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亞青寺</p> 從新龍去亞青,現在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傳統路線,從新龍北上先到甘孜縣,再沿甘白路到亞青寺;另一條是從新龍縣南下到朱倭大橋后右轉過橋,走S314到亞青寺。第二方案路程近,不下雨也很好走,但是會錯過藏區橋梁奇跡——波日橋,還會與當地人贊譽無比的甘白路甘孜到亞青段失之交臂,所以我們決定走第一條線路,但不到甘孜縣,而是在大蓋鎮烏都村附近向左跨過雅礱江,走還在施工新白路到甘白路,再到亞青寺。<div> 車出新龍約30公里就到了波日橋,這是一座全木石結構的懸臂橋,橋跨于湍急的雅礱江上。 </div> 波日橋,橋頭堡屋頂乃是石板藏寨式的屋頂。 曾經,波日橋是新龍跨雅礱江進入甘孜的唯一一座橋梁,另外的橋都被噶廈政府燒毀了。 波日橋全長125米,寬3米,孔徑跨度60米,由橋身、橋墩、橋亭三部分構成。橋墩遠看形如兩個堅固的碉堡,全部用圓杉木、卵石、片石相間疊砌而成。橋墩上用石片疊的“傘”形結構,便是橋亭。 兩個橋墩中部,用4—6根圓木撐成拱形,圓木長度自下而上,逐步遞增,形成兩個懸挑臂,然后在懸臂上架梁、鋪上橋板,再裝上欄桿,構成橋身。 木懸臂的細部結構,其連接全是用木楔連接而成。 最為稱奇的是,整座橋沒有用一顆釘、一塊鐵,每一個結合部均用木楔連接,原始而實用。 兩側的橋墩也是用杉木、片石、卵石構成,杉木的連接固定采用在端頭打孔,用藤條穿插錨固。這么大的一座懸臂木橋,竟然未采用一顆鐵釘,完全是就地取材手工制作,實屬藏地建橋的奇跡。2006年波日橋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投資建設了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步道等等設施。然后就把橋頭堡一鎖了之,再不讓人入內參觀了。真不知他們的這個旅游開發的目的何在?<div><br></div> 在橋頭堡隔著門縫用手機鏡頭拍了一張照片才能看清內部形狀,門縫比眼睛還窄,裸眼根本看不清。 此橋現在被指定為紅色旅游景點,如果想免費游覽倒是可以以紅色教育為名來此游覽,順便還可以玩玩措卡湖、雅礱江大峽谷、新都橋等等。<div> 此處糾正一下百度百科的謬誤,百度稱“波日橋始建于清朝,由杰出的藏族建筑大師唐通吉布承擔設計,他指揮工人在峽谷深澗、江水湍急的雅礱江上風餐露宿幾個月才完成。”唐通吉布亦稱湯東杰布,是1361年出生于后藏地區的香巴噶舉的大師,也是民間傳說中著名的鐵橋喇嘛和藏戲的創始人,大師圓寂于1485年,享年125歲。但說他是波日橋的設計者時間上差了300年,可見百度百科多么名副其實啊!</div> 離開波日橋20多公里到烏都村,左轉過雅礱江橋進入新白路。當時橋頭立著此路施工車輛繞行的牌子,但是有大貨車出來。于是我攔住大車問了問司機前方路況,司機說路是通的,只有極個別地方在施工要等放行。<div> 這個路口目前有一塊指向土木寺的指示牌,向此方向走就對了,土木寺村就在半路上,有一個不小的寺院。</div><div> </div> 路途遇到道路施工,等不了一會兒就放行了。 這條路沿著阿色曲逆流而上,從海拔3000米直上4000米就到了甘白路。此后的地貌和海子山很像,海拔也一直在4000米以上,行駛約30公里就到了甘白路上著名的拉龍措國家古冰漂濕地公園。 海拔4000多米的牧場 小黃花開得正艷 剛剛進入拉龍措濕地公園的山口,如果天氣好該會多漂亮啊! 到了拉龍措,由于一直下雨天灰蒙蒙的,湖水呈現出一種鉛灰色,死氣沉沉。湖邊修了木棧道,幾個當地人停車拍照,看了一路的壯麗景色我們實在沒有心情停車拍照,只是在溫泉度假村附近的停車拍了張定位照,方便下次來找溫泉。 藏家生態驛站 沿S455繼續行駛,在與S314交匯處左轉進入314,走不遠又是遍野的山花隨地形起伏,如花的海洋,漫山漫坡,好一派田園牧歌的場景。 鮮花牧場 鮮花牧場 臨近亞青寺的鮮花牧場 臨近亞青寺的鮮花牧場 轉過這個彎,就到亞青寺了。 以下內容轉自網絡:<div> 亞青寺建于昌臺大草原,全稱“亞青烏金禪林”,簡稱亞青寺,位于白玉縣昌臺去阿察鄉,屬于川西高原深處,海拔四千多米,最初建造于1985年,由大圓滿成就者阿秋仁波切所建。<br> 阿秋仁波切認為眾生皆可學佛法,并為向佛的女性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女性們在這里感受到了平等與尊重,也因此,亞青寺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尼姑庵,現今有著覺姆兩萬余人,約占寺廟人數的90%。