘酷,但祁連山的本質(zhì)絕對是溫情浪漫的。祁連山一名就是古代匈奴語,意為“天之山”。迄今為止,游牧在這里的匈奴人的直系后裔——堯熬爾人仍然叫祁連山為“騰格里大坂”,意思也是“天之山”。</p><p class="ql-block"> 祁連山下有一片水草最為豐美的草原,那就是夏日塔拉(也叫黃城灘、皇城灘、大草灘)。這里曾是匈奴王的牧地,回鶻人的牧地,元代蒙古王闊端汗的牧地。夏日塔拉是一片四季分明、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草原。清人梁份所著的地理名著《秦邊紀(jì)略》中說:“其草之茂為塞外絕無,內(nèi)地僅有。”作者是將此地看作內(nèi)地是因為當(dāng)時游牧人和農(nóng)耕人正在爭奪這一地區(qū)。藏族史詩《格薩爾》中說這一片草原是“黃金蓮花草原”。而堯熬爾人和蒙古人均稱之為“夏日塔拉”,意為“黃金牧場”。</p> <p class="ql-block">  門源回族自治縣,隸屬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國青海省東北部,地處海北藏族自治州東部。</p><p class="ql-block"> 門源縣,原名“亹源”(亹,mén),因“亹”字書寫起來太過復(fù)雜,后統(tǒng)一簡化為同音字“門”。</p><p class="ql-block"> 門源回族自治縣是“環(huán)西寧旅游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河西走廊”旅游線的必經(jīng)之地,境內(nèi)景點主要有祁連山下金牧場皇城大草原、夏都第一峰崗什卡雪峰、“花海鴛鴦”景區(qū)、百里油菜花海等。</p> <p class="ql-block">  門源油菜花是指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門源縣一種美麗而蔚為壯觀的人造景觀。門源縣是北方小油菜發(fā)源地,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種植區(qū),種植面積達50萬畝。</p><p class="ql-block"> 這里油菜花的種植范圍是,它西起浩門河畔的青石嘴,東到大通河畔的玉隆灘,北到與甘肅省交界的冷龍嶺,南至高峻的大坂山,綿延數(shù)十公里。</p><p class="ql-block"> 不過我們抵達門源的時候卻沒能目睹到這一壯麗景觀。</p> <p class="ql-block">  在北方,提起油菜花,稍有點兒旅游經(jīng)驗的人都會想起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這里是北方小油菜生產(chǎn)基地,經(jīng)過近年持續(xù)不斷的努力,過去以種植油菜而大幅提高了農(nóng)民收入的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如今又把一片片油菜花變成了一旅游名牌,成為青海旅游的一大亮點。從每年的七月初開始,這里就進入了油菜花盛開的季節(jié),開花時間是7月5日至25日,最佳花期是7月10日至20日。</p><p class="ql-block"> 過去這里的油菜僅作為農(nóng)作物,外界稱其“門源油,天下流”。現(xiàn)在門源縣決定把農(nóng)民種植的滿山遍野的油菜花(尤其是“金盆地”的油菜花)做成新的旅游亮點。</p><p class="ql-block"> 2008年,門源油菜花被評為國家4A景區(qū)和青海省“我心中最美麗的十大景觀”。在由人民網(wǎng)旅主辦的“中國最美的油菜花海”評選活動中,門源百里油菜花海景區(qū)也位居前列。</p> <p class="ql-block">  貴德縣是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黃河水流經(jīng)于此,大河兩岸壯美雄渾,碧水丹山相映成畫,因此有著“天下黃河貴德清”的美譽。</p><p class="ql-block"> 貴德縣位于青海省東部,海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貴德縣境素有“高原小江南” 、“梨都之鄉(xiāng)”和省會西寧市“后花園”之美譽,處于黃河上游龍羊峽與李家峽之間。</p> <p class="ql-block">  貴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區(qū),中原王朝、鮮卑、吐蕃等均在貴德留下了歷史印記,境內(nèi)“馬家窯”、“卡約”文化遺址、漢唐古堡、明清樓閣記載著貴德的歷史發(fā)展和文化演變。其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古建筑群-玉皇閣集儒、道、佛為一體,摒棄門戶之見,并存相依,是貴德多元文化、多種宗教融合相安、和諧共存的歷史見證。</p><p class="ql-block"> 貴德黃河大橋。</p> <p class="ql-block">  黃河源區(qū)濕地是我國青藏高原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黃河源區(qū)重要的景觀生態(tài)類型。</p><p class="ql-block"> 濕地指臨近水體,常年浸水濕潤的灘地、洪泛區(qū)等所形成的濕地,主要由河漫灘濕地及洪泛濕地組成。</p><p class="ql-block"> 貴德黃河清濕地公園依托黃河森林公園和濕地而建,東起尕讓鄉(xiāng)阿什貢村,西至拉西瓦水電站,全長28000米。