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遊藍關古道探古今/文·曹宏卿/攝影·曹宏卿/編輯·曹宏卿/音樂·美篇平臺.</span></p> <p class="ql-block"> 遊藍關古道探古今</p><p class="ql-block"> 文·曹宏卿</p><p class="ql-block"> 自秦朝統(tǒng)一六國以后,藍關古道就是嶺北通往嶺南楚湘之地的重要通道。踏行藍關古道,尋找古人留下的足跡和遺址,以展秦朝以來官民商旅南越征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秦朝實施“遠交近攻”的統(tǒng)一戰(zhàn)略,在戰(zhàn)敗韓、趙、魏三國之后,為迷惑他國,暫緩對燕、齊的攻打,而是養(yǎng)息備戰(zhàn)國力較為強盛的楚國。秦朝為節(jié)省時日,避免攻打楚國消息外泄,放棄東出函谷關繞道原魏國地界南下攻楚,而是選擇翻越秦嶺直通楚國,在楚國不備的情況下,一舉拿下楚國,從此就有“秦楚古道”之說。</p> <p class="ql-block">小山坪G312國道左側山澗一線飛瀑</p> <p class="ql-block">蓮花山森林公園入口處及上山臺階</p> <p class="ql-block"> 秦朝庭令駐守灞上將軍王翦派譴多路偵探秦嶺天嶂的可行軍路線。茫茫秦嶺,千里群山,尋找可行之道,可謂艱難。根據(jù)藍田《王維四呂研究會》會長張效東老師的十余年追尋探論得出,秦嶺藍田段通往楚國古道有輞川和藍橋川。秦軍可沿白鹿原東南將軍嶺村越嶺進輞川,過葛牌、紅巖寺翻秦嶺走柞水縣東北部,過山陽縣奔楚界。此道崇山疊嶂,峽谷河道縱橫難行,且繞行于山間道遠(不排除兵分兩路,此路線也是主要通道)。</p><p class="ql-block"> 秦軍可選擇在山外過輞川河,走河東薜家寨上山嶺,沿嶺脊西南上山,經六郎關(傳說有二:首說是秦軍六位勇敢軍卒踏破山巔闖出此道在此為山關稱六郎關;再說是北宋楊家將楊六郎曾經過此關,駐關歇腳而得名。)村攀山翻埡口下山到藍橋,南進過牧護關到商洛,過丹鳳進入楚地。此路翻山少,距離近,道路易修便行軍。此道薛家寨至藍橋段為“藍關古道”。</p> <p class="ql-block"> 藍關古道是古都咸陽通往楚國,也是之后漢、隋、唐、宋、元、明及清朝中期以前的東南通道。秦嶺是關中通往東南的第一道天然關隘,號稱“三輔之屏嶂,秦楚之要沖”。是古代秦楚兩地來往的重要直道。</p><p class="ql-block"> 隨著歷史歲月的滄桑,曾經的“藍關古道”大部分已經湮沒?,F(xiàn)今政府投資將其路段修筑成水泥盤山公路,大致上是原藍關古道的軌跡。現(xiàn)在的“藍關古道”起點為藍葛公路薛家村左拐上山,經幾公里的山路,從海拔500多米驟升到1200余米。后沿著山脊起起伏伏十余公里,經北曲村、六郎關村到山埡口下山到終點藍橋鎮(zhèn),在藍橋河村與G312國道交匯,全長17公里,最高處海拔近1300多米。</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一行六人,驅車從西安東郊香王高速路入口走福銀高速(G70),到藍田縣南大寨村出口下高速,走關中環(huán)線( S107)向東到國道G312右拐進山。在小山坪彎道(進山約10公里)過后處,靠左側山頂有一線飛瀑直流奔下小峽谷,十分壯觀,大有“山間直瀑飛,河水添三分,池潭清見底,游人歡喜飲”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我們繼續(xù)南行約5公里到“蓮花山森林公園”,入口靠G312國道路右邊上坡處,駐車上山,遊覽蓮花山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我們遊完蓮花山景區(qū)繼續(xù)南行約5公里,就到藍橋鎮(zhèn)。在高大藍橋牌坊處留影紀念,后過藍橋河右拐走到學校南有一排農家樂餐館就餐。</p><p class="ql-block"> 我們午飯后走出農家樂,左拐行駛約1公里到“王順山森林公園”大門口,遠眺雄偉峻峭的高山,心境已投往山巔。但因已是下午2點多了,爬山無法當晚返回,就放棄了王順山的游玩。我們調向車頭,返回G312國道南行。不遠處就走到三岔路口,靠右邊上山道路就是“藍關古道”。我們在路邊停車埸駐車,走到“藍關古道”標牌處留下寶貴的合影,并走向藍關古道說明文牌,仔細閱讀了古道簡介。