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過塔縣的朋友告訴我,去南疆必須到塔縣以南、瓦罕走廊、紅其拉普口岸打個卡,留個腳印??。中巴友誼公路,簡直就是雪山愛好者的超級景觀大道。</p><p class="ql-block">當我們踏上前往紅旗拉普、瓦罕走廊途中,一路都是綿廷不絕的雪山環抱的風景(喀喇昆侖山脈與昆侖山脈包圍著),至今記憶深刻。</p><p class="ql-block">314國道的中巴友誼雪山路,到了這里才算真正意義雪山路。????</p> <p class="ql-block">行駛在中巴友誼雪山路途中拍到的雪山景色</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來對于瓦罕走廊都很感興趣,無論是唐僧回國時踏入帕米爾高原,還是連接四國交界,及神秘的興都庫什山,我國與鄰國最短、最窄的山谷走廊都讓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紅其拉甫口岸位于塔縣境內,海抜4733米,同巴甚斯坦毗鄰,北距塔什庫爾干縣城125千米,是國家批準對外一類口岸。是我國與巴基斯坦唯一的陸路進出境通道。國門處素有“血谷”之稱,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50%,風力常年在七八級以上,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攝氏度,波斯語中也被稱為“死亡之谷”。是我國與巴基斯坦唯一的陸路進出境通道,“萬山堆積雪,積雪壓萬山”是對紅其拉甫的最好形容。相傳在唐僧取經之前,曾有一個多達萬人商隊因遇暴風雪而全部死亡。至今還有人孜孜不倦尋找那支商隊丟棄的寶藏。</p> <p class="ql-block">(網上摘圖)</p> <p class="ql-block">紅旗拉普口岸(遠處拍照)</p><p class="ql-block">據地陪介紹:現在的國門只通貨不通人,所以此行沒按排我們到那里參觀,只能在車上離哨所較遠地眺望拍不到國門照,只好前往瓦罕走廊。</p><p class="ql-block">瓦罕走廊又稱阿富汗走廊,是阿富汗巴達赫尚省至中國新疆的一個東西走向的狹長地帶,位于帕米爾高原的南緣和興都庫仕山脈北段之間,長約400公里,其中阿富汗境內約300公里,山谷南北最窄處僅15公里,最寬處約75公里,其中我國與阿富汗邊界只有92.75公里,也是我國與鄰國最短的邊界限。中阿之間一年8-9個月大雪封山,從未對游客開放。</p> <p class="ql-block">到了瓦罕走廊我才真正知道,阿富汗也是我國的陸上鄰國之一。</p> <p class="ql-block">(網上摘圖)</p><p class="ql-block">瓦罕走廊連接中國、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四國。</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是我們在瓦罕走廊拍到的幾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萬山</p> <p class="ql-block">萬山下的坡上寫著祖國萬歲!</p> <p class="ql-block">在瓦罕走廊拍到的羊群蠻狀觀的。是否在轉場?</p> <p class="ql-block">瓦罕走廊曾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溝通華夏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公元399年,東晉僧人法顯從長安沿古絲綢之路西行求佛,歸來后著有《佛國記》。法顯在書中描述經過蔥嶺的路程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四顧茫茫,莫測所之,唯視日以準東西,人骨以標行路”。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啟程赴天竺那爛陀寺,中途也經過了這里。公元747年,唐朝大將高仙芝率輕騎利用瓦罕走廊奇襲了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國,重新打通了絲綢之路。在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由此處西行尚且不易,可想而知交通不便、語言不通的古代,真可謂是突破重難險阻。如今山那邊是戰火紛飛的阿富汗,而國門內是一片安寧祥和。邂逅語:身體能到達的地方,就不要讓眼睛??有遺憾。能抵達帕米爾高原,親眼目睹瓦罕走廊值啦!</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州市|
浦县|
延川县|
东明县|
琼海市|
措美县|
镇坪县|
澄迈县|
盐源县|
平泉县|
五河县|
伊吾县|
怀集县|
吉木乃县|
永新县|
龙门县|
屏山县|
金塔县|
承德市|
甘孜|
扎赉特旗|
永泰县|
巨野县|
桐乡市|
绍兴市|
五常市|
富阳市|
永泰县|
沈阳市|
鹤庆县|
浪卡子县|
玉龙|
措美县|
衡山县|
南丰县|
宽城|
旬邑县|
宜良县|
田林县|
荣成市|
大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