是候鳥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中華福運輪景區(qū)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境內(nèi),分為博物館、倒影池、轉(zhuǎn)經(jīng)輪三部分構(gòu)成,建筑風(fēng)格依照了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筑風(fēng)格而設(shè)計規(guī)劃。</p><p class="ql-block"> 中華福運輪既體現(xiàn)了佛教的博大精深與崇高,又將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鮮明的時代特征完美融合,福運輪的總體造型取義六字大明心咒“嘛呢唄彌”的表層字面意思,即:“嘛呢”為珍寶如意寶之意,“唄彌”為蓮花之意。合起來在造型上采用了“蓮花珍寶”形態(tài),寓意黃河水生雙層花瓣的蓮花,蓮花基座托出聳立的如意珍寶。</p> <p class="ql-block">  在青海省海南州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境內(nèi),有一座名為“中華福運輪”的轉(zhuǎn)經(jīng)輪,經(jīng)輪主體高42米,其中經(jīng)筒高度26.3米,直徑為10.22米,底座高15米的轉(zhuǎn)經(jīng)綸,為世界上最大的轉(zhuǎn)經(jīng)輪,于2012年獲頒吉尼斯世界紀(jì)錄。</p><p class="ql-block"> 中華福運輪景區(qū)座北向南,由黃河民俗博物館,倒影池,轉(zhuǎn)經(jīng)塔三部分組成,三面環(huán)繞人工湖,另一面由清清黃河構(gòu)成天然屏障,茂密的高原叢林又給景區(qū)增添了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阿什貢七彩峰叢(貴德國家地質(zhì)公園)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是以自然地貌景觀和地址遺跡為主要特征,輔以多樣生態(tài)景觀和豐富人文景觀的一個綜合性地質(zhì)公園。</p><p class="ql-block"> 阿什貢七彩峰叢地貌多姿多彩,秀麗壯美;麻吾峽風(fēng)蝕地貌鬼斧神工,變幻無窮;黃河景觀美輪美奐,如花似錦;龍羊峽谷陡峭險峻,氣勢磅礴。多種多樣的地質(zhì)遺跡反映了地質(zhì)歷史時期青藏高原的演化過程,也記錄了黃河的發(fā)育史和貴德自然環(huán)境的變遷。</p> <p class="ql-block">  貴德國家地質(zhì)公園阿什貢七彩峰叢景區(qū)、黃河奇石苑景區(qū)將沉默的黃土和生硬的石頭變成了演繹中國石文化和中國土文化的藝術(shù)殿堂,成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青藏高原地質(zhì)文化的“活標(biāo)本”。</p><p class="ql-block"> 阿什貢峽的丹霞地貌,形成于一億兩千萬年前,峽谷地處黃河北岸,兩側(cè)山巒夾峙,高聳入云,紅的火紅,青的靛青。山崖經(jīng)億萬年的海水沖刷,地殼升高,風(fēng)沙侵蝕,形狀各異,渾然天成,惟妙惟肖,耐人尋味。</p> <p class="ql-block">  阿什貢七彩峰叢景區(qū)是貴德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核心景區(qū),景區(qū)由十三個文化主題廣場和七條色彩不同、造型各異的丹霞峽谷組成,尤其是女媧峽、千佛峽、七色土等都是世界上罕見的地質(zhì)遺跡物和自然奇觀。</p><p class="ql-block"> “土是生命之本,萬物靠土生長,人也不例外。在中國古代的傳說中,人就是土造的,人性和土性是相通的,人脈和土脈是相通的,有什么樣的土就會有什么樣的人脈,所以中國人喜歡講水土,阿石貢向游客講述的就是水土。</p> <p class="ql-block">  天下黃河貴德清”,貴德之美,美在黃河。浩浩蕩蕩的黃河之水,東出阿什貢,在美麗的貴德境內(nèi)轉(zhuǎn)了一個彎,變得風(fēng)平浪靜般溫順。</p><p class="ql-block"> 阿什貢氣象萬千、雄渾壯觀,丹霞山像是封存的遠(yuǎn)古蠻荒歲月,遺落在浩浩蕩蕩的歷史煙塵。那些靜靜矗立的山峰,仿佛在述說著古往今來的無數(shù)滄桑故事,令人浮想聯(lián)翩。順著道路進到谷底,向上望去,懸崖峭壁,怪石嶙峋,如刀劈斧砍般姿態(tài)萬千,令人嘆為觀止。層層疊疊的石頭就像一大批鋪蓋在地面上侵染過后晾曬的紅色布匹,一層層、一卷卷、一盤盤異常的鮮紅,恰似黃土中冒出的一股紅水肆意地流淌。而若從空中俯瞰,這方圓百里又是一個七彩峰叢的海洋,巨大的山水盆景,瑰麗的立體神話,山水相依,氣勢磅礴。</p> <p class="ql-block">  三江源地區(qū)位于我國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為孕育中華民族、中南半島悠久文明歷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長江、黃河和瀾滄江(國外稱湄公河)的源頭匯水區(qū),被譽為“中華水塔”。</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通過進藏列車車窗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  沱沱河位于青海省格爾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鎮(zhèn),在可可西里山脈以南。