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記不清2019年聽的最后一場音樂會是什么時候,之后三年新冠,閉門在家,至今該有四年沒有走進大劇院的音樂廳了。</p> <p class="ql-block">先去瞻仰一下天安門</p> <p class="ql-block">昨天去音樂廳,主要是想聽聽俄羅斯鋼琴演奏家丹尼斯·馬祖耶夫的演出。多年前,我曾看過他的一次演出,當時留下的印象很好,看完演出次日,就直奔西單圖書大廈的音響部,去買他的CD唱片。</p> <p class="ql-block">過不去,長鏡頭也行。</p> <p class="ql-block">馬祖耶夫身高1.98米,人高馬大,力量十足。他演奏的鋼琴協奏曲,聲響可以與整個樂隊“分庭抗禮”,而其他大師們演奏的鋼琴協奏曲,聲場就顯得弱了點。我那時甚至認為,當今若論演奏鋼琴協奏曲,怕是無人能出其右了吧?</p><p class="ql-block">不過那時我也覺得他的演奏“火氣”重了點,原諒他,就當是年輕氣盛的緣故。如今他也是快50的人了,(他1975年出生于前蘇聯的伊爾庫茨克,離咱們不算太遠),該退點火了。</p> <p class="ql-block">知道他,關注他了,自然他的事也就聽說的多了。原來不只是我覺得他的演奏有點“生猛”,世人大都也有這種感覺。尤其是傳說他曾在巴黎的一次演出中,把鋼琴都給砸塌了。事后舉辦方的解釋是,因為鋼琴一只琴腳上的螺絲沒有安裝好,而他自己解釋說,“當時正好演奏到樂曲的高潮部分”。</p><p class="ql-block">這些年,西方的音樂媒體每年評選出來的“世界十大鋼琴家”,他都榜上有名。還說他是一位優秀的俄派接班人,是霍洛維茲第二。霍洛維茲可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p><p class="ql-block">現在世人普遍公認,馬祖耶夫是俄羅斯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1873~1943)的權威詮釋者。</p> <p class="ql-block">大劇院開辟了長年畫廊</p> <p class="ql-block">就在幾天前的本月五號,他在上海用時將近五個小時,連續演奏了拉赫瑪尼諾夫的 4 首鋼琴協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與今年年初 1 月 28 號,中國的“鋼琴魔女”王羽佳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完成的拉赫瑪尼諾夫曲目一致。明顯,這就是在對標王羽佳的演出,至于是向王致敬,還是表示“不服”?我沒細想。</p> <p class="ql-block">這場音樂會的上半場,將演奏老柴的《四季》。眾人皆知維瓦爾第創作了一首《四季》,知道老柴還有一首《四季》的,為數不太多。也難怪,嚴格說來,老柴的《四季》應該叫做“十二月”。當年有一位好事者,選了十二首俄國著名詩人的小詩(其中普希金有兩首),對應一年的十二個月,請老柴譜曲。至于曲子譜好之后為什么不叫《十二月》?我猜是怕和當時俄國著名的革命黨“十二月黨人”沾包吧。</p><p class="ql-block">下半場,演出拉赫瑪尼諾夫的《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簡稱拉3),這首曲子被稱為“世界最難鋼琴協奏曲”。</p><p class="ql-block">為了聽好這場音樂會,我也是做足了功課。提前一個多月就買好了票,并且找出了演出曲目的CD唱盤,隔幾天就聽一遍,熟悉樂曲。</p> <p class="ql-block">手邊正好有鋼琴家阿什肯納吉(也是俄羅斯藝術家)演奏,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四季”和“拉三”。另一張是“女大祭司”阿格里奇演奏的版本。聽了兩遍后,女大祭司的版本不聽了,彈奏沒有氣勢,與樂隊的配合也不夠融合,比阿什肯納吉的版本差距明顯。