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經營位置"就是構圖,是謝赫提出的六法之一。所謂"位置",是指對象在空間的遠近、前后、左右、上下、高低、縱橫等關系。所謂"經營",是指在一個畫面中,如何把這些關系處理恰當,能夠確切地體現畫家的構思要求,圓滿地表達畫家的創作意圖,構圖的全部意義正在于此。</p><p class="ql-block">"構圖學"既不是某個畫家閉戶冥思的天才發現,也不是照搬自然而來的。構圖學是歷代畫家通過反復寫生和藝術創作,把自然界中那些合乎美學要求的東西,加以提煉取舍,去粗存精,經過藝術加工而逐漸形成的,是"外師造化"與"中得心源"相結合的產物。</p><p class="ql-block">畫面上的一切景物,都不是孤立的,它們都處在一種關系里,這就是相反相成的辯證關系。這些相反相成的關系簡而言之,就是賓主、虛實、縱橫、開合等。</p><p class="ql-block">賓主</p><p class="ql-block">賓主關系是說一幅畫上的景物要有主次。賓是為了陪襯主的,有主無賓的孤立一朵花固然不好,主次不分地一律平均對待,也不能引起美感。如果把次要的東西放在突出的位置,反而忽略了主要東西當然是不可取的。構圖中正確的賓主關系,應該是恰如其分,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虛實</p><p class="ql-block">虛實關系是構圖學中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虛實是一個概括的說法,具體地講它應該包括:多與少,疏與密、聚與散、繁與簡、清與渾,甚至用筆輕與重、強與弱,用墨的濃與淡、枯與潤,無一不與虛實有關。虛與實的關系,在傳統的畫論中叫"虛實相生"。"生"就是"生發",有了虛,實才顯得不平板乏趣,反之,有了實,虛才顯得空靈有致。初學者往往只著眼于實的探求,而忽視了虛的作用,這種"重實輕虛"的缺點,它的發生雖然帶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如果能夠認識這一規律,至少可以早日克服它。</p> <p class="ql-block">縱橫</p><p class="ql-block">縱橫關系,具體到一個畫面中,可能是樹枝的穿插關系,也可能是某些線條的曲折、往復的運動變化,如 S 形、十字形、之字形,都可以概括在這個縱橫關系之內。在考慮構圖的時候,不要機械地把縱橫關系看成是十字關系,某些不是十字相交的,有一些角度變化的,也應當看做是一種縱橫關系。總之,在一個畫面中,由各種物象的排列關系所形成的線條,不要平行或者全都順往一個方向,應當力求變化。</p> <p class="ql-block">開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開合說的是構圖中另一個方面的問題。門窗有開關,故事有始末……這些都是開合關系。開是展開,合是結束。開是矛盾的展開,合就是矛盾的統一。一幅畫的構圖,正如一篇文章的結構,要完整統一,不能有開無合。關鍵的問題是這個合字。有的畫使人感到沒畫完,這就是沒有合好,如同文章沒有煞住一樣。一個大構圖無論有多少小的開合(局部的東西),最后都要完整統一,也就是要處理好大的開合關系。</p> <p class="ql-block">知白守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白守黑也可以稱黑白關系。因為中國畫通常留有較多空白,所以也可以解釋為畫過了的黑的部分與沒有畫過的空白部分的關系。知白守黑是說我們作畫時,既要注意有畫的黑的部分,又要注意空白的部分。初學者往往只注意有筆墨處,而忽視無筆墨處。這意味著只把有筆墨處看成是畫,無筆墨處就不當做畫看了,其結果,就會造成黑白關系不協調的局面,構圖太實、不空靈、雜亂無章等缺點,往往是只見黑不見白所造成的。因此在構圖時,必須注意畫面各處的空白,要像有筆墨處一樣精心安排白處的變化。例如畫面中的空白要有大小反差變化,空白的外形不要雷同,也不要出現近似規整的三角形、方形、圓形、菱形等,要散落自然才好。近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曾經把"知白守黑"的構圖規律,總結為畫面的所有空白,最好是大大小小的不等邊三角形,他發現的這個規律,對我們是有指導意義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局與側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局與側局也是構圖中不可忽視的課題。凡是從正面取象納入構圖的叫正局,從側面取象納入構圖的就叫側局。正局構圖給人以端莊、樸厚的感覺,側局則給人以巧俏秀麗的感覺。在作畫時有些情況可以用正局,有些情況可以用側局,有時要正側混用。由于側局很有姿態,所以在花鳥畫作品中,對畫面邊緣部分的花或葉大都采用側局,例如在一幅"竹"的作品中,兩旁的葉子有一個專用名詞﹣-"旁梢"。采用側局需要畫得巧俏秀麗。</p> <p class="ql-block">全景與折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景"是指那些帶山水配景、內容豐富的大構圖。