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編輯 — 報子胡同,攝影 — Ruby,報子胡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松花岡頭雷雨急,</p><p class="ql-block">坡陀流膏漬香汁。</p><p class="ql-block">新泥日蒸氣深入,</p><p class="ql-block">穿苔破蘚釘戢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這是明代詩人史遷描寫菌菇的詩句</p><p class="ql-block">雨后的樹叢中,大大小小的菌菇們好似紛紛從天而降,星星點點地散落其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蘑菇屬于真菌,是這個星球上上最古老、最具物種和形態多樣性的生命群體之一。它們的個頭往往只有幾厘米甚至幾毫米,仿佛居住在一個童話的世界,科學家們稱之為微觀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的蘑菇生長季很長,秋天是旺季從春天開始就一直有人在炫耀戰利品。所以,我們一到周末就鉆進原始森林,四處獵艷,找了很久才發現了完美的蘑菇之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氣候溫暖濕潤,很適合真菌類生物生長,因此各種野生蘑菇在新西蘭隨處可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的不少國家公園和生態保留地都擁有大量的森林,游客在游玩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大樹的旁邊生長有不少的野生蘑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現實中竟然真的有一只叫做“藍瘦”的“香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眾多的蘑菇品種中,有一種神秘的天藍色蘑菇,如藍精靈一般生長在新西蘭的林地中,非常特別,這就是所謂的“藍瘦香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種蘑菇在世界范圍內比較少見,但在新西蘭并不算稀有品種,在北島和南島都有它的蹤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種蘑菇學名叫作霍氏粉褶菌(Entoloma hochstetteri),由于呈現天藍色,它的另一個英文俗稱叫Sky Blue mushroom,即天藍色蘑菇,也可直接叫它藍蘑菇。毛利語名稱是 werewere-kokako</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藍色蘑菇大多生長在雨林潮濕、腐葉覆蓋的地面上,尤其是在羅漢松屬、南山毛櫸樹下,有時也能在樹洞里看到它們的蹤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藍蘑菇大小不一,也有高矮胖瘦之別,有的菌傘(蘑菇頭)比較光滑有的則比較粗糙,但整體個頭都不大,一般高度能達到5厘米,最大直徑可達4厘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它通體的藍色主要來自表面的一種晶體,雖然顏色艷麗,但據奧克蘭大學的研究結果,這種蘑菇無毒,也沒有致幻效果,但不建議食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作為新西蘭標志性的生物之一,天藍色蘑菇和新西蘭的垂耳鴉(Kokako)還被印在了50元紙幣的背面,因此找到一張50元紙幣是見到這種蘑菇的一種簡單便捷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它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張上面印有蘑菇的鈔票,與蘑菇相伴的是Kokāko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紐西蘭的藍精靈蘑菇是2002年發行的一套真菌郵票中的六種本地真菌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紅濕傘 (Vermilion waxcap/ Hygrocybe miniate)</p><p class="ql-block">這是一種在世界各地許多不同棲息地中都生長良好的蘑菇,在新西蘭的森林中也經常能發現,尤其當它們長在綠色的青苔上時。 隨著蘑菇的老化,它們鮮艷的紅色會逐漸變成橙色。 和其它濕傘屬蘑菇不同的是,小紅濕傘的質感比較粗糙。 雖然可供食用,但鑒于真菌學家還不清楚這種蘑菇是否有毒或是否會導致過敏,因此不建議人們食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紫色囊菌(Purple pouch fungus/ Cortinarius porphyroideus)</p><p class="ql-block">紫色囊菌擁有亮紫色的菌蓋,它們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山毛櫸林中很常見,還收錄于2002年發行的新西蘭原生真菌系列郵票上。 