</p> <p class="ql-block"> 在此,我們開始了遊走“藍關古道探古今”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我們驅車攀登在曲窄的上山水泥路上,彎彎曲曲山道險峻,轉彎坡道陡急,需要在每個彎道處提前鳴喇叭,警示對面來車來人,注意安全會車錯位,以免險情的發(fā)生!</p><p class="ql-block"> 我們繞行過小坡腦,上行到大坡腦高處,有一六角木涼亭,亭旁邊有峣山(灞河南側,輞川河東邊,藍橋河西邊和藍關古道之間大山的總稱,蓮花山森林公園就在其中)柱石。站在亭下可遠眺東面宏偉雄壯的王順山(又名玉山)全景,山體峻峭,綠植覆蓋,百丈懸崖突顯眼簾。典故為王順攀崖釆藥為父母治病的孝心感人肺腑,游人起敬,不由得雙手合實點頭敬仰!一青年男子攀爬上柱石,展開雙臂,隔空擁抱著王順山,大自然,大秦嶺……。</p><p class="ql-block"> 向北仰望,蓮花山南峰垂立于面前,紅色映眼,楓葉搖曳,絕崖峭壁上生長著野木叢林隨風擺動,大美自然風光盡收眼底,游人紛紛在此留影。此處山道崎嶇陡峭,來往車停,十分擁擠。</p> <p class="ql-block">陜西秦風詩詞學會老師們在藍橋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上車繼續(xù)攀升,翻過埡口處就是草坪,此處是山溝凹地,水草茂盛,是放牧的好地方。行進到碾子灣,這里有零星的農家,村中道路邊的農家山墻外閑置著“拐磨”(磨豆?jié){做豆腐的石器)和飲牛喂馬石槽、門墩,依石槽、拐磨的鋼鏨痕跡已有久遠的歷史遺留,石器角棱都已變得圓滑,很可能是農家棄用很多年存放在此。當我們行駛到六郎關村,站在村路上,右手張望山坡,蓮花山五峰中的西南峰、西峰巍然聳立在高山上,深秋季節(jié)山坡在下午陽光的照射下,翠綠襯紅,楓葉遍野,非常美艷!</p> <p class="ql-block">大坡腦涼亭處遠眺王順山山景</p> <p class="ql-block"> 六郎關村北半山腰上有一棵200----300年的白皮松(白皮松為藍田縣境內特有的樹種),樹高約20米,樹冠近20米,樹枝高懸,枝葉茂盛,蒼松綠綠,十分壯觀!我們攀上高臺坡,看到樹徑足需兩個女人圍抱,樹桿上標有政府簽定樹牌。路邊村民在自家門前擺放著山間野果銷售,我們分別購買了核桃和彌猴桃,剝開食之,口感十分清鮮香甜,非常喜歡。有人就多買幾份,回城送給親友,共享這大自然對人們的饋贈!</p> <p class="ql-block">大坡腦處六角涼亭</p> <p class="ql-block">六郎關村北半坡臺上的200---300年白皮松</p> <p class="ql-block"> 我們行駛到北曲村500米處,山道外側下方有一巨石,此石,民間戲稱為“支腰石”,游人到此,就給巨石下方支撐樹枝或木棍,象征給人的腰部撐力,人的腰會舒服,不會產生腰疼。巨石南面有摩崖石刻“藍橋仙境”,站在此處,近看是輞川山嶺的萬丈深淵,溝壑相間;遠觀南面是山峰突顯,云霧繚繞??可襟w是蓮花山西峰高矗,大有泰山壓頂之勢,險峻無比!</p> <p class="ql-block"> 我們繼續(xù)沿路西北下,行駛到毛石灣彎道處,山坡上有一小峽谷,山泉水滴流成小小水潭,可供游人飲用,甘甜可口,十分解渴。水潭邊有一木制草棚涼亭,供游人小憩。山野吹來陣陣涼風,游人到此乘涼十分愜意!涼亭旁邊的大石崖上鐫刻有:</p><p class="ql-block"> “清朝乾隆拾壹年丙庚季夏穀亙 陳大中丞捐修大路 化險為平 仕民商旅公頌功德 勒石為記 公諱弘謨 字汝咨 號榕門 廣西桂臨人 雍正元年癸卯解元詞林 各省往來客民公主 ”</p><p class="ql-block"> 崖刻詞林大意為:清朝乾隆十一年(即公元1746年)夏末,構筑復修藍關古道。由地方縣丞(府丞)陳大中捐款監(jiān)管實施,化險道為寬闊平整的山坡路,仕民商旅為其歌功頌德,以示表彰,在此處鐫刻記載。為避免朝庭和乾隆(弘歷)皇帝追糾責任(是誰在謀劃及資金來源)。大家共同推舉廣西桂臨一位名叫解元的人(有文化的商人或旅行者),字·汝咨,號·榕門,雍正元年(1723年生人)撰寫了此文,說是各省往來此道的商旅眾人共同出資,并出主意完成了藍關古道的修筑。</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上車繼續(xù)沿道路下行,走到一彎道觀景臺,彎道較寬,可停4---5輛小車。彎道外側有幾名當?shù)啬信當[地攤,銷售山間野果。有:核桃、板栗、彌猴桃、五味子干、刺梨干、野山楂干、以及山野藥材等。