</div><div> 昌曲河穿寺而過,河西形狀如半島,為覺姆區,昌曲河沿覺姆區東邊流過,把覺姆區隔絕開來,想要去覺姆島必須經過三座橋。橋頭有人值守,男性和非修行的女性都不得入內。河東部是主寺院區,也有民居、商店、旅館等一應生活服務設施。主寺院區建有巨大的佛殿、佛塔,扎倉等,其中新建的壇城大殿規模巨大,裝飾輝煌,大殿單邊長100多米,高度在40米左右,還建有巨大的地下車庫。</div><div> 靠近馬路主干道東邊為男僧眾區,僧眾房屋沿山坡修建,但遠少于覺姆區的面積。 </div> 新建好的壇城大殿,規模宏大 下邊的衛星地圖中這個方形建筑就是壇城大殿,對比周圍的建筑就知道它的規模有多么巨大。 大殿西北角 大殿臺基都有兩人高 金碧輝煌 西側大門上部的裝潢 佛塔 塔林 覺姆島。曾經這個半島左側空地上也蓋滿了小房子,后來出于防火安全將其拆除,在圖片上部河邊一帶重新規劃建設了標準化的僧舍。圖片下半部的小白房是覺姆百日閉關的小房子,材料簡陋面積狹窄只有1平方米大小,俗稱“火柴盒”。 每年入冬后,覺姆們就將迎來一年一度的“大考”——百日閉關。<br> 百日閉關,是覺姆們在亞青一年的修行中最重要的內容;她們要進入一個僅容一人的“火柴房”小屋,進行為期108天的閉關修行。<br> 閉關時要執行“三門閉關”:身閉關不被他人所見,語閉關不染庸俗之語,意閉關遠離貪嗔分別。也就是說,閉關時你不能跟別人有任何交流。<br> 而這時也正是亞青寺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而覺姆們就這樣獨自在一間無任何的保暖設施的小屋中,靜坐修行整個冬天。<br> 每年閉關結束后,只有不到3%的覺姆,可獲得阿秋喇嘛的成就印證,這被視為至高無上的榮耀。<div> (以上文字摘自搜狐,鏈接地址:https://news.sohu.com/a/595320142_121414582)</div> 閉關的小盒子 下圖可以看出閉關房是多么簡陋,在這種房子中閉門不出一個冬天,需要何等的毅力才能堅持下來。 這種紅色的小方盒子也是覺姆的閉關房 遠處圍欄內是天葬臺 今天是尼姑出行日,覺姆們可以在白天上街采購,在餐廳吃飯等。但亞青寺的所有餐館都只有素食。 采購煤氣的覺姆 今天也是發錢的日子,寺院每個月向扎巴、覺姆發放約300元的生活費。這幾個僧人邊走邊數著僅有的幾張鈔票。 大金塔下是一圈的轉經筒 僧俗信眾包括我們都在這轉經 距離亞青寺很遠就可以看到山頂上的蓮花生大士像 在蓮花生大士像下轉經 途中遇到一位戴花冠的藏族姑娘,我問她可以給她拍照嗎,她大方地停下轉過身讓我拍,小姑娘笑得那么純真,那么清澈,這樣的笑容已經很少見了。拍完照,小姑娘摘下花冠遞給我說“送給你啦”! 等待上師賜福的僧俗信眾 舉著輸液瓶的覺姆 佛殿前嚴肅的僧人 探視 看手機 背影 注視眾生的佛 下課的僧人 另一座巨大的佛殿 又是一座佛殿 又是。。。。。。 又是。。。。。。 寺院一角 大放光明 金碧輝煌的寺院 壇城大殿前的經幢 亞青寺海拔4000米,走快了還是氣喘吁吁,好在大家都沒有高原反應。晚上吃了一餐全素火鍋,僧人俗人,扎巴覺姆濟濟一堂,大家都吃的熱氣騰騰,盡歡而回。<div> 晚上住在當地人開的一個家庭客棧,房間內有衛生間和電熱水器,但沒人敢洗澡。打開電熱毯睡覺也不冷,床上衛生狀況不明,好在每個人都帶了睡袋內膽,倒不至于睡不著覺。</div><div> 第二天要早走,晚上結賬時房東的兒子——一個長相精神的年輕扎巴告訴我,一定要去噶陀寺看看,非常漂亮。想起出發前飛鳥魚也和我說過,于是決定明天不去白玉寺了,改到噶陀寺。</div><div> 早早睡了,希望明早好天氣,飛鳥魚給我看過他們的片子,都是一早拍的,很漂亮。</div><div> 明天見。</div><div> </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汉县|
镇安县|
玉溪市|
嘉善县|
赞皇县|
平武县|
西乌|
象州县|
江都市|
涟源市|
新竹县|
锡林浩特市|
安吉县|
汶上县|
枝江市|
资中县|
新丰县|
礼泉县|
平凉市|
区。|
应用必备|
鄂托克前旗|
衢州市|
太仓市|
五常市|
开鲁县|
合山市|
南康市|
浙江省|
兰西县|
英山县|
宜春市|
油尖旺区|
嘉义县|
岳阳市|
商丘市|
星子县|
闸北区|
顺平县|
会宁县|
丘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