由于紫色囊菌的傘帽幾乎是完全閉合的,因此它們需要依靠昆蟲來吃它們以將其孢子散播到遠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章魚鬼筆/魔鬼的手指(Octopus Stinkhorn/ Clathrus archeri)</p><p class="ql-block">雖然大量的真菌被引入新西蘭,也有少數真菌飄洋過海被傳播到世界各地,例如這種形象怪異的真菌——章魚鬼筆。 人們認為它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傳播開來的,如今已成為一種全球性分布的真菌。 隨著生長,這種真菌頂部會舒展開4-7只長臂,如同章魚一般。 同時,它們會露出粉紅色的內壁并釋放一種類似腐肉的氣味。 這樣,章魚鬼筆就能吸引來蒼蠅從而讓自己的孢子傳播到遠處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熱唇泡芙球(Calostoma rodwayi)</p><p class="ql-block">這是在山毛櫸林中發現的幾種外觀相似的泡芙球之一,另一種是 Calostoma fuscum,它的柄比 C. rodwayi 長得多。高度:離地 40 毫米;直徑: 25 毫米;秋季比較常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橙孔真菌/桔梗</p><p class="ql-block">橙孔真菌是一種小型真菌,大小從5-30mm不等。F. calocera在其底部具有復雜而對稱的孔隙排列。該物種首先在馬達加斯加觀察到,但后來傳播到澳大利亞和意大利。雖然是一種有吸引力的蘑菇,但F. calocera在新西蘭被認為是入侵的,并且可能正在取代本地真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鵝膏菌 G. Stev.</p><p class="ql-block">蓋子是深棕色的,上面有淺色的斑塊。菌柄有一個環和一個腫脹的基部。瓶蓋直徑:30–130 毫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鵝膏菌 G.S. 里德爾.</p><p class="ql-block">這是一種中小型物種(直徑15-80毫米),淺米色。年輕時粘稠,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干。它的底部有一個明顯的白色沃爾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渾天儀 (G.Stev.)赫林克</p><p class="ql-block">這通常可以在枯木上大量發現,不僅是本地樹木,還有當地人曾經去過的地方種植的松樹。</p><p class="ql-block">當它第一次出現時,它可以成簇非常小的棕色粗糙涂層“按鈕”。隨著它的生長和成熟,它的顏色會變淺,帽子上的鱗片可以完全消失。它比A. limonea小,在潮濕的條件下,蓋子可能看起來粘稠。蓋子直徑:最大 75 毫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塔斯馬尼庫斯南孔菌 (Berk.) P.K. Buchanan&Ryvarden</p><p class="ql-block">原生森林中腐爛的樹樁和原木上很常見的真菌。這可以是下表面向下延伸的擱板,也可以是鋪在木材表面上的板材。尺寸:7–17 厘米x 2–5 厘米 x 3–5 厘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Cookeina colensoi (Berk.)西弗</p><p class="ql-block">淡奶油色至淡粉色杯子,寬10-15毫米。它總是在木頭上發現,通常在秋雨后的季節早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變干,它會變成淡鮭魚粉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紅發女郎(神父)Vilgalys & Moncalvo</p><p class="ql-block">這種真菌在年輕時看起來非常毛茸茸的,但很快就會擴展成一個薄的,幾乎透明的帽子。蓋子直徑:30–40 毫米。在有機物質豐富的土壤中容易生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科蒂納留斯·克雷塔克斯·索普</p><p class="ql-block">一種粘稠的白色物種,有時在蓋子的中心略帶黃色。蓋子直徑:最大 100 毫米。鰓呈奶油色至灰色。柄長,逐漸變細,生根。通常成簇生長。在山毛櫸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科蒂納留斯·拉奎勒斯·索普</p><p class="ql-block">這是一種帶有淡紫色鰓的小型白色粘稠物種。蓋子直徑:最大 30 毫米。柄長而細長。在山毛櫸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Cortinarius periclymenus Soop</p><p class="ql-block">這是一種粘稠的灰白色物種,帶有黃色調。蓋子直徑:至 35 毫米。鰓是骯臟的白色至淡赭色。菌柄圓柱形至瓣狀,淡赭色,常有紅色原纖維。在山毛櫸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Cortinarius rattinus Soop</p><p class="ql-block">一種小型干灰褐色至藍灰色物種,通常在帽的中心顯示黃赭色。蓋子直徑:至 30 毫米。鰓呈藍色至淡紫色。