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安博物院,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友誼西路72號,總占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學研究、社會教育、園林休閑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西安博物館展廳外觀為方形,上有圓形穹頂,體現天圓地方理念,突出傳統文化思想,與景區內的小雁塔以及薦福寺古建筑群遙相呼應,相得益彰。與現代園林水體交相輝映,如水上樓閣。</p> <p class="ql-block"> 進入博物館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地面上的各朝代古都西安的府城發展變遷圖。在這里經常可以見到熙熙攘攘的游客駐足圖前,環繞地面細心觀摩,認真辨認。博物館建筑面積一萬六千多平方米,陳列面積五千多平方米。西安博物館不僅陳列面積大,而且館藏文物多,年代跨度大。博物院收藏了西安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十三萬多件,其中擁有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一萬一千四百多件。</p> <p class="ql-block"> 西安博物院以“古都西安”為題,以西安作為13王朝的古都、一千多年建都史為主線,以歷代文物的展示為基礎,突出反映西安的都城發展史和都城社會生活狀況。展廳面積約2485㎡,陳列文物660余件組。在“古都西安”的總標題下,又分為“千年古都”和“帝都萬象”兩部分。</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都”部分,以“西周豐鎬”“秦阿房宮”“漢長安城”“隋、唐長安”“明、清西安”為章節,集中反映歷代都城規模、格局以及唐代以后,城市的發展變化情況;以模型、圖板等形式,突出了城市規模及重要的宮殿建筑。在模型制作方面,特別突出了隋唐長安城,同時還制作了漢長安城、宋元城、明清西安城的模型等,突出了對城市發展史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 西安博物院基本陳列“古都西安”二、三展廳喜迎開放,1100余件(組)西安博物院館藏文物精品分多主題在1300平方的展廳全新亮相。</p> <p class="ql-block"> 唐人喜歡馬,這件唐代三彩騰空馬,造型生動逼真,釉色豐富華美,以強勁膘肥的外形體現了駿馬彪悍勇猛的性格,且頗具動態的美感,是唐三彩中少有的精品,是西安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站在它面前,我們仿佛看到一位藍衣少年正意氣風發、沿著絲綢之路,從西域策馬飛奔而來。馬背上的少年,雙手拉韁控馬,雙目圓睜,面帶笑容,坐下駿馬昂首引頸,膘肥體壯,作十分少見的飛奔狀。少年身后的馬背上馱著一個貨囊, 貨囊是用獸皮制作而成,看上去鼓鼓的,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象形鎮(唐)</p> <p class="ql-block"> 秦代玉高足杯,西安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杯為青玉,受沁后呈焦黃色,間或有褐色。杯身呈直口筒狀,通身飾有秦代流行的紋飾。此杯器形規整,雕琢精良,大氣凝重,是不多見的秦代玉器的精品。它出土于阿房宮遺址,也許秦始皇當年就曾經用它飲過酒呢。</p> <p class="ql-block">褐釉雙魚紋扁瓶(唐)</p> <p class="ql-block">三彩鳳首壺(唐)</p> <p class="ql-block">白釉長頸瓶(唐)</p> <p class="ql-block"> 三彩抱幢獅子(唐),獅子不是中國特有的動物,因為絲綢之路的開通才進入中國,并被當作神獸。后來因為佛教的流行,獅子也成為了流行元素,并逐漸融入到古代中國人的生活之中。按照史料的記載,中亞地區是中國古代獅子重要的來源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p> <p class="ql-block">鎏金纏枝花紋鏤空銀香囊(唐)</p> <p class="ql-block">三彩剪鬃短縛尾鞍馬(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唐仕女俑:大唐的豐腴之美</b></p><p class="ql-block"> 大唐帝國的繁華與榮耀,華麗與富足,不僅僅留給我們的是諸多關于盛世的文字記載,更深深的銘刻在那些雍容華貴的侍女俑身上。而我們現在看到的西安博物院這組唐仕女俑便是經典之作,還曾經被選入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知名度可謂是家喻戶曉,老幼皆知。</p><p class="ql-block"> 這組作品基本體現了當時唐代上層貴族女性的形象,體態豐盈,面如滿月,高發髻,著長袍,姿態萬千,嫵媚動人,不僅高超技藝,更與唐代繪畫仕女圖交相輝映,為我們展現出唐代女性的生動形象。</p> <p class="ql-block">墮馬髻女立俑(唐)</p> <p class="ql-block">雙垂髻女立俑(唐)</p> <p class="ql-block">馱鹿狩獵僮俑(唐)</p> <p class="ql-block"> 盛唐時期的長安其地位就相當于今天的紐約,是個超級國際化的大都市,有大量的外邦僑民生活在這里,從事各種職業,實實在在的融進了長安人的日常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三彩駱駝載樂俑(唐)</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最多的是來自西域的胡人,表現他們的藏品非常之多,我感覺都已經不能把他們當成外國人看待了。