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個人感覺這是廣州最值得逛的地方,沒有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通:地鐵1號線活8號線陳家祠站D出口(步行約1分鐘)</p><p class="ql-block">不建議自駕車,周邊停車位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門票:10元。</p><p class="ql-block"> 需要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公眾號預約</span>(非旺季可現場約)。預約成功即可刷身份證進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09:00-17:30(17:00停止售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一為閉館檢修日,如遇國家法定假日則順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刷身份證(或預約二維碼)進來之后,立即看到高墻上的吸睛的雕刻,應該說,整個建筑以雕飾最為突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陳家祠為當時廣東72縣陳氏宗族集資建造的合族祠堂,又稱陳氏書院,建成于清代光緒二十年(1894年)。</p><p class="ql-block"> 陳家祠整個建筑群方方正正,這在廣東地區十分少見。整座建筑坐北向南,以傳統的“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廳堂、6個院落、10座廂房和長廊巷組成,結構非常工整。其正面是一字排開的墻面雕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左邊的雌獅爪扶小獅,象征著子孫興旺、家族繁榮。</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右邊的雄獅腳踏石球,傲視遠方,象征著權力。石獅子口中含有光滑的石圓球,此球比獅子的牙縫大,能在獅子的口腔里自如地滾動卻不會掉出獅口,這是鏤雕技法雕琢而成。</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陳氏書院冠名書院,實為祠堂。為什么不敢名正言順地稱陳家祠,主要是與當時朝廷禁止祠堂的歷史背景有關。</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span>代建宗祠之風興盛,尤其在廣東及南方的一些省份,宗族傳統本來就盛,從一戶人的宗祠到同族人的家祠,再到多個縣同族人集資修建的同族祠,祠堂攏聚的同族范圍越來越大,這引起了朝廷的恐慌。出于穩定政權的考慮,清政府對壯大的合族祠采取壓制政策,乾隆、道光年間,廣州的很多合族祠被拆。光緒年間,清朝對合族祠的管制稍微寬松,因此廣東陳姓族人捐資興建合族祠,但為了合法化生存,只好冠以書院之名。</p><p class="ql-block"> 這段歷史,史書中多有記載。冼寶干修《嶺南冼氏》族譜記載:“乾隆三十七年,巡撫張彭祖以城內合族祠類多把持訟事,挾眾抗官,奏請一律焚毀。于是各宗祠紛改書院。”陳際清的《白云、粵秀二山合志》也記載:“乾隆間有合族祠之禁,多易其名為書院、為試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陳氏書院建成后的功能一直是用以祭祀祖先的祠堂,從未在此教授學問,因此書院之實為名不符實的。除祭祀外,陳氏書院還可作為廣東全省陳姓人氏來廣東參加科舉、訴訟、繳納賦稅時的落腳之地,類似今天辦事處的部分功能。家祠的功能由祭祀、處理宗族事務等發展成為具有多種功能的場所,例如為陳姓子弟來廣州參加科舉提供復習和落腳之地,方便來廣州處理訴訟、繳納賦稅的陳姓族人休息,類似于同鄉會館,使原來非常神圣、受族人尊敬的祠堂更具有實用功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時候非達官貴人家門口是不能安放石鼓,但陳家祠的石鼓光鼓面直徑就有1.4米,派頭大得很。據說,陳家祠才蓋起來一半,陳氏家族中的一位儒生陳伯陶在殿試中高中探花,并封為翰林院編修。清政府特賜殊榮,允許陳氏家族在宗祠前立巨型石鼓,以示彰表。陳家祠門口的石鼓高達2.55米,是目前廣東已發現的最大的石鼓。</p><p class="ql-block"> 抱鼓石的基座上有精美的石雕,各有日神、月神雕刻。</p> <p class="ql-block">日神</p> <p class="ql-block">月神</p> <p class="ql-block"> 陳家祠的磚雕數量多、規模大、做工細,代表了廣東清代磚雕的最高水平。廣東磚雕是選用上等青磚,根據圖案所需逐塊雕琢,然后按部位拼接,鑲嵌于墻上而成的。主要用于裝飾門楣、墀頭和檐墻等。其平面多以各種線條處理,線條密集蒼勁、纖細均勻,垂直如線,雕工精湛,故有“掛線磚雕”之稱。(圖為陳家祠第一進人物磚雕壁畫)</p> <p class="ql-block">陳家祠第一進人物磚雕壁畫</p> <p class="ql-block">陳家祠第一進人物磚雕壁畫</p> <p class="ql-block"> 在正門兩側的青磚檐墻上,有六幅大型磚雕,其中兩幅長4.8米,寬2米,是廣東現存最好和最大型的作品。這些磚雕是選用質量上等的青磚,運用浮雕、圓雕技法,逐塊雕琢,拼接鑲嵌于磚墻上。廣東磚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稱,能在質地松脆的青磚上雕刻纖細蒼勁的線條,如垂掛的直線一般,固有“掛線磚雕”之稱。