柄為淡白色至黃灰色,頂端呈灰紫色。在山毛櫸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葉苣苔 E.霍拉克</p><p class="ql-block">明亮的橙色至杏種,具有半球形至凸帽。蓋子直徑:最大 20 毫米。在較舊的標本中,邊緣褪色并上翹。</p><p class="ql-block">該物種可能很難與C. apricosus區分開來,可能需要對孢子進行顯微鏡檢查。棲息于闊葉鬼臼混交林土壤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肉鱗鲀屬 Harrower & E. Horak</p><p class="ql-block">一種深紫色物種,帽徑可達70毫米。如果將柄縱向切割,則可以看到其肉色蒼白。這使得它能夠與該領域的另一種深紫色物種C. atrolazulinus區分開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囊皮病(G.史蒂夫) E.霍拉克</p><p class="ql-block">帽子看起來起皺。它被發現在倒下的木頭上。瓶蓋直徑:20–50 毫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芳香蟲(E. Horak) G.M. Gates & Noordel.</p><p class="ql-block">這種E. 芳香品種顏色較淺,孢子較小。瓶蓋直徑:10–25 毫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卡諾科尼奧尼蚴 E. Horak</p><p class="ql-block">在茶樹和闊葉-鬼臼混交林下的土壤中發現的圓錐形鼠灰色物種。蓋子直徑:最大 40 mm</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蘑菇/白籃木耳(學名:Ileodictyon cibarium )</p><p class="ql-block">金絲菌屬 M?ller這被稱為金籃真菌。它存在于生長在倒下的木材上的鳳尾臼樹林中。它大約是一個成年人閉合的拳頭的大小。棕色斑點是含有孢子的格列巴。</p> <p class="ql-block">坊間傳聞地球上的植物是有感知的,菌菇當然也不例外。一次徒步中,我們在森林里就偶遇了上面介紹的金籃真菌,它居然有觸覺,而且對外界的觸摸做出反應。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很像外星人留給人類的解密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Gyromitra infula (鹿花菌)</p><p class="ql-block">蘑菇中的河豚~因為它是美味和消亡并存的死神之菇,讓人又愛又恨。鹿花菌又名"鹿花蕈"或"河豚菌",是鹿花菌屬下的假羊肚菌,若處理得當,它們就會有山珍的魅力,叫人食后不能忘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Wood blewit(紫丁香蘑)- Clitocybe nuda </p><p class="ql-block">這種蘑菇在歐洲是和松露一個等級的名貴食材。去年聽到有人在北島找到,沒想到,今年我們就在基督城遇上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絕大部分的野生蘑菇都是無毒的,或者說毒性不大,但依然不推薦朋友們隨便采摘和食用新西蘭的野生蘑菇,因為<b>后果很嚴重!</b>特別是以下這三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_^ 死亡之帽,Death Cap Mushroom</p><p class="ql-block">死亡帽子是全世界引起人類死亡最多的野生蘑菇之一,或者說它就是最毒的蘑菇之一,它所含有的毒素對于人體的肝臟和腎臟、神經中樞系統和血管內壁細胞會產生極其嚴重的損害,導致人體各器官衰竭而死亡;一旦食用,搶救成功的機會非常小。</p><p class="ql-block">而且,死亡帽子蘑菇最可惡的地方是,它長得不好看(很多教科書上說,色彩鮮艷的蘑菇不可以吃,長相普通的往往無毒),看起來普通無比人畜無害;而且,死亡帽子蘑菇還不是那種“吃了就掛”的東西,受害人吃下去這些蘑菇后,幾個小時內沒有任何癥狀,但是一旦發作送醫的時候,就已經無可挽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_^ 飛翔蘑菇,Fly Agaric</p><p class="ql-block">含有讓人產生迷幻的物質,同時還可能引起嚴重的胃痛、嘔吐和腹瀉。不過好在這兩種蘑菇的毒性都不會讓人喪命,另外此飛翔蘑菇的長相華麗,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毒蘑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_^ 神奇蘑菇,Magic Mushroom</p><p class="ql-block">而神奇蘑菇則長相普通,也比較容易被誤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蘑菇中毒根據臨床表現主要分為: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皮炎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中毒事件中最常見的是胃腸炎型和神經精神型,而主要引起死亡的是急性肝損害型和橫紋肌溶解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江湖中傳說,長得越鮮艷的蘑菇的毒性越高,而往往長得看著比較“善良”的蘑菇,顏色比較普遍的,像灰色的、白色的,或者覺得比較“善良”,就能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實際上這種誤導帶來的問題很大,帶來了重大中毒事件的發生,而且還會帶來死人。