折枝是局部,是特,全景構圖以豐富見長,折枝構圖中突出,各有妙用。</p><p class="ql-block">"折枝"式構圖要做到洗練簡括,但全景構圖也不意味著不加取舍地包羅萬象。在提煉取舍的要求上,它們沒有什么兩樣,這一點我們不可不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折枝式構圖:即局部特寫</p> <p class="ql-block">全景式構圖:實際是與山水畫結合的構圖</p> <p class="ql-block">全景式構圖</p> <p class="ql-block">畫里與畫外</p><p class="ql-block">畫面畢竟是有限的,這就要求以有限表現無限,"以少當多"。根據這一道理,我們在構圖時切不可被紙的四邊限制住,有許多構圖是要沖出紙的邊框,使得畫里畫外,互相生發,互相補充,造成畫面有限而意趣無窮的藝術效果。</p> <p class="ql-block">畫里只取葫蘆垂梢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話畫里只取一梢竹葉,使人覺得畫外有竹。</p> <p class="ql-block">碎者整之,整者碎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某些細瑣的東西,在構圖處理上最容易畫得花亂零碎,某些過分平整的東西,處理起來又容易平板無趣,這是構圖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之一。對于那些本來就很細碎的題材(如竹蘭、天竺、藤蘿等),要盡量畫得完整單純。例如畫竹葉要一組一組地畫,要把組連成片,這樣就可以"化零為整"了。反之,如芭蕉等大而平的葉子,可以畫風裂過的形象,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尋求變化,這就叫"碎者整之,整者碎之"。</p> <p class="ql-block">碎者整之,把細碎的天竺葉組織一成整的</p> <p class="ql-block">整者碎之:把平整的芭蕉葉畫碎些</p> <p class="ql-block">碎者整之:把細碎的竹葉畫成一組一組的。</p> <p class="ql-block">疏體構圖</p> <p class="ql-block">密體構圖</p> <p class="ql-block">關于畫面的形式,中國畫構圖由于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所以除了那些合于焦點透視的斗方、圓光等小幅之外,還有不受焦點透視約束的長卷和特別高的立幅,這些多種多樣構圖式樣,也是民族繪畫構圖的一個特點。</p><p class="ql-block">如何學習構圖:學習構圖不外幾個途徑,首先多研究一些古人較好的構圖。不僅要學習古人那些具體的構圖方法,更重要的是找出古人構圖的用意所在,也就是找出其中的道理來。從"法"到"理",從"當然"到"所以然",步步深入地學習,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取得古人的構圖道理和具體方法。這是學習民族傳統構圖方法的一個重要途徑,不可忽視。其次,要從大自然中學習構圖。這是從構圖上脫開陳套的一個重要方法,同樣不可忽視。從大自然中學習構圖,不能照搬,要在面對實物寫生的現場中發現自然之美(自然不全是美的)。這里說的自然之美,主要指那些符臺美學原則,符合構圖要求的部分。然后再把這些符合構圖要求的部分,攝入畫面,這就是現場構圖。現場構圖允許而且必須"東拉西扯""移花接木",只有這樣不照搬自然,才能達到"去粗取精"與"搜妙創真"的境地。其實古人的一些好的構圖,也正是通過這個途徑取得的。此外學習構圖,還要在上述兩種方法基礎上,多做一些構圖練習。具體方法是經常在速寫本上作構圖探索,或者改造古人的構圖,或者提高寫生的構圖,或者中得心源去探求新意。另外,學習構圖也要參看一些有關構圖的文獻與書籍,這些都是前人與今人構圖實踐的總結,對我們學習構圖,學習構圖道理,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p><p class="ql-block">總之,學習構圖,要通過實踐勇于探求,也要通過理論,推進實踐。二者要結合起來,交替進行。</p> <p class="ql-block">花鳥小構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霍州市|
西昌市|
达尔|
海口市|
九江县|
图木舒克市|
香河县|
盐津县|
金平|
砀山县|
孝昌县|
丽江市|
昌平区|
民勤县|
西盟|
清徐县|
平阴县|
兴山县|
南江县|
木兰县|
巴彦县|
原平市|
林口县|
武川县|
乌恰县|
曲靖市|
修文县|
珠海市|
商城县|
蚌埠市|
石楼县|
蒙自县|
沙坪坝区|
铜川市|
金昌市|
洛隆县|
铅山县|
枣庄市|
五寨县|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