它從格拉丹東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發(fā)源時,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匯成的小溪流,這時的水面寬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小河兩邊的谷地中還有許多密如蛛網(wǎng)的水流,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在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條長約5公里的陡峭峽谷,高達20多米。眾多河流交匯后,形成了河道開闊,水流交織的長江西源——沱沱河。</p><p class="ql-block"> 沱沱河又稱托托河、烏蘭木倫河,蒙語意為“紅河”,位于中國青海省西南部,是長江源的西源,是可可西里區(qū)域的南方底部之一。發(fā)源于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東西南側(cè)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五千五百米。</p><p class="ql-block"> 沱沱河公路橋修建于1958年,重建于2002年;是長江源頭第一座公路大橋。是唐古拉山地區(qū)修建最早和最長的一座鋼筋混凝土大型橋梁,有“長江上游第一橋”的美稱。橋位海拔4700多米, 是當(dāng)今世界海拔最高的橋梁之一。</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通過進藏列車車窗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  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總面積450萬公頃。是21世紀(jì)初世界上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存較好的自然保護區(qū),也是中國建成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qū)之一。</p><p class="ql-block"> 進藏途中在可可西里無人區(qū)拍攝到的藏野驢和一匹狼。</p> <p class="ql-block">  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主要是保護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動物、植物及其棲息環(huán)境。2017年7月7日下午13時,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青海可可西里經(jīng)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一致同意,獲準(zhǔ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昆侖山脈,是橫貫中國西部的高大山脈,位于青藏高原北緣,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東到柴達木河上游谷地,全長2500余千米。</p><p class="ql-block"> 昆侖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著“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侖派)的道場所在地。中國上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很多都與昆侖山有關(guān),被認(rèn)為是炎黃子孫的發(fā)源地。然而,昆侖山并非許多神話里所提到的那座“昆侖山”,而是昆侖山脈。神話中的昆侖山乃是存在于現(xiàn)實的“昆侖仙山”。</p> <p class="ql-block">  唐古拉山脈是橫亙中國西南部的主要山系之一,基本屬于近東西走向山系。該山系由兩條主要的山脈構(gòu)成,即西部的喀喇昆侖山及其向東延伸的唐古拉山。該山系源于帕米爾山結(jié),西起中巴邊境的印度河?xùn)|側(cè),東連橫斷山脈,東西跨經(jīng)度22°,在行政區(qū)劃上,該山系分屬西藏的阿里、那曲、昌都市和青海省玉樹地區(qū)。</p><p class="ql-block"> 唐古拉山脈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是西藏自治區(qū)與青海省的界山。</p><p class="ql-block"> 唐古拉山藏語意為“高原上的山”,又稱“當(dāng)拉山”,在蒙語中意為“雄鷹飛不過去的高山”。</p><p class="ql-block"> 圖片拍攝于青藏鐵路唐古拉山火車站附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泽县| 灵璧县| 广德县| 法库县| 天峻县| 恩施市| 永和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长治县| 土默特右旗| 荣昌县| 甘谷县| 建瓯市| 贡山| 东山县| 凯里市| 漠河县| 四平市| 磐石市| 长乐市| 洪洞县| 潼关县| 邵东县| 双峰县| 淮安市| 牙克石市| 江阴市| 微博| 志丹县| 清新县| 友谊县| 教育| 宜宾市| 岱山县| 台南市| 旺苍县| 五河县| 汉源县| 南康市| 达孜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