為什么這樣呢?因為這些蘑菇的毒素分布和顏色是沒有關系的,這些毒素都沒有顏色,顏色和毒性沒關,和蘑菇也沒有關系,所以靠這些來鑒別是有很大風險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例如我們說白色的,白色的可以有劇毒的,也可以有完全無毒的;灰色的也是這樣,我們看到香菇那樣的是無毒的,也很漂亮,蘑菇屬的很多或者無毒或者低毒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鮮艷的蘑菇也是這樣,有些黃的菇,例如雞油菌,雞油菌很漂亮,它可以吃;紅的,擬橙蓋鵝膏,也可以吃。而另外一個和它長得很像的黃蓋鵝膏就是劇毒的,就會出現吃一朵兩朵就會死人的。而這兩朵放在一起的時候,讓公眾來辨別顯然是不可能的。上圖:黃蓋鵝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們說,單靠顏色來區別是不科學的。但是像剛才片子放的亞稀褶紅菇,長起來很像,而且它和可食用的另外兩個種幾乎分不開,從形態上,靠普通人來分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想一命嗚呼,還是不要沒事兒就把路邊的蘑菇采回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蘑菇是最常見的真菌類型,但并非所有真菌都能長成蘑菇。 估計在地球的500萬種真菌中,僅有約1萬4千種能長成蘑菇。新西蘭也有許多獨特的真菌。 粗略估計,每8種瀕臨滅絕的新西蘭本土物種,就有1種是真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估計有20,000種真菌,但其中許多,特別是那些不起眼的小真菌,尚未被研究,仍然沒有命名。美篇中的所有照片都是真菌子實體。這些真菌的其余部分全年生活在地下或腐爛的木材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珍愛生命,切勿采食野生蘑菇!</p><p class="ql-block">珍愛生命,切勿采食野生蘑菇!</p><p class="ql-block">珍愛生命,切勿采食野生蘑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字、編輯 — 報子胡同,攝影 — Ruby,報子胡同。文字及圖片均為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引用請注明出處,謝謝閱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的其他美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r51zb65?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走遍新西蘭:懷奧塔普地熱仙境</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qx3oibe?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走遍新西蘭:霍比特人的家園</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31iiga7y?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探訪《納尼亞傳奇》的故鄉</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3aq8o8s9?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曾經的食人族:新西蘭毛利人</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7jop7t5?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孤獨星球2022年世界最佳旅游城市</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wlkmmn8?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到霍比特人拍攝地感受神奇的中土世界</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水县|
沙田区|
长治县|
玛多县|
灵川县|
博客|
建阳市|
富平县|
大港区|
漳州市|
綦江县|
张北县|
宁国市|
阿克陶县|
江油市|
黎平县|
塘沽区|
安福县|
德保县|
阳城县|
光山县|
永德县|
正定县|
乌审旗|
平湖市|
青州市|
乳山市|
鸡东县|
乌拉特前旗|
山阴县|
湘西|
长白|
班玛县|
南木林县|
静安区|
北碚区|
黔江区|
亚东县|
汉阴县|
吴忠市|
聂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