這六幅大型磚雕圖案,不僅形象生動、構圖巧妙,還配有不同字體的磚雕書法詩文。用磚雕來表現古代書法作品是磚雕藝術和書法藝術的巧妙結合,是陳家祠磚雕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陳家祠第一進人物磚雕壁畫</p> <p class="ql-block">檐墻磚雕</p> <p class="ql-block">墀頭磚雕居然有西方宗教里可愛的小天使形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灰塑是廣東傳統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灰塑主要集中在屋脊基座、山墻垂脊、廊門和廂房的屋脊上,灰塑的題材與陶塑相近,均具有濃郁的嶺南特色。陳家祠灰塑總長度達2500米,總面積約2448平方米,造型夸張有趣,色彩大紅大綠,圖案多為中國民間故事。其規模之大、塑藝之精、題材之廣,居嶺南建筑首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穿過長廊,邁上臺階,兩座建筑之間,山墻高聳,形成一條通道,只見頭上青天白云,前面每進升高,取其“青云直上”之意,俗稱“青云巷”。</p> <p class="ql-block"> 陳家祠的連廊全部采用空心鐵柱,共有32根,分布在前、后庭院和中、后進天井處。每根鐵柱由柱礎、柱身和柱頭組成,柱身纖細優美,使連廊空間顯得更加開闊和舒展。與常見的木柱相比,鐵柱不僅纖細新奇,而且防水和防白蟻的性能更好。陳家祠的連廊采用鐵柱也明顯是受到西方建筑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 首進大廳的四扇木雕屏門,在屏心部分運用雙層鏤空技法雕刻了“金殿賞賜”、“金殿比武”、“榮歸故里”等精美圖案,鏤雕的運用使屏風顯得通透爽朗,院內景物若隱若現,頗具含蓄之美。屏門下部的裙板則采用浮雕的技法雕刻了多幅寓意吉祥的圖。</p> <p class="ql-block">陳家祠的11條陶塑脊飾,是廣東現存最大型、最華麗的清代傳統建筑裝飾。</p> <p class="ql-block">蹲伏在屋檐垂脊上六對一米多高的灰塑獨角獅,全身朱紅色,大眼圓睜,張口翹尾,就像要凌空而下,氣勢雄偉。</p> <p class="ql-block">將灰塑獨角獅裝飾在垂脊上,帶有避邪保平安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聚賢堂前有月臺,寬16.7米,深8米,高0.58米,三面設臺階,繞以石雕欄桿和望柱,望柱以嶺南佳果為飾,柱頭石雕小獅子,欄板鑲嵌鐵鑄通花。中堂聚賢堂是陳家祠的核心,也是當年陳姓族人舉辦祭祀或議事聚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聚賢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聚賢堂月臺石欄桿中嵌有鑄鐵欄板,即佛山鐵畫。其正面六幅為“麟吐玉書”、鳳凰圖等,臺階兩邊是“雙龍戲珠”“三陽開泰”等,這些鐵鑄由佛山生鐵鑄造、打制而成。</p><p class="ql-block"> 在清代建筑中,以鐵鑄作為庭院裝飾是極少見的,而陳家祠的連廊鐵柱和月臺十六塊鐵鑄雙面通花欄板,更是我國古代庭院建筑裝飾藝術之杰作。雙面通花鐵鑄欄板鑲嵌在花崗巖石鏤雕欄桿中,利用鐵、石鮮明的色彩對比和鐵鑄通透立體的造型,產生出畫卷般的藝術效果</p> <p class="ql-block"> 聚賢堂后部的12扇大型木雕屏門,是清代廣州木雕的代表作。在構圖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采取“之”字形構圖,把曲折復雜的故事集中在一個畫面上有序地表現出來。12扇木雕屏門上,分別雕刻著“太白退番書”、“郭子儀祝壽”、“六國大封相”、“岳飛破金兵”等故事。</p> <p class="ql-block">后進正廳,龕堂</p> <p class="ql-block"> 每條花脊的兩端,有一對造型獨特的動物,龍頭魚尾,有兩根網上翹起的長須,氣勢不凡,這種長相怪異的動物,就是古代民間傳說中能防火避災的鰲魚。古人認為:“巨鰲生于海,好吞火,而且水能克火,故至于屋脊之上。”,同時又有“獨占鰲頭”、高中狀元的寓意。表示了人們祁望子孫科舉考試榮登榜首,高官顯貴的心理。</p> <p class="ql-block"> 以蝙蝠造型的吉祥圖案,生動活潑,神態親近可愛,化丑為美、夸張變形是民間常用的藝術手法。 </p><p class="ql-block"> 因“蝠”與“福”諧音,所以我國民間把蝙蝠視為福的象征。如在一只蝙蝠前面畫一串銅錢,被稱為“福在眼前”;兩只蝙蝠重疊,又稱“福上加福”等等。</p> <p class="ql-block">陳家祠內有文創書店,可以蓋章,有一款獨特的陳家祠立體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獨占鰲頭”文創雪糕,味道就那樣,嘗的是情懷,20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丰县|
廉江市|
霍林郭勒市|
新疆|
石门县|
临沧市|
赤城县|
亳州市|
浑源县|
广昌县|
大竹县|
永寿县|
子长县|
青海省|
吴桥县|
乌拉特后旗|
湘阴县|
三原县|
潼南县|
连平县|
松潘县|
天等县|
土默特左旗|
平安县|
达州市|
日照市|
乐业县|
沙坪坝区|
双桥区|
余姚市|
林口县|
神池县|
汪清县|
历史|
昌都县|
巴东县|
永安市|
凤城市|
潞西市|
鄄城县|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