</p><p class="ql-block"> 游人先后有十余輛車經過,其中停下3輛小車,下車游人有問山野果的售價,也有個別游客購得自己所要野果品味,十分開心。大多數(shù)游客站在彎道外側防護墻內,欣賞著大山深處的自然風光。向東山上望去,蓮花山西峰高聳,紅葉及楓葉飄揚,山峰石崖在夕陽下輝映,壯觀美麗,引得游人目光不愿離去。又一游客手指南面叫喊著,你們快看,輞川群峰連綿,層巒疊嶂,山間溝壑微微升騰著霧氣,山巔白云形成云霧繚繞,仿佛是天畫一般,讓人歡騰,紛紛拿出手機相繼留影,久久俳徊,不愿離去。</p> <p class="ql-block">輞川口西側山上寺院、寶塔遠景。</p> <p class="ql-block"> 我們雖然不舍這大自然的美景,但夕陽在催促我們登車繼續(xù)下山。又一個觀景臺耀入眼簾,五位老師都表示不愿下車一觀,只是透過車窗望見外山頂上的寺廟和寶塔,山澗霧氣旋繞在寶塔周圍,給寺院和寶塔增添了幾分神密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夕陽下,霞光萬丈,輝映著山澗蔭蔽暗淡,人們的遐想無限!當我們行駛到一段平坦直通的山脊上,道路兩側的樹木和荊棘已開始呈現(xiàn)微黃,此處景觀催趕著游人身體的疲倦,也能使人在高山峽谷中行駛的懸心得到緩解,我們不同而約的表示下車,留下這大山美景的最后想念! 人人美滋滋的笑臉融入在峣山山脊,蓮花山的腳下,輞川河的東山上。 </p> <p class="ql-block">輞川口及白鹿原遠景。</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上車繼續(xù)下山,來到藍關古道上最后一個觀景臺,觀景臺面向西北,西邊是輞川河西岸高山廟宇的寶塔,在彩色夕陽的襯映下,高大而雄偉,壯觀而神圣。移目白鹿原上,深秋盡顯,一片白鹿圣境安祥在游人面前!北眺,輞河與灞河在藍田縣城南邊相匯,與藍田新城相互交融,十分美麗壯觀,北原與東原連在一體,在夕陽的照射下,映出京畿之盛景。兩條高速(G70、G40)公路象兩條巨龍,彎延地舒展在廣袤的川原大地,延續(xù)著華夏大地富饒的藍田,也繼承著先祖的脈搏“藍關古道”……。</p><p class="ql-block"> 我們轉過神來繼續(xù)下山,此段山高坡陡,彎延奇曲,轉彎處不但要及時按鳴汽笛,還得減慢車速,小心行駛。車上好陣子啞雀無聲,只有汽車喇叭聲鳴,汽車輪胎與水泥路面摩擦聲,還有車窗外的微微風聲。</p><p class="ql-block"> 當車行到薜家寨村山路口時,有位老師咳嗽了兩聲后,大聲朗誦唐朝詩人韓愈的絕然名句“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蔽覀兞嚬猜暲收b完全詩。游走在“藍關古道”的歷史遺跡、故事里,步覆著唐代官吏、詩人、商旅的艱辛和不易。</p> <p class="ql-block">藍田縣城及灞河與輞川河交匯遠景</p> <p class="ql-block"> “藍關古道”的往今,讓我聯(lián)想到在藍關古道行走的人們,是否與韓愈叔侄有同感的心情?是否在不同朝代同享這秦嶺終南山的美景?是否也在這藍關古道上西風瘦馬地度過一個不眠之夜?是否知曉歷史的往去故事?是否了解藍橋至薜家寨一路上的小坡腦、大坡腦、草坪、碾子灣、六郎關、北曲和毛石灣?</p><p class="ql-block"> 夕陽下,紅霞照射著回城的大道上,一輛七座的小車漸漸地背離著終南山,影若在灞河堤路的細柳里,湮沒在古城高樓大廈之中!</p><p class="ql-block"> 2023.11.6.</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曹宏卿,藍田人。喜文學、好書法。陜西散文學會會員,陜西省詩詞學會會員,西安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散文詩歌散見于省市級報刊、網(wǎng)媒及《美篇》等各種網(wǎng)絡文學平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濉溪县|
新宾|
五华县|
鹤壁市|
汶上县|
平顺县|
来凤县|
涡阳县|
沾益县|
高碑店市|
五大连池市|
黄梅县|
桃园县|
克东县|
靖西县|
安塞县|
昔阳县|
惠安县|
安乡县|
湖北省|
富顺县|
萨迦县|
商南县|
于田县|
东城区|
正镶白旗|
大石桥市|
嫩江县|
夏邑县|
文山县|
五家渠市|
彭水|
黔南|
泾源县|
山阳县|
工布江达县|
神木县|
甘肃省|
肇庆市|
分宜县|
乐安县|