這些胡人的地位也分三六九等,這些俑的大小也是根據其社會地位高低而有所不同。下圖懷抱笏(念護)板的顯然已經做到了能面見君王的高級官員,而再往下的胡人牽駝俑只是負責給大人牽馬牽駱駝而已。</p> <p class="ql-block">三彩波斯文官(唐)</p> <p class="ql-block">彩繪胡人牽駝俑(唐)</p> <p class="ql-block">三彩胡人牽駝俑(唐)</p> <p class="ql-block"> 挎包胡人俑(唐),“挎包”的起源與游牧民族有關,游牧民族騎在馬上放開了雙手,出于攜帶物資的便捷性,催生了“挎包”的誕生。當這種包型傳入中原,很快就成為了一種潮流時尚。</p> <p class="ql-block">架鷹狩獵胡俑(唐)</p> <p class="ql-block"> 這件騎臥駝彩繪陶俑,駱駝四腿彎曲臥著,昂頭嘶叫,背上騎著一人,挺胸前視,好像經過長途行走到達長安,終于可以休息的剎那間情景。</p> <p class="ql-block">三彩釉陶臥駝(唐)</p> <p class="ql-block"> 唐代長安城百戲盛行,這件三彩童子疊置伎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疊羅漢,真實再現了唐代雜技精彩的一幕。熱鬧的娛樂生活,讓藍衣少年樂而忘返。</p> <p class="ql-block"> “帝都萬象”部分,以“周秦文明”“漢唐風采”“府城華章”分為三個章節,以各個歷史時期文物的基本用途為組合,從不同的側面再現出帝都生活的萬千氣象。</p> <p class="ql-block"> 西周永盂,高47厘米,口徑58厘米,腹深37厘米,是展廳妥妥的“C”位,因為我出生便帶著123字銘文,這些銘文的內容完整記述了一次西周授土儀式。這個的發現對了解西周的土地制度、歷史人物等都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價值。不僅如此,周身遍布精美的紋飾,無論是在腹部、圈足、附耳,還是在卷鼻象首上,都引人注目,彰顯華貴之氣。你問為什么會有象鼻裝飾?或許早在西周,陜西人民已經和大象近距離接觸過了!</p> <p class="ql-block">叔五父銅匜(西周)</p> <p class="ql-block">陶燈(漢)</p> <p class="ql-block">鎏金青銅神獸形飾(秦)</p> <p class="ql-block">跽坐陶俑(秦)</p> <p class="ql-block">白釉“官”款瓣盤(唐)</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這件文物是一件漢代的青銅器,叫“鎏金鳳鳥銅鍾”,2003年出土于西安市未央區文景路棗園漢墓。當時一起出土了兩件銅鍾,形制大小基本相同。銅鍾高78厘米,重20.13千克,是國內現存西漢最大的銅鍾。</p><p class="ql-block"> 銅鍾通體鎏金,密封完好,頂蓋上鑄有一昂首翹尾的鳳鳥,鳳鳥口含銅珠。銅鍾腹部兩側裝飾有兩個獸面鋪首,造型精美流暢。銅鍾外壁由上到下裝飾有三條凸起的橫紋環繞一周。</p><p class="ql-block"> 考古人員在出土現場清理其中的一尊鎏金鳳鳥銅鍾時,竟然發現鍾內仍存酒26公斤,酒色呈翠綠清澈,是迄今所知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古酒。后經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全國酒類檢測中心鑒定,酒精含量為0.10%。經歷了兩千年還能被檢測到酒精,證明酒質純凈,變質幅度小。當然保存得如此完好主要得益于這尊青銅鍾嚴密的封口技術。這是中國考古界、釀酒界及科技史上的重大發現,為研究西漢歷史和中國古代釀酒技術、酒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彩繪塔式罐(隋)</p> <p class="ql-block"> 陪葬的除了人俑以外,鎮墓獸也是必備的東西,按說應該都是些面目猙獰可憎的怪獸,但也有些我覺得反而很蠢萌,一看見就想笑。</p> <p class="ql-block">黃釉獸面鎮墓獸(隋)</p> <p class="ql-block">彩繪貼金天王俑(唐)</p> <p class="ql-block">彩繪天王俑(唐)</p> <p class="ql-block">三彩天王俑(唐)</p> <p class="ql-block">三彩武士俑(唐)</p> <p class="ql-block"> 十六國時期的獨角獸,這個很少見,因為它來自西方神話,不過與其說像天馬,不如說它更像牛。</p> <p class="ql-block">陶翼馬(西漢)</p> <p class="ql-block"> 明代的陶俑,2000年出土于曲江明汧陽王朱公陪葬墓中,反映的是明代貴族當時出行的儀仗陣勢,前排為彩繪氈帽俑,后面是舉桿、舉旗的儀仗俑,中間是雙人牽馬俑,最后是騎馬奏樂俑。</p> <p class="ql-block">磁州窯“風吹十里透瓶香”白地黑花梅瓶(元)</p> <p class="ql-block">三足蟾(清)</p> <p class="ql-block">俏色福祿壽山子(清)</p> <p class="ql-block">玉雕花枝小盆</p> <p class="ql-block">照片照片拍攝于2023年9月20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名山县|
静宁县|
健康|
阿瓦提县|
名山县|
长兴县|
晋中市|
民和|
汨罗市|
普宁市|
康平县|
广宁县|
格尔木市|
阳春市|
榆林市|
淳安县|
邯郸县|
慈利县|
海原县|
铁力市|
喜德县|
隆林|
瑞安市|
泰安市|
庄浪县|
北京市|
阿城市|
永安市|
鹰潭市|
独山县|
楚雄市|
莎车县|
吐鲁番市|
吴旗县|
伊金霍洛旗|
西充县|
铜川市|
宁武县|
苗栗县|
广安市|
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