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筆記——風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圖片——百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感謝圖片主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隨讀隨記,詞不達意,待后再改)</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燦爛千陽》,快讀到最后才明白題目的含義:是一首詩的句子,是充滿溫暖的美麗希望,是萊拉心目中瑪麗雅姆的化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小說題目進入眼睛時是跳動著歡悅的,是讓我心生溫暖的。可是,開讀不久,我就覺得自己仿佛穿越到了遙遠遙遠的過去,那時的偏見,歧視,戰爭,野蠻,臟亂,窮困……一夫多妻,女人毫無地位,穿布卡,不露面孔,不許工作,仿佛家庭奴隸……這樣的情形在字里行間泛濫,寒氣逼人,真的讓人很恍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悲哀難受的程度無法形容,這可是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的故事!阿富汗,塔利班……這些詞語難道就制造了這樣的現實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小說的主人公是兩個讓人心疼的女人,瑪麗雅姆和萊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瑪麗雅姆出身可憐,是赫卡特富豪扎勒里與仆人娜娜私通的產物,被人稱作“哈拉米”。出生后被父親家人驅逐到一個山崗的小泥屋里居住,直到十五歲母親上吊自殺。終于回到父親身邊時,卻又被父親一家人做主遠嫁給喀布爾一個四十多歲的鰥夫拉希德。拉希德粗壯野蠻,自私保守,以做鞋為生,對瑪麗雅姆冷漠無情,要求瑪麗雅姆穿不露臉孔的布卡,不允許她獨自出門。當瑪麗雅姆第一次流產以后就開始挨打受罵淪落為拉希德的“奴隸”,然后習慣性流產七次便再不能生育,這對特別渴望有個兒子的拉希德來說是無法忍受的,于是,我們可以想象那個無情無義的拉希德會如何虐待瑪麗雅姆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萊拉是拉希德的鄰居。她出身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教師,思想觀念比較先進,主張女孩子也要受教育,因此,萊拉能夠上學,即使在動亂中不能上學時,父親也在家教她知識。聰明的萊拉學的很好,懂得很多,也逐漸有了自己的見解和思想。但隨著他的兩個哥哥參加圣戰組織戰死,她的家庭就陷入了極端的悲哀之中。媽媽的痛苦萎靡,爸爸的努力掙扎,萊拉的小心翼翼,讓家庭充蕩著十分壓抑的氛圍。直到成千上萬的人死于塔利班的炮火,直到許許多多的家庭包括萊拉的所愛塔里克一家逃離喀布爾,爸爸才終于說服媽媽一起逃離。可是炮火就在此時毀滅了他們,爸媽死了,萊拉受了重傷也差點死亡,幸虧拉希德和瑪麗雅姆救了她。然而,六十多歲的拉希德卻威逼利誘,強迫萊拉嫁給他。當萊拉生下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兒(其實是萊拉和塔里克的孩子)時,萊拉的地位也極速下滑,開始飽受瑪麗雅姆的遭遇。就在這樣的艱難蹂躪里,萊拉又生下了一個兒子察爾邁伊。但萊拉并沒有憑兒子而得到優待,她的境況隨著時局的動蕩更加不堪。最終抗不過饑餓和拉希德的蠻橫,她不得不痛苦地把愛女阿滋莎送到恤孤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兩個相差二十幾歲的女子,在同一個丈夫的統治下開始相處時,是有矛盾的,甚至打過架。但瑪麗雅姆的善良,萊拉的愧疚,以及她們共同的悲哀,讓她們慢慢成為母女一樣的組合。于是,才有了后來的共同逃跑,才有了互相照顧,才有了瑪麗雅姆勇敢地殺死拉希德,救下了差點被拉希德打死的萊拉,才有了瑪麗雅姆舍身走向監獄和刑場,才有了萊拉與兒女一起跟著塔里克逃亡到巴基斯坦,從此過上安穩的日子,才有了塔利班倒臺后萊拉感念瑪麗雅姆和父母,想為國家做點什么毅然放棄安穩重新回到阿富汗喀布爾,才有了萊拉訪問瑪麗雅姆的故里,才有了萊拉和塔里克和察曼共同經營恤孤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四,《燦爛千陽》在如哭如泣的故事里,也散發出些許愛的光輝,這大概就是小說如此命名的原因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讓我們來感受主人公身上愛的光輝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瑪麗雅姆單純可愛,善良真誠。雖然她被父親一家趕到偏僻山崗的小泥屋生活,她依然愛父親;雖然她為被父親拒之門外并被父親遠嫁遙遠的喀布爾而怨恨,但在炮火紛飛的時候依然擔心父親的生死,在聽說父親去世后依然為拒絕見來看望她的父親、拒絕讀父親給她的信而萬分痛心愧疚;雖然為萊拉嫁給拉希德而嫉妒,但她依然下不了狠心對抗萊拉;雖然她知道殺死拉希德將意味著被處極刑,但她依然爆發出母愛的力量舍身救下萊拉,并力勸萊拉帶著倆孩子跟隨塔里克逃離,她自己則沉著冷靜地面對槍決。她的愛,她的深埋內心的愛,她的連自己也沒意識到的愛,最后達到高潮,令人淚奔仰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萊拉的愛比瑪麗雅姆坦率直接得多。她愛自己的父母,愛塔里克,愛瑪麗雅姆,愛兩個兒女;她厭惡并恨拉希德,但為了正常生下塔里克的女兒,她忍受屈辱與拉希德結婚;她知道瑪麗雅姆因嫉妒故意找她的茬,但她卻憑著一顆善良的善解人意的心理解著瑪麗雅姆,并倍感愧疚;她為了保護女兒敢于同強大的拉希德干仗,受到嚴重毆打也不屈服;她終于逃脫拉希德和所愛之人一起在巴基斯坦安穩生活,她卻因忘不了父母的心愿,忘不了瑪麗雅姆的恩情,忘不了祖國的未來,毅然放棄安穩的生活回到喀布爾;她加入察曼的恤孤院,做了那里的老師,來救助和教育越來越多的被戰爭傷害的孤兒,她的愛自此達到高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這兩個女人,都是現實的受害者,但她們慢慢地,把自己的恩怨拋開,上升到愛他人,愛國家。這樣的愛,是小說中潛流的溫暖,是生活里閃耀的陽光,是社會需要的能量!一個瑪麗雅姆,一個萊拉,無數個瑪麗雅姆,無數個萊拉,正如一千顆燦爛的太陽,給人溫暖和希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五,總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很心痛,為她們的苦難遭遇;我得到了溫暖,為她們的愛!油然而生地,我想起了作者的《追風箏的人》,想起了肯·福萊特的許多小說,那種在極端絕望中生出的絲絲溫暖和希望,無疑是支撐主人公活下去的“食糧”,是撫慰讀者的良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愿世界待眾生以平等以溫暖!愿眾生都能在溫暖里走進希望!</b></p> <p class="ql-block">我是風景,歡迎光臨我的美篇小屋,謝謝雅賞鼓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棱县|
宁乡县|
卓尼县|
于都县|
龙江县|
林周县|
峨眉山市|
万源市|
鸡东县|
天水市|
毕节市|
平乡县|
永福县|
新沂市|
雅江县|
和龙市|
多伦县|
五指山市|
安丘市|
喀什市|
繁峙县|
新邵县|
德钦县|
永清县|
吉水县|
资源县|
错那县|
台北县|
肃北|
旌德县|
淅川县|
富顺县|
福泉市|
滦南县|
广平县|
宁城县|
德惠市|
滁州市|
通化市|
临西县|
错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