</p><p class="ql-block">可是昨天到音樂廳一拿到曲目單,我差點背過氣去,說好下半場的“拉三”沒有了,弄了一大堆七七八八的小曲兒來湊數。我喜歡聽大部頭的樂曲,不喜歡聽那些“雞零狗碎”的小品。</p> <p class="ql-block">音樂會開始,“小馬”的演奏,也還是原來的風格,充滿了激情和力量,即使是在小音量時,也能感覺到他的手指觸鍵時的果斷和穩健。真不明白他是如何同時熟練地把控靈巧和力量的。</p> <p class="ql-block">老柴的《四季》中,第六首“船歌”最為人熟知,音樂會上演出的很多,大多數人都把這一段演繹的非常柔美,抒情,比較起來,“小馬”的溫柔勁兒明顯不及。這些大師們,彈奏技巧上未必會有多大差距,不同的是,各人對作曲家和樂曲的理解不太一樣,演奏中還會帶入自己的個性。阿什肯納吉的斯文和馬祖耶夫的“狂野”,就看你喜歡哪種風格。我們來聽的,就是這種差異,至于喜不喜歡,全在個人自己。</p> <p class="ql-block">下半場的“大雜燴”,小馬演奏的似乎更加投入,時而俯身在鋼琴上,時而昂首挺胸,用力跺地一一是的,不是踩踏板,而是跺踏板!我坐的位置,能夠清晰的看到和聽到他右腳跺踏板,左腳跺地板的聲音。</p> <p class="ql-block">“拉三”沒有聽到,演出依然精彩。</p> <p class="ql-block">昨天音樂會的票價分為七等,甲乙丙丁戊己庚,我買的是“己”票。這么多年了,聽了多場音樂會,基本上都是坐在甲乙丙的位置。有很多次,在音樂會的演出中,我的思緒“開小差”,看著舞臺背后的觀眾席,很想知道坐在那里欣賞演出,會是什么樣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昨天我的座位,正是在舞臺的后面。之所以選擇這個位置,除了想體會一下這里的音響效果之外,便是覺得鋼琴獨奏,不存在“聲場”的問題,坐在舞臺的正面或是反面,差別應該不大。</p> <p class="ql-block">評判一座音樂廳好壞,最重要的技術指標,就是它的交混響時間。聲源停止發音到基本聽不到聲源發出的聲音,所需的時間稱為交混回響時間。</p><p class="ql-block">較短的混響時間可以使聲音更清晰,通常在室內,混響時間應在0.7-1.5秒之間,但是聲音顯得干澀。</p><p class="ql-block">較長的混響時間,可以使得聲音變的渾厚好聽,增加氛圍感。而過多的混響又會使音樂聽起來混亂不清,所以音樂廳的混響時間有一個最佳值,為1.8-2.1秒之間。</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廳,如維也納大廳和柏林愛樂廳的混響時間,都是在 2 秒左右。</p> <p class="ql-block">我原本預計,坐在舞臺后面,處于聲音反射區的位置,擔心混響時間比較少,不一定好聽。我的座位高于舞臺,而到演奏者的直線距離不足 15 米,呈 40 度夾角,聽到的應該是直達聲為主。</p><p class="ql-block">可沒有想到的是,聽到的鋼琴聲音十分清脆悅耳,圓潤飽滿。以至于我都懷疑這架鋼琴是不是大劇院的那架“斯坦威”。演出結束后,特意跑到前面,用望遠鏡仔細地核實了鋼琴標牌,無誤。</p><p class="ql-block">看來今后若是想仔細看清楚演奏員,或是想聽清楚某種樂器的質感,舞臺的后面和兩側,都是不錯的選擇。性價比最高。</p> <p class="ql-block">為了核實鋼琴品牌,散場走在了最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吴旗县|
荆门市|
明光市|
通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通榆县|
台北市|
蓝山县|
合水县|
蕲春县|
筠连县|
梁河县|
安国市|
定州市|
和政县|
关岭|
紫云|
甘肃省|
敦煌市|
子洲县|
渭南市|
桦川县|
蒙自县|
汝州市|
彩票|
会理县|
于田县|
洞口县|
东台市|
方山县|
东兴市|
靖宇县|
镇宁|
宝丰县|
新宾|
南华县|
金溪县|
嘉